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通用多篇)范文
编辑:思想品德教育(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思想品德教育 篇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
当前,随着我国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逐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改革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青少年并没有将他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掌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行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以其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来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评价也建立在其考试分数的高低的基础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教师总是根据考试内容的要求和备考的需要,尽量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因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和掌握的理论知识越多,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机会就越大。只有这样做,学生也会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教师的教学效果就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尽管如此,这种思想品德课却无法给学生实际的知识,德育教育也会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片面
一方面,由于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建立在其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往往以书本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这种教学内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相对短缺,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内容比较片面,很多教学内容实际上只能纸上谈兵。
(三)德育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在发生重大转变,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一支粉笔、一本书,走上讲台说半天“的教学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要靠死记硬背才能获得高分,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越来越缺乏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教育效果的措施
(一)创新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模式
一方面,要对教师的评价模式进行改革,要积极探究并确立起更具有科学性、更有可操作性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变纯粹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做法,努力调动起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初中思想品德可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把学习成绩与生活实践评价结合起来。不仅要分析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基本知识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要考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行为方式。
(二)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及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初中思想品德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开发和有效延伸,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作为教学案例,以具体的现实生活来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确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三)合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逐步普及,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网络多媒体教学不仅会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和学习的兴趣,使教育效果实现最优化。同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和支持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这样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的好习惯,而且又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我国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创新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模式,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思想品德教材完全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
思想品德教育 篇二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德育教育 渗透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品课德育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注意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我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反对那种把政治课仅仅看作是一门文化知识课,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属性的错误倾向。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社会上有很多人把“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指标,认为只要分数高就一切都好,然而现实的评价标准却是多方面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而且是铸造学生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体现了对学生比较系统的德育知识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政治觉悟。
二、示范教育身体力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品德教师要特别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并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素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做好本职工作。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细节,寓教育于情感之中,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功夫,但决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误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地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搞好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巩固拓宽课堂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思想品德教师们要积极探索适合课外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与政治课内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关的报纸杂志和课外书籍;组织时事报告会和法制报告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很好作用;观看著名教育家邹越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写小论文,不仅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无形中得到增强,促进正确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钱东恒。教改新形势下更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教育 篇三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有赖于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各科教学无疑要突出创新教育。基于上述,我在所任的思想品德课中认真进行了创新教育的实践,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进行创新教育的点滴体会吧。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过去的“应试教育”习惯搞“注入式”教学,为应试大施题海战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消化不良,提出素质教育后,我首先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以中央的《决定》为武器武装头脑,强化创新意识,寻求有助于学生摆脱学习低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在教学中突出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指南,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学气氛就迥然不同,什么“注入式”、“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式”一概抛之脑后,代之于教学的是“启发式”、“异步式”和“创新型”、“实践型”、“导学型”、“自主型”……等教学。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伴随着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僵化的“应试教学”变成生动活泼的素质教学,师生的“苦教、苦学”,变成了“乐教、乐学”因此千百年来固有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了“书山有路‘创’为劲,学海无涯‘乐’做舟”的崭新局面。
二、改革“应试教学”模式,创构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因受应试的束缚,一切为了应试,因此课堂气氛呆板、机械,往往以老师的一言堂贯彻始终,在这种教学环境里,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特别是最需要的创造力被窒息了。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势必要摈弃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创设能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的、民主的、科学的、和谐合作的教学条件,为此,我积极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猎取创新教学信息,了解创新教育动态,同时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报刊,借他山之石攻玉,在教改实践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研究课堂语言艺术,特别是尊重学生的情感,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上放胆课,在学习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体会,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有新颖独特的设想,教师立即给予积极地评价。除此之外,我还深入学生,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努力建立以一种新型的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实践表明,有了培养创新精神的沃土,再加上园丁用心浇水、施肥、除虫,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学效果便源源不断萌发出来,并与时俱进。
三、渗透心理品质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心理品质与个性发展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就要注重心理品质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中性格、兴趣、爱好各有特点。这些性格、兴趣、爱好构成各自的个性。教育学告诉我们,有个性才有创新。所以,我在进行创新教学时,十分注重对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个性、个体潜能的挖掘与培养,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由此给创新教学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性。再说,个性的核心,就在于个人的创造精神,因而我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培养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力促个性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 篇四
关键词:生活德育论;思想品德;德育
在新课改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的实际[1]。”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德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物,其德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生活德育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1生活德育论的内涵
1939年陶行知对生活教育这样定义: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他建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基础的生活德育论。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联系课堂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吸纳和融合,真正做到理论与现实的无缝连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的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生活德育论强调了生活化、生本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将其运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有效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2.1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都突出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控制权,学生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付考试,并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力欠缺,因此生活德育论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2.2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顺应了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融入新鲜的教学思想与理念,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实践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联系所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内涵,这样一种双向发展的模式,是教学实践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向国际接轨。
2.3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教育的重心并不仅仅是数学英语这种专业知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品德这种品德课程的学习。将生活德育论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主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群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品德内涵,提升自身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德育论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生活德育论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的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呢?首先,要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存在着太偏向理论化教学的缺陷,目标过于单一和形式化,导致教学活动也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综合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充实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应 www.chayi5.com 该结合学生心理实际发展情况,结合现实热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捕捉重大事件、热点新闻等,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在讨论中帮助学生体会现实问题中蕴含的品德修养,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内涵。除了课堂学习,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和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社会相处过程中,能亲身感悟到教师所讲的内容,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最后,要改善教学评价设计指标,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通过确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等环节,在进行生活德育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学的后续评价工作,才能在总结中进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学指导,应该建立一个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生活化学习的效果。评价的指标应该综合化、多样化,重点关注学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评价的导向性要倾向于学生的内在理解,可以是争对某一情境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是叙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师要结合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争对学生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思想品德教育(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