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重阳节习俗【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重阳节习俗 篇一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送朋友的重阳节祝福语
朋友在心的世界里,打开心灵的天窗,释放欢乐获取幸福,寻求美丽追索梦想,品饮孤独宣泄痛苦,谱写希望向往明天,在这重阳佳节把我的祝福收藏。
金秋九月,重阳又至。登高远望,饮酒赏菊,品糕点,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重阳习俗,给您一个充实的重阳节,预祝您在重阳节吃好,喝好,玩好!
九九重阳,我用“九阳神功”,炼成祝福短信,凭着“九阴真经”,将其融入手机中,又用“九华遣书”,催动电波传到你的手机,祝你幸福长“九”哈!
今天是九月九日,九九归一的好日子,祝你爱情天长地久,幸福由来已久,成功旷日持久,家庭长治久安,人生历久弥新,朋友久久不忘,天天快乐到永久!
送一支山茱萸,愿你永远愉快;送一块重阳糕,愿你永远高兴;送一杯菊花酒,愿你幸福久久。重阳节到了,提前祝你重阳节好心情!O(∩_∩)O哈哈~
浪漫的心情还停留在七夕,团圆的欢乐还洋溢在中秋,忠诚的信念还回荡在国庆,转眼重阳节又来送福了!愿这样喜庆连连的旋律永远与你相伴,快乐每一天!
重阳节习俗 篇二
济南的重阳节习俗
农历的“九月九”是中国人传统的重阳节。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而济南过重阳节的方式比较特别,除了登高、饮菊花酒习俗外,还举行柿子会、吃菊花糕、过女儿节的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柿子会
老济南的重阳佳节民间活动中心,是千佛山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庙会,曾称柿子会。每到农历九月初九,千佛山的登山盘道两旁,处处摆着成筐成筐的鲜红柿子,顾客随手挑拣,摊贩忙着过秤、收钱,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人们在柿子会上还能买到柿饼、牛心柿和被人称为“喝蜜”的小柿子,以及当地的其他土特产山楂、核桃、花生、栗子、红枣、石榴、鸭梨等等干鲜果。
2、登高
千佛山是老济南人重阳登高的首选,以千佛山中段西北门牌楼为中心,南从唐槐亭处一直排到山脚,甚至跨越经十路一直迤逦到千佛山路。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中,不如趁着金秋十月,带着家中的老人外出游玩一番,不仅献了孝心,还锻炼了老人的身体、颐养了老年人的身心。
3、饮菊花酒
从前,千佛山南侧有一处赏菊崖,一到秋季,遍地金黄,赏心悦目。清风吹来,阵阵香气。相传,古人喜欢于重阳佳节在此饮酒赏菊。济南这一酒俗由来已久。老济南的重阳酒俗,除了登山赏菊饮酒外,人们讲究喝用菊花酿制的美酒。菊花酒,是流传千年的济南名酒。据古籍记载:“九月九日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
4、吃菊花糕
和秋菊有关的济南重阳食俗,还有菊花糕。据清代道光《济南府志》记载:“季秋九日作菊糕”。菊糕,即菊花糕,也称重阳糕。相传,它的古老制法为以面粉和糖酥为饼,上粘菊花叶。古人在重阳节吃糕,图的是糕字的吉利谐音高,寓意步步登高、升高官发大财。近代以来,济南人时兴食用重阳枣糕。
5、女儿节
老济南的重阳节和当地的一项婚嫁风俗有关,曾经称为女节、女儿节。到了重阳节这天,嫁出去的闺女要吃花糕,即娘家制作的重阳糕。因闺女的住址不同,它有两种吃法。家住济南以东的,娘家给出嫁的闺女送花糕;家住济南以西的,接闺女回娘家吃花糕。有些人家还在重阳节这天的早晨,家长把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说上一句“你事事皆高”。高、糕谐音,借以表示家长对儿女幸福成长的祝福。
九九重阳节的养生知识
九九重阳节养生之疾病
心脑血管、糖尿病患者要保暖
在这初冬之际,老年人都需要预防哪些疾病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沈阳市中医院针灸馆主任医师赵钧,她表示,这个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每年这个季节心脑血管门诊量就会大量增加。
糖尿病老人在这个季节尤其需要注意保暖,因为糖尿病患者有末梢周围神经病,血液循环减慢,遇寒冷后易出现疼痛,皮肤转暗,易出冻疮,甚至溃烂,伤口不易愈合,容易感染。
华商晨报名医堂专家、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乔光介绍,现在白内障发病率越来越高,也困扰着许多老年人,发病率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递增。乔光建议,日常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橙子等水果可预防白内障。
重阳节养生之保暖
头、脚、背这三个部位最重要
赵钧表示,冬季养生应该从保暖开始。保暖的第一部曲就是要做到头部保暖,所以在出门时应该选择佩戴帽子,这样有利于诸阳之会,所有的阳气都会集中在头部。
冬季养生的第二部曲就是做到背部保暖,赵钧指出老年人可以选择穿背心或者马甲,这样有利于保护督脉,不容易引发疾病。
冬季保暖的第三部曲就是脚部保暖,脚部保暖有利于保护阳气,护住老年人的肾精,因为老年人的阳气较虚,所以脚部保暖尤为重要。
重阳节养生之滋补
鹿茸、人参未到时 牛羊肉就好
现在还不到大补的季节,食补应该依照润泽滋补的方法来进行,“不少患者也咨询过我,这个季节是不是可以给老人家多食用些鹿茸人参来进行滋补,其实这个季节还不需要。”赵钧说,这个季节尤其是在雨雪交加之后,可以给老人食用一些牛肉、羊肉等温性的食物,现在尽量少吃鸭肉、鸡肉、海鲜等寒凉性质的食物。
重阳节的健康菜谱
海带烧排骨
日本是长寿之国,而冲绳又是长寿县,据专家们研究,这与当地的饭菜丰富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海带烧排骨”。
材料:排骨700克,干海带20根左右,600克,盐、酱()和生姜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排骨用热水氽一遍,然后放进锅里,加水到差不多盖住排骨,点火烧开。
2、将水倒掉或将浮沫去掉。
3.海带洗后,放到水里浸泡至柔软,剪成6~8厘米宽、10厘米长的小段,打“海带结”。
4、萝卜切成小块。
5、在锅里放入水和刚才预煮过一遍的排骨,大火烧开,小火煮1~1.5小时。
6、加入海带,煮30~40分钟后,加萝卜、盐和酱油,继续用小火炖熟即可。
7、按照冲绳的习惯,准备一点姜末,吃时随自己的口味添加,味道会更好。
芙蓉套蟹
材料:螃蟹10只、猪瘦肉150克,水发香茹50克、猪肥膘肉50克、冬笋肉50克、鸡蛋4个、猪油50克,精盐、麻油、绍酒及鸡汤150克,淀粉、味精、葱姜未各15克,白胡椒粉2.5克。
1.将毛蟹洗净,用绳捆好,以免挣扎造成散黄,蒸熟取出晾凉,剔出蟹肉和蟹黄,洗净蟹壳;
2.香茹、冬笋分别切成丁,猪瘦肉洗净剁茸,肥肉切成细丁,加精盐、味精、姜末、葱花、白胡椒粉、适量清水,调好味搅拌成茸;
3.锅置旺火上,下猪油烧热,放入葱未、姜末煽炒,再下蟹肉、冬笋丁、香茹,烹入绍酒并加精盐、白糖、味精、白胡椒粉、鸡汤,烧沸后移到小火上烧4分钟,再回旺火上续烧1分钟,淋入麻油,起锅盛入盘内晾凉,倒入肉茸碗内一起拌匀成蟹肉馅,分装蟹斗内;
4.取大盘一个,把酿馅的蟹斗摆放在盘中,上笼蒸8分钟取出;
5.鸡蛋清用竹筷搅打成泡糊,加入淀粉、精盐、味精,调拌均匀;
6.另取大盘1个,将蒸过的蟹斗整齐地摆好,再将蛋泡糊淋在蟹斗上面及周围,趁热上笼再蒸2分钟取出即成。
重阳节习俗 篇三
重阳节习俗——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重阳节习俗【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