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多篇范文
【引言】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春节神话传说 篇一
大家小时候都学过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的新桃就是指贴春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那么为什么“新桃”?大概是跟这个神话故事有关。
从前有一座鬼城,鬼城里有座山,山上有棵大桃树,桃树上有一只金鸡。早上这只金鸡会长鸣,召唤回那些晚上在外游荡的鬼魂。有些鬼魂在夜间会做些伤天害理的事,在经过城门的时候,两个神人神荼和郁垒会立即发现,然后把它们用芒苇做的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所以说,天下的鬼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二神。
后来,这个事情流传开来,人们就用桃木刻成两位神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吓唬那些坏鬼。再后来,人们直接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也能够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现代,人们不用桃木了,但会在红纸上写春联,不仅镇邪辟鬼,还能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当然啦,也能够装饰门户。
春节的传说故事 篇二
驱赶年兽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传说故事 篇三
除夕守岁,也叫“熬年”,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习俗。人们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模样狰狞,生性凶残,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传说中的年兽它什么都吃,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大活人。所以人们谈“年”色变。“年”一来,树木凋零,百草不生,天地一片灰暗;“年”一过,万物生长,花草遍地,天地一片繁荣。后来,人们渐渐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左右就跑到人群生活的地方纵情肆虐一次,而且一般都在天黑以后出现,等到鸡鸣破晓时,就返回深林中去了。人们虽然算准了“年”肆虐的时间,仍然没有消灭“年”的办法,所以人们只好把这恐怖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做“年关”,并且想出了一些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后把火熄灭,然后把家畜全都赶进圈里拴牢,再把院子的前后门都封好,最后一家人躲在屋子里吃“年夜饭”。由于这一夜,生死难料,所以这顿“年夜饭”也置办得更为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这一晚谁也不敢睡觉,全都围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以防“年”兽的袭击,由此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的习俗,既表现出人们对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托的美好希望之意。
春节的食俗 篇四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春节
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春节的传说3--驱赶年兽 篇五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传说2--贴春联和门神 篇六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篇七
春节由来传说一
春节源于'年兽'。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兽长期居住于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才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村里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几乎全部上山避难,由于山高险峻,年兽上不去高山。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脚不方便,没有来得及上山,这时凶《www.haoword.com》猛的年兽来到,张开血口,直扑老婆婆,突然出来一位道士,点燃一串包有红纸的'火药',直接仍在年兽身上,顿时红火乍现,年兽接触火光后,浑身哆嗦,怪叫一声后逃入海里,再也没了动静。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人们陆续返回,得知此消息后,从此家家放鞭炮、点红蜡烛,贴对联,年兽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随着年兽一说越传越远,春节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由来传说二
春节源于'虞舜'。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内有个镜山的地方,名叫姚丘,这里住着夫妻俩人。男主人因为眼疾被人称为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梦见自己身上被彩虹萦绕,醒后找到当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诉握登,此乃大吉之照,握登被说的心里乐开了花,此时的握登已有五个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时,夫妻两发现这个孩子竟然是双瞳,故取名重华。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则赐予除夕。随着虞舜长大,本身的才华与能力表现的格外出众,于是尧禅让帝位于虞舜,舜便将自己出生的那天定为'年',第二天定为新的一年,从此被后人所沿袭至今。
春节由来传说三
来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这个传说还不如年兽的可信度大,应该是属于当时的迷信传说,随后被后人更正。最被普遍接受的是由上述说法二中的虞舜说法。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春节有哪些传说故事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