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多篇范文
【导语】《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一
教学案例:
张广平老师把收录机放在讲桌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欢听河南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曲沃县离河南很近,同学们熟悉河南戏,机灵的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放戏曲录音,便不约而同地举起手,随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欢”、“我喜欢”。
老师说:“好!老师也很喜欢,不过河南戏很多,昨天老师选了一段精彩的,请大家欣赏欣赏。”
老师放豫剧《花木兰从军》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有的学生如痴如迷地听着,有的学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老师说:“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遍,然后试着唱唱你最喜欢的一句。”老师重放。
这一下学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唱起来,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来织棉”。有的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有的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来。学生还真是都积极地参与着。
当学生渐渐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说:“咱们齐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师生们有滋有味地重复唱着这一句。
老师说:“同学们看课本63页,带上感情自由读《木兰从军》,反复熟读课文,一直读到能看到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为止。今后我们再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时就更有感情了。”
我们看到学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读课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诚的口气,在呼唤着花木兰快点走到自己面前。
熟读课文大约15分钟。
老师说:“在刚才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谁看到了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老师,我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是吗?我也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还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
学生沉默片刻后说话了:
有的说:“她肯定说,父亲,你年龄大了,跑不快,让我替你去当兵吧!我会打胜仗的”。
有的说:“她肯定是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说:“她肯定说,爸爸、妈妈,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装,照样会打仗”。
还有的说:“她肯定迸会说,小弟弟,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给你拿奖杯回来”。
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不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
老师说:“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师都说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抄写好这三个生词吧!抄一抄,再各写一句话。”老师边说边把“胜利”、“将士”、“征兵”三个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写句子,时时鼓励着学生。
课堂小结时,老师兴奋地说:“今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兰”!学生也兴奋地抢答着。
“好!让我们再齐唱三遍‘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
师生在昂扬和谐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学生还边唱边比比划划地跑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听课老师也小声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课后我们和授课老师一番对话:
问:“这节课你自我感觉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还是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吧”。
问:“这节课的目标你觉得把握的怎样?”
答:“这节课的目标是反复熟读背诵课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6个生字,我觉得今天在我设置的“笼罩”里,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做一个发展的人。”
问:“你说的‘笼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戏曲,然后重点学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一句,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学习本文的环境,使这个环境紧紧地‘笼罩’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这个‘笼’里面不知不觉地就‘熟’了”。
问:“我们觉得你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花木兰的崇拜之情,花木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益的。这里我不强调让学生学习花木兰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让他自己去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我们这些教研员也大有收获。张老师在这里用一种环境 “笼罩”学生的身心,使我们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学生,这节课一定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在此节课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在此节课前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会为这节课学会了唱而自豪。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二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 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 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两个句子中同一字组成的不同的词语吗?
学生:“紧急”和“焦急”。
师问:他们一样吗?
生1:不一样,紧急是指事情很急,必须马上去办。
生2:紧急就是说一刻钟都不能拖延了,必须马上去办。
生3:课文中就是说,征兵很紧急,说明战争前线急需人去增加力量;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焦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焦急就是很着急的意思,焦急万分就是非常非常的着急,已经着急得不行了;
师继续:那课文中谁在着急,她到底着急什么呢?
生1:是木兰着急,她着急爸爸年老多病,如果让爸爸上战场的话,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爸爸会被敌人杀掉,丢了老命回家;
生2:我要补充,她还着急,弟弟很小,也不能去参军;
生3:我还要补充,木兰还为自己着急,爸爸不能去,弟弟不能去,而自己又是个女的,而女的规定是不能参军的,所以她很着急;
师:对啊,木兰还真是着急啊,为爸爸着急,为弟弟着急,为自己着急,但虽然如此,她还是很想——出示卡片:为国为家分忧
师:你觉得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非常爱国;
生:也爱自己的家人
生:我觉得她爱家人,也爱祖国,
师:于是她最后终于说服家人,——出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学生连读两遍。
她会怎样去说服呢?同桌互相练说。
片刻之后,学生交流。
反思:
孩子敢于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这节课里,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习字词,敢于想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感慨万千。人的生命演变正如季节变化一样,时序是不能变更的。儿童时代是人生的早春,这是一个想象丰富、充满梦幻的时期。受孩子们的启发,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教,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如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突发性的问题,五花八门的回答,要善于倾听,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最有价值的新鲜信息,抓住时机,根据实际态势及时作出抉择,在教与学的平台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三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能在熟读剧本的同时学习表演。
3. 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学习剧本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学习花木兰自信自强,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学习剧本内容,知道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学习花木兰自信自强,报效国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很多让人们千古传颂的英雄豪杰,你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个吗?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3.小朋友,你们知道花木兰和你们刚刚说的英雄有什么不同吗?(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刚刚说的英雄中女的很少?)
4.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当兵,女的却不能从军。那么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
5.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木兰从军》
二、初读感知
(一)练读
1.请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将生字的字音读准,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与同桌轮流读一遍,注意将句子读通顺。
3.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注意要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
1.出示生字词。
名字征兵胜利朝廷年龄理应说服年老多病焦急万分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
2.多音字。
燕子 燕山
将军 将士
3.课文一定也能读好。
(1)齐读第一段,师评。
(2)指名读第二段,自评。
(3)指名一组读第三段,其他生评价。
(4)男生读,女生评。
4.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课文都读通顺了,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能解决吗?花木兰怎么能去从军的呢?——女扮男装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1.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再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2.指名交流体会。(恩,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
3.花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经常发生战争)
4.那时侯,朝廷对老百姓发的公文或通告叫做文书。这一天,朝廷下达的一份文书张贴了出来,这是份一般的文书吗?(紧急征兵文书)
5.木兰看到这文书后,有什么感受?(焦急万分)
6.花木兰为什么会感到焦急万分?她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
7.可以不去呀,或者等过几年弟弟长大了再去呀,强调“紧急征兵”。体现爱国精神。
8.说话训练:因为……所以,花木兰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二)花木兰此时已打定主意,替父从军,但战场上两军厮杀,充满了艰辛和危险,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她去的呢?(说服)
1.假设你是花木兰,你准备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小小组中相互说。
2.老师就是花木兰的家人,指名来说服老师。
(三)就这样,花木兰为了她那年老多病的父亲,为了她那年纪尚小的弟弟,更为了她深深热爱的国家,毅然地踏上了从军之旅。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朋友,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见了一个勇敢、坚毅、视国事为己任的花木兰,也明白了她为什么能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赏。她不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让我们一同牢牢记住她的名字——“花木兰”。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男
2.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汉字。
3.教学“疒”,范写“病”。
4.学生描红。
五、课后练习
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花木兰,展开想象,说服家人,替父从军。课后请小朋友把“木兰怎样说服家人的”几句话写下来。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四
《木兰从军》讲述了木兰代替父亲去征战的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这篇作品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附加题: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从军阅读题目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翻译句子(4分)
⑴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⑵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用原句回答)(3分)
木兰从军阅读答案
1、D 2、(1)木兰是古时候一个民间女子。(2)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木兰从军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可以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情后就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
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二、精读品味
(一)感知爱国爱家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出示第二段)
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
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再读。
c.此时,国家正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敌人正在烧杀抢掠。假如是你,你怎么办?(我要为国出力……)
对,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成员的。没有大家庭的安宁,哪有小家庭的温馨?国家有难,作为一份子,理应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就是人么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齐读)
2)过渡:国忧如此,那家愁又是什么?(板书:家)指名读。
a.凸显4、5句话。
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幼小,家里情况不如人意呀。你再读。
b.凸显“焦急万分”,读好“焦急万分”。
师:面对这国忧家愁,木兰的内心怎么样?(焦急万分)“焦急”换个词怎么说?(十分着急)能理解这种心情吗?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朗读1234句。
师生评读。
5.木兰焦急过后想到了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怎样去为国为家分忧的?她决定怎么做?
指名读: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引读出坚定的语气。
6.引导说话
1)同学们,透过这句话的字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家人不同意)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服”就是木兰和家人讲道理,让家人同意她替父从军。
3)铺设说话语境
木兰的家人有哪些?
你是她的弟弟,你同意姐姐离家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你是她的母亲,你同意女儿从军吗?你担心什么?
你是父亲,你同意孩子代替你吗?为什么?
家人都不同意她从军。可是木兰一心想着国家,只好一一说服他们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想不想演演木兰?
4)请你选择一个说服对象,同桌先练一练。
5)说话表演。
师:小木兰们,现在我就是你的家人,你来说服我吧!
a.弟弟:姐姐,你为什么去从军呀?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你走了,爸妈怎么办?
b.母亲:儿呀,你可不能去呀,你是个女孩子,怎么生活呀?
c.父亲:木兰呀,国家有难,爹知道不能不去,文书上是爹的名字,还是让爹去吧。你毕竟是个弱女子呀!
小结:你们的说服让我感受到木兰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书:爱)
她能够坚定想法,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果真是一位——女英雄。
8.朗读第二段
过渡: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
指名读。你读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你读出了那份焦急,那份坚定。
(二)感知为国立功
引读: 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大家捧起书读一读第三段。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我发现你重点读出了这四个字“披、跨、渡、过”,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很快)为什么要快?(战事紧急)真是个爱读爱想的孩子,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们读出什么感受了?(很勇敢)怎样勇敢?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吧!
4.在木兰心中,国事当头,战事紧急。古文《木兰诗》中是这样描述木兰赶往前线的。(出示古文“旦辞爷娘去……”)师解释“旦”“幕”及大意。艰辛、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老师也为之感动,我也要读。
5.老师读得如何?你们一定比我读的还好。齐读。
评:你们读出了重点词,读出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勇往直前。让我感觉到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孩子的气概。
6.战场上,花木兰又如何呢?出示第二句读。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立功了。从哪里看出来?赫赫战功什么意思?
2)多年是多少年,你知道吗?木兰在边疆一蹲就是12年呀,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齐读词语)
7.想不想看一看这位女英雄?(出示戎装图)指导读。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敌人。我们送个词语给他,那就是——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由于她的英勇善战,她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她成了军中英雄,成了大将军。看,军旗上写着大大的花字,多威武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木兰奋勇杀敌的情景吧!。
8. 出示朗诵第三自然段。
9.引导背诵第三段。
老师看到你都会背了,是吗?你怎么记住的?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小结:读到这里,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木兰是名符其实的——女英雄。
(三)体会木兰双面
1.战争胜利了,战功赫赫的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出示女装图交流
师: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还是那么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惊讶。惊讶什么?(板书:文静优美)
3.说话训练:有的将士忍不住说:天哪……
4.是呀,将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勇善战的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就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军中英雄!捧起书,让我们齐读第四段,读出那万分无比的惊讶吧!
5.齐读第四段。
小结:将士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她也同样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啊!
三、总结延伸
1.指着板书小结: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花木兰:她爱国爱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她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生活中她又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她真不愧是——女英雄。难怪她的故事千古传颂。
2.人们以多种形式传颂着这个故事,我国豫剧《花木兰》就广为流传,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精彩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戏中唱的好: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3.同学们,花木兰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许多杰出的女子。如: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让我们走进课外阅读,搜集她们的故事,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意。
2、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为”。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以及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讲木兰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讲木兰的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师生一同欣赏花木兰的影片。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景象。
3、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3、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4、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5、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三、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站”、“征”、“扮”三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四、课内延伸
1、讲一讲课下搜集的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
2、把课文以及课外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七
一、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八
设计理念: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大家都知道花木兰是古代北方的一位女英雄。对于花木兰的本领、品格,我们后人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我们的孩子却对她不甚了解,对于花木兰究竟为什么替父从军,怎么替父从军知之甚少。为了让花木兰这个英雄形象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让花木兰的故事能代代相传,教者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通过环境的营造,角色的揣摩,一个个小故事的深入,《木兰诗》的引申,一步步将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一步步使得花木兰的形象在他们的脑海里丰满起来,进而受到人物品格与精神的震撼。
一、学习木兰从军前,体会木兰为国为家的决心和勇气
(一)、创设情景,理解木兰为家为国担忧,体会她焦急的心情。
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那还得要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份“征兵文书”说起。(课件出示征兵文书)指导同学们仔细观看《征兵文书》,了解朝廷面临的危机,理解紧急征兵的重要,体会木兰当时的着急心情。
1、《征兵文书》上说了什么?看了这份文书后,你心情怎样?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其实当时的木兰比你们还着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哪一个词语看出来?(焦急万分)
3、师:什么叫焦急万分?她为什么如此焦急?请大家再次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指导归纳出:木兰是在为父亲着急,因为父亲年高多病,根本无法去打仗;她又为弟弟着急,因为弟弟年龄还小;也为自己着急,因为自己是个女孩,不是男孩;更自己的国家着急,因为自己的国家正面临危机,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呢?
6、引导读出焦急的语气。
(二)通过辩论,感受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勇气。
1、这时,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是什么?她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木兰认为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
2、“理应”是什么意思?换一个词语代进去读一读。
3、噢!“理应”就是“应该”的意思!那么你们认为木兰应该不应该去从军呢?
4、引导争论:认为“应该”的一方理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认为“不应该”的一方理由是:木兰是个女孩子,女的是不可能上战场打仗的
5、小结得出:木兰是个女孩子,她根本不应该去前线打仗,因为只有男孩子才要去保家卫国。而木兰却觉得自己理应去保家卫国,你们认为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6、指导读二三句话,读出木兰的了不起!
(三)通过分角色表演,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为国效力的决心。
1、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木兰决定去,家里人同意吗?从哪个词语看出家里人都不同意她去战场?(说服)
2、自由讨论一下,假如你是木兰的父母和姊妹,你愿意让木兰上战场吗?为什么?
3、现在我们就都是木兰的家人,我们都不同意木兰去打仗,哪位小木兰来说服我们,让我们心服口服。
生(饰父亲):木兰,你不能去!你是个女孩子!你怎么能去打仗呢?
生(演木兰):我不去,你不去,大家都不去,谁来保家卫国呢?我要女扮男装去从军!
生(饰母亲):孩子,你不能去,刀枪可没长眼睛呀!
生(演木兰):我从小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正愁没地方用呢!
生(演弟弟):姐姐,我不让你去,我不想离开你!
生(演木兰):弟弟,我们都不保卫国家,让敌人打进来,我们姐弟就恐怕真要分离的!现在,姐姐只要把敌人打败了,就可以回来和你团圆的。
4、木兰终于说服了家人,从此,木兰踏上征途。
(设计理念: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具体可感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便是如此,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文中没有细写,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将心比心,谁家父母愿意让从小娇惯的女孩子家奔赴战场?哪个做弟弟的愿意让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姐姐离开自己?本环节刻意地引导学生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学生越是进到角色里去,就越是能体会当时木兰家人难舍难分的情景,更能感受到木兰报国的坚定决心。学生进入了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
二、学习木兰从军时,感受木兰行军打仗时的艰辛与刚强。
(一)、找出动作词,体会行军征程的艰辛。
小声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木兰从军路上表示动作的词。(披、跨、渡、过)
1、思考:你以前在谁的身上看见过这些动作?(军人、将军)
而现在这些动作都表现在木兰身上,你觉得木兰怎么样?(木兰很勇敢,很努力,很坚强。)
2、指导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4、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木兰在从军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木兰在急速行军中,体力不够怎么办?走不动怎么办?在爬山时,爬不上去,能让别人帮助吗?可以撒娇吗?可以掉队吗?为什么?
4、小结:木兰只能咬牙,坚强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时你对木兰是什么感情?
5、再次指导读一读这句,读出对木兰的敬佩之情。
(二)、变换对仗句,读出韵律美。
同学们,你们看这四个句子,第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词,第二个词是表示名称的,字数相当,词性相对,多工整哪,让我们再读一读,读出他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1、变换诗行出示第三段,配上激昂的音乐,让学生体会练读。
披 战 袍
跨 骏 马
渡 黄 河
过 燕 山
2、(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花木兰!怎么样?(真帅!真威风!)
3、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三段,我们模仿第三段的形式来描写一下花木兰的威武形象!
4、师出示句式:花木兰,
头戴
身披
手持
脚跨
真是 !
5、学生练说。
(三)、讲述小故事,感受木兰的智勇双全。
1、老师讲述两个小故事:①花木兰武艺高强,她在敌人的包围圈中单枪匹马救出民贺元帅。②木兰在一次夜里巡营时,发现众鸟乱飞惊鸣,料到敌人来偷袭,于是立即禀报了贺元帅,就献上了四面埋伏计,一举歼灭了所有敌人,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2、木兰功劳非常大,书上怎么说的?(赫赫战功)伸出大拇指来夸奖一下我们的女英雄!
(设计理念:本段是写木兰离别了父母奔赴战场。这里用了四个排比句式,一句紧跟一句,显示出战事的紧迫、突出表现了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去参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这段文字既很好地渲染了气氛,读起来又朗朗上口,让人读后为木兰这一去感到踌躇满志,热血沸腾。本环节就是刻意地引导同学们去读懂这段文字背后的情感。并且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此种句式来描写课文插图中的花木兰:花木兰,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手持长枪,脚跨骏马,真是威风凛凛!这样一来,一位英姿飒爽,威风八面的女英雄在师生的头脑里留下了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木兰从军后,体会木兰换回女儿装的期待与迫切。
1、思考:经过木兰和将士们的努力,终于把侵略者打败了。当天子要奖赏将士们时,木兰不要做高官,不要金银财宝,你们猜她要什么?(要一匹马,回到故乡。)
2、师述:闭上眼睛想一想,木兰这一仗一打就是12年哪,爹娘盼木兰一盼就是12年哪,4千多个日日夜夜,父母是望眼欲穿哪!现在,木兰胜利了,木兰回来了,家里人会高兴成啥样?村子里的人又会高兴成哈样?
3、师生讨论:木兰的父母高兴地合不拢嘴,从上看到下,看看木兰受伤了没有。小弟一蹦三尺高。村里的人将木兰抛起来,向他们心中的英雄致敬。
4、可是,现在木兰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们猜一猜。(她想换上女装,做回女孩子。)
5、教师小结:木兰本来就是女孩子,她当然想和别的女儿家一样穿美丽的裙子,化柳眉,上胭脂,涂口红,带玉簪。穿了十几年的军装是为国为家迫不得已的。她这几年哪会梦中不回到家乡父母的身边撒娇亲昵?哪会梦中不是穿着美丽的花裙子翩翩起舞?
6、当将士们赶来看望他们的花将军时(出示图),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7、引读最后一句话,读出敬佩的语气。
(设计理念: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当木兰回到家乡后,教者便用了一段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木兰这一去战场时间的久长,体会到在这么长时间的征程中女孩子生活的艰难,体会到战争胜利时的无限喜悦,体会到打败匈奴后木兰心中最大的愿望不是高官厚禄,而是重新做回女孩子的迫切心情。)
四、引申欣赏《木兰诗》,初步感受汉乐府诗歌的魅力。
1、我们这篇课文是根据古时候的一首诗歌改编的,题目叫《木兰诗》。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用心想,不懂的地方结合刚才我们学习的课文来理解一下,好吗?
2、欣赏配乐朗诵《木兰诗》。
3、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找找这首诗,和家人一起读一读,学一学。
(教学设计:语文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单靠课内是不行的,须课内课外两手抓。学生往往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课外有他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在那里他们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对后人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她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虽然引导二年级的学生去读《木兰诗》有一定难度,但是当学生学习了本文之后再去读,一增加了兴趣,二也减缓了坡度。能在课外去读一读,背一背,学一学这部文学瑰宝,对他们日后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