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范文
党建引领促振兴 兴村富民谋发展
——浅谈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大家上午好!我是******党支部书记******,很荣幸能够作为学员代表,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位于****以东3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亩,草场***万亩,总人口445户**人,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村。2021年村集体收入***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万元,2022年村集体预计增收**万元。
曾经的*****村存在三个薄弱点。一是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较低、年龄偏大,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二是产业发展比较单一,90%以上的群众从事传统种养殖业,经济效益不高;三是就业渠道狭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很多妇女和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家,“等靠要”思想严重。作为自治区级脱贫村,我们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兴村、就业富民”富民兴村专项行动,有效破解三大难题,实现了531名脱贫群众走上致富路。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把组织振兴列为率先起步的突破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抓队伍建设,做到“选优配强”。我们坚持优中选优、优胜劣汰原则,结合村“两委”换届,真正把有能力、有干劲、有责任心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平均年龄由45岁降至31岁,整体学历由高中升至大专以上,其中本科4人,村干部结构得到有效优化。
二是抓日常考核,激发“创优意识”。充分发挥日常考核的杠杆作用,按照“361”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问效促进工作提升。
三是抓结对帮带,实现“互助提升”。为提升帮带实效,我们建立起村干部和“访惠聚”干部“一对一”精准结对帮带关系,将帮带成效与考核挂勾,做到同岗、同责、同考核,形成了人人敢于挑重担、人人肩上有责任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是抓规范提升,坚持“民主议事”。我们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真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在网格化管理方面,我们积极推行事权下放,在联户家庭办理贷款申请、补贴申请等事项上,赋予联户长推荐、初审等权力,不断完善“支部+中心+网格+党员(联户)+村民”五级联动体系。
通过“四抓”,干部能力高了,管理更加规范了,各项工作落实力、执行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产业兴村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我们在种植、养殖、林果三个特色产业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产业调整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致富。在充分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组织、农户购苗种植、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的方式,建立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金银花种植现代产业链。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带动4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每亩收益达3000元左右。
二是项目帮带模式发展特色养殖业,扶持致富。为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村党支部经过市场考察,立足本村实际,申报“访惠聚”项目50万元,将青海黑毛驴养殖作为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手段。通过支部扶持、合作社运作,采取“定点销售+零散销售”的方式,销售黑毛驴15头、驴奶1吨,盈利2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每年稳定增收3万元,特色养殖效益初显。
三是科学推广模式发展特色林果业,引领致富。我们在科学种植、高效种植上狠下功夫,积极利用冬季大培训、农牧民夜校,对群众进行特色林果种植的科学推广培训。特别是我们在2019年春积极推广的晚秋黄梨种植效益明显。目前全村试种植45亩,产梨56吨,年产值近30万元,为群众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通过以上三种特色产业模式,不但让群众尝到了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且改变了以往群众单打独斗的情况,形成了抱团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链模式,走出了一条传统种养殖业向特色高效产业转变的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就业富民共享乡村振兴“新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我们通过引进小微企业、定向培养等方式,促群众就业增收。
一是引进“小微企业”搭建本地就业平台。我们积极盘活闲置的集体资源,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将原刺绣合作社升级改建为前进手套厂一分厂,为脱贫户提供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目前,有41名原来闲在家里的妇女群众实现就业,其中脱贫户20人,低保户2人,其他人员18人,平均月工资2000元,实现了村民“挣钱持家”两不误。
二是强化“定向培训”搭建转移就业平台。我们对236户脱贫户的劳动力进行精准摸排,依托村企联建,与福润德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就业协议,开展定向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定期向企业输送务工人员,达到了一人稳定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截止目前,全村长期转移稳定就业157人,季节性就业117人,实现脱贫户人均就业增收1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振兴”要求,严格按照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和县委部署要求,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