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篇一
案例背景:一次午餐后,孩子们吃完饭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时,我的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刺耳的“尖叫”,一时间其他孩子都放下手中的图书,和我一样循着声源望去。最后大家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小开的身上。小开看到我的眼神立刻说:“是他叫的。”一边手指着小宇一边对我说。小宇愣住了,不过他也马上回答说:“是他叫的,我没叫。”接下来,大家也就知道了他俩的互相推诿。所以我果断地叫住小开:“小开,你到老师这里来。”小开听我这么一叫,慢步走到我身边。立刻就说:“我叫了一点,我叫了一点。”“小宇尖叫了吗?”我严肃地问他。“没有,我叫了一点。”“你觉得尖叫好吗?小朋友都在看书,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吗?”“不对,我就叫了一点。”“小朋友在看书,看书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你这样尖叫会打扰小朋友看书的,所以你以后要安静地看书,如果要说话,也是和小朋友轻声地说话,不能尖叫了,知道了吗?”我耐心地开导他。“知道了。”小开回答的声音很响亮,很干脆!但这响亮中似乎带了点不服气。
分析:小开一连串地回答我的问题总是说“我就叫了一点。”显然他是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确实发生了。但是他觉得影响不大。其实小开不知道哪怕他一点点的尖叫就已经影响到小朋友看书了。他是在用声音破坏别人看书的环境。这是小开对自己的行为还没真正认识到有何不妥之处。所以才这么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后来我跟他父母沟通后了解到小开没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是由妈妈带着,妈妈对小开宠爱有加,但也有严厉的时候。可是小开已经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习惯,在家里想怎样就怎样,妈妈有时虽然也听到小开尖叫,但都是一会的事情,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告诉小开这样叫有什么不好或者告诉小开打扰邻居休息了等,小开既然认识不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所以他才会在公众场合尖叫一下,以示自己的毫无拘束、自由自在。
措施:以小开刚才这么一叫,我就跟他说:“你看XX看书多安静,他们都是在认真地看书,轻声地和旁边小朋友说话,有大声叫的吗?”小开摇摇头。“如果让你作为看书的小朋友,听到一个小朋友这样尖叫,你会有什么反应呢?是不是也觉得这个声音不好听?”小开还是点头回应我。那你会怎么做呢?小开断断续续地说:“我叫他不要叫了。”“对呀,看书就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看好书,如果有杂音出现,那就不能往下看了。”我利用榜样示范和换位思考的方式耐心地开导小开,让小开明白看书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同时,我也会利用空余时间和小开的爸爸妈妈交流在幼儿园小开发出“尖叫”的情况。在家里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应立即纠正他不应该这样,一是会把喉咙会喊得不舒服,二是容易影响别人的休息。让小开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小开不接受,那就也让他当一回“别人”,只有体验到别人的难受了,他才会知道这样尖叫是不好的。老师和家长一起携手慢慢教育小开,相信小开会改正的。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篇二
案例背景
子涯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子涯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外婆,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子涯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子涯小朋友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子涯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子涯小朋友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子涯小朋友都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 www.haoword.com 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子涯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两岁半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篇三
善于与他人分享是人类的高尚情操,幼儿时期是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幼儿独占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家庭因素,现代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从而造成了孩子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意识和行为。第二是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级,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孩子,其实社会行为往往发展较慢,长大后容易成为自私自利、很难与他人合作、应付问题能力差的人,因而,尽早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教育,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能为其将来能否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打下夯实的基础。
案例描述:
案例一:这周我们给孩子过六一。子豪带来一辆遥控汽车,并告诉我说:“徐老师,这辆遥控汽车是我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自由活动时,子豪很兴奋地拿出自己的遥控汽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小朋友摸他的车,更别提玩了。我说:“子豪今天真乖,把这么好的玩具带来和小朋友分享,你让别的小朋友玩一下好吗?”子豪不同意。过了一会,邦邦带来一辆遥控飞机。飞机很大,吸引了子豪的注意。子豪主动和邦邦套近乎,想和他交换玩。邦邦同意了。子豪很小心地把玩具递给邦邦,并和他商量好彼此的玩具不给别的小朋友玩。
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小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解决策略:
1.为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分享日)
可以在一星期中定个半天为玩具分享日。
2.榜样示范
教师和同伴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激发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3.言语指导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一起协商分享中出现的问题,渐渐地让幼儿学会自己协商学会分享。
4.巩固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早期的分享行为,主要来自于家长、老师等人的提示和鼓励。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尚不能把它变为自己的自发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的提示孩子,让他能时刻想到自己应该怎样做。如:玩沙时,小桶和铲子等工具总是不够用,有的幼儿就会喜欢独占,于是我们老师就应该提醒他“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别人分享,别人会非常高兴的。”另一方面我们成人也要言行一致。很多人都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如,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一起吃,可当孩子真的给你时,你又笑着说“谢谢你,我们不爱吃,你自己吃吧!”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把这样的分享当作一种令大家高兴的游戏来玩,反而无法面对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与你分享时,我们必须要接受!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篇四
今天打点滴的人很多,护士凝凝今天很忙碌。但是凝凝还是很认真地在为每位“病人”打针。只见她拿起栋栋的手,在他的手背上轻轻拍打。然后拿起棉签在他的手背上轻轻擦一下,再将点滴的管子按在栋栋的手上,打开点滴的开关。今天浩浩这位配药医生显得有点空闲,因为今天的病人大多数是打针。刚开始,浩浩还耐心地坐在位置上等着“病人”来配药,可是时间一长,浩浩有点坐不住了。刚开始走到“医生”烨烨的旁边看看,拿起听诊器玩玩。又到凝凝旁边去拿针筒,凝凝说“这针筒我要打针用的”,浩浩这才放下。这时老师说“咦?配药的医生哪里去了,有病人要配药啦!”浩浩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给“病人”配药。这时,浩浩见药房里的药盒很乱,有的歪倒在一旁,有的掉在地上,有的开口打开了,浩浩把歪倒的药盒整理好,把掉在地上的药盒捡起来。这时的浩浩又没事可干了,他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旁边的娃娃家里有很多客人,大家在一起吃饭很热闹,于是他也去娃娃家凑热闹。这时,老师从旁边的生活区拿来一碗黄豆、勺子及一些旧的信封。老师对娃娃家里浩浩说:“医生,有人来配药了。”“来啦,来啦!”浩浩又回到自己的位置。老师说“这里的药快配完了,等会儿病人来配药不够了,你可以自己来包一些药。”说完给浩浩示范了一遍。看了老师的示范,浩浩认真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包药。只见他先将一只手伸进信封里,将信封打开,然后用勺子舀起一勺黄豆,放进信封里,看看信封还是扁扁的,于是又往里面放了两勺黄豆,然后将信封的口折了一下,一袋药就包好了。这时,星星拿着单子来配药,浩浩将自己刚包好的药给星星,然后又开始包药。这次浩浩很认真地包药,再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位置。
分析:
打针医生因为自己的“病人”很多,所以专心给病人打针。可是配药医生就显得很清闲,由于没事可做,他就开始左顾右盼。当他第一次离开位置时,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中,浩浩及时给“病人”配药。当他发现药房里的药很凌乱时,能认真将药盒摆放整齐。虽然配药很清闲,但是只要有事可做,浩浩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情境中。没有人来配药,浩浩又没事可干了,这次串到了娃娃家。当幼儿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不会再有激情,只有不断引发幼儿新的愿望,才会使幼儿有继续游戏的动力。所以这次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又介入游戏,教师及时提供简单材料,让浩浩尝试学习包药。这样浩浩在等待“病人”配药的过程中,就有事可做。包装药品又是浩浩新的兴趣点,浩浩又再次融入到游戏情境中。
指导策略:
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调整。
1、多种方法,丰富幼儿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有关相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玩起来。丰富经验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看图片、录象,加深幼儿印象。让幼儿观看大班哥哥姐姐玩区域活动的录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游戏不断深入开展。
2)幼儿间的观摩。幼儿间的相互观摩,在幼儿的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活动中幼儿可以学到游戏的方法,受到某些启迪,积累游戏的经验,这对幼儿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可给孩子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能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2、适时引导,支持幼儿游戏。
教师的支持性行为策略是游戏不断延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的时机。如当幼儿游戏无法深入时,在案例中浩浩因为没事可干就去娃娃家串门,这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请“医生”包装药品,又一次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注意时机,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要以适当的角色指导幼儿推动游戏。
3、及时调整,丰富游戏材料。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如当配药医生没事可干时,教师及时投放黄豆、信封等材料,让“医生”包装药品。为幼儿的游戏开展更好地创造了条件。
教师在游戏活动当中,是以观察、指导、记录、谈话与聆听作为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 篇五
案例背景:
自从我们娃娃家游戏增添了漂亮的手链这一活动材料以后,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去娃娃家玩。都想得到爸爸妈妈送的礼物——漂亮手链,锦泽也不例外。今天,他选择了小顾客的身份,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想到娃娃家去做客。在游戏开始时,他先到美味烧烤店去买了一串烧烤,吃完了他接着来到娃娃家门口,看见娃娃家里有三四个小顾客在做客了,娃娃家的妈妈张沁怡都热情相迎,招呼他们坐下,用水果热情招待他们。锦泽看到了很是羡慕,他按响了门铃。还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本小图书,爸爸曹煜焓一见是他,皱了皱眉头,小声的咕嘟了一句:“不欢迎他来,上次他还欺负我的。”说完了他继续忙着照顾娃娃吃饭。锦泽并没有放弃,继续按着门铃,可是爸爸妈妈都没有理睬他,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看到后,快步走到娃娃家,对曹煜焓说:“爸爸、妈妈,你们家的门铃响了,怎么不开门呀?”妈妈张沁怡说:“王老师,我们家客人太多了,挤不下了!”我说:“锦泽还带了小图书来给你们看呢!让他进来做客吧。”可是爸爸曹煜焓还是不太乐意地说:“我不欢迎他来做客,锦泽要打人的。上次还把我们娃娃家里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其他小客人见了,也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不要他来,他总是欺负小朋友。他还抢我的玩具!”听了小朋友的话,锦泽难过地低下了头。
分析:
通过家访了解到锦泽是来自镇里的的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父母平时工作很忙,晚上经常加班,放学都请爷爷奶奶来接的。而且平时对他比较溺爱,娇惯。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从不控制孩子的行为,所以锦泽在幼儿园里表现的很松散、不遵守常规、随意的攻击别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在小朋友心目中,他是一个“坏孩子”,小朋友都不太喜欢他,也有点害怕他,所以锦泽常受到小朋友的排斥。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今天他想去娃娃家做客,却遭到无人欢迎他的情况。
指导策略:
1、帮助其提高交往能力与游戏水平。
结合锦泽的身心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现有状况,对他进行适当的个别引导,让他逐步懂得该如何与同伴友好交往,对于像锦泽这样的孩子,不应该采取单一的说教方法,而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巧妙地引导幼儿进入游戏中,通过自身的尝试获得情感体验,知道大家应友好地在一起玩,身边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比如问问锦泽:“今天你想玩什么?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你吗?”让他自己来分析,除次以外,还要帮助他不断提高游戏水平,指导其学习掌握各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使他尽快融入游戏中。
2、努力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树立正面形象
锦泽身上虽然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同样也有许多优点,如爱劳动,不挑食等,但被他一些消极的表现而被忽视了。所以我们老师经常要在小朋友面前讲锦泽闪亮的一面,树立锦泽在小朋友面前的良好形象,锦泽先前的不良行为,请大家原谅他。锦泽现在有决心改正身上的不足,请小朋友信任、帮助他。利用这些闪光点,帮助他重新树立在班级幼儿心目中的正面形象。这样其他幼儿才能发自内心地来接纳他,喜欢和他做游戏。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