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精品多篇范文
【导语】体味文化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体味文化 篇一
专题一 体味文化
狭义与广义
定义(非政治、经济、纯“自然”的东西) 文化与文明
文 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化 组成部分 非意识形态
的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内 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如何形成)
涵 是一种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对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社 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会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
的 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影 文化与政治 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文 响 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 重要源泉和 重要因素
文化与综合 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 重要精神武器
国力 如何 把 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化 应对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的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对 表现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个 潜移默化(过程):要求(参加 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 )
作 人 特点 深远持久(效果):要求(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 ,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影 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用 响 优秀文化 因何能增强
塑造人生 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表现
专题二 文化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原因)
含义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原因)
民族节日:集中展示、集中表达 文化
表现、集中表现 文化遗产: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魅力
文 化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意义)的内在要求
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前提),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要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坚持的原则:一律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繁荣)
求
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途径 其他途径 形式
文化传播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 特点、作用
(文化交流) 意义:对中华文化、外域文化和文化创新 热情欢迎、主动推动
对象 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重要标志)
表现 传统文艺(火炬)、传统思想
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 特点 历史继承性
文化 双重作用
文化 正确对待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 正确对待的意义(从国家、个人方面分析)
关系:必要前提、必然要求; 要求:文化传承,不断推陈出新
与文化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更替、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教育
文化发展的实质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是源泉、动力和基础、根本目的、检验标准
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引导、制约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必要性 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时代呼唤文化创新
原因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 重要性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创新 主体:人民群众 文化工作者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如何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创新的追求
创新 途径 继承传统(创新的根基),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基本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把握好古今、中外文化关系 反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专题三 中华文化
辉煌历程:雏形、统一、全盛、延续、衰微、重振
源远 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
流长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如何实现
内 独特性:文学艺术(作用);科学技术(特点、意义)
容 形成原因
博大 区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
精深 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基本 民族文化的意义
特征 民族性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文化与民族 民族文化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是其瑰宝
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相互 ,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形成的原因:包容性 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
意义 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中
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 的强大精神力量
华 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文 中华文化的精髓 作用:是动员和鼓舞 旗帜、是 精神支柱
内 核心:爱国主义 新时期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义、拥护祖国统一
化 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奠定了立业根基);自强不息(内在气质)
含义: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时代性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长征、延安精神等
民 表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大庆、抗洪精神等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族 民族精神 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 精神火炬
弘扬和 的作用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p81探究)
精 培育的 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激荡,把 作为 重要任务
原因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神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重要性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www.haoword.com)nbsp; 和
怎样弘扬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 ,又要
和培育 与时代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相结合,既要 ,又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专题四 文化建设
充实精神生活;传播文化知识;
文化市场和大众 带来可喜的变化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生产发展
传媒的影响 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文化产品、媒体
选择健康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有益的文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定义、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
化生活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区别(含义、国家政策等);存在的原因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如何克服影响(从国家、公民等方面分析)
根本要求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四有”、“三面向”、三“的”)
坚持先进文化 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荣辱观)
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义 必要性:多种文化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特点
推动社会 核心价值 重要性: 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
主义文化 体系 如何建设(从内容上分析)
大发展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根本任务
大繁荣 (在当代中国,发 大力发展 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的要求
展先进文化即) 教育科学 科技的地位、发展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 如 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
精神文明 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多种形式创建活动)
★建设社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 指导地位,用 武装 ,用
凝聚力量,用 和 鼓舞斗志,用 引领风尚。
★发展教育的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
实施 ,提高 ,培养
★发展科技的要求: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
和 并重,在全社会营造 的良好氛围。
★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扶持 、发展 、鼓励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是 的中心环节和灵魂,规定 性质、方向)
理论建设:深入进行党的基本 、 、 、
加强 社义思想道德建设 理想教育:引领人们树立 、 、 、
思想 的主要内容 道德 以 为核心,以 为原则,以 为重点
道德 建设 以 为基本要求,以 为着力点
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 内容:“八荣八耻”
荣辱观 原因:地位(集中体现、基础)、意义(全面表达、提供、反映了)
区别:含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原因)
文化修养的关系 联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原因)
一个真正有 的人,也应是具有 的人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百度图片: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课堂小结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课后习题
1、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在岳麓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高二年级参加岳麓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到国储电脑城买电脑
D.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③参加元旦文艺晚会④买车购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体味文化 篇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
文化“万花筒”((从现象))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师:在粗读了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观看了川剧变脸与东北二人转、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后,大家发现了吗?不同的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并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而色彩斑斓。
(3)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同学们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甚至上课、自习、做作业、上网、聊等等,实际上都是我们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说: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知识总结:文化“万花筒”
①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生活: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过渡: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什么是文化了吗?似乎还是云里雾里。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2、文化是什么(从本质)
(1)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广义文化: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
狭义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了解文化的特点来重点解析一下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①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想一想: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2、3、5、6、7)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水果蔬菜
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现象是区别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的,它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
师:请问张家界的山是文化吗?将张家界的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张家界的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它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的,有了人类社会后才有文化。文化来源于人类的实践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同学们要注意了,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出你是否具有文化素养,可别被人说没有文化,没有素养哦!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师: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就像我们的文字,从产生开始的口口相传,发展到后来的甲骨文、简牍、纸书,再到现在的新形式——电子书,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活动或者物质载体。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看电视、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视、电影、小说他们都是文化形式,我们被感动,那说明这些文化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感染我们的情绪,甚至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的力量
案例:当雅安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举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动,各国人民也纷纷解囊相助,用爱心来为灾区人民营造幸福乐园。雅安市女主播陈莹在结婚当天穿婚纱报道节目,被网友誉为最美新娘。官兵救援车为躲避私家车坠崖,两名救援战士壮烈牺牲;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并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廖智姐妹迅速投入到救灾中,她一直通过手机报告她所见到的第一手灾情,被CCTV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为“最美志愿者”……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文化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而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而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体味文化 篇四
一、选择题
1.我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成厂现实。这里的航天精神
①是文化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是自发形成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XX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没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下列说法错误的
a.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
b.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4.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文化”是
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b.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c.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d.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5.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XX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XX年同期增长8.1%
b.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XX年3月在京举行
c.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
d.科学考察证实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退缩迹象明显
6.1999年,国外一些媒体评选过去一千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得票数位居前列。马克思之所以被评为千年伟人,是因为他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c.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d.文化就是一种科学理论
7.西汉刘向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句话阐明的道理是
a.治理国家要完全依靠文德b.强调教育感化在治理国家中起着重要作用
c.圣德的皇帝都是靠文化治理国家d.教育与武力对治理国家同等重要
8.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9.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在乡镇,有生动活泼的民间传统节日;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边远山区,有更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文化是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能促进和谐,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程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12.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①集体主义价值观②汉语③蒙古文字④公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对文化的含义进行考查。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文化的意识形态部分,汉语和蒙古文字是文化的非意识形态部分,而公司是属于经济范畴。所以选取a项。答案:a
13.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所特有的,即是人与生俱来的
b.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因为文化只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
c.人类的精神活动属于文化范畴,而精神活动的产品属于其他范畴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14.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
参考答案:
1—5:adabc2—10:abbcb11—13:daa
1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作为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体味文化 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
2、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3、了解文化的形式与人们的文化活动。
4、了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中国舞龙”、“西班牙斗牛”,东西方文化各有差异,你有什么感受?
1. 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
(2)文化现象:
(3)文化特色:
2. 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的内涵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物质活动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2)正确理解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
②狭义的“文化”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的形式
①
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①
②
【注意】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1-3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
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3.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体味文化 篇六
1、【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
主要内容:文化是什么?其 内涵是什么?文化与精神活动、社会、物质活动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别?文化有什么作用?
2 、【学生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文化“的真正内 涵,无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也往往忽视了文化重要意义。
3 、【设计思想】
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 ,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 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发现“ 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5、【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1)“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2 )我们常说中学生要做四有新人, 其中之一就是“有文化“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究竟什么是“文化“?
(1) 分析钱钟书的话,说明文化有什么特点?
(2) 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你是怎么看?通过设问、对比,激发兴趣,导入正题。
一
文
化万花筒
一、“看“文化。
1 、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最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看电视是人的一种什么生活?
2 、多媒体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现象:各种版本的《千手观音》(正版、打劫版、到此一游版、蜘蛛侠版、广告版等等)、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别有风味的傣族泼水节、时尚的美丽之冠、南海海上观音开光大典。
二、“说“文化。
1 、播放“福娃“动画片
提问:五“福娃“各代表什么?“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
(老师总结) : “五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可见: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1) 学生讨论“看电视“是不是文化活动?
(2) (欣赏千手观音图)
(3) 学生介绍:我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三月三、赛龙舟。)
(4) 让学生谈亲身参与的文化生活:(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
(5)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鱼(贝贝 )、熊猫(晶晶) 、奥运圣火(欢欢) 、藏羚羊(迎迎) 、京燕(妮妮) 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3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通过“看“和“说“, 让让学生回归生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体味丰富多彩的文化,用心去感受文化“万花筒“
二
文化是什么
三、“问“ 文化。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到底是什么?“ 。
〈情境导入〉
1 、教师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参照对象:
(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 相对于动物的本能而言;相对于人的先天遗传而言;相对于人的其它活动而言;相对于社会经济、政治而言 ;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 相对于人的知识而言;相对于人类文明而言。)
...... (学生可从中选取,亦可自已拟定)
2 、教师指导如何给概念下定义:关键是抓住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讨论,共同归纳:
①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才有文化(人=动物+文化)
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实践创造文化,个人通过实践培养文化素养)
③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产品;相对于人们自身而言,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文化,它随着一个人迎面走来-- 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素质)
④ 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 的结果。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1 、让学生写出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文化的定义。
2 、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参照对象探究文化的概念。
3 、学生汇报各自探究的结果。(略)
4、思考讨论
(1) 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2) 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 文化是怎么来的?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某人有文化,某人无文化“,“某人文化程度高,某人文化程度低“。
你能说说这里的“文化“与《文化生活》中的“ 文化“的关系吗?
(4) 文化与文明有何不同?
〈形成意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通过“问“文化和分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从多角度区分文化,认识文化。 突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四、“析“文化。
1 、文化的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合作探究〉
展示图片: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月亮
① 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②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或者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③ 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 篇七
【学情分析】:
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最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2、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约2分钟)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播放PPT图片欣赏:“陕西八大怪”,配以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读图,听音,感悟,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现象出发,营造气氛,调动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导入新课。
第一目:
文化万花筒
(约10分钟)
设问:“陕西八大怪”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反映“关中”文化的
活动:说到陕西的特色文化,你还能想到什么
为了使您更加了解陕西文化,我想带您走近……
※特色饮食:
※著名遗址:
※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
※民歌、戏曲:
※文学艺术:
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文化现象,你有何感受
教师小结: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艺术、科学等。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过程。
(神创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技发展)
活动:你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请你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展示:
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生活……
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展示图片,并设问:
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居吗
说说以下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舞台艺术
学生回答。
学生选择教师拟定的角度或者自己设定角度介绍陕西的特色文化的代表,并说明其“特色”之处。
学生体味、回答。
师生共同探究回顾。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回答、交流。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的陕西特色文化,感受文化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感悟得出结论: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时不有。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无处不在。
学生充分感受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还表现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过渡: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文化呢
第二目:
文化是什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体味文化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