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范文
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重症医学科主要研究各种损伤或疾病导致危及生命的可逆性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治疗的一门临床二级研究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尤其是住院患者生存期的延长,重症患者逐渐成为住院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患者通常以生命体征不稳定,一个或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受累,已经或潜在危及生命为主要特征。这些危及生命的重症疾患一直都是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的重大课题,也是影响疾病治愈率的主要困难所在。
近年来,重症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重症疾病的病理生理内涵的理解不断升入,相关新的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培养能够满足我国重症医学发展需求的专科医师,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特制订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一、培训对象
1) 拟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按卫计委制定的要求完成急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住院医师。
2) 按卫计委制定的要求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并取得合格证书,接受高等院校临床医学(重症方向)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生。
3) 已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但仍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使培训对象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够系统掌握重症医学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充分了解国内外新进展,熟练掌握常见的重症疾病以及常见疾病的重症阶段的诊疗,具有诊治重症医学各项疾病的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
三、培训模式
本阶段为期 2 年,是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侧重重症医学专科知识、理论和技能的高级培训。
四、培训方法、内容与要求
(一)临床实践
1. 重症医学科临床培训:(22个月)
主要指参与重症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等一系列非实验室的临床医疗活动,其中要求安排不少于 6 个月总住院医师工作。
1) 第一阶段培训要求(培训 6 个月,达到临床一线值班能力要求):
• 操作:PICCO,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重症超声基础,机械通气治疗的实施与应用(肺复张),高流量吸氧。
• 掌握知识:血流动力学基础,呼吸力学基础,休克、ARDS、AKI、SAP、MODS 的诊治流程,呼吸衰竭,镇静镇痛基础及谵妄的识别与管理,重症感染的诊治流程, 重症营养,出凝血,高危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重症内分泌危象(甲亢危象,垂体危象,嗜铬细胞瘤危象),DVT 和肺栓塞。
2) 第二阶段培训要求(培训 16 个月,达到临床总住院医生能力要求):
• 操作:ECMO,空肠营养管,EIT,食道内压,TEG,重症超声进阶,脑氧监测,微循环监测。
• 掌握知识:血流动力学治疗进阶,呼吸力学进阶,复杂围术期重症患者的管理(如心脏外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ARDS 的循环保护策略,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治疗,免疫病人合并肺部感染的诊疗,多重耐药的防治与管理,CRRT 进阶。
3) 总住院医师阶段工作要求(6个月):组织多学科协作,科外会诊,指导下级医师管理重症患者, 血流动力学高级培训,呼吸力学高级培训,循环机械辅助,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言,胜任重症医学科总住院医师。
2. 重症医学相关亚专科相关的其他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轮训(2 个月)
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可选择下列科室轮转 2 个月:急诊科,麻醉科,心内科,心胸外科、呼吸内科
3.临床能力培训
要求参与实际临床医疗工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具体负责患者的诊治工作。该培训需提供足够的工作量使培训对象完成临床能力的培训计划,系统掌握重症医学领域常见病、多发病和较复杂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评价与治疗对策:
(1)高危手术术后患者恢复 50 例:其中伴有各个科室高危手术患者,包括但不仅限于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胸外科, 心外科等;
(2)重症感染 30 例;
(3)各种内分泌危象 10 例,包括高血压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嗜铬细胞瘤危象等;
(4)各种类型的休克 40 例,包括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梗阻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20 例;包括肺外源性的与肺源性;
(6)心力衰竭 20 例;
(7)消化道大出血 10 例;
(8)心肺复苏及术后管理 10 例;
(9)肾脏衰竭 20 例,包括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10)呼吸衰竭,包括哮喘,AECOPD 等。 4.临床技能培训
完成规定数量并掌握以下临床技能:
(1)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与诊断分析:不少于 50 例;
(2)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基本及高级生命支持:不少于 10 例;
(3)心脏电复律:不少于 5 例;
(4)深静脉穿刺与压力监测:不少于 30 例;
(5)PICCO 置管压力监测:不少于 10 例;
(7)床旁血滤:不少于 20 例;
(8)气管插管:不少于 10 例;
(9)重症超声:不少于 50 例;
(11)ECMO:要求至少参与 2 例。
(二)专业模块化培训: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并通过考核(具体内容见附件)
(1) 重症感染与感控
(2)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
(3) ICU 常见问题的处理
(4) 重症医学临床思维
(5) 镇痛镇静
(6) 重症营养
(7) 重症出凝血障碍
(8) 重症超声
(9) 重症血液净化10.重症医学科常用操作技术 11.机械通气
(三)教学能力培训
承担低年住院医师的带教工作。每年至少做文献综述报告 1 次。协助科室学术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四)科研培训及论文发表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临床科研具体要求以《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中的《临床医学四年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四年制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细则》为准。
(五)继续教育
培训对象应积极参加各级学(协)会和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 拓宽知识范围。并获得相应的继续教育学分(每年应获继续教育学分不少于 25 分)。
重症医学科专业模块化培训
课程模块——重症感染与感控 |
基础课程:院感基本技术培训 l手卫生的执行和管理 l重症病人的接触隔离的技术 l重症病房的环境管理的要求和管理 l重症病房的院感规范的建立和解读 |
进阶课程:重症病人的院感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 1. CRBSI 的诊断和预防 2. 中心静脉置管中无菌原则和要求 3. 血流动力学监测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及要求 4. VAP 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5. 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6. 重症病人感染灶的处理原则及技术 7. 感控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实践 |
高级课程:重症感染治疗的基本原理 1 重症病人的抗生素使用原则:预防性应用、治疗性应用 2 重症病人抗生素使用中的 PK/PD 问题 3 重症病房常见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和应对方法 4 重症病人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5 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变迁 6 重症感染的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 7 阳性球菌等耐药机制和治疗原则 8 重症病人的肠道管理和感染的关系 |
2. CRE 的基本机制及预防原则 3. 重症病人常见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4. 细菌检验报告的解读 |
课程模块——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 |
基础课程 1. 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2. 全身氧代谢理论 3. 从 Frank-Starling 定律到 ABC 理论 4. 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5. 休克患者的病因分类及诊断思路 6. 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放置与使用 7. PICCO 的原理与数据分析 8. 容量反应性试验操作 |
进阶课程 A 休克的治疗及进展 B 机械通气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C 心肺相互关系及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 D 容量状态评估与治疗终点 E 如何选择 HR、MAP 及 CO 的目标 F 重症超声在血流动力学中的治疗作用 G 器官与组织灌注评估及应用 H 心脏的后负荷与外周血管阻力 I CRRT 与急性肾损伤时的血流动力学治疗 J 血管外肺水和液体复苏 K 镇痛、镇静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
高级课程 1. 体外膜氧合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应用(ECMO) 2. IABP、左心辅助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应用 3. 机械通气的循环保护性策略 4. 心脏术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5. 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治疗 6. 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治疗 |
课程模块——ICU 常见问题的处理 |
基础课程 A 监护仪的使用 B 血压监测的原理 C 低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D 静脉穿刺 E 高热的鉴别诊断及处理 |
进阶课程 1. 低氧血症的原因及处理 2.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及操作规范 3. 机械通气的设置 4. 心悸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5. 腹腔高压的诊断与处理 6. 少尿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 |
高级课程 (1) 漂浮导管的原理及应用 (2) PICCO 的原理及应用 (3) 病例分析 |
课程模块——重症医学临床思维 |
基础课程 A 重症临床思维的教学 B 重症心-肺相互关系 C 休克-血流动力学 D 心-肾功能的相互作用 E 右心-左心功能的相互作用 |
进阶课程 1. 容量状态和肝-肾功能的交互关系 2. 感染对器官功能中的作用机制 3. 静脉回流对各器官功能的相互影响 4. 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器官功能的联系 5. 组织灌注-器官功能关系 6. 凝血功能-器官功能相互作用 |
课程模块——镇痛镇静 |
基础课程:基本原理及技能 2. 镇静、镇痛、谵妄的评估与处理 3. ICU 谵妄的管理 |
进阶课程:镇静镇痛的精准管理 1. ICU 的精准镇痛镇静 2. 镇痛镇静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
高级课程:脑功能监测和管理 1. 脑血流动力学监测 2. 多模块脑功能监测在 ICU 的应用 |
课程模块——重症营养 |
基础课程 1. 如何认识急性胃肠功能不全 2. 重症胃肠功能监测与评估 3. 重症患者营养状态评估 |
进阶课程 1. 重症患者营养时机选择 2. 重症营养途径选择 3. 重症营养方式选择 |
高级课程 1) 重症营养目标制定 2) 肠道菌群与微生态 3) 如何实现早期肠内营养 |
课程模块——重症出凝血障碍 |
基础课程 A 重症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的评估 B 正常的凝血机制 C 抗凝机制 D 出凝血障碍的评估方法 |
进阶课程 A 重症患者的成分输血 |
课程模块——重症超声 |
基础课程 |
1. 重症超声与重症 2. 重症超声基础与技术 3. 重症心脏超声基础知识 4. 重症肺部超声基础知识 5. 心包填塞及左右心功能的评估 6. 重症超声与血流动力学治疗 7. 重症超声在 ARDS 中的应用 8. 重症超声的 CCUE 方案 9. 重症超声的误差与局限性 10.重症超声典型图像解读 |
进阶课程 1. 重症超声的十原则 2. 重症心超进阶基础 3. 重症肺超进阶基础 4. Advanced CCUE 方案 5. 重症颅脑超声基础知识(TCD) 6. 重症胃肠道超声 7. 肾脏超声与 AKI/血流动力学 8. 创伤患者超声评估 9. 重症超声在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10.重症超声与肺部感染 11.重症超声与病因管理 12.重症超声与重症心脏 |
课程模块——重症血液净化 |
基础课程 |
1 肾功能不全 A 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分类 B 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 C 肾功能的监测指标 D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AKI) 2 血液净化技术 A 常用血液净化技术的分类 B 血液净化溶质清除原理 C 抗凝方式的选择 D 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 E CRRT 置换液的离子浓度及调整 3 CRRT(实践) A CRRT 的常用模式及基本设置 B 金宝血滤机器的使用 C 百特血滤机器的使用 |
进阶课程 1) 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机的选择 2) 肾脏替代治疗的剂量选择 3) CRRT 时的液体平衡的管理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管理 4) 液体平衡的计算 5) 不同患者 CRRT 液体治疗策略的选择 6) CRRT 时常见报警的处理(实践) |
高级课程 1) CRRT 时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2) CRRT 时的营养支持 |
1) 血液净化技术在肝功能障碍时的应用 • 非生物型人工肝(MARS) • 生物型人工肝 |
课程模块——重症医学科常用操作技术 |
基础课程 1. 中心静脉穿刺技能规范化培训 2. 气管插管术技能规范化培训 3. 俯卧位技术规范化培训 |
进阶课程 4.PICCO 置管技能规范化培训 5.Swan-Ganz 导管置入规范化培训 6.血滤管路预冲规范化培训 7.纤维支气管镜技能规范化培训 8.ECMO 管路预冲技能规范化培训 9.呼吸支持技术规范化培训:有创呼吸支持、无创呼吸支持、HFOV 呼吸支持、高流量吸氧 10. 危重患者转运技术规范化培训 |
高级课程 (1) 心包穿刺引流术技能规范化培训 (2) ECMO 置管术规范化培训 (3) 超声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规范化培训 |
课程模块——机械通气 |
基础课程:机械通气的基本原则 (1) 机械通气的指证及原理 |
(1) 机械通气的设置与评估 (2) 常用呼吸机模式的特点与选择 (3) 呼吸机的波形阅读与参数设置 (4) 心肺相互作用的评估 |
进阶课程:机械通气的撤离 (1) 自主呼吸试验与气道评估 (2) 脱机困难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
高级课程: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1)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实施 (2) ARDS 的机械通气治疗 (3) COPD 的机械通气治疗 (4) 俯卧位通气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