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介绍通用多篇范文
[导语]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介绍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介绍 篇一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年节”,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期间,各地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守岁、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表达人们祭祖追远、迎禧接福、除旧布新、祈求丰年的美好愿望。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不少地方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3.清明节: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划龙舟、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
5.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每年这个夜晚,天上的织女会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故又称乞巧节、情人节。
6.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得名,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7.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登高以锻炼体魄。
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介绍 篇二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古代,传统节日往往是根据农耕播种的节气以及历法进行,一方面为古代通过耕种谋生的农业封建文明提供耕种休憩的指导,另一方面也让民众时刻感受中东方文化血脉的凝聚力。其中,在中国古代,清明节和端午节以及中秋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作为中国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除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节令指示功能,帮助人们确定播种时间之外,最重要的一个精神价值便是让古代的国人们进行祭祖活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先辈的祭奠,更是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民族血脉的认同。
在各地的祭扫活动中,虽然形式存在南北和具体的地区差异,但是在中国古代宗族社会的基础上,这种定期的祭扫活动可以更好地传承不同地区不同家族中的一些优秀精神,例如勤劳奋斗,善良勇敢等等。这些祭祀活动是对于古代上层权力者的一种劝勉,让他们更好地“遵从古训”,以仁治国;对于社会中下层的群众也是一种劝慰,让中国的文化血脉在一年又一年的祭奠活动中得以传承。同时,清明节在古代还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让幼年的孩童们感受到先辈们身上的优秀品格,并世代传承。
而端午节,同样作为春秋战国开始的传统节日,更在很多领域推动者我国古代社会的向好发展。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除了传统的祭祀功能外,端午节作为纪念古代仁人志士屈原的节日,在精神层面具有进一步塑造中华民族团结不屈,为国分忧气质的作用。在端午节进行的过程中,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无不是对于屈原的纪念,而这种纪念在现实中培养着我国底层群众和文人的“为民请命”“为国分忧”的精神。培养了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一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而战的优秀爱国将领,这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社会价值。
而中秋节、农历新年这两个同属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日子中,亲人团聚,四海同心,中华民族自古代开始的“团圆”概念在之中得到孕育,让中国的精神文化在历朝历代代代相传,也使得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了全世界唯一一个历经几千年,其民族核心追求和民族特性从未改变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说,这些古代的节日同时具有精神和社会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也会继续在当代发挥全新的作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介绍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