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精品多篇范文
[概述]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写在端午节 篇一
端午
一个老掉牙的故事
被母亲和妻子
用粽叶包来包去
熟透在五月的日子中
嚼在嘴里
远没有过去的。原汁原味
咽在肚里
更没有了过去的古典韵味
虽是绿衣
早已被后人改头换面
有棱有角
里面却是不同的版本
翻新的内容
端午,纪念一个诗人 篇二
清明的下一站是端午
从四月抵达五月
我长久地被困在一首诗里
无法完成气氛的突围
端午是遗留在喉管里的
一根锋利的麦芒
每天深入一点,在这一天终于发作
并且使我无法喘息
每年的这一天
汨罗江都会剧烈而久远地抽搐
一只粽子也能砸痛它的神经
激起滔天大浪
而你在江底微笑
嘴角比怀里的石头更沉默
为黑夜的来临点燃最后一盏灯火
关于生与死的问题
历史上已经没有几个人能证明了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而以纪念一个诗人的名义
赋予一个节日内涵
后人的心里
你是唯一的
端午节的朗诵散文诗歌 篇三
后羿说
天上原本应该有九个太阳
我用八枝雕领箭摄落八颗
只留一个在天上
也就是你们凡人看到的哪一颗
“我的太阳”
我说
我的世界原本是彩色的
我每跳跃一次
我的天空就明亮一层
现在
也就只剩下你们看到的
我红色的舒适生活
月亮和太阳
泅游在唯一一个太阳系
日夜轮替,续贯而行
偶有遮挡地球的视线
我们谓之日食
我说
重阳的前一天
我抱着儿子
沿西河岸边散步
整日上网
双眼退化,视物无从
有点重重叠叠似乎提前重阳
家乡没有茱萸
腥臭的河堤两旁
艾草萋萋野草萋萋
我拔了些艾与黄黄的单瓣菊
爬上失去姓名的古城墙
触摸近在咫尺的太阳
与近在咫尺的起落飞机
我们都很忙碌
忙忙碌碌打算过重阳
我刚把艾草插上门框
野菊插在透明的玻璃酒瓶
倒一杯酒精勾兑的烈酒
撒上一点不知那年的土雄黄
妈妈颤巍巍的走过来说
娃啊
端午节的艾咋一直插到重阳
端午节 篇四
1
平静的日子
汨罗江沉默着
偷偷隐藏千百年前的疼痛
几乎静止般流动的水
是谁遗落的
麻绳或白绫
2
我看见
怀抱石头的屈原
正用一幕动魄惊心
把躯体投放水底
把灵魂投掷天空
于是,更多的头颅被水浇醒
3
无论天有多干
端午节总会下雨
无需天问
龙舟号子
雄黄酒充血的后劲
招魂,汨罗江下的屈子
4
我知道
总有一些呐喊
痛哭流涕
我知道
水上的屈子
比水底冷
5
而我们
这些离骚们
还能说什么
我们只能
多包些粽子
不停的向着天问
6
端午节
汨罗江在雨水中沸腾
为一个永恒的名字
粽子在水中沉浮
鱼儿慢摇九歌
两岸离骚声声
端午节的散文 篇五
题记:有一种习俗,生长在灵魂处,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因为那里有父母的身影印在了儿时记忆的深处在最温暖的时光。
站在岁月的明媚, 轻拈着光阴的命脉,淡着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焦灼的静待中,一束比夏更浓的情,执意演绎着一场足够的精彩、热烈的来了,洒泼着浓浓情怀,端午节。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不朽的传说,有抱石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忠贞之士伍之胥,到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
而生在北方关中大地的人们,端午节才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的开始。黄瞪瞪亮莹莹的油菜堆集在场上,菜角里包裹的里黝黝的小珍珠散落在场间满眼乌黑,在太阳的照耀下黝亮黝亮。成熟的小麦低着沉甸旬的麦穗,在微风的摇曳中翻滚的着金色麦浪,来来往往的人们,戴着一顶顶黄色的草帽,迎着炎炎烈日穿梭于田埂之间,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有的挥舞着银镰,生龙活虎,热火朝天,成片熟透小麦齐刷刷在闪闪的刀刃下躺倒在地上,金灿灿的麦穗映衬着人们欢欣的笑脸上。有的深一脚浅一脚的紧紧跟随收割机后面,有的在田间地头等着满仓而归的收割机,满脸的灰尘和汗水也掩盖不住欢欣鼓舞丰收的喜悦,赤铜色脸上平日里的愁绪也被褐黄色的麦香淡化,浅露出灿烂的笑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年年端午情。今天又逢端午,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朴素的思想,一缕纯洁的情愫,一种浓浓的情意,仿佛又见父亲踩着露水的草地,在我家坡坎上割艾草的背影,母亲打半夜起来熬油羔、做香包、做花花绳的身影,我又闻了艾香,又想到那甜甜酥脆的油糕。
阵阵油糕鸡蛋香,艾叶插门廊,花花绳拴避邪魔,香包熏香飘。小时候家里穷,根本没有钱去买米做粽子,但到了端午节,母亲总会用她自己的方式叫我们过好节日,她会提前用红、黄、兰、黑、白等色的线合拧在一起,母亲说这是花花绳,能保佑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见了手上、脚上缠着花花绿绿的花花绳都会离得远远的。一般都还在我们熟睡的时候就系在我们的手碗脚碗处,在衣服的袖窝处缝挂上亲手做的香包〈我们叫熏火虫〉,母亲说戴上它能防止蚊虫叮咬,香包的香料都是母亲亲自选的小茴香、大香及上年的艾香等香料,然后碾碎再缝在香包里,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弥久留香,像从未走远。并在节前的晚上就和好了做油糕的面,备好黑糖、青红丝,等我们起来时,热腾腾的油糕,一碗香味四溢的合包鸡蛋汤就做好了,那种飘着葱花、香菜的蛋汤,至今想起来都让人馋。
父亲则在黎明的时候去采割艾草,有一年,父亲叫我跟着他去割艾草,路上我问父亲为什么要起的这么早,今天要采割呀,父亲说今天割的艾草,草花未开香最浓,这个时候去因草上的露珠还在,采割的艾草因露水的浸润留香会更长久。还给我讲了割艾草、挂艾香驱灾避难的传说,父亲说“从前,有个叫黄巢人,杀了好多人。一天,他决定去屠杀一个村庄,但想起那个村子有个人曾救过他的命,于是,他来到这个村子,找到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在自家门口挂个一把艾蒿做标记,他回去告诉手下,门口挂放艾蒿这家不能杀,其余全杀。黄巢走后,这位好心的人,告诉了村子所有的人家在门口放挂上上一把艾蒿。待黄巢的人来后,看到村中家家门口都挂放着一把艾蒿,这些人看到后离开村子,村中人因此避去了血洗之祸。从那时起,每年端五节早晨,家家门口都放一把艾蒿。以驱灾避难”。直到多年后我才在书本里看到了这个传说,想那不识字的父亲记的这些,一定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就像今天的人们,早己不再为吃不到粽子而无米发愁了,但我们似乎正缺失了什么,这种缺少让我们一直走来,一直找寻。
端午,是一种的传统,更是一种情怀,它厚重而坚固。我们已经到了虽是节日但人们却不再以为是过节日的时代,而时光带给人们的早已失去了节日的祥庆和喜悦的同时,是否也该寻找已经缺失怀旧和信仰中那种博爱、仁厚,不要忘却己有传统的节日、忘记已传颂了千百年爱国的传承。
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溢。也许这就是节日,这就是端午节吧!但愿我们都不要去想那个时光,可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到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都被时间推着向前向前的走,节日也许就成为我们最为重要的记忆。这种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更是对祖国的赤诚。
而在我的心中,还是早前那个早晨,阳光暖暖的照在了小小窗户上,微微的细风摇曳着树枝,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还在梦醒之中、蒙蒙胧胧的时候,母亲用围腰布揣着一个小小煮熟的鸡蛋,给我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正抱搂着艾草跨进门帘的时候。
感谢屈原,让我们铭记这个日子,既有对古文化的追溯,同时又承载着启迪后人的使命,感谢这个节日,让传承在我们人生中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愿这朵传统的奇葩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更加的美丽。更愿在每个端午节时,我们不要忘亲情,亲人,忘了真实的自己,情系粽香,粽香传情,世代永远。或许如此,节日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端午节抒情散文:品味端午节 篇六
岁月的老人在时光的追赶下,无所顾忌地匆匆地来,匆匆地去,把一群群欢乐的同学少年,分别送到了立业有室的天命之年。美好的回忆犹如一部不停转动地录影机,时常把我带回到那儿时的幻影之中。
那时的我,总期望着天天过大年,日日迎小节。吃好的、穿新的、玩奇的,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天,成了我希冀的天堂,放飞的天空。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端午节算不上什么大的节日。但中国人守时令、重节气、讲传统的规矩,在民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了下来。于是,端午节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是一个十分甜蜜的梦幻。然而,几十年过去了。这梦也随着岁月的亘迭和时光的轮回,渐渐地让我对端午节的由来和永久不衰的习俗,有了更深地感悟和理解。
从教科书上,我知道了屈原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曾极力主张彰明发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暴,在同反动的贵族子兰、靳尚等人斗争中,遭谗割职,被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处于对人民生活的一腔赤情,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加之楚国的政治腐败,迫感无力拯救楚国的危亡和政治理想的无法实现,便投汨罗江而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将一种用糯米做成的食物——粽子投入到汨罗江里,以示慰籍这位让人崇敬的大诗人。
其实,真正地让我知晓端午节,还是通过家父家母过节之前那番忙碌。包粽子煮粽子那一定是少不了的大事,另一件从记忆里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事是在自家门口的上角挂一束用红布条捆好的艾蒿,这一习俗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效仿这一传统的习俗,每逢端午节到来,也在家门的上端挂一小捆艾蒿。当时我并不知道它的用意所在,成年后我慢慢地懂得这一习俗曾让多少代人把美好的企盼寄予在这捆小小的艾蒿上。
为此,从我懂事的那天起,端午节就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节日。我清楚的记得,粽子是个奇怪的三角型食物。用一种特殊的叶子,包上一种特殊的米,做成一种特殊的食品。那时,我不知道这粽子是如何加工出来的,更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样神话般的传说。粽子、艾蒿、五彩线、鸡蛋等很长一段时间让我难以梳理出A、B、C┄┄。
当我用心地回忆第一次看见母亲包粽子的全过程时,更激起我对母亲的敬仰和思念。当我闻着那扑鼻而来的清香味时,看着那墨绿色的粽子,吃着那口感极好的糯米粽子,母亲那忙前忙后的情景至今在我脑海里时影时现,难以抹去……。
在平日的生活中,家父可以说是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性,让我更加敬重母亲日日月月、年年岁岁所付出的一切。但是,有一点我清楚地记得,凡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家父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这不端午节一到先由父亲将糯米、粽叶等物品购入家中。然后,是母亲全权操持,淘米、浸泡,接着是一片一片地洗净那翠绿色的粽叶,再一摞一摞地码好,放入水中,待一切备好后,便一个人坐在米盆前,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地包着那盛满情感的糯米粽子,也不知什么时辰,我实在无法抵御磕睡虫的袭击,在挲挲地细语中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清晨,我惊奇地发现,手脖上、脚腕上便系上了一条条多彩的线,桌子上也摆好了已经剥好地粽子和一碟白沙糖,还有按人头分得二个粉红色的鸡蛋。我十分贪婪地吃着粽子,小心翼翼地揣好鸡蛋,心满意足地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校园。
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顶鸡蛋的游戏战在男女同学间展开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展示着个人所能,顶破了大头再顶小头,顶破了小头再到嘴里头。最终,我的那枚粉红色鸡蛋成了胜利的王者。
于是,在我童年的追忆里,最期盼过的节日一是盼着春节,能过足放鞭炮的瘾,穿上喜欢的新衣裳,吃上几天白米面的年饭;二是盼着过端午节,既能展示强者风范,又能吃到鸡蛋和品味母亲亲手包的粽子。
如今,母亲离我们而去十年了。每当端午节到来时,我总有一种酸楚之情难以言表。和大家一样没有儿时吃粽子的那份热切感受,象征性的吃个粽子或吃个鸡蛋也算是把节过了。总感觉那粽子含得情不浓,意不深。
当我静下心来,反复追寻着母亲所做的一切,真的是一生的勤劳、一生的无悔、一生的奉献。那满头的银丝,那满脸的皱纹,那佝偻的身躯,不就是母亲一生的写照吗?
如今,一切都变了,没有呼啦的火焰吹起,没有弥腾的热气升起,没有清香的粽味飘起,再无法见到母亲那熟悉的忙忙碌碌地身影;更无法吃到母亲亲手包的粽子。然而,母亲那无私的关爱和慈祥的面孔每每想起,总让我念情涌动,酸楚不禁。
如今,每每见到商店里那各种各样的粽子,两角的、三角的、四角的、扁的、长的;夹肉的、包蛋的、裹什锦的;南来的、北往的,真是应有尽有,满目精品。但它只能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和寄托,却永远找不回盛满母亲情怀的粽子,也永远吃不到母亲为我剥好的粽子,更感受不到端午节那种亲和感,那份温存感。
多年来,凡是有传统节日来临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有母亲相依时那种幸福感觉,有母亲关心时那种温馨体味,有母亲呵护时那种安逸快慰。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也恰好是母亲离我而去整整十几个年头了。仅借此文,在缅怀自己的母亲同时,也追忆那些为所有儿女操劳一生的——伟大母亲。
端午节的朗诵散文诗歌 篇七
你的眼神
已化成了天上的一颗星
凝着眷恋遥望荆楚
奔腾的汨罗江
吞噬了三闾大夫的身体
却用日夜不息的泪水
遥拜诗人的灵魂
又是一年艾蒿飘香的时节
御风而行的仙人可驱散了你千年的孤独
香草、美人的陪伴可解开了你一世的忧郁
多少人寻找你
沿着北去的湘江
南下的汉水
迎着龙舟的鼓声
染着菖薄和艾草的绿意
寻你月下的愁容
寻你风中的吟诵
寻你笔下的诸神山鬼
寻袅袅兮秋风的娥皇女英
踏尽水乡泽国
留下无声的足迹
寻你忧国忧民的情怀
寻你怀石入水时
那道气贯天地的长虹
岸边独行的身影,寂寞了风雨
仰天求索,叹息声留与世间多少沉重
终于还是远望到了破碎的郢都
赴死的脚步,却因解脱而变的轻松
波光中的月再也难圆支离的河山
涛涛潮声未能引渡一息强国的梦
就让离骚做你的羽翼,来往于天地之间吧
凌空激荡的天问和九歌
弥漫着华美的浪漫
生命放飞于清波中
你的悲伤也醉人
端午节的散文 篇八
今年的端午节
有些不一样,有点趣味
本是红红火火的天气
今年却是细雨绵绵
原会在家乡沐着龙舟水
今年却在异乡叹息人生
刚出炉的粽子
裹着美味的稻香
溢出的则是
辛勤劳动的气息
江河上的龙舟赛
是一幅美丽又扣人心弦的画
即便人们分不出流下的是汗水,还是雨水
但永远是一年中最激奋、最具有意义的时刻
屈原一定想不到
在二千多年以后
人们竟会如何隆重的祭祀他
如果他还活着
一定不会让人们这样做
因为他是反对祭祀的代表
况且他也不想百姓如此的伤财
如果海子还活着
他一定会为端午节的美而感染
给美味的粽子,宏伟的'龙舟赛
谱写更多的诗句
也许他并没有想到
人活着才是最具有价值的
才能超越一切事物的心灵
每个人都想在佳节时
找到一份心灵的归宿
情感就是一张拼图
是慢慢拼积起来的
不会因岁月的变换而褪色
不会因距离而散落
如艺术
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欣赏的窗口
就是因为它永恒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