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hrlica时间:2023-07-21 08:37:49)

【导语】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

苏轼《赤壁赋》 篇一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正襟危坐 ②山川相缪

③顺流而东也 ④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⑤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

2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曹操所写的《 》诗。“逝者如斯”,语出《 》,它的语意为 。(4分)

23、第一段文字中,客人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是哪一句话: 。 (2分)

24、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借江水、清风、明月等意象来写事物“变”与“不变”的二重悖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 的情怀。(2分)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参考答案:

21、①端正。 ②通“缭”,连结、盘绕 ③向东前进 ④享用

⑤打鱼 砍柴 ⑥以……为伴侣 以……为朋友

22、短歌行 论语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2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4、旷达

25、⑴我打自己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短暂的生命,而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⑵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苏轼《赤壁赋》背景介绍: 篇二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

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 “赋”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苏轼赤壁赋全文 篇三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m.haoword.com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他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不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前、后《赤壁赋》用古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具有哲理,并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课文全译】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名家点评】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何满子)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

(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

后赤壁赋 篇四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gāo)。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龙,攀栖鹘(hú)之危巢,俯冯(píng)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piān xiān),过临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fǔ)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名家点评 篇五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但这种意蕴都不是藉抽象的灰色的言语表述,而是诉之于月下江游的眼前景物和由景物所引起的感触,因此才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方是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留山川遗迹的感慨,转而抱恨于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一方则顺手以眼前的江水与山月作比,以水的逝去而又长流、月的盈亏而又永生的现象,阐发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归结到人生应投入大化,方能超脱无谓的苦恼。这两方面的感情,包括人生苦闷和物我参透,当然都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烦恼以及要求摆脱烦恼的旷达态度的表露。(《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何满子)

原文:前赤壁赋 篇六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比较赏析 篇七

一、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二、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三、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的作品,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实词 篇八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念奴娇˙赤壁怀古 篇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前赤壁赋 篇十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f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gǒu)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shì)。”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144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doc》
赤壁赋原文、注释及赏析【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