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件【多篇】范文
[说明]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件【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读准“翘”“衰”“落”“观”“差”等多音字。
5、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3、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本文的逻辑顺序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四)复习、复述。(略)
备注
1、黑体部分的问题和答案必须抄写在语文笔记本上。
2、三班和六班的学生参考讲过的笔记,原来已经记下来的不用抄写。原来没讲过的的需要补充在笔记本上。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课件范例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告诫人们,在选择人选生道路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指导,脚踏实地地做人,这样才不至于浪费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降落伞们随风飘荡;第二自然段写太阳公公对他们的亲切嘱咐,第三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选择,第四自然段写种子们的不同结局。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板书课题: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点评:本教学片断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师单方面提出易错字词并进行强调的教学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观察比较,并及时练写,注意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评点:在这个指导造句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由课文中绒球的“可爱”,引到生活中一些东西的“可爱”,非常自然。利用“可爱”说话,兼顾到在前、在中、在后的位置变化,提示造句时给词语多安排些位置,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小组。
点评:通过反复的朗读(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分角色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言,为复述课文打基础,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并采用机制,不使学生有厌烦感。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小导演。要想当上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点评:学而能用,懂而会用,活学活用,这是学习语言的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使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通过让学生争当小导演。小演员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学生。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也意在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新意:
(1)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教师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竞赛性朗读、示范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出语感,为理解课文、表演故事提供了必要有铺垫。
(2)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学生要争当小导演,势必要去仔细读课文,才能设计好动作;小演员要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也要认真读课文,用心记台词。这又促使学生去认真读课文深刻理解课文。
(3)在竞争中加强合作:通过评选“”活动,创造竞争机会,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而小组分角色朗读、小组表演,不是一个人的事,而需要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地探索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篇四
【教学目标】
1、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如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把这个地方是如何吸引人的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这个地方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上积累的佳词佳句,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2、(课件出示2)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3、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二、回顾课文,轻松导入。
1、我们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和杭州西湖,参观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领略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学到了很多写作方法,谁来说一说。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岛地点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描写,《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地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按一定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
(2)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
(3)先总写后分写。
(4)文中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
3、今天习作课,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课件出示1)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三、展示片段,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3)
夏天,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浓雾里。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对比阅读,互相交流: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1)第一种写法不好,虽然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来描写,但对景物的特点描写不清楚,不具体,不吸引人。
(2)第二种写法好,这一段把景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天的迷人,非常吸引人。
3、师生小结: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只有认真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积累的好词来描写,才能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四、口头交流,做好铺垫
谈话过渡:知道怎样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怎样把你身边的美景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在评议中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景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有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板书: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抓住特点,学生习作。
1、突出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读给同学听:习作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去写?有没有用到最近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读给同学听过,按照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课件范例 篇五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音乐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还体验到了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学校还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并将剪影一一张贴。(如:放风筝、秋游、野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的欲望。】
2、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鳅、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抓蟋蟀……
2、教师示范说。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
教师相机板书:
说:(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4、教师评价学生。
听:(1)认真倾听;
(2)能及时补充、提问。
【学生参与评价,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进一步端正听说态度,明确学习要求,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师生评选“口才奖”和“倾听奖”。
【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扩大口语交际的“面”和“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5、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四、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1、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学方法:
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将本单元课文中及口语交际中的几幅插图制成幻灯片,配上轻音乐循环播放。
教学过程:
一、画秋天
1、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地玩耍,享受游戏的快乐。这么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将她留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有创意的图画。
【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二、说秋天
1、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组交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集体交流。
(1)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展示下自己的风采?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如:“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位同学真聪明,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比喻句用得真好。(板书:比喻)
“小青蛙大声说:‘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丰富。(板书:拟人)
(2)点将。(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
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3)教师小结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
三、写秋天。
1、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开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秋天。
1、同桌交流。
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修改。
3、全班展示、评价。
【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的课件 篇六
教学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盘古开天地 篇七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课件范例 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知道夏天和冬天景色有什么不同。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
4、能仿照课文,说说春天和秋天。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描绘的夏天的美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啊!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理解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CAI)猜谜激趣:夏、冬。
2、教师#课件# 导语:时光老人有四位美丽的女儿,春姑娘温柔动人,夏姑娘热情似火,秋姑娘丰美恬静,冬姑娘活泼开朗。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其中的两位——(CAI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要求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查读/齐读相结合。
注意读准词语:打着卷儿转圈煮熟蜻蜓铃铛消息黑白开始
比较读(指名体会区别):哗咕呱丁零
哗!哗!哗!哗!咕呱!咕呱!丁零、丁
零……
3、师范读课文。要求生认真听准字音,并同时思考:听了课文的朗读,你有怎样的感受,夏季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交流感受。
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很炎热?(找句子,用﹏勾画出来)
(教师相机出示CAI相关文本)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们听听吧!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
(理解:“大火球”“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当成人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拟人。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平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的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学着说几句?
(如:大树垂下了头。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习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
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生练读,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蜓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物?
2、出示CAI(雷雨景象),听雨声音频。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习朗读3、4自然段。
(三)学习5—9自然段。
1、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小组讨沦,完成表格填写。
景物雨前雨后
天上
柳叶、小花
湖水
小鱼、青蛙
3、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了晚霞,空气也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生机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4、雨过天晴,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
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
(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
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师生合作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才能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指名说。
2、师范写,生书空,同时师说要点。
3、写字歌提示“三个一”。
4、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5、全班展示评议。
六、课后拓展。
1、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你眼中的夏天画下来。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写春天或者秋天的景物。
板书设计:
22夏天和冬天
雨前雨后
柳叶打卷
夏炎热小花低头快乐
湖水冒热气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件【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