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新版多篇范文
【说明】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 篇一
教学重点、难点:用对比手法表现夏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爱夏的情感
夏天远去了,但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一起回味夏天,也别有一番滋味。我们先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回望夏天。一起朗读《夏天的歌在哪里》(投影出示):夏天的歌在那里?“瞿瞿瞿”,夏天的歌在绿色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那里? “知了知了”,夏天的歌在高高的大树上。夏天的歌在那里? “咕咕呱呱” “哗啦哗啦”,夏天的歌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是太阳帽,是小花伞,是甜津津的冰淇淋,在小朋友乐呵呵的歌声里。
同学们,孩子们眼中的夏天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夏?(活泼,快乐。)(草丛、知了、池塘、青蛙、太阳帽、小花伞、冰淇林。)
轻快甜美是孩子们心里的夏天,那么一个成熟人士笔下,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夏的别样风采。
二、快读课文,感受夏的氛围
要求学生默读,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动指,不回读,三分钟内读完文章,同时筛选重要信息:1.作者是谁?文中提到哪些季节?哪些人?2.作者眼中的夏天具有什么特点?从文中的找词语来表达。
三、对比阅读,品味夏的精彩
为了表现夏的热烈、紧张、急促,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处对比。请找出具体语句分析。(先跳读课文,画重要词语和句子,再朗读品味。)
1.朗读第一小节,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明确:(1)春的“芊芊细草”“淡淡绿烟”“蜂蝶轻飞曼舞”与夏的“密密厚发”“ 黛色长墙”“蝉儿长鸣”形成对比。(2)春的“灵秀之气”和夏的“磅礴之势”形成对比。
这一节从景物与气势上将春夏进行对比,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板书)对比之一:突出夏之气 热烈
(过渡)作者选取了具有季节特点的景物,用动态的词语呈现它们变化的过程,突出这是一个“气”慢慢积蓄,由灵秀而酿为磅礴的过程,极具生命成长的美感。那么第2小节又有哪些对比呢?
2.朗读第2小节,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明确:(1)将春之色“冷的绿”与秋之色“热的赤”进行对比,强调夏之色是中性的“黄色”。(2)将颜色的内蕴,春之色是“贮满希望之情”与秋之色“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进行对比,强调夏之色的内涵是“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朗读第3小节,思考:“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学生分析动词“挑”“ 举着”“ 匍匐前进” 的表达效果,分析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并思考:这部分内容,表现了夏的什么特点?(板书)对比之二:突出夏之色 热烈
(过渡)作者将春秋两个极端的色彩与夏的中性色彩进行比较,表现夏的内涵是“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又用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来表现夏内在的热烈。那么作者对于他发现的这个夏有怎样的情感呢?其他文人对夏又有怎样的情感呢?
3.朗读第4小节。学生发言,教师明确:历代多数文人喜欢春秋的闲适安逸,不喜欢夏的“紧张的旋律”,但作者大声“赞美”这个“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黄金的夏季。(板书)对比之三:突出夏之情 赞美
(过渡)作者将自己与历代文人对季节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强调对夏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作者仅仅是喜爱夏的气势和色彩么?你是如何理解“黄金”一词的?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进行品读分析。
四、再品画面,体会夏的独特
1.朗读第2小节描写金色麦浪翻滚的句子,体会热烈的气氛;朗读第4小节,夏收场景的旋律是紧张、急促的,作者是如何表现夏的这种旋律的?分析四个“快”,以及“还要”“ 又得”体现的农民收获时的紧张感,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节奏的缓急。
2.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使学生明确:收获之已而希望还未尽。用农民“倍忙”的五月来进一步揭示夏的内蕴。
小结:作者喜爱夏天的景色,更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黄金”不但表现了夏季代表性农作物麦子成熟时的色彩,更突出了夏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忙碌充实的季节,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五、放飞心灵,歌颂夏的美丽
仿照《夏天的歌在哪里》,用学生充满活力、昂扬向上的心去赞美夏天,利用课文中的事物来写一首散文诗。(用填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找到关键信息;学生可用跳读法,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回答,朗读。)
夏天的歌在哪里?(夏天的歌在黛色的夏草里)。
夏天的歌在哪里?(夏天的歌在蝉儿的长鸣里)。
夏天的歌在哪里?(夏天的歌在翻滚的金色麦浪里)。
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 篇二
设计者:**小学
一年级组
概
况
适用范围:一年级
时间跨度:4周
课堂指导:4课时
选题依据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从学习的准备期进入小学的正式学习期,孩子们喜欢吸引眼球的东西,喜欢在课堂上动一动来集中注意力,更喜欢贴近生活的学习而非脱离生活的课本。一年级上册《四季歌》这首儿歌将孩子们带入自然,欣赏四季之美,由此为出发点,老师适时组织学生观察周围因四季而产生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扑捉美的镜头,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名称;了解四季的代表性事物:如桃花、知了、荷花、雪花等。
2、感受四个季节的特征,体会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3、能够根据儿歌《四季歌》,抓住各个季节代表性事物的特征自编儿歌:
春天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关于四季的美与他们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实施策略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策划,组织学生喜欢的活动。
2.通过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参与,适时指导。
3.采用学生喜爱的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题材网络
季节变换,周围事物及人们的变化。
感受四季
寻找合作伙伴,主动向家长或老师咨询四季的代表性事物。
学习儿歌《四季歌》
了解四季
{
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编写儿歌
画画我看到的冬天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了解四季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四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度的月份,知道一些四季的代表性事物,尝试用拼音拼出这个事物的名称。
2、
通过学习儿歌《四季歌》,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步骤】
【课堂指导】
一、
学习儿歌《四季歌》
1、
由秋天的枫叶图,引出四个季节
在让学生欣赏枫叶的同时,提问枫叶是什么时候红的?自然引出——秋天,并学习生字“秋”。接着提问“除了秋天,你还知道哪些季节?”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认识生字。
二、
组织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季节的代表性事物?
(1)
迎春花是哪个季节开的?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
青蛙什么时候冬眠?为什么?
(3)
做“灵通小能手”的游戏。谁还能知道其它关于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看谁知道得多?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说的事物是否符合他说的季节,强调语句的完整性,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语言。
三、
评价激励,激发兴趣
1、
自己评一评,你能得多少个笑脸
达标要求
笑脸
能说出四个季节的名称
会拼“春”、“夏”、“秋”、“冬”四字的拼音
会写“春”、“夏”、“秋”、“冬”四个字
能说出5个以上四季的代表性事物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代表性事物与他人分享
2、
评选“灵通小能手”,颁发奖状
选取获得笑脸总数最多的五位学生为“灵通小能手”,颁发奖状,以资鼓励。
【课外活动】把自己通过学习儿歌和交流后获得的信息告诉自己的家人。
第二阶段
赞美四季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学校里的植物到了冬天后的变化,感受四季变换的奇妙。
2、
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活动步骤】
【课堂指导】
一、
参观校园,善于观察
1、组成四人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回忆校园里的植物和开学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2、小朋友们的穿着又因为季节的变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四人小组讨论。
二、赞美四季,用句规范
1、请用上“我喜欢
(季节),因为
。”的句式夸夸美妙的四季。
2、评价鼓励,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点评,评选五名“说话小能手”。
【课外活动】用上课堂上学到的句式,向自己的家人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四季变换。
第三阶段
做做游戏
【学习目标】
1、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积累句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活动步骤】
【课堂活动】找朋友
一、
游戏活动,巩固词句
游戏之一:找“朋友”,比比谁的花篮里“花”最多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课件,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四个季节,每出示一种花学生抢答它是哪个季节盛开的,随后教师公布答案。回答对的小朋友获得花朵印章一枚,比比谁知道得最多。
游戏之二:“神医大会诊”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关于四季的代表性事物、季节的词语,有的是拼音对了字错,有的是字错了拼音标注错误。以四个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组小朋友找到的“病症”最多。
游戏之三:词语接龙
游戏规则:依旧以之前的四个小组为单位,四组分别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为头,下一个小朋友以词语的后一个字打头组成新的词语,看哪组用最先完成的获胜。
二、评选“护花使者”个人和学习小能手小组
“护花使者”即是获得花朵印章最多的小朋友。后两个游戏中分别获第一的两个小组就被评为“学习小能手小组”,颁发奖状。
【课外活动】请选择一个游戏,说给家长听一听,也可在家庭里开展玩一玩。
第四阶段
我来露一手
【学习目标】
1、学着儿歌的样子自己编写一首《四季歌》。把自己看到的冬天的样子画下来。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步骤】
【课堂活动】
一、
复习儿歌,编写自己的《四季歌》。
1、
老师示范先编一首,给学生时间思考,自己说一说。
2、
举手交流,教师要考察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遵循儿歌的特点,及时纠正。
二、独自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1、美术课上,请美术老师负责辅导学生作画。
2、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规范语言给话配一句话。(可口述,可书写)
三、展示交流,评选“小小诗人”及“创作小能手”
1、“小小诗人”由教师进行评定,要求儿歌内容符合实际,遵循课本上儿歌的特点。
2、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内,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盖上花朵印章,数数谁的花朵最多,谁就评为“创作小能手”。
四、共享成果
1、教师将“小小诗人”的诗写下来,张贴在教师作品栏展览。
2、老师现场把“创作小能手”的话编成一则故事,学生认真倾听。
【课外活动】
把自己的绘画作品给父母欣赏,认真倾听他们的评价。
成
果
展
示
1、用规范的语言说话
2、自编儿歌
3、收集部分学生的画画作品
评
估
1、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听说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自评、互评,评选“小达人”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
3、通过游戏,观察学生与人合作、学习态度、情感的投入等方面的情况。
“感受自然,走近四季”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单
老师的话:
小朋友,冬天到了,你换上的厚厚的毛衣,外套。我们身边的小树、小草、小花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发现了吗?在老师的带领下,你参观了校园,学习了有趣的儿歌,自己也当了回小诗人,收获真大呀。请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吧!
任务单一:我会记
通过学习《四季歌》,你记住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了吗?它们的代表性事物有哪些?想一想,记在自己心里。
任务单二:我会评
达标要求
笑脸
能说出四个季节的名称
会拼“春”、“夏”、“秋”、“冬”四字的拼音
会写“春”、“夏”、“秋”、“冬”四个字
能说出5个以上四季的代表性事物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代表性事物与他人分享
任务单三:我会说
通过对校园和周边事物的观察,你的心里一定有自己所喜欢的季节了吧,快来说一说吧。
“我喜欢
(季节),因为
。”
任务单四:我会编
通过《四季歌》的学习,对每个季节代表性事物的认识,聪明的你一定也蠢蠢欲动了吧,赶紧来露一手,当回小诗人吧!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 篇三
关键词:地域 《刮地风》 分析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劳作中,随心所起,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所形成的和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我国西北部流传和发展数以万计的民歌,它与历史紧密联系,生动与现实的记录了人类生活,劳动和斗争。民歌《刮地风》是甘肃省定西市传唱的一首小调;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基本无娱乐设施,旅游业滞后,经济来源主要靠农耕,这首歌在定西传唱于70年代,因其旋律简单易学,歌词简单朴素、其中又带有定西方言特色,而作为闲暇时娱乐广为流传,深受广大定西民众的喜爱。《刮地风》是一首很接地气的歌曲,歌曲展现了定西人民从正月到腊月特殊的节气、农作和地域特色等。
一、从音乐特色分析
《刮地风》是一首小调,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感、娱乐消遣的民歌;流传广泛、普遍,形式较为规整,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曲折而细致;而这首小调表现手法简易,旋律规整,以浓郁的地方特色抒写了别具风格的节气和生活方式等特色。
《刮地风》旋律采用方整型结构,音乐大量使用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大切分等节奏型,这样的歌曲演唱出来有欢快,跳动的旋律感觉,轻松愉悦,适合活泼轻松的曲风,并且易于演唱者演唱;节拍采用四二拍,旋律线条平稳、没有高亢、明亮等特点,平稳。
歌曲共有15个乐句,都是陈述句,旋律采用同头同尾的方式,1―7小节旋律欢快进行,音阶式上下行,歌词采用说话的方式表达。
中间两小节过度,8―9小节旋律减慢,逐渐平稳,起到一个过渡作用。歌词采用肯定句式。10―13小节旋律相同,节奏逐渐变慢,为结束句做了一个铺垫,也使欢快的旋律逐渐平缓下来。最后一句旋律用了完满终止的创作手法,歌词用了衬词,表达了歌唱者喜悦的同时也有对生活满足的表现。
二、从歌词分析
正月里来是新春呐,青草芽儿往上升(哪哎嘿呦);
天凭上日月你就人凭上心(呐);
人凭上心呐(哪呀咿呀嘿)。
二月里来春风刮哎,只等天公把雨下(哪哎嘿呦);
吃土的尕娃们你就河沿上跑啊,
河沿上跑啊(哪呀咿呀嘿)。
三月里来是清明呐,桃花不开杏花儿红(哪哎嘿呦);
过路的蜜蜂儿你要想好了采呀;
想好了采呀(哪呀咿呀嘿)。
四月里来春风刮哎,种了豆子种西瓜(哪哎嘿呦);
田埂上下苦的人就闲不出手来呀;
闲不出手来呀(哪呀咿呀嘿)。
五月里来女人们忙哎,庄稼地里熬时光(哪哎嘿呦);
拔出个杂草吗你就随心着唱呀;
随心着唱呀(哪呀咿呀嘿)。
六月里来日子吗长哎,庄稼汉们睡不着(哪哎嘿呦);
大麦子割罢了小麦子黄啊;
小麦子黄啊(哪呀咿呀嘿)。
七月里来七月七呀,牛郎不用多穿衣(哪哎嘿呦);
织女吗本就该是你牛郎的妻呀;
牛郎的妻呀(哪呀咿呀嘿)。
八月里来月儿圆呐,全家老小都团圆(哪哎嘿呦);
蒸下个新面馍馍你就炕桌上端呀;
炕桌上端呀(哪呀咿呀嘿)。
九月里来九重阳哎,黄儿开路旁(哪哎嘿呦);
有心肠摘过来你就没心肠戴呀;
没心肠戴呀(哪呀咿呀嘿)。
十月里来寒冷天呐,碌碡磙子团团转(哪哎嘿呦);
五谷们码成堆了你就仓里头满呀;
仓里头满呀(哪呀咿呀嘿)。
十一月里冬至节哎,又刮风来又下雪(哪哎嘿呦);
吃酒的老汉们你就门前头过呀;
门前头过呀(哪呀咿呀嘿)。
腊月里来日子吗短哎,有钱人们花不完(哪哎嘿呦);
穷人们刮个头了也要过上个年呐;
过上个年呐(哪呀咿呀嘿)。
通过十二句不同的歌词,给大家展现了:一月份正值春节,天气逐渐转阳,小草也冒出了尖儿;二月喜迎龙抬头节,一年中降雨的时节,大沟小渠里都流满了降落的有雨水;三月将至清明节,山间桃花跟杏花相继绽放,蜜蜂也开始忙着采蜜;四月依然是春景,到了定西人民种植豆子与西瓜的季节,下雨还要悉心照顾农田的景象;五月将要迎来端阳节,定西人民要将杨柳条儿插在自家的门窗上,还要喝雄黄酒驱虫避灾;六月到了定西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收麦子的时候,更是他们每年最忙碌和辛苦的时候;七月份人们最期待的就是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每年八月的十五都是月圆之日,也是团圆之日,这时候不管再忙一家老小都要团聚在自己的家中;九月正值黄色开,善良热爱自然的定西人民却不随意采摘,只来欣赏;十月天气逐渐变冷,定西人民用碾压小麦的“碌碡磙子”研磨麦子,以便堆积粮食过冬;十一月逢冬至,又刮风又下雪,人们靠喝酒来取暖;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快要过年,淳朴的定西人民再穷困也要让自己有新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如果不加入这些定西本土的方言,唱出来的韵味儿完全变了,正是这些比较乡土的韵味才体现了这首歌出于大西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从调式分析
《刮地风》旋律采用方整型结构,音乐大量使用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大切分等节奏型,这样的歌曲演唱出来有欢快,跳动的旋律感觉,轻松愉悦,适合活泼轻松的曲风,并且易于演唱者演唱;节拍采用四二拍,旋律线条平稳、没有高亢、明亮等特点,平稳;在演唱曲目中这样的歌曲往往易于记忆,唱词特色鲜明,音乐旋律简单上口,易于传唱。调式采用我们民族五声调式,速度随心而变,为单乐段的形式。旋律共有四小句,节奏规整,歌词都是以说话的形式体现,朗朗上口,歌词中间夹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有显著的民族地域特色。
歌曲共有15歌乐句,都是陈述句,旋律采用同头同尾的方式,1―7小节旋律欢快进行,音阶式上下行,歌词采用说话的方式表达。
中间两小节过度,8-9小节旋律减慢,逐渐平稳,起到一个过渡作用。歌词采用肯定句式。10-13小节旋律相同,节奏逐渐变慢,为结束句做了一个铺垫,也使欢快的旋律逐渐平缓下来。最后一句旋律用了完满终止的创作手法,歌词用了衬词,表达了歌唱者喜悦的同时也有对生活满足的表现。
四、方言演唱形式
这首歌在在演唱中大量使用了方言的读音,这里的方言接近甘肃平凉、榆中方言,前后鼻音分不清楚,而且重音在每一句的字尾。加上当地语言特色,使民歌更具有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民歌《刮地风》旋律简单,歌词朴实,但是就是这样简单又朴实的甘肃定西民歌,让人倍感亲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歌词诙谐幽默带有家乡的乡土气息,表现艺术直白,画面生动有趣,表现了十二个节气里甘肃人民的淳朴劳作、生活方式和方法。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以多样化的载体、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承。要深入了解各地方人民的生活,就要从当地民歌谈起,但是已有很多有当地特色和民俗的民歌逐渐失传,不为人知,作为小时在定西生活过的我,更希望将这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陈艺。民族民间[M].甘C人民出版社,2014.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春天在哪里儿歌歌词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