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范文

(作者:萌讷淼时间:2023-07-20 09:23:13)

【编辑】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

中元节小故事 篇一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节小故事 篇二

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模型大赛也算是个有点人气的比赛了。对于模型建设社团的人员来说更是重要,往往凑个三五人的小团队,学期一开始便开始着手比赛相关事项。

于是有了第一个故事的发生。

我所在小团队是由一个师姐带着的五人团队,三男两女,彼此间也熟络玩笑不断。

那天是一个下雨夜,我们五人循例在模型社会办公室工作,这是个很大的普通房间,由于模型制作需要,我们把桌子都挪到房间中间拼成一块,这样房间内墙脚四周反而显得空荡。

以往二十一点多我们都已离开回寝室的了,那天大雨便多待一会。看着大家没了工作的兴致,师姐主意一起玩些小游戏,众人热烈响应,但一番讨论却不得结果。看着窗外风雨中摇曳的树枝,我忽然想起一个招鬼的游戏,恰好是需要凑够五人才能进行,而办公室也恰好符合游戏的场所条件。

于是我便告诉了大家。

有时候猎奇心作祟,你往往经历了事情精彩那部分带来的刺激却来不及细思事情的本身。

我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我便认真地把游戏玩法及规则说了一遍。

这是必要的啦,玩游戏就一定要遵守游戏里的规则。

玩法其实很简单,四人A、B、C、D分别站在四个角落面向墙壁,一人E随意站在一堵譬如A与B之间墙的中间,尽可能的处理掉各种光源,游戏正式开始后由E沿着墙壁走向A(或者B,下同),走到A背后时,轻轻拍一拍A的肩膀,然后A继续沿着墙壁顺E来时的时针走向另一角落的方向,E就站在A的位置上,以此类推。

过程当然要保持安静以及不可以东张西望。

这也是为了保持一种神秘感。

“就这么简单?会出现什么情况?”小丽问道。

我皱着眉头严肃地说“上次我玩的时候,我走向另一个角落时却发现那里没人在。”欲言又止,大家一点即知,热情劲儿更足了。

我继续神秘地说道“记住噢,碰见任何不对劲的状况不要大呼小叫噢,惊动某些不干净的东西就不好了。”

气氛一下子到达高潮。

其实这游戏也是我第一次玩,心中难免有些忐忑,当然这不过是心理作用罢了。

关掉光源后我充当E的'角色,游戏正式开始。

中元节小故事 篇三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这个节在老百姓中还有几种不同的叫法——“七月半”、“鬼节”。在这一天,老北京有中元法会、拜三官、盂兰盆会、烧法船、祭祖、放河灯、点莲花灯、送面羊等民俗。其实,民间之所以叫“鬼节”,无非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七月十五的习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农历七月十五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并称中国岁时节令中的“三元”。这“三元”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原本是道教节日。据《唐六典》称,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的三神,三元节乃是道教节日。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大赦孤魂游鬼,人间为免受鬼神干扰,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法船,希望孤魂游鬼收到礼物后升到极乐世界去。老北京的道观在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都要举行“祈福吉祥道场”,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盂兰盆会,也称盂兰盆斋、盂兰盆供。这是来源于佛教的习俗,比道教的中元活动要早,我国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开始仿行。“盂兰”是梵语音译,意为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器皿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因此,盂兰盆会实际是个“孝亲节”。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始于梁武帝。自此以后,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民间无不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祖德。

盂兰盆斋也与《目莲救母》的传说有关。

据佛经中的《盂兰盆经》记载:“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饭菜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并要他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斋,备百味饮食以及桃、李、杏、栗、枣五果,供养十方僧众。按照盂兰盆经的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目莲感激佛祖,并向佛祖进言,年年举办施食会,以解那些孤魂饿鬼倒悬之厄运。佛祖便将七月十五的施食会命名为“盂兰盆会”,令各佛寺进行佛事活动。寺庙里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在这一天举行佛事,不仅仅是祭祀死去的亲人,也是纪念目莲,藉以表彰他对母亲之孝道,并劝人尽孝。

当时人们把此节作为追念祖先以及已故亲友的节日,老北京的各个戏园子每到这个日子,都要连演数日《目莲救母》的京剧应景戏。这戏虽说是个“鬼戏”,但也宣扬了自古以来的孝道美德。

这一天,老北京的皇宫内及一些大的寺庙,也有“烧法船”之俗,也称“烧活”。法船是一种大型冥器,由旧时的冥衣铺用木条或秫秸及彩纸糊制而成。法船上舱、橹、桨、舵齐全,大的可糊几层数节,抱到法会之处再拼接而成。

各寺庙道观的僧侣和道士们当年在放焰口、做法事、诵经、焚香超度亡灵等仪式后,要焚烧一只法船。抗战时及胜利后,曾在北海公园的天王殿、中山公园的音乐堂、永安寺等处集会,由僧人、道士、喇嘛三种不同的宗教派别身披法衣、敲打法器,与各界人士、平民百姓一起为抗战阵亡的将士们举行法会,当时还举行了郑重的焚烧法船、点河灯仪式,为抗日将士超度,以表示追思。

这天,还有祭祖的传统。老北京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追远”。清《北京岁华记》载:“中元节前上冢如清明。”清《帝京岁时纪胜》也说:“中元祭扫,尤胜清明。绿树荫枝,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

一般皇宫内还要在太庙举行祭祖大典,民间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种形式,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据明《帝京景物略》云:“上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辄于墓次掏促织。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归。”说明自元、明以来,中元上坟,带有秋季郊游的性质。初秋之时,扫墓连带全家秋游,无疑是孩童们的一次出旅,孩子们早把“鬼节”抛之脑后。

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的重要习俗,也是继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后,老北京的又一个传统灯节。

放河灯的历史悠久,明人刘若愚的《明宫史》载:“七月十五日中元,甜甜食房做供品,西苑做法事,放河灯。”西苑即说的前三海。

清史中也有记载,皇宫内每年七月十五,太后及帝后嫔妃都要到北海观看河灯。届时上千名的太监及侍卫,手持荷叶,叶上点燃蜡烛,烛光闪闪罗列两岸,太液池水上几千盏琉璃河灯随波漂荡,并伴有梵乐和禅诵之声。“坊巷游人入夜喧,左连哈德右前门。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清代文昭所著之《京师竹枝词》描写旧京中元节时的盛况。

放河灯亦做放荷灯,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超度亡人的一种习俗。

老北京的荷花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荷花灯。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顺水漂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当时北京的什刹海、北海、积水潭、泡子河、东直门外的二闸、御河、护城河等地,到处是一片如昼烛光,月下百姓云集,热闹非凡。电视剧《四世同堂》里祁老爷子在河边放河灯超度亡人的镜头,真实再现了老北京中元节的风俗。

莲花灯则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花灯。悬挂花灯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每到七月十五的夜晚在圆明园,乾隆皇帝及后妃都要到西洋景的“迷宫”处,看众宫女提着绸制的莲花灯来走迷宫。民国时期,七月十五这天点莲花灯也是必需的习俗。四合院、大杂院里的孩子,都人手一只莲花灯。市面上的各类集市——东安市场、隆福寺、崇文门花市、天桥、什刹海荷花市场等,从七夕节后即有专门的铺面开始售卖莲花灯,其灯皆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普通街市上及串胡同的小贩卖的就是及其便宜的荷叶灯了。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只是多根抵棍和线绳罢了。一些穷孩子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上香头,或用莲蓬插上香头代替莲花灯的。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而燃之,谓“茄子灯”;西瓜瓢内插蜡燃之,谓“西瓜灯”。

七月十五前后的晚上,各家的孩子均呼伴结群,游逛街市胡同,小孩们众口一词地喊道:“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那时的孩子们要在夜晚相互比谁的灯更美更亮,当年谓此举为“斗灯会”。《旧京秋词》中有这样的描述,“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摇。莲灯似我新诗句,明日凭仍乐此宵。”七月十五之夜,水中河灯荡碧波,岸上烛光满城街,街市一片璀璨。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中元节小故事 篇四

不管信与不信,同学们都减少了晚上的活动,早早地回了宿舍。平时热闹的校园变得冷冷清清,只有操场正中的草地上坐着四个学生。他们彼此并不认识,但能够在鬼节的晚上有胆游荡,也算是有缘分。于是,他们渐渐地聊起天儿来。

叫李铭的男生说:“你们为什么不回宿舍昵,不怕遇到鬼吗?”

叫晴美的女生说:“遇到鬼有什么可怕的?自从发生那件事之后,无论是不是鬼节,我总能看到鬼!”

叫晓萌的女生说:“我也一样,经常见鬼!我说给身边的人听,他们根本不信!”

还有一个叫阿鹏的男生也说:“我也是!小时候遇到了一些怪事,就开了‘鬼眼’,总能看见鬼!”

原来是这样,大家还真是有缘份!于是,在这个特别的夜晚,他们决定讲一讲自己为什么能够看到鬼。

晴美第一个讲了起来:

在9岁之前,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和大家一样,不相信世上有鬼。但是后来,我犯了一个禁忌。

那年冬天,我去乡下的外婆家玩儿。外婆家什么都好,就有一点儿很奇怪:家家屋里都放着一个大瓦罐,里面不知道放了什么,不许小孩子碰。小孩子的心是好奇的,所以我特别想看。

有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一个叫妞妞的姑娘家里玩儿。妞妞家也有一个大瓦罐,妞妞说里面是她家的祖宗。我是城里的小孩,觉得妞妞的说法不科学,就和她争辩了起来,各说各的理。后来妞妞生气了,说:“你是城里来的大小姐,懂得多,那你胆子也大吧?我妈妈说了,这瓦罐里面的东西不能沾到眼皮上,你敢试试吗?”

其实我心里有点儿害怕,但当时赌气,也顾不上那些了。于是,我当着大家的面,把瓦罐打开了。

就在瓦罐打开的那个瞬间,一种奇怪的感觉遍布了我的全身。我感到全身所有的毛孔都张大了,丝丝地吸着凉气。我看到瓦罐里是一种泥土样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就沾了一点儿抹在了眼皮上。

麻麻的,还有点儿腥,其他的没什么了。

妞妞看到我胆子这幺大,而且看到里面并没有跑出她家的祖宗来,就没说什么。当天小伙伴们不欢而散,我独自往外婆家走。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怪异的一泰前方的大树上吊着一个人。

那是一个女人,她双脚晃晃荡荡,离地很远,舌头伸得老长。她好像并没有死,还睁着大眼睛对我笑呢。笑着笑着就吐出了一口沾着血沫的涎来。

“啊——”我尖叫着跑回了家,把刚刚的事说给了外婆听。

外婆大吃一惊:“你看到的是吊死了好几年的亮亮妈啊,你怎么会看到她呢?”

我支吾着说不上来。这时,外婆发现了我眼皮上的东西。她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问我是哪来的。当我说出在妞妞家发生的事情时,外婆哭了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妞妞家的瓦罐里真的装着她家的祖宗,这是村里的习俗:把土葬的祖宗几十年后的尸泥(尸体腐烂后的泥土)带回来放在家里,保佑平安。而尸泥的作用就是:如果眼睛沾上了尸泥,从此就会看到鬼。

也就是说,因为赌气抹了尸泥,从9岁开始,我平静的生活就再也没有了。相信谁

晴美讲完故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晓萌也很有感触:“你的故事是够神秘的,而我的经历也很离奇!”

我见鬼的时间比晴美晚,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的,原因是我太好奇和粗心。

你们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吗?午夜十二点一直盯着天花板看,窗户就会传来“咚咚”敲击的声音。

这个传说在学校里流传很广。

有一天晚上,我的三个室友都不在。我独自躺在床上睡不着,突然想起了这个传说,非常想试一试。

虽然试,但我骨子里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我看了一下时钟,正好是午夜十二点,于是我死死地盯住了天花板。

一秒,两秒,三秒……我紧张得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当我盯到12秒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咚咚”的声音。

天啊,传说居然是真的!因为,我们寝室是在4楼啊!

我吓得“呼”地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全身都在颤抖。也就在这个时候,寝室的门缓缓地打开了。伴随着走廊射进来的微光,一个人走了进来。

不过,那并不是恶鬼,而是我的室友苗苗。苗苗看上去很累,全身上下水淋淋的。

苗苗说:“对不起哦,这么晚回来,打扰你睡觉了!”

我这才松了一口气,为自己刚才的大惊小怪而好笑:只是巧合,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嘛!

但事实很快就证明我想错了!

当我翻身准备再睡下的时候,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另一个室友晶晶打来的,她的声音听起来很遥远:“晓萌,你要小心啊!苗苗坐的出租车掉进了湖里,她死了!你小心她回去找你啊!”

我浑身一激灵,急忙朝苗苗的床看去。只见苗苗身上的水还在“滴滴答答”地流着,脸色惨白惨白的。

我好害怕啊!

随即,我猛然想到了另一件事,更害怕了:为什么晶晶的电话能够打进来?我睡觉之前是关了机的,我确定!

躺在床上的苗苗突然转过脸来,很疲惫地对我说:“哦,对了,我想告诉你我之所以这么晚回来,是因为我看到一起车祸事故!晶晶死了……”

我该相信谁?

我拿着手机僵直地坐在床上,一晚上都没敢动。

晓萌说到这里,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她说:“从那以后,我经常看到两个室友出现。她们每次出现都是在午夜十二点,都会传来‘咚咚’敲打窗户的声音。但我知道她们出现并不是好事,因为她们是鬼!也就是说,从那个离奇的夜晚之后,我就能看见鬼了!”

晓萌的故事确实很恐怖,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听故事的几个人都禁不住颤抖了起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范文,全文共有658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doc》
中元节小故事【通用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