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句的特点【新版多篇】范文
[说明]排比句的特点【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排比句的特点 篇一
【关键词】英语广告 句式结构 修辞
广告是传递产品信息的载体,广告的宗旨是传达信息、令人信服、加强印象、促进销售(giving information,convincing,leaving impression,promoting)。广告的广泛性及其魅力在很大程度来自于广告语言。广告语言虽比不上诗歌、散文、小说那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却也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它是一种语体,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技巧和修辞特点的语言,值得研究。木文主要从句式结构及修辞手段方面来探讨英语广告的特点。
一、英语广告的句式结构
(一)省略结构。省略结构是英语广告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之一。使用省略句不仅可以节省广告的篇幅,降低成木,传递更多的信息,而且还可使篇章紧凑有力,语气连贯,激发读者的联想。因此,省略句也就成为英语广告中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性的句型,是英语广告中极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例如:Passionate,romantic,glitzy,glamorous,informative,educational, sensational!! Whatever your reading tastes, You'll be able to buy all the books you love when you join World Books……(SUNDAY MIRROR, MAY 1996, London ),热情、浪漫、吸引人,富有魅力,给予知识,增长见识,令人激动!!无论你具有怎样的阅读品味,当你加入世界书屋,你将会购买所有你喜欢的书……
这则广告正文的第一句就是省略句。它的主语和连系动词均给省去了。此省略结构节奏明快,内容动人,富有魅力。把省略的成分补上就成了完整句子:They/our bestsellers are passionate, romantic…
(二)分离句。广告英语正文往往在应当使用逗号或不用任何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句号,从而把整个句子切成被句号隔开的片断。Leech称这种语言现象为“分离句法”(disjunctive syntax)。分离句在广告英语中也很常见。例如:Something good is coming up. When you get the Bisquick down. (Bisquick必思快蛋糕粉广告),把“必思快”蛋糕粉拿出来就有好吃的了。
如果把这个句子的句号去掉,改变标点符号,使分离的句子连接起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句子实际上是完整的,它们只是形式上被分离,而其意思是连贯的。通过分离句,广告设计人员可以任意地在句中的不同地方将句子分割,以加强不同的句子成分及意义,增加广告的感染力。
(三)排比结构。排比也可以被认为是重复的一种形式,它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井列使用。英语广告学家(Grey Myers认为,排比结构工整对称,意义并重,易读易记,便于表达或突出广告信息。同时由于句式整齐,节奏分明,也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美感。排比结构在各类广告中应用频繁。
(四)比较结构。比较结构在英语广告中也屡见不鲜。比较级可以显示出与其它商品相比的长处,而最高级则可以表示该商品的最佳品质。例如:Oranges are sweeter than lemons, our oranges are sweeter than they used to be ( SUNDAY MIRROR, May 1996, London ) .桔子比柠檬更甜,我们现在的桔子比以前还要更甜。
这是一则水果广告,经过具体比较,产品特有的甜味跃然纸上,如此甜滋滋的桔子,谁不想吃?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广告商品更确切地显示出本身的特性、功效和优势,更具有竟争力。
不同结构的句子在英语广告中大展风采,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自显示出独特的功能。究竟使用怎样的句子和结构,要看广告的具体内容要求和目的。
二、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
广告英语简洁精练,渲染力强。它在修辞的运用上颇为讲究,从而产生了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效果。一则看似简单的广告,其实也用了许多英语修辞技巧来润饰,以达到广开商品销路的目的。
(一)双关语。双关语是运用一个词语来暗示两层以上的意思或不同的联想,或运用两个以上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的词语。这种一语双关虽属一种文字游戏,却也是广告英语的传统修辞特点之一。例如: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Can可以作为情态动词( model verb),它也可以理解为一听,一罐(tin).此处广告的潜台词再明白不过了:“有什麽饮料能象可乐那样令你提神醒脑?”
(二)比喻。英语广告使用比喻,往往是用生动形象的、具体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复杂的、人们所陌生的事物,力求达到贴切、新鲜、创新的效果。例如: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 (口红广告),把口红擦在唇上这个最吸引人的地方。这则广告把口红比喻成satin缎子,显然是说这种口红擦在唇上这个最富有激情的地方,好似穿上了光亮柔滑、细薄透亮的绸缎一般。
(三)拟人。拟人是把物比作人,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外表和个性。在英语广告中,经常采用拟人修辞技巧,使得广告语言更加生动,拟人赋予商品以生命,把它变得富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例如:She has her own spirit and it graces everyone she comes near(Lauren罗伦香水).她有她自己的精神,能使她所到之处,人人因而更加美丽。此广告中的she将香水拟人化,既指广告画上钟爱罗伦香水的佳人,又指香水本身,还自然而然地点明,此香水专为女用。
(四)对比。在英语广告中,对比是利用反义词或相互对照,矛盾的词语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押韵。在广告英语中,不时将押韵这一诗歌写作技巧加以移植,押头韵、尾韵均可,它的目的使语言具有节奏感,音调铿锵,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例如:In touch with Tomorrow(Toshiba。东芝家电).此处,广告加产品牌号共有二个单词以to开头,押头韵,句子显得简洁有力,便于记忆。
综上所述,广告英语在句式和修辞的运用上与其它英语不同,它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变体,是介乎于以移情为主要功能的文学文体与以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新闻文体之间的过渡性文体,若能仔细探讨,不仅能帮助人们阅读欣赏精彩的广告,通晓其中的语言奥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也大有裨益,井且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情均有所了解。我国当前正面临经济腾飞的大好时光,即将加入WTO,掌握好广告英语的特点,对有效地宣传我国产品,使其打入并占领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排比句的特点 篇二
语句衔接题是片段阅读部分的一个特殊题型,题型来自于高中语文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此题的难点主要涉及语言的表达效果,情境性较强,难度较大。把握语言连贯的基本规则与要求,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突破此难点的有效方法。
语句衔接题核心就是“连贯”,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公务员考试中的语句衔接题又划分为两个重要类型:1.选句填空题2.语句排序题
选句填空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结合前文与后文分析句子的层次和逻辑关系,由此确立语言的情感、语气和中心。选句填空题有的是选择总起句,有的选择结语,也有的选择过渡句。这就和高中语文知识联系比较密切了,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抓关键词、对应点或者关联词等等。
语句排序题,就是将给出的几个句子进行排序,是句子表义连贯。破解这类试题主要有三种方法:
1.顺序正确:
最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逻辑顺序。
2.句式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谐调一致的句式,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3.话题统一:一般说来,衔接题的材料往往保持共同的话题,以某一陈述对象为中心,或保持陈述主体的一致。
真题一:2014年国考11题:
1.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③⑥⑤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1.D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虽然6个句子的逻辑顺序被打乱了,但是作为一个思维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必然存在的。考生须通过阅读理解和判断推理,确定各个句子在思维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理清语句排列的逻辑顺序。阅读可知,句①是作者关于“心理活动”和“创作活动”的观点,其他各句则是论证观点的论据。根据这个思路去分析,则句②④说的是心理活动,句③⑥说的是创作活动,句⑤是一句哲理名言。按照论证的一般结构进行组合,6个句子的逻辑顺序可以是:先说心理活动②④,后谈创作活动⑥③,再用哲理名言⑤加以佐证,最后得出观点①。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②④⑥③⑤①。所以,正确选项是D。
真题二:2014年国考卷(一)第19题:
2.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____。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苦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2.B从“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苦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可知作者是在强调要付出努力,才能冲出困境。
真题三:2014年国考卷(二)第20题:
3.高尔夫球运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高尔夫球手不再喜欢使用旧球
B.高尔夫球运动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C.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
D.越来越多的厂家生产出带凹点的高尔夫球
3.C“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说明了有凹点的高尔夫球的优势所在。正是这些优势使得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A、B选项明显错误,D项的推导没有任何根据。
真题四:2014年国考卷(二)第24题:
4.通过社会的认可获得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过多的一夜成名被认同为最快捷的成功方式,现实的浮躁在某种程度上也纵容了一些年轻人的冒险心理。对于还没有来得及面对生离死别的年轻人来说,还很难真正理解生命的责任。但一个生命的产生和消失,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却十分深远,所以说,。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年轻人不能无所顾忌地外出冒险
B.没有家庭的团圆就没有社会的安定
C.珍惜生命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D.没有人可以随意将生命置于无谓的牺牲
4.DA、B项的意思文中并没有提到;“对于还没有来得及面对生离死别的年轻人来说,还很难真正理解生命的责任。但一个生命的产生和消失,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却十分深远”,强调的是年轻人对于家庭很重要,没有提到年轻人珍惜生命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真题五:2014年国考卷第22题(A)卷:
5.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_________。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便会很自然地去寻找哲学的帮助
B.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
C.也不会感到生活有太大的变化
D.他们照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怡和
5.B本题中第二句“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是一个转折句,故A应排除,又因第一句为假设句,横线处应为“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这一假设情况出现的结果,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真题六:2014年国考卷第24题(A)卷:
6.所谓科学精神,不过是哲学上的多元主义的另一种说法而已。哲学上的多元主义,就是___________否认有什么事物第一原因和宇宙、人类的终极目的。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
B.认为这个世界无须认识
C.政治上权威主义的根据
排比句的特点 篇三
请自选话题,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写一组排比句。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去;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一个_________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指导】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能收到节奏和谐、气势磅礴的修辞效果。
1.排比的类型。(1)成分排比。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单句排比。如:“基石,成就大厦的稳固;绿叶,成就花朵的美丽;雨滴,成就五谷的丰收。”(3)复句排比。如:“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澈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2.句式特点。构成排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不要求字数完全相等,但结构、句式必须一致。
3.修辞手法兼用。排比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兼用。如:“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三个分句,都用了比喻。
【同步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也许不能耀眼如太阳,那就闪亮如星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展现精彩的生命。
2.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构成排比句。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4.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排比句的特点 篇四
“文本学习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即通过自己的实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如今,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中,孰轻孰重?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要慎重掂量。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唯有做到轻重相宜,才能丰盈我们的课堂。
一、重“沉入词语”,轻逐文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针对“词语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著名文学批评家、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沉入词语”。 “沉入词语”意味着你跟文本是全面接触的,而不是局部接触的,文本中“字会含情,词会含笑”。
《在大海中永生》是通讯体裁,学生比较少见。文章语言凝练、概括,没有故事情节,这增加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难度。此外,受时空限制,邓小平这位历史伟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给学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排比句——“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教学可以说是全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部分我最初的设计是按四步走:
(1)读一读排比句,找出描绘地理位置的词语。
(2)质疑:为什么骨灰会送向这些地方?
(3)句式训练:“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他的骨灰送往________,因为________。”
(4)指导朗读。
试教并不理想,听课者的评价是“此部分设计侧重于逐文分析,学生没有自主权”。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再次走进文本,“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些地域的背后蕴含着小平爷爷深远的影响,蕴含着人们对小平爷爷的赞颂。理解这些词语背后深远的意义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何不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来丰厚这些地域背后蕴含的内涵呢?所以,我设计“七步走”让教学柳暗花明。
(1)自读引疑:为什么说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以“疑”穿线:配乐范读排比句,理解排比句。
(3)隐文留词:“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扣词悟“秘”:从这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5)读词忆事:读一读这些词,你想起了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6)借“源”识人:引导学生联系收集的资料,按“当我读到什么词,让我想起了什么事”的句式练习说话,了解邓小平爷爷深远的影响,感受人物的形象。
(7)变“形”练读:排比句变化成诗歌形式,指导学生回归整体朗读。
这个教学设计从“为什么说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入手,提纲挈领,抓住排比句式作整体感知,再隐去排比句式,留下几个关键词追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事件,鼓励学生联系课前查阅的资料自主学习。此时,“万里海疆”等词语不再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桎梏,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言语资源。以“我读到什么词,让我想起什么事”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经历了“段—词—句—段”的学习训练过程,在表达中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丰富了小平爷爷的形象,丰实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了这样有血有肉的表达:“当读到澳门、香港,我想起了‘一国两制’。是小平爷爷让受尽耻辱的港澳同胞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小平爷爷让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当时香港人民自发地写着横幅‘我们回家了!’,男女老少聚集在广场上庆贺,有的老人还落下了热泪……”《大海中永生》这“留词追忆,沉入词语”的成功案例,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学的起点只有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教学机智只有抓住学生发展的最近区域,给予唤醒、点拨、引导和鼓励,我们的教学才能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二、重研读形式,轻内容理解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言形式承载着内容和含义,其间隐藏着文章的秘密和作者的智慧与表达的技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写什么”上。
《莫高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的秘密的。
师:还是这四种彩塑,我把它纵向排列,请大家读一读,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这是一组排比句,作者用了许多四字词语。
生2:前面三句字数相当,第四句内容多。
师:排比句结构相似,字数往往也相当。假如我们把第四句变成和前面的三句字数相当的句式,你们能改吗?
课件展示: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有威风凛凛的天王
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________的卧佛
生3:有神态安详的卧佛。
生4:有神态谦和的卧佛。
师:你瞧,这一改,句式整齐了。但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偏偏这样写呢?
生5:前面三句是概括写,第四句是具体写。
瞧,语言表达训练浑然天成。教师没有“填塞”,而是让学生主动发现、感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慢慢地行走和欣赏,使语言文字不再神秘,使语言表达的奥妙一点一滴地留存于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语文素养。
三、重背景,轻“就文学文”
要使文本解读不浮于表面,应该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情景还原。作家的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背景虽然并不直接显现于文本之中,却决定了文章的走向、意蕴主题。背景能让语文学习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执教《夹竹桃》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夹竹桃虽然没有惊艳的瞬间,但永存的是永恒的活力。充满韧性又能引起幻想的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之后,我适时链接了季羡林先生的写作真言:“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绝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夹竹桃为什么能让季老如此深爱呢?我和学生查阅了一组资料:
季羡林先生专攻的是印度学及中亚古文字学。他专攻的是冷门学科,在这条路上坚持行走着,在中国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季羡林55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受到严重的迫害,即使这样,他笑容依旧,不向生活低头。
2003年,92岁的季羡林因病住进医院,但是他还是没有停止学习,5年的病榻生活,他著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他请大家把“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项桂冠从他头上摘去,他强调他跟许多人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课堂上,引导学生把夹竹桃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了夹竹桃和季羡林先生的许多共同点:默默无闻、朴实、不炫耀、生命力顽强、充满韧性……花如人,人似花。在发现中,学生读懂了文章的表达特色: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季先生不愧被人们称为“夹竹桃知己”。试想,这一课学生若“就文学文”,学生哪来的对夹竹桃和季老先生多元而深入的理解?背景资料让语文天地宏阔绵远,学生有了源头活水,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
排比句的特点 篇五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要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在附录中明确列出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来看,修辞类题目经常以各种形式在基础知识、阅读考查中出现,分值一般2~3分。考查方式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题型有辨识、补写、品析、运用等。
【真题解析】
一、修辞辨识类
1. (2013年四川省德阳市)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D.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解析】 本题考查了考生辨析修辞方法能力。做好本题考生根据常见修辞的特点,仔细阅读句子进行辨析。A项运用排比的修辞,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B项没有使用修。
例2.(2013 年辽宁省丹东市)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⑴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⑵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⑷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B.拟人、夸张、比喻、排比
C.比喻、夸张、拟人、排比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解析】 解答这道题目,应逐一对各句给出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识,如果个别句难以判断,则要运用排除法加以排除。⑴句把“问候”比喻成“图画”。这样能把B和D排除;剩下的只有A和C,再看⑵题圆月“爬”树梢是运用的拟人,就能把C排除,因此答案是A。
【技法归纳】 解答修辞手法辨识型题目,前提是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的基本特征;方法是先寻找句子的特征,然后进行辨识,作出判断,指出每一个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力求全面准确;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选定答案。
二、仿写类题目
例3.(2013年四川省重庆市)参照划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解析】 分析所给的例句,句式是“……里有……的影子”,所要填写的是省略句中的内容,所填的前者与后者有一定的联系。例句中“水珠”“浪花”两者是由小到大,被包涵的关系。因此考生根据这个特点去写,同时注意语意要连贯,具体形象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 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
例4.(2013年辽宁省营口市)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解析】 分析所给的例句,句式是“因为……,××才可以……”,第1处省略号处填写的环境,××处是名词,即动物,第2处省略号处填写动物的状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仿写非常容易了,写作时用排比修辞,语意连贯,无病句即可。 参考答案: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
【技法归纳】 首先要准确把握例句特征,然后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从句式、关键词、语意等方面进行仿写。
三、品析类题目
例5. (2013年四川省宜宾市)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是对语段中四个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要求从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通过分析不难发现,D项中的运用的是设问句强调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引起读者思考。而不是运用反问。参考答案:D。
例6. (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家奖之后,许多报纸杂志都进行了报道。以下是一些专栏标题,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赏析。
甲:《大河报》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
乙:《重庆晚报》标题:世界的莫言 莫言的世界
丙:《齐鲁晚报》标题:高粱红了
我选: 赏析: 。
【解析】 本题是考查了考生赏析新闻标题的能力。赏析类试题可以从多种解读是赏析,修辞手法赏析是其中的一种,考生可以从修辞解读进行赏析,回答时可以从用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这个方法去赏析即可。参考答案:我选:选甲赏析:这个标题用了双关,既盛赞“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又说明中国文学来者可期,表现了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自信。我选:选乙赏析:这个标题用了顶真(针),既点明本期内容是介绍“莫言的世界”,又说明莫言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盛赞莫言。我选:选丙赏析:《红高粱》是莫言的作品,在这里“高粱”借代莫言,“红了”借指莫言获奖,因而题目富有暗示性。
【技法归纳】 解答修辞手法品析类题目,先要熟练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看分析是否准确,最后得出答案。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四、运用类题目
例7.(2013年四川省凉山州) 综合、探究
材料一:今天你抢盐了吗?“盐慌谣言”危害甚比核辐射。去年,因为“碘盐可以防辐射”和“海水会受到日本核辐射污染,将来提炼出来的盐不能吃了”两条飞速传播的谣言,全国各地出现了食盐抢购风潮。据悉一包原价1块的普通盐被炒成了10块20块甚至更多。
材料二:“问君能有几多愁,家里没有板蓝根;举杯邀明月,对饮板蓝根……”传言板蓝根能对H7N9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一些地方的人们便疯狂抢购板蓝根,造成的恐慌气氛漫及各地。而专家告诫,板蓝根其实并不是万能神药,虚寒体质的人不宜服用。
材料三:“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这一谣言在四川一些地方持续发酵,使得一些听信传言的人恐慌起来,开始抢购蜡烛和火柴。这就一度造成了这些地方的部分商场商店产重缺货的现象。
⑴探究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⑵根据1小题的结论,写一句宣传标语。(25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析】 ⑴题是考查考生的根据提供的材料,从中探究主要信息的能力。考生仔细阅读从材料中找出相同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⑵是根据材料第1题的考生总结的结论进行,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具有鼓动性,语言简洁。要做到语言简洁,就得注意对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逻辑事理的表达。参考答案:⑴由负面信息引发的谣言、传言最终造成的杀伤力往往远大于事物本身。(或:谣言、传言造成的危害巨大。或:轻易相信谣言传言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或:不要轻易相信谣言传言,要相信科学)⑵示例:①相信科学,认清谣言②科学给予我们智慧的眼睛,我们用它看清传言背后的真实。③谣言让人恐慌,科学使人理智④盲从是谣言的翅膀,科学是戳破谣言的利器⑤只要我们紧握科学之手,谣言的身影就无处遁形。
【技法归纳】 解答这类题目,方法是紧扣主题,运用修辞,准确拟写,力求生动。
【备考策略】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理解比喻的要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试题演练】
1.(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 阅读下面的名著精彩片断,回答问题。
①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A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B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②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
③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④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⑴这段文字真实地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
,批判了小市民的 。
排比句的特点 篇六
一、鉴赏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弄清语段、语句基本意思;
2、明确语段、语句表达特点;
3、置换语段、语句表达方式;
4、比较原语段、语句与置换后的表达效果;
5、明确“支持这种表达效果”的基本手段。
二、举例:
月光象流水一样,在夜空中流着,洗出了一树一树的小白钱,洗出了一坡一坡蓝色雾气,洗出了一墨一墨的虫鸣,洗出了一萤一萤的鬼火,洗出了一缕一缕的带草腥味的风,也洗出了夜的温馨和柔媚。(李佩甫《羊的门》)
1、弄清语段基本意思:
这是一个描写语段,写出了月夜的温馨和柔媚,即绘出月明之夜的美景,传达出夜的平和宁静。
2、明确语段表达特点:
要明确语段、语句表达特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概括:
用词特点。看词性,尤其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再次是名词、量词等;看其是否准确、生动、丰富,用得有特色。
用句特点。看句式,尤其是整散句、长短句运用,其次是语气句式(四种)、肯定否定句式、常式变式句、单复句,甚至是口语书面语句式、正反句式;看其是否灵活多变,用得有特点。
修辞运用特点。看修辞的综合使用。描写时动用了那些描绘性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议论时动用了哪些结构性修辞(对偶、排比等);看其是否想象奇特,感情充沛,表达是否有张力。
意蕴特点。看其表达是否记叙、议论、抒情综合使用,使语言具有哲理美、抒情美、画面美,是否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音韵特点。看其是否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节奏明确,韵律优美;语言具有音乐美。
风格特点。用语是藻丽还是平淡,是含蓄还是明快,是繁丰还是简洁,是刚健还是柔婉,是古雅还是通俗,是庄重还是幽默等等。
注:只概括有特色的地方。
以下就这一段进行具体概括:
1)该段综合运用比喻、拟物、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笼罩下的夜的温馨和柔媚。
2)用词准确、丰富,生动传神。
3)语言风格:语言辞藻富丽,生动细致,文采灿烂,有奇幻情思。具有华美绚丽的风格。同时显得柔婉。
3、置换语段表达方式:
月光洒满大地,树上的小白钱泛着月光;远方,山坡笼着一片蓝雾。秋虫鸣叫着,不远处鬼火一闪一闪;一阵风吹过,送来一股草腥味。夜显得柔媚而温馨。
4、比较原语段与置换后的表达效果:原语段更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具有奇幻情思;音韵和谐,更有音乐美;内容衔接更紧,铺排加强了抒情性。置换后的语段,显得平实,表达效果比较一般。
5、明确“支持这种表达效果”的基本手段:
这一步是向写作方面的延伸。
1)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势及抒情气氛,使语句流畅,更重要的,是铺排渲染了月夜的朦胧、幽静与优美的意境,突出了月下夜景的特点。――这是典型的描写性排比。
2)在排比运用中,同时运用比喻、拟物,加强形象性。
把月光比喻成流水,以动写静,如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写法一样,使月下之夜鲜活起来。下文承托流水,用拟物写夜的景物:一树一树的小白钱,一坡一坡蓝色雾气,一墨一墨的虫鸣,一萤一萤的鬼火,一缕一缕的带草腥味的风。仿佛他们都是被月光洗了出来,月下之景的朦胧、优美、宁静、平和便生动地呈现出来。
3)锤炼动词,用好数量词
“流着”、“洗出了”把月光静照写成了漫流,把月下之景写成了被月光洗了的景色,上承托比喻,下辐射夜景,夜中月色精妙地表现出来。
文中还用一连串数量词:一树一树,一坡一坡一墨一墨,一萤一萤,一缕一缕。形容准确,音韵和谐,生动丰富。
三、鉴赏示例
(一)我们要掌握高度的技巧,既能以金钲羯鼓写风云变色的壮丽,也能用金瑟银筝传花前月下的清雅。揭露敌人,针针见血;歌颂英雄,字字珠玑。文气既要能象横槊据鞍,千人辟易,也要能象岁时伏腊,欢腾田野。既要能横眉怒目写奋斗的艰苦,也要能眉开眼笑写胜利的欢乐;既要善于塑造人物,也要善于渲染气氛;既要能写江山如此多娇,也要能写厂矿雄伟。(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注:金钲羯鼓: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有柄,状钟而狭长)。羯,匈奴的一支,曾立后赵国于东晋时。羯鼓,鼓声雄壮激越,这里指雄放豪迈的笔调。
横槊据鞍:槊,长矛。据,跨坐。跨坐战马,横矛临敌。这里指刚猛威严而雄壮的文气。
千人辟易:辟易,退避,受惊吓而不禁离开原地。指使千人退避,写横槊据鞍的效果。
岁时伏腊:伏腊:指夏天伏日和冬天腊日,原为古代两种祭祀名称,伏,农历六月合祭众神。腊,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现泛指节日。这里指岁末祭祀,一片欢乐景象。
赏析:1、四字短语运用。金钲羯鼓、风云变色、金瑟银筝、花前月下、揭露敌人、针针见血、歌颂英雄、字字珠玑、横槊据鞍、千人辟易、岁时伏腊、欢腾田野、横眉怒目眉开眼笑、塑造人物、渲染气氛、厂矿雄伟等共有十七个。表达凝练,节奏鲜明,增加了雄壮的文气。
2、偶句骈出,意义对比鲜明,音韵和谐铿锵。
以金钲羯鼓写风云变色的壮丽,用金瑟银筝传花前月下的清雅。
揭露敌人,针针见血;歌颂英雄,字字珠玑。
横槊据鞍,千人辟易,岁时伏腊,欢腾田野。
横眉怒目写奋斗的艰苦,眉开眼笑写胜利的欢乐。
塑造人物,渲染气氛。
排比句的特点 篇七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一、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查字典,读准写列加点字的音。
咝溜溜( )飞溅(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
蓦地( ) 冗杂( ) 捶打( ) 烧灼( ) 辐射( ) .....
磅礴( )颤栗( ) 曈仁( ) 戛然( ) 恬静( )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狂舞:纵情的跳舞。 (2)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3)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4)飞溅:向四处溅。
(5)亢奋:极度兴奋。 (6)晦暗:昏暗,不明显。
(7)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住。 (8)蓦地:不经心地、猛然。
(9)冗杂:(事务)繁杂。 (10)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11)烧灼:烧、烫,使受伤。 (12)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13)大彻大悟:彻底了解、领会、觉醒。
1,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2, 作家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一,正课
1, 朗读课文,感觉安塞腰鼓的气势。(齐读,读出气势。)(1)、用:“ ____________的
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2)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写表演前的情况。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写表演过程。
第三段:从“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写表演后余音。
(2)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美,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
(3)
2, 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1)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2) 从人物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像高粱。
(3) 从神情写:神情沉稳而安静。
(4) 从腰鼓写: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3,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沉稳而安静的气氛中,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可以说,表演前安静沉稳是为演出的火热、沸腾蓄势。
4, 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5, 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句式,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6,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是文章气势恢宏、浑浑有力,简洁的表现安塞腰鼓强烈的阳刚之美。
8,“这腰鼓„„”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有什么好处?
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运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9,安塞腰鼓的声音使人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0,这三段联想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运用联想想象,从内容上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从形式上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1,“容不得束缚„„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那些束缚人、羁绊人、使人闭塞的种种障碍,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示陕北高原人们的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特点。
四: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排比、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研讨了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部分内容,今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正课
1,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感情。
文章第二部分“好一个安塞腰鼓„„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和土地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2,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非凡的反响。
3,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奇伟磅礴的能量”这些后生们穿的农民衣着,吃的是红豆角角
老南瓜,过的是贫困的生活,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琢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5,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肉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第二部分的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成了茫茫一片”写了什么?
总结上面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像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7,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从平静到激烈,所以这几个词不能对调。
7, 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对她十分陌生”?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安静,好像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9,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秦汉的繁荣,李唐的强盛,又有雄瞰世界的辉煌文化,然而如今的西北似乎是闭塞的、落后的。但有安塞腰鼓所喷发的震天撼地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之所在。
10本文运用大量的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短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 短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器:„„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1、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
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第8自然段中“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1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活力,是陕本高原的希望。
三,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赞美了陕北高原人们的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特点。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是陕北高原的希望。
排比句的特点 篇八
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备考指要]
修辞知识不再作为单独的考试内容,而是渗透在其他题型中,尤以仿写题最多。仿写题大致包括续写和仿写两种类型,一般是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等知识。并参考规定句式模仿创作。
解题时,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其次,根据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句式应有的格式;最后,根据格式创造佳句,除了注意采用的句式是否与例句相同,修辞运用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是否合乎要求,是否与上下文统一连贯。
[典例精析]
例1 (2008青海)仿照例句“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再写两个句子。
书是______,让人______。书是______,让人______。
例2 (2008辽宁)信仰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它装点了我们飞扬的青春:信仰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类续写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从内容上看,例句1、2分别对“书”和“信仰”展开想像,并通过想像揭示了它们对人的意义。从句式、修辞上看,运用的是排比和比喻。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当然,对这个仿句,还要注意中心词的要求,也就是说其内容必须与前面句子的内容相对应,和谐自然。就像例句1中的“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例句2中,“瑰丽的画卷”装点“飞扬的青春”,“盛开的鲜花”芬芳“多彩的人生”。否则“形似神不似”,达不到要求,得不到高分。
例3 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
适应是什么?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腊梅,是电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
解析:乍一看,这道题似乎给同学们很大的仿写空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该题仿写时,必须遵循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特点。例句由设问和比喻修辞构成,仿写时又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题目中没有提供,仅有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这些在解答时要引起注意。
[实战演练]
1 修改划线部分,使之与后面的句子形成对偶。
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都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2 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句。
父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父爱妁主旋律。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辨别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类型。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这就是整个宇宙吗?不,这还只是构成宇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点。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4)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5)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4 下列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一片片的荷叶亭亭玉立,一颗颗的水滴亮若名珠,一朵朵的荷花像是一个个文静的少女――不知是羞怯呢还是矜持:在朦朦胧胧的夜色里申,花朵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却关不住一池清香。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排比句的特点【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