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复习资料(多篇)范文
导读: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复习资料(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编 篇一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形状圆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横向)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度为低纬度
30-60度为中纬度
60-90度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1、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2、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td]
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判断晨昏的办法: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四、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文字=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
山体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文字描述闭合曲线的中心(点)等高线向山脚突出(线)等高线向山顶突出(线)两个山顶之间(点)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td]
海拔一般低与200米超过500米超过500米低于500米不一定
起伏状况平坦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起伏小,坡度和缓中间低四周高。
七年级地理段考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第7页)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是在特定条件下所采用的方法,它的画法有多种,但必须标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用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确定方向。
方向的字母表示:北——N,南——S,西——W,东——E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102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10000。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记住课本10页的常见图例。
第二章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2、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经线(又叫子午线),长度相等,指示的方向是南北。纬线是半径不等的圆,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指示的方向是东西。
3、赤道以北的纬线称为北纬,以南的称为南纬。赤道是0°纬线,向南、北方向度数逐渐增大。范围是0°—90°。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4、0°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向东、西方向度数逐渐增大,最大达到180°。以东称为东经,以西称为西经。
5、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北纬的代号是N,南纬的代号是S。经线和纬线是互相垂直的,经线的形状是半圆,而纬线的形状是圆或点。
6、判断经纬网中的东西经度的方法是从左到右,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西经,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东经。而南北纬线的判断则是从下往上,度数在不断减小的是南纬,度数在不断增加的是北纬。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例如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北京(40°N,116°E)书写格式要求:用括号把经度和纬度括起来,经度和纬度间用逗号隔开。
7、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地球表面上,陆地总面积占总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
8、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9、全世界分为7大洲。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所有经度的大洲是:南极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大陆是:非洲、南美洲
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被半岛或者岛屿分隔开来。
10、在世界的七大洲中,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11、陆地地形一般有五种形态,即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各种地形的异同点对比。
地形类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平原地面起伏小,较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峻
丘陵地面崎岖不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我们南宁的地形以盆地、丘陵为主。
12、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560万平方公里)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多米)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8900公里)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6000多米)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337万平方公里)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状态,数值内大外小,用符号“”表示。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用符号“”表示。
14、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观点:①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②板块是在不停的运动中的。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15、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成因: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挤压处,地壳比较活跃。海底地震引发海啸。
16、喜马拉雅山的成因: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亚欧板块边缘被迫抬升隆起形成。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模型
(3)纬线和经线
(4)利用经纬网定位
2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地形图的判读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章:陆地和大洋
1大洲和大洋
(1)海路比例的分配和分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2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3)板块的运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2)明天的天气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2)气温的变化
(3)气温的分布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分布
4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影响气候的因素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居民语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2)世界人口的分布
(3)人口问题
(4)不同的人种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和三大宗教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际合作
第一章
地球:地球是一个两级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赤道半径,6378km平均半径,6371km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km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读书,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春分日:3.21或3.22直射赤道
夏至日:6.22或6.21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23或9.22直射赤道
冬至日:12.22或12.21直射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第二章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第三章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印象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因素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第四章
出生率减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
人口稠密地区:东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篇二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6、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8、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9、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0、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1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5、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6、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17、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和P30图2。7)(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8、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 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2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3、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上。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篇三
1、自西向东拨动 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逆时针 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顺时针 方向转动
2、中国东西大约是 5000 千米,南北大约是5500千米;北京的经纬度是 北纬40度,东经116度 。
中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排前三位的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3、180度经线无东西之分,无“W”、“E”。
4、经纬网定位:先纬度,后经度。 指向标一般指北方。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地图册P17)。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中国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岩层急剧隆起,沧海消失,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随着板块的不断运动,喜玛拉雅山脉还在继续升高。
6、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
7、地图种类:城市图、地形图、公路交通地图、世界政治地图
8、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9、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四节变化明显,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0、读图: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复习资料 篇四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以风车而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_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1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1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度数为180°。
1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14、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15、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16、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7、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深,岛屿也最多。
18、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19、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20、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1、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2、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23、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25、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4、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篇五
七大洲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复习资料(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