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情痞时间:2023-09-26 23:21:08)

说明: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

伶官传序 篇一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语文 -伶官传序 篇二

语文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⒉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

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

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中心论点�D�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探讨:

①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

明确: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

②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明确:例证法�D�D后唐庄宗

“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

对比论证�

“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

㈡具体论证

⑴导入

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⑵析“得天下”

a、  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

明确: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忧劳可以兴国”�“系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

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 篇三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高中课文伶官传序原文翻译 篇四

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伶官传序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 篇五

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学习一般史论提出论点,运用史实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翻译全文,理清结构,背诵第三段。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翻译全文,理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没--通“殁”    却匈奴┓却:使……退却,

连却之┛    打退。

二、讲读新课

1、 解题(见注)

2、背景

五代时后唐庄宗称帝之后,迷恋伶人,“常与俳优杂戏于庭,伶

人由此用事”,朝政日非。后当他处于众叛亲离时,就是由于伶人郭

从谦(任指挥史)率领部下作乱,被乱箭射死的。因此欧阳修在本文

中发挥感慨,痛下针砭,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于“天

命”,主要在于“人事”。

3、译析课文

┏恪遵父命,终于报仇┓祸患常积于忽微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

┗自胜而败,由盛而衰┛智勇多困于所溺

4、朗读课文

生读━━教者示范━━生齐读

5、口试

翻译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内容与写法,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补充多义词

盛、困、微(见书)

三、回答问题

1、第一题:作者用什么方法安排材料(强盛的材料)的?

以“矢”为线索。

赐━━受━━藏━━请━━盛━━负━━纳━━还

2、文章怎样前后呼应的?

(见板书结构)

3、体现写作目的`的是哪一句?

“岂独伶人也哉!”

4、作者作序,为何很少提到有关伶官的事?

A、传内已写;B、重在警告。

5、结论有何现实意义?(讨论)

6、归纳写作特点

A、材料安排好;

B、论证方法好(对比;例证)

C、语言运用好(长短交错;感叹、反问加强语势)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其”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

其后用兵        (此)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他)

六、创造思维训练

&nb

译文 篇六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伶 官 传 序 篇七

欧阳修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伶官传序.. 篇八

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

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

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

F、古今异义:至于

3、能力目标:

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

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释题: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四、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  以三矢(shi 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

B  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 指祭品)告庙(            )

C  请其矢,盛(sheng 丰盛)以锦囊(          )

D  方其系(xi 捆缚)燕父子以组(          )

E  及仇雠(cou 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

F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 衣襟)(            )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五、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4]

《伶官传序》 篇九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注释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理:道理。

岂:难道。

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

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词用作动词。

世言:世人说。

以:把。

立:即位。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

乃:你的。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

锦囊:丝织的袋子。

前:在前。

负:背负。

及:等到。

凯:凯歌,打胜仗时所奏的曲子。

旋:归,回。

方:正在。

系:捆绑。

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仇雠:“雠”与“仇”同义,仇敌。

一夫:一个人。

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

及:等到。

断发:把发髻割下扔在地上,表示甘愿掉脑袋。

抑:还是。

本:探求,考察。

书:《尚书》,儒家经典著作。

兴:使……兴旺。

逸豫:安闲快乐。

迹:迹象。

举:全,所有的。

莫:没有人。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伶官传序》赏析/鉴赏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庄宗。李存勖是一位英武果断之人,打仗时勇谋兼备。作者写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这段描述,言简意赅。随后,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他先引用古书上的话,意在告诉读者,这个道理古人已经知道,庄宗没有记住前贤的话。然后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读者至此,会很自然地想起另一位先哲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都有些相同的见解。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言达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893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doc》
伶官传序翻译(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