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的来历和风俗【精品多篇】范文
[导语]端午节 的来历和风俗【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篇一
食粽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扒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悬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长命缕
长命缕是端午节的一种配饰,用五色丝线结成手绳,可悬于门首、挂于床帐,或戴于孩子脖颈、系于手臂上,可以避灾除病、延年益寿。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是一个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实际上,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淡化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这已经不仅仅是端午节所要面临的严峻局面。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不照样有人抱怨“年味不浓”了吗?比起圣诞节和情人节,传统节日普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端午节,在大城市的生活中,人们仅仅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xx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太过于强调节日的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参与其中的行动培养。就像端午节,如果仅仅是吃个粽子,那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就是简单地测量了一下,大超市到自己家的那一段距离有多远而已。
中国的端午节使人们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显然不利于传承其文化涵义。
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日,为人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从时间上予以保证,使其象征意义上得以重视,会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记忆。但是,如果仅仅是“双休日”变成了“三休日”,不是简单的放假了事。必须复兴这一节日在公众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维护它被权威化了的文化含义,更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以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
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篇二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从医学上说,艾叶和菖蒲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入药。所以,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剑”或艾条,也有些人会插在衣服的扣子上。在台州,一到端午,卖艾叶和菖蒲的小贩就会走街串巷叫卖,闻声的人们也会买上一把,做成“避邪剑”挂在家门口,或再造几把剑给小孩子嬉戏用,乐趣颇多。
看过《白蛇传》的人,对法海在端午日暗中指使许仙强劝白娘子饮雄黄酒,结果白娘子现了原形这一出戏都有所印象。在旧时台州,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很是兴盛。如今,科学已经证明雄黄酒因含有毒性而不能饮用,台州人民就改为在额头上用雄黄酒写“王”字,还有就是在被蚊叮虫咬时,涂些雄黄酒来消解肿痛。台州的老年人还有这样一个习惯,到店里买来雄黄和白酒,调匀后在房前屋后用菖蒲沾着雄黄酒洒个遍,以求平安和福气。
端午时,台州人还会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踝或颈间系上五色丝线,谓之长命线,用以避邪。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台等地的农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说法。在台州,早时还有佩香囊的习俗,香囊内装上苍术、雄黄等香药,制成荷包香袋,或用丝线织成小巧的网袋,装一颗樟脑丸挂在蚊帐上,取其驱虫避邪之意。还有就是,端午女儿要回娘家,女婿要准备好“五黄”送给丈母娘,这五黄包括:黄鱼、黄鳝、咸鸭蛋、黄瓜和雄黄酒。
端午节吃粽子当然是少不了的。现在超市里卖的粽子品种多,甜的咸的,荤素搭配,口味丰富,自己吃或者送人,都很应景,粽香情味浓。
当然也有很多人吃的自家包的粽子。买来糯米、蜜枣、红豇豆、猪肉、咸蛋黄和包粽子的大竹叶——竹箬等。用水将糯米浸湿竹箬洗净,拿起一二片竹箬把它卷成漏斗状,将糯米放入卷好的竹箬里,再把猪肉或蜜枣放在糯米的中间,然后将竹箬把糯米包住折叠成四角三棱形,最后用撕成细条的棕榈树叶当做线将米粽捆扎。
粽子包好后,就把粽子放进锅里蒸煮,整个厨房就弥漫起淡淡的竹箬香味伴着粽子的清香,那四溢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
温岭人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食麦饼筒。将摘来的新鲜地莓,麦粉,糯米粉合上温水按比例揉成一团,取小块用擀面杖压成薄饼状,再放到生温火的盘子上烙熟。
做好麦饼以后,取已烧好的馅(有荤的,有素的,猪肉、炒面、洋葱、绿豆芽、炒蛋、茭白、萝卜、墨鱼、弹涂鱼等)放在中间卷起来,就成“麦饼筒”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麦饼,感受着和乐融融的气氛。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时,温岭很多家里都会在门上插上菖蒲做的“避邪剑”或艾条,也有些人会插在衣服的扣子上,用以驱瘴、辟邪。或再造几把剑给小孩子嬉戏用,乐趣颇多。
小孩子佩带香囊也是端午的一种传统习俗,说是求吉祈福、避邪驱瘟,实是防止蚊子和虫子叮咬。香囊是将樟脑或朱砂、雄黄、香药等放在内,外包彩色丝绸,再以五色丝线绣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香包,那香囊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这五黄包括:黄鱼、黄鳝、咸鸭蛋、黄瓜和雄黄酒,称为“吃五黄”。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说是端午采的草药最凉,采上大把的夏枯草、艾草及消清根等草药。具有消暑行气、清火明 目、温血、祛湿、除浊、净化空气等功效。
如今端午这一节日的一些古***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逝了,如采草药、佩香囊等已成过去,挂菖蒲剑、喝雄黄酒也不多见。但吃粽子、麦饼筒等习俗仍然流行 。
端午节 的来历和风俗 篇三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城市已经很少有机会在端午节挂艾草祛病防病了。如果家中有艾益生艾灸仪器的朋友,可以在家做艾灸,可以达到更好地驱寒祛湿,活血排毒,通经活络,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作用。另外,用完的艾饼通过燃烧熏房间,还可以驱蚊驱虫。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篇四
1、赛龙舟
赛龙舟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大部分会划旱龙舟或者舞龙船。划龙船时,多有助兴的龙船歌。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2、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3、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4、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5、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
6、饮蒲酒、雄黄酒
《荆楚岁时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较广。
端午节 的来历和风俗 篇五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5、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个吉利,驱病邪。
端午节 的来历和风俗 篇六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 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篇七
1、扒皇舟
深圳人将划龙船称为“扒龙舟”,相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四月,小宋帝赵罡当时被元军前截后追,从失守的宋都临安(今杭州),经福建沿海仓皇逃至新安县九龙土瓜湾(今属香港),期间恰逢端午节,赵罡观看了当地的龙舟比赛,一时兴起,以护驾有功为名,御赐黄缎巨型罗伞给乡民。扒龙舟从休闲娱乐活动,演变成竞赛运动项目,罗伞逆风阻力,才逐渐消逝。
2、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3、吃艾糍
广宁县的端午节好比“卫生防疫节”,很多习俗都跟卫生息息相关,比方说与端州一样,习惯将艾草、菖蒲悬于门户。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蝎。广宁人端午包粽子的同时也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并认为端午节始源于“夏至”,因此广宁民间素有“到五月节才收棉被”之说。
4、吃“灰水粽”
灰水粽是惠州一种传统制法粽子,深受当地人喜爱。灰水粽是由一种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制成。用蚊惊制作灰水粽,当地有一个俗语:一升灰一升米。也就是说,一升蚊惊的灰可以浸泡一升糯米来制作灰水粽。要烧一升的蚊惊灰,约要30公斤的蚊惊。可以看出传统灰水粽的制作还是比较繁琐的。煮熟后的灰水粽的米粽颜色呈淡黄色,看起来非常诱人,韧劲十足,清香四溢,让人爱不释口。
5、浸龙舟水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平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习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在华南地区,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走到江边洗龙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
6、马拉溜
沙尾还有一个奇特的跟粽子有关的风俗,他们的土话叫“马拉溜”。何谓“马拉溜”呢?从五月初一、二起,母亲在孩子脖子上挂一个碱水粽,等到端午再剥开吃掉。
7、烧艾条
点艾条是端午时惠州不少家庭的传统保留项目。艾条在惠州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惠州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端午节 的来历和风俗【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