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范文

(作者:第三天的雨时间:2023-10-15 08:40:04)

编辑:《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

赏析 篇一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 篇二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左丘明。

2、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又叫《左氏春秋》。

二。文章内容。

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写曹刿帮助鲁国做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第三段):写战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

2、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要取信于民、详察敌情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3、写作特色:

1)对比、对话突出人物。

2)内容详略得当。

三。要点。

1、人物形象:

1)曹刿-远谋。有卓越的政治远见、(www.haoword.com)军事才能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鲁庄公-鄙。急躁冒进、鲁莽行事,但虚心求教、知人善任。

本文从三方面突出鲁庄公的“鄙”: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同样鄙陋的“肉食者”和子虚乌有的神灵身上;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胜而不知何以胜。其目的在于和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2、本文对战争略写,“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便带过。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却写得很详尽,是因为:

1)本文重点在“论”战,对话可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2)能够以次将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见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6、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7、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篇三

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这时)曹刿请求觐见庄公。他的同乡说:“这是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是(进朝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道:“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你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实情相报。”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等齐军第三次击鼓。曹刿说:“现在可以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想驱车追击。曹刿说:“不可以。”(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来掺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他们(士气)枯竭,我们(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了,看到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范文。

word该篇《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范文,全文共有33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