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范文

(作者:chetty1时间:2023-07-22 11:37:40)

【寄语】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

仙过海的神话故事 篇一

传说八仙奉了太上老君的旨意,到扶桑国去采集仙草百花,准备炼制灵药仙丹。这天,一他们按约定地点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崂山头,准备过海。

八仙为首的是汉钟离,他摇着巴蕉扇对诸位说:“我们到扶桑国走水路最近,走水路就要过东海,这东海是属东海龙王管辖,我们应该先向他打个招呼。哪位愿意辛苦一趟?”众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吭声。

沉默了一会,曹国舅站起来说:“我们过海凭着自己的本事,靠的是自己的宝器,又无求于他,何必多此一举呢?”其他几位仙人也附合说:“是呀,咱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哈,何必六指搔痒—多一道,”汉钟离见大家都不愿意去打招呼,就决定过海。

汉钟离是头,第一个先下海。只见他把芭蕉扇轻轻往海里一放,芭蕉扇立时变成了一条小船。他跳上去,飘飘悠悠地在前头先走了。第二个下水的是韩湘子,他把笛子向水里一放,立时变成根大梁,他骑上,也跟着走了。张果老的宝贝是鱼鼓,鱼鼓往水里一放,变成宵桶那般粗。他把驴子拴在一棵树上,骑上鱼鼓,也走了。吕洞宾接着抽出背上的青龙宝剑在水里一搅,宝剑立时变成了一条青龙。他骑上青龙,也向前游去了。铁拐李的宝葫芦是不沉底的,下水不用犯愁。他一手扶着宝葫芦,一只胳膊夹着铁拐,也走了。何仙姑的宝器是笨篱。她把笨篱向水里一放,坐在上面便漂漂悠悠地走了。蓝采和提的是花蓝。他把花向海里一倒,坐在篮子里也走了。最后剩下的是曹国舅。他自恃自己的阴阳板比别人的宝器优越,所以让大家先走,他最后压阵。他不慌不忙地解开阴阳板的穿绳,一页一页往水上扔。八页阴阳板扔在水上,一字儿排开,他走在上面如走平川。

这时老龙王正在龙宫里坐着打吨,忽觉海水乱晃荡。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八大仙人正在海上行走呢。老龙王甚感不悦,心想:你八位仙人不在陆地上修炼,跑到海上来干什么?到海上来也不到我这里打个招呼,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我龙王啊!不行,我非叫他们知道我龙王的厉害不可!他立即命令快腿蟹和长腿峭(章鱼):“你们二人快带兵到海上拦截,一没有我的允许,不得让任何人通行!”

快腿蟹和长腿峭领了命令,立即集合兵卒前来拦截。他俩来到八仙跟前,见有的坐船,有的骑梁,所乘坐的,不是圆的就是方的,没法下手。他俩正不知所措,忽然见漂过来八页小板。快腿蟹忙对长腿峭说:“有了,你从水下钻到他左边去,咱俩每人拿他四页板回去二”长腿峭游到曹国舅的左边,看准了他脚下踏着的小板,用长腿一钩,曹国舅身子一晃,差一点摔倒。他赶忙跳到另一页板上,这边的快腿蟹马上又伸过去一双大钳,夹住他刚跳上去的那板一掀,曹国舅身子又猛一晃,忙又挪到了另一页板上,长腿峭接着又伸过去长钩……就这样,他挪一页板,就要被掀一块。这边夹,那边钩,八页板都叫快腿蟹和长腿峭弄走了。

曹国舅没了阴阳板,就象当兵的丢了枪,做官的丢了印。别看他是神仙,因为他是在陆地上修炼成仙的,水上的功夫还不行,一离开阴阳板就得喝苦水。他在海里喝了几口又咸又涩的苦水,就赶快退回到八仙墩的石头上了。他坐在石头上,看看前边的几位仙人已经走远,眼下又丢了宝器,变戏法的下了跪—没有咒念了。其他七位仙人过了海,汉钟离一点人数,少了个曹国舅,着急了,心想:“还没到扶桑国就丢了人,回去怎么向玉皇大帝交代?于是急急忙忙返回来找。找来找去,又回到了八仙墩,一看,曹国舅还愁眉苦脸地叹气呢。汉钟离问他:“国舅,大家都已经过海,你怎么还坐着不动呢?”曹国舅哭丧着脸说:“我哪是坐着不动?一下水就把阴阳板丢了。

“怎么丢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丢的,光觉着脚下边掀动,晃得我站不稳,一抬脚,板就不见了。”汉钟离一想,心里明白了,说道:“这就叫‘礼多人不怪,无理难通行啊!’因为我们事先没有和老龙王打招呼,老龙王怪罪了,给了点脸色看。不要紧,你在这里等着,我到老龙王那里赔个不是,说两句好话,求他把阴阳板还给你。冲曹国舅知道自己错了,也没说话,只点了点头。

汉钟离到了龙宫,见了东海龙王,先施礼,后认错,说明过海是奉太上老君之命,去扶桑国采集仙草百花,炼制仙丹。因急着过海,没来得及向龙王打招呼。是自己过错,不怨其他仙人……如此这般地赔了不是,又说了许多好话,老龙王才把曹国舅的八页阴阳板交给了汉钟离。谁知龙王把阴阳板交给汉钟离时,又多了个心眼,把两页阴板换成了假的,连曹国舅当时也没发觉。所以后来便出现了阴阳不合,阳多阴少。直到如今,人间里还是男多女少呢!

仙过海的神话故事 篇二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在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锺离,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汉锺离,三、监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现在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仙过海的神话故事 篇三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时雨。因经常手持荷花,是故雅称:“何仙姑”。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 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 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 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 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 巅,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 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 ,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追随着铁拐李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滴疾,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范文。

word该篇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范文,全文共有566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doc》
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