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赏析精品多篇范文
[导语]《沁园春长沙》赏析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沁园春 长沙 赏析 篇一
沁园春 长沙 赏析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①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②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③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④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至19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⑤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⑥遒(qiú):强劲有力。
⑦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稠:多。
⑧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⑨击水:这里指游泳。
⑩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
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
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小船?
【赏析一】
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
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
【赏析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的这句诗描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秋的态度,所谓“怨女怀春,处士悲秋”,在古典诗文里,“秋”常常用来传达离别的孤寂,凋零的落寞,宦愁羁旅的痛苦,年华易逝的感伤……写秋而写得色*彩绚烂,朝气蓬勃的,古往今来,寥寥可数,其中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一阙,气象阔大,境界高远,堪称绝唱。
同是写秋,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能独标高格,独领风骚?答曰:时也,地也,人也。
我们先来看看诗人写作的地理环境。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全长八百多公里。沿江两岸风景秀丽,尤以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水光潋滟,沙鸥翔集;秋至,柚黄桔红,一片清香。更兼地势开阔,四面环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在上个世纪初,环境污染还不严重,那时漫步橘子洲头,极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的'景象,应该基本是写实的。景能生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得江山之助,故能逸兴横飞,豪情满怀。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有登山临水的传统。只因登山临水,游目骋怀,能极大限度地拓展我们的视野,从而使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寥廓的宇宙。所以司马迁写《史记》,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饱览祖国壮丽山川,其文才能汪洋恣肆,瑰丽雄伟,正是这个道理。
当然,曾在湘江漫步,在橘子洲头远眺的诗人何其多矣,为何只有毛泽东能写出气势磅礴的《沁园春 长沙》?须知湘江不只是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丽,它也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妩媚;它不只有百舸争流的豪放,也有渔舟唱晚的婉约;它不只有弄潮儿中流击水的英姿,也有采莲女无端隔水抛莲子的旖旎风光,浪漫故事呀。
自古有非常之人,乃作非常之语,乃成非常之事。毛泽东一生是非功过,且留待后人评说,但他无疑是一位英才杰出之士。少年毛泽东还蜗居偏僻的韶山冲时,已露峥嵘头角,已见志向高远。父亲为他安排的人生,是去学徒经商,将来作一个精明的买卖人。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小小的毛泽东,此时已从书中朦朦胧胧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已开始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已开始燃烧起了奋斗的激*情,他哪里甘愿接受父亲的安排呢?经过顽强的斗争,他终于争取到机会,走出了荒蛮的山沟。他十六岁写下的《离乡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是稚子口角,已见出非凡的胸襟抱负。到长沙后,毛泽东眼界大为开阔,他博览群书,接触时事,渐渐明确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故以诗言志,发为声口,自然立意高远,气象宏伟,而不屑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屑鸳鸯蝴蝶,雪月风花,作呢呢儿女子语。毛泽东所有的诗词中,写到愁的只有五处,其中只有赠给杨开慧的一首《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真正写得缠绵婉转,流露出少年初恋的情怀。其它四首诗中的愁,迥异于传统文人的愁绪,《五古 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并不是无端的闲愁,而是对友人英年早逝的痛惜;《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送别友人,虽有伤别之情,但更多的是对志同道合的友人的期许,令人想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西江月 秋收起义》:“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愁哪里是愁!分明是一种对艰难时局的忧患意识,一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另一首送别杨开慧的词《贺新郎》:“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侣,”英雄亦有多情日,写出与爱侣的分别的依依不舍,但这种情感瞬即被另一种更伟大的情感所代替,“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在作者的心里,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才是爱情的真谛。
在历史学家看来,时势造英雄,英雄推动时势。五四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时代为毛泽东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而毛泽东,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他把自己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张扬到了一个极致。伟大的时代的潮流与伟大的英雄人物风云际会,共同谱写了一首雄伟壮丽的交响曲,而《沁园春 长沙》,不愧是这首交响曲中一个激越高亢的音符!
《沁园春.长沙》逐句赏析 篇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见《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遏,遏止,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一种认为“浪遏飞舟”是“到中流击水”的条件。如果按照后一种理解,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 篇三
《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开头三句,写深秋时节,作者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中间七句,从“看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景物进行描写,其中既有静景,又有动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对照鲜明,生机蓬勃。“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最后三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下阕前两句,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中间七句,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写那时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这首词语言精当、形象、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 “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字写船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 www.niubb.net 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在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浪遏飞舟”的象征意义,从整体上看,这是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的赞颂。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沁园春长沙》赏析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