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范文

(作者:带碧玺的小米时间:2023-10-25 20:00:02)

【寄语】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

短文摘抄 篇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98-0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

一、制定阅读计划

学期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制定出比较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计划,一般应配合教材进行,一学期制定一次为宜,每周安排一节进行课外阅读较好。每学期开始向学生公布一批课外阅读的书籍和要求,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同时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时间表,并记录每天阅读情况。合理安排好课内学习与课外知识的衔接、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做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二、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增强班级文化建设,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等评比活动来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激发阅读兴趣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提高读书能力。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首先,趣味引导。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www.haoword.com←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其次,体验成功。 孩子只有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功,才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如坚持每天上新课前让学生轮流读一篇短文,其他学生写上日期、朗读者和朗读的作文题目,认真听,听后请个别同学谈感受。这一举措,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搭建阅读平台

学生阅读兴趣能否保持还有赖于教师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无形的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布置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来促使学生去阅读。可以开展手抄报活动。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也可以开展“读名著”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名著经典和名著逸事;走进名人,夸一夸自己喜欢的名作家和名主角。也可以开展征文活动,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等作文题,这样就逼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五、传授阅读方法

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精读法,就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找关键字法,通过找文眼,找关键词、句。文眼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或主旨的句子;关键词、句(中心句),在段中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关键词、句(中心句)加深对文段的理解。重点段落是文章的关键语段,它往往是文章的精华,也往往含有难理解的句子。

摘录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批注法,就是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六、创新阅读方式

如果没有创新,阅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没有创新就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只有在阅读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品位。如我们可让学生在重点语段中补写句子、仿写句子、扩写句子、自拟问题。我们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补写内容或续写情节,借此发挥学生的阅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说话、学写作。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写别人未写过的话,这就是创新。学生每次阅读都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每次都在创新。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老师要要注意发现学生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享受成功的喜悦。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设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短文摘抄 篇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策

不知不觉从事语文教学已经10多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语文老师在面对如何破解语文高分难的这一“瓶颈”现象时,似乎总有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觉,事实真是这样的吗?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走访调查,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限制初中生语文成绩提高的因素,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读书时间较少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而现在的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明显较少。一方面是早读时间少或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总是以教师的“滔滔不绝”为主,课上的朗读反而成了一种“点缀”。另外,学生把课下的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数学和英语,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2、诵读缺乏目的性

很多教师坚持认为多讲多练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而诵读只是传统教学中“束缚人的笨办法”。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中慢慢变得习惯,他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自己动笔记,渐渐失去了读书的主动性。即便是读,也是被老师要求的读,这种没有用心、用情的读好比念经,根本起不了诵读的作用。

3、诵读内容面狭窄

初中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多读书,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考试压力和错误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不仅读书的时间少,读书的范围也十分狭窄,只局限于几本教材和辅导书,这自然使得学生脑中的知识储备浅而薄。

4、试题的局限性

考试中默写的内容主要是名言警句,这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日常的读背情况,笔试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也使得学生不重视读、背,只重视书面解答。孰不知,这也恰恰成为了限制成绩提高的“凶手”之一。

发现了问题,就要着手解决,到底怎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想,不外乎是多读、多背、多积累。

一、多读、多背

我始终认为,读和背是学习语文最好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教育史上,熟读成诵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程羲在《中国历史逸闻》一书中做过统计,清代的应考生要背熟数十万字的书,其中包括《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这些书少则背十万字,多则近百万字。这还不包括要看数倍于此的注释和其他非读不可的典籍。背诵是传统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凭借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受到了古代先贤的思想熏陶、道德感召、智慧启迪和情感上的滋润。方法虽然“笨拙”,但收获不得不说是极丰富的。这样的结果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啊。多少教育学家都认为,趁着少年时代记忆力旺盛,多读多背,积累下的将是一生的财富。儿时的巴金能背诵200多篇的《古文观止》,8岁的郭沫若能背诵《唐诗三百首》,这些文学家们语文能力的形成无不得益于诵读。教育学者、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强调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他认为读和研究课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首都师大附中的教学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每节课都保证不少于25分钟的阅读时间,在熟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熟读中梳理文章思路,在熟读中鉴赏语言技巧。他们对阅读的要求是,现代文至少读三遍,上不封顶,欢迎多读,表彰背诵;经典段落要求“美读”,要读出重音、节奏、韵律、情感和意境。魏书生、高润华、卢元等优秀语文教师都在教学中,强调读和背的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有了这么成功的教学案例,我们何苦还要绕弯路、碰钉子,为什么不捡这现成的“便宜”,将人家现成的好方法拿来照搬活用呢!

学生读得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也自然也就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初中阶段毕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把经典名著一一读来,所以只要读这三个方面的就可以。一是读《语文读本》中的篇目;二是读教育部推荐的阅读名著;三是读精美的短文,例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杂志。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对文章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自然就会提高,提笔写作的时候也会“滔滔不绝”了,何愁语文成绩上不去呢。

二、多积累

语文成绩的提高要靠平时的积累,像语文中的字词,成语,诗歌,文言,作文素材,语感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积累。初中阶段有几个方面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字的积累、词的积累、名言名篇的积累、言语方法的积累、生活言语的积累和语文学习习惯的积累等。对于初中语文的积累,有三个办法:其一是单元积累法。是在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及时归纳本单元中的难度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句等;其二是考点积累法,根据《考试说明》上的考点说明,对散见于课本、教辅、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三是易混淆点积累法,对自己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就是使用“纠错本”,将知识积少成多,而错误则会越来越少。

积累对写作尤其是非常有利的,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好习惯,那就是摘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问我,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就不知道写什么好,问我要秘诀,我告诉他们一个字――“抄”。抄名人名言,抄诗词歌赋,抄名篇段落,抄生活素材。前面三个好理解,那生活素材是指什么呢?为了避免写一篇文章,大家清一色的应用相同的事例,我经常把在新闻、报纸上的看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学生听,我还把每一年的感动中国的材料都印发给学生,要他们摘抄下来,留作写作素材,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素材非常广泛,避免了作文“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

读和写只是积累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听和看也很重要。从广义上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积极的参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以及其他健康的社会生活,对于学生都是有意义的积累。由于初中生的时间有限,因此,就更要抓住一切对语文学习有利的机会好好体验,好好积累。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提是,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尝试和探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我们一直在找学习的秘诀,这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在选择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后,必须要勤奋努力,不懈探索,持之以恒,才会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展瑞红。腹有诗书气自华 改变观念获高分[J].考试(教研版),2007,(2).

[2]蒋菊岚。注重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有效提高语文教学力[J].青春岁月,2012,(11).

[3]麦年。语文学习方法刍议[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2).

[4]李虹美。浅谈初中语文学习方法[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1).

[5]王亚辉。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训练[J].学周刊。2011(34)

[6]靳金海。浅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激活学生兴趣[J].学周刊。2011(34)

[7]陈谊。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2)

短文摘抄 篇三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策略

阅读是伴随每一个读书人一生的极其重要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量进行了量化,而且还对阅读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课外阅读有效地促进课堂阅读教学,现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探究心得。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众多庞杂资讯、网络媒体信息的强烈碰撞和冲击下,中学生的阅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使许多学生难于安心阅读,甚至是无兴趣阅读。在书籍越来越丰富的年代,许多学生却渐渐远离课外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很多学生知道,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但许多学生认为经典作品大都是大部头的,较难懂,感觉枯燥,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甚至到了高中,还有相当部分学生未涉猎过文学名著,对名著的了解大都通过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中学生课外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上网聊天、打游戏、浏览网页、听音乐、做理科类作业等,而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阅读面越来越窄,甚至逐渐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喜欢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书浏览,富有趣味性的短文,追求轻松娱乐性的阅读形式,这样的快餐式阅读,这样的“浅阅读”,不仅易引起学生阅读营养不良,导致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下降,而且学生无法感受到文学经典的真正魅力。再者,现在好多家庭图书量少,甚至几年未曾添过一套家庭藏书,家长阅读少,甚至几年不曾读过一部完整的图书,家庭阅读环境未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过多追求考试功利的当今,许多家长也在有意无意地限制着学生的阅读自由,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学生灌输很多“现实”的东西,只能读参考书,读教辅材料,功利性成了学生阅读的主导,而一般的所谓的课外书则被禁读。这样的阅读现状不能不引发教师的思考,尤其是在高中施行新课程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重新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要明白功在课外,利在课内的妙处。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根据阅读主体的特点,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标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上作出努力,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1.激发阅读兴趣,端正阅读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觉得生活太贫乏、太单调,对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2.共赏《读者》佳作,汲取人文营养。据调查,当今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书籍是《读者》(杂志),《读者》作为一种文摘性的杂志,其所选择的文章既能启迪心智,又短小精悍,人文性较强,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一直以来,《读者》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坚持“真善美”的主旋律,以浓厚的人文关怀为主标尺,这种追求,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几乎一致。它适合高中学生阅读,学生也有兴趣阅读。因此,每两周可开设一节《读者》阅读课,推荐阅读《读者》文章,共赏《读者》佳作,让学生摘抄其中优美语段,共评其中经典之作,使学生在《读者》中汲取阅读营养。

3.传授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图书条件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阅读还应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

4.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最好要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具体方法大致如下:(1)制卡片。将文章中重点词句、精彩语段进行摘抄,分类整理,便于学习和查找。(2)列提纲。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或主要意思,学会概括,并努力把书读薄。(3)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做一标记,进行理解、体会、质疑。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习惯,或者记在专用的本子上或者写在书上。(4)写心得。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思考研究,要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阅读作品不要局限于别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要在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短文摘抄 篇四

关键词:写作教学 读与写 评与改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岗位已近十年,连续六年的高三教学,使我对作文教学又多了一份认识、一份关注:60分的作文分值,竟占整张高考语文完卷的四分之一,这足足可见作文在语文高考中的地位之重。因此,也可以这么讲,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作文教学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能否再上台阶。有感于此,本人想借此简单地谈谈自己高三的作文观及作文备考中的一些举措,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读出好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是作文的基础,是作文的动力。众所周知,写作素材的积累、信息源的扩大、知识领域和写作视野的扩开,对于充实学生知识素养、提高写作水平甚为重要。所以说,读,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准备。

多读,是历代成名作家的创作经验,古今作家的经验之谈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道:“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些精辟的见解都道出了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所以说,读书是写作的第一要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是靠读出来的。我的作文教学经验之一,就是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读书意识,让读书始终贯穿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并成为一个重点。

举措一:粗放型的个体阅读。就是把学生赶进阅览室,让学生进行自由的阅读。教师参与管理,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及推荐阅读报刊杂志的种类。《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八小时之外》《辽宁青年》《微型小说》《作文成功之路》《读写天地》《杂文报》等纯文学类刊物都是学生有目的阅读的首选。这些刊物上的文章或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或材料丰赡、论证透辟,或文体活泼、语言纯熟精美。多读这类文章,对学业紧张、课业繁重,生活在“三点一线”中的高三学子而言,确实能起到“短、平、快”的功效。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举措二:咀嚼型的鉴赏品评。我们不妨把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看作学生阅读时间的“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投入一定的经历来“开源”,搜集、整理、摘寻充足的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主动的给学生下载印发一些精美的时文,每周3至4篇,作为定律坚持。有时在早自修供学生阅读,有时辟出专门的阅读课,本着“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谈一谈”的形式展开,适时必要的点评能引领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要。《驴子与枯井》《我很重要》《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宽待人性》《重拾信仰》等文章更是学生百读不厌的美文。

作文靠读,当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写出好文章

作文靠写,这是大实话,谁都懂,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事实上,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够。进入高三,多数学生认为与其花一两个小时写上一篇大作文,不如实实在在做几道数学习题,背几个英语单词,学生的练笔习惯大不如前。怕作文,不能坚持经常写;疏于动笔,导致文笔晦涩、文思不畅,写作成了制约学生语文总分再上台阶的瓶颈。解决这个瓶颈最有效的办法,我认为就是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陆游也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写的重要性。各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反复练习,写作这种表达能力的提高,尤其需要反复练习。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坚持多写多练。因此,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多练、多写。重视在各种情况下的学生用笔表达,这不仅可以是句子的仿写,语言的锤炼;也可以是短文的训练,提纲的拟写。因此,我不仅让学生坚持每两周必做一篇大作文,还坚持天天做摘抄、周周写随笔,利用课上课下练词练句练段练篇,随时随地地练习,各式各样地写作,加强反复练习,让学生形成习惯。同时,又把学生的自由创作与模拟考场规范文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不间断的练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现了作文备考中的缺陷;重塑了博取作文高分的信心。也只有写,高考作文时才不致出现肚里无物、无从着笔、文思真空的问题。

三。改出好文章

改,是提高作文的必经之路。中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更是较快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多写是必要的,但多改更有必要。清人唐彪说:“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这段话强调了修改的作用和方法。尤其是我们学生的考场作文,明显的错别字,多处的表达语病,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等等都是阅卷老师的心头大忌。而良好的修改习惯尚需从平时养成。平时练笔的文章草稿成篇后,我鼓励学生自己首先做第一个读者,从字词句的书写表述入手,然后及篇章的立意选材,反复地用红笔修改,直至自我满意为止;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互批作文,同学间的作文互批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并引以为鉴。这是好事,也让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古人之言,真是金玉良言。

改,能出好文,也能出妙文。文不厌改,也要成为学生作文的习惯。反复地改,可以扭转学生草率成文的坏毛病。我们中学生应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尤其在动笔前腹稿的修改后,才能够“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

四。评出好文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一个人不乐意接受表扬的。当你听了一番表扬,心里就沾沾自喜,就有一种动力,就有一种再表现的欲望。即便高三学子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方法上,我抓住学生写作上的每一点成绩,给以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这种举措,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批改时,评语侧重肯定为主;讲评时,评讲以亮点为主;范读时,朗读优秀作文为主;交流时,推荐特色作文为主。

总之,每篇习作后,总让学生处在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作文有优点,有可取之处,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感和成功感,作文表现欲就会更加强烈,对以后的作文就会更努力而且期望更高。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读、写、改、评的各个环节,强调的是学生为作文的主体,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提高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促进、引导作用。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同时,我认为作文备考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有阶段性;当然,也离不开必要的技巧和方法的点拨。但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写作,作文,作文,非作不能成文。所以,读、写、改是学生的实践,评是教师的捧场与鼓励。四者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效果理想。

以上,是我对高三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和认识,很不全面和成熟,难免有偏颇和不妥,望不吝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以提高、促进高三作文教学。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范文。

word该篇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范文,全文共有961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doc》
精美短文摘抄通用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