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填空【多篇】范文
[说明]诗句填空【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诗句填空 篇一
下面,我就针对这块知识的复习谈谈我的看法。
一、字词方面
在语文知识的复习中,字音、字形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就中考而言,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有一定的范围,通常限定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标》中明确规定“识字量达到3500个左右,能认准、能读音、能释义,书写规范、清楚”。二是选入课文中的关键词、重点词。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采用删繁就简,掌握规律,各个击破的方法。如复习字的读音抓“读准”、“写准”。“读准”重要的是生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写准”就是形近字,应将课本中所出现的字词归类练习。
二、诗文填空
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有: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运用默写型、[www.haoword.com]拓展默写型。
直接默写型就是给前句填后句,给后句填前句,给两头填中间,从内容主要考查名言警句、对偶句等。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理解默写型,可按诗的含义作用,按要求默写。如:“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以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南宋词人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
运用默写型就是先叙一个特定情景,然后用古诗名句填空,如李白的诗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拓展默写型灵活性跨度大、范畴广,如写田园风光的句子;写月的句子等。
诗文的默写限于教材,在复习时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教材中的诗词、附录中的诗词、古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重点放在名句上,包括写景句、主旨句、情感句等,并且把诗词进行归类。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另外古诗默写中的错别字现象严重,因此,在复习时,要多写多练。
三、语言运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近年来中考语文该题型的特点,语言运用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紧跟近期报刊媒体上的热点材料。学生和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既要认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又要关注生活和社会,关心最新信息,搜集来进行训练。特别注意成语的运用(语义及语境)。
四、句子的使用
(1)选句填空题:要读懂语段,先有整体性,然后注意上下句之间的联系,注意连贯性,二者的结合才能选入得体。
(2)仿写:如:诚信好像那黑夜中的明灯,失去它你将寸步难行;诚信好像那航船上的罗盘,失去它你将迷失方向;诚信好像那夏日的微风,失去它你将难当酷暑。
句子的仿写实际上是语法、修辞、标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考查情况看:①对对子,②仿写词语,③短语仿写,④句子仿写,⑤句式变换,⑥句子的扩缩。仿写中要围绕语境、内容统一、语言连贯,用词得当。及时搜集有关仿写语句及词语、语句排序的练习题,有计划地作专题训练。
(3)病句及修改: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
①成分搭配不当:主谓不当、动宾不当、主宾不当、定中不当(如:(聪明能干)的手)。
②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如: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③重复多余(成分重复、语意堆砌)。如:走近美丽的黄果树瀑布,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④语序不当。如: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⑤前后矛盾。如:五彩缤纷的白云。
⑥句式杂糅。如: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⑦句子歧义。如: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长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⑧不合事理。如:青海玉树大地震中,他是多少个是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⑨用词不当。如: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
在复习中要归纳若干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教给学生修改病句的方法,再附以相应的练习,力争在考前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名著阅读
《大纲》中推荐的十部名著。包括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的对应填写,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还要注意教材中的评介文章等。形式:填空题型;简答题型;仿写题型;表格题型。可以给学生印制名著的基本内容及篇目表,课下背诵、写准。
六、口语交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文明交流、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能即兴讲话和有准备的演讲等。出考题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如:打电话、祝贺、探病、离别等,或采访、推荐会、辩论会等。学生在练习此专项时,一要根据试题材料,把自己带入情境,避免答非所问,保证内容正确;二要强调组织语言,做到准确、简明、扼要。
七、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诗句填空 篇二
一、按范例趣写成语(11分)
例:的手-- (一手遮天)
最巧妙的贼 -- 最精明的扒手-- 深的手艺--
最快的速度-- 的手术-- 的谎言--
最安静的地方-- 的影集-- 最反常的气候--
例:盛气(凌 )人
垂头( )气 顽强不( ) 穷途( )路 口蜜( )剑
好意难( ) 口( )悬河 青蝇点( ) ( )牙相错
( )武扬威 前俯后( )
二、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后在《 》里填出古诗的题目,在( )写出作者。(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 》 ( )朝 ,诗人 ( )。这首诗写了( )。
(2) 梅子黄时日日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朝 ,诗人( )。这首诗,写( )的情景。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行程。
(3) 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朝 ,诗人 ( )。
三、选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分句连接起来,写在横线上。(6分)
如果……就……。无论……都……。因为……所以…… 。
只有……才……。不但……而且……。只要……就……。
不管……总……。虽然……但是……。
金华人民共同努力, 能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修改病句(在原句上),并在句后括号里写上病因。(4分)
① 他穿着一件兰色上衣和一顶太阳帽。 ( )
② 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 )
五、按要求的内容填空或默写。7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 "
2. 《匆匆》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于说明时间过得飞快的。
。
3.已得履,乃曰:" " 反归取之。 ,遂不得履。
4.表达爱国情怀的一句古诗。
5.描写春天美景的的一句古诗。
6.有关读书的一句格言。
六、填空。(5分)
(1)"才"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他才从学校回来"中的"才"字意思是________。
(2)"却"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 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我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中的"却"字意思是________。
七、读懂课文内容填空。 (7分)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1.本段第一句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衫"指( ),"裙"指( ),"绣花鞋"指(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 亲热——
八、阅读(20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从"胸有成竹"谈起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同,擅长画竹子。他画竹子的时候从不打稿,随意挥洒,样样翠竹便栩栩如生地呈现于眼前。人们几用"胸有成竹"来称赞他的娴(xián)熟笔法和精妙记忆,他能达到这等妙笔神功是对竹子长期观察的结果。①如果我们能象文同观察竹子那样,长期地、精心的观察周围的生活,难道一幅幅生活画卷不会待之于心,应之于手吗?
鲁迅曾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是不是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碰到的每件事都观察一番,并把观察的印象记录下来呢?不是的。主要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东西。特别是要观察有特点的人和物,不仅观察人的外貌特征,还要观察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正如老舍讲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
②养成观察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关心生活,热爱人民,同时,对丰富情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都是大有裨(bì)益的。
1.默读短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益处——( ) 仔细——( )
熟练——( ) 活灵活现——( )
2.读读文中画" "的句子,防写两个句子,注意用上文中的关联词语(4分)
①
②
3.请用你自己的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4.鲁迅曾说要做生活的"有人心"这是指什么?(3分)
。
5.读短文,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在横线上,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5分)
你喜欢的句子: 。
你喜欢的理由: 。
九、作文。(30分)
题目:《谢谢你-- 》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关心我们的人:老师、父母、同学……有许多事情令我们感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使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对此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满怀感激。那么,就让我们用笔写出我们的这份感谢吧!请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出你的感动。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按范例趣写成语(11分)
最巧妙的贼:偷梁换柱 最精明的扒手:凿壁偷光 深的手艺:点石成金 的记忆过目成诵
的谎言 弥天大谎 最安静的地方--万簌俱寂 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反常的气候 晴天霹雳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的手术--脱胎换骨
垂头( 丧 )气 顽强不(息 ) 穷途( 末 )路 口蜜 ( 腹 )剑
好意难( 却 ) 口( 若 )悬河 青蝇点(素) ( 犬)牙相错
(耀)武扬威 前俯后( 仰 )
二、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后在《 》里填出古诗的题目,在( )写出作者。(15分)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唐 )朝 ,诗人 (李白)。这诗写了(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
(2)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三衢道中》(南宋 )朝 ,诗人(曾几)。这首诗,写(一次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第一句写(天时),第二名写行程。
(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唐 )朝 ,诗人 (韩 愈 )。
三、选用三组不同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分句连接起来,写在横线上。(6分)
(1)只有金华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2)只要金华人民共同努力,就能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3)如果金华人民共同努力, 就能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四 、修改病句(在原句上),并在句后括号里写上病因。(4分)
① 去掉"和"添上"戴着" 病因(搭配不当)
② 把"布满了乌云"换成"万里无云" 病因 (前后矛盾)
五、按要求的内容填空或默写。7分(每空格1分)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匆匆》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于说明时间过得飞快的是: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4.表达爱国情怀的一句古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o陆 游
5.描写春天美景的的一句古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六、有关读书的一句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七、读懂课文内容填空。 (7分)
1.本段第一句话运用了( 比喻 )和( 拟人 )的修辞手法。"衫"指( 高大的青松 ),"裙"指( 白桦林 ),"绣花鞋"指( 地上的野花 )。
2.反义词
缺乏—— 充足 亲热——冷淡
八、阅读(20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默读短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益处——( 裨益 ) 仔细——( 精心 )
熟练——( 娴熟 )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
3.短文的主要内容:养成用心观察的好习惯,可以使我们画画、写作都胸有成竹。
4.鲁迅曾说要做生活的"有人心"。这是指:关心生活,多注意从那些平凡的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东西。
九、作文。(30分)
95分上下:中心突出,有具体事例,结构清晰,语句通顺,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没有错别字,文采好。
85--90分:有具体事例,结构清晰,语句通顺,少有错别字,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诗句填空 篇三
原题
(2009・南京)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问,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江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裂缝。③掉:摇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盼一组是( )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 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 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 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 或以钱币乞之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 皆以美于徐公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4 以上诗文都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一个表现水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5 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解读:这道试题的出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文一体”。以往各地中考“古诗词赏读”与“文言文阅读”历来都是分块考查的,前者侧重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容、情感主题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及对生动传神的字词、蕴含丰富的名句的品味赏析能力:后者则’侧重考查朗读节奏停顿、常用实虚词的意义用法、重要语句的翻译,及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写作特色的简要分析等知识点和能力点。而像这样围绕某一个专题将古诗与古文作为一个阅读整体来设题考查,无疑是一次突破与创新。该题围绕“都描写了‘水”’的专题,选取了一首古诗、两篇古文,从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文言语句的翻译、内容情感的概括和理解等角度,考查了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浅易文言文”和“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能力。显然。这种“诗文一体”的阅读方式增强了考查的综合性,提高了试题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因此,这类试题较为适宜文化教育发达地区使用,而对文化教育欠发达或薄弱的地区应慎用或不用。
诗句填空 篇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1分)
1.
(2分)多音字组词。
应yīng________
yìng________
2.
(8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蹒________跚(mán
pán)
水浒________(hǔ
xǔ)
画卷________(juǎn
juàn)
灾难________(nán
nàn)
鲜嫩________(lùn
nèn)
刚劲________(jìn
jìnɡ)
哈________达(hǎ
hā)
纤________夫(qiān
qiàn)
3.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成语大比拼。
惊天________
小儿________
4.
(6分)把下面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背诵。
①________,歌声振林樾。
②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④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⑤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⑥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5.
(3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蓬头________
莓苔
侧坐
________
借问
路人
________
稚子
6.
(1分)根据课文《小儿垂钓》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7.
(5分)用下列词语“路人”造句
8.
(5分)照样子把词语组成通顺的句子,并写下来。
例子:衣服
了
弯曲
穿上
小柳树
的
弯曲的小柳树穿上了衣服。
①阿德
地
起床
早早
了
②爱
爷爷
唱京戏
拉二胡
和
9.
(2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按课文内容填空。
路人________遥招手,怕得________不应人。
10.
(5分)按要求写句子。
用“侧坐”写一句话。
11.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解释词语“蓬头”的意思。
12.
(5分)看拼音,写词语
chēnɡ
chuán
xiǎo
tǐnɡ
fú
pínɡ
yòu
zhì
cè
m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是怎么做着钓鱼呢?
14.
(3分)按要求填空。
“蓬”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能组成词语________。
15.
(5分)读课文《小儿垂钓》,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①蓬头
②稚子 学
③垂纶
16.
(3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蓬头________
稚子________
垂纶________
17.
(1分)默写诗句
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
18.
(5分)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②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说说小孩在哪钓鱼呢?
20.
(5分)读古诗两首《小儿垂钓》,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
21.
(5分)读课文古诗两首《小儿垂钓》,你知道文中哪句是写外貌的吗?
22.
(6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21分)
19-1、
20-1、
21-1、
诗句填空 篇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以景结情”概念的内涵,并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准确掌握。二。学生能分析“以景结情”手法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作用及在诗歌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吃零食吗?很多人会说喜欢,也有人会说不怎么吃,但突然有一个同学说,我很迷茫。同学们对他的回答或许也会迷茫,因为大家不知道他是否喜欢吃零食。但这样的回答却给人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不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却又有些意思。诗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一起看一首“断臂诗”,其实是一首被老师有意空出句子的诗,大家试着来填填空。
PPT显示王勃的《滕王阁诗》
或许让同学们直接填空,恐怕有些困难,你把诗人可能填写的诗句大意说一下就可以了。
[明确]:槛外长江空自流。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不回答滕王到底去了哪里呢,我想答案大家肯定知道,滕王早已驾鹤西归了,那么我们试着比较一下,写景与直叙滕王已不在哪个更好呢?
[明确]:有时写景胜于直接叙事,直接叙事未免过于直露,不能给人带来深远的思考。而写景既可丰富表达方式,又能改变抒情形式,写景其实是一种间接抒情,往往会用到衬托或烘托手法。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写景手法,它的学名叫“以景结情”,具体内容如下:
[PPT显示]: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先把这个概念齐读两遍,然后思考并体会,呈现两首诗,大家判断一下哪首使用了“以景结情”这种手法。
PPT显示(明)杜庠的《赤壁》和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明确]
第一首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那么,请同学们先理顺诗歌大意,然后简单说明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
诗的首联写曹操大军东下,本是雄图大志,欲一统天下,但一个“本”字也暗示了骄兵必败,千里长江最终阻止了曹操的船队。颔联写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尽管对汉朝忠心耿耿,但已无力回天,与之相对照的曹操眼中已没有了吴,盲目自大最终导致他兵败赤壁,失去了统一天下的绝好机会。颈联中写到了兵败赤壁的场景,笔墨突然一转,到了七八百年后的明朝,一切都化成了梦幻,作者夜里划船来到这里,只能听到凄楚的箫声,三国时的纷飞战火早已不在,不堪回首,现在这里已是荒芜一片。
同学们试想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在最后对三国英雄及明朝进行一个评论,而是选择写荒芜的赤壁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描写风景,不使用议论,是让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还能给人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具有丰富的余韵与空间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此外,描写荒芜的赤壁,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与三国时纷飞的战火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的思想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孟浩然《早寒有怀》,体验“以景结情”这种手法的妙处。
PPT显示孟浩然的《早寒有怀》,请同学们先理顺文本的大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是一首诗人漫游于长江下游时的作品,正值秋天,江面上十分寒冷,独自漂泊的生涯让他十分思念家乡,他当时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做隐士,又想要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抱负,所以他当时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颈联,诗人交代了自己遥望着天际的归帆,想要归乡。尾联用了《论语・微子》中的典故,孟浩然不断地为了生活而奔走,与孔子十分相似,又想到自己的前途十分渺茫,所以他用最后一句诗来烘托自己迷茫的心情。
请同学们看最后一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景物描写是如何巧妙地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处的呢?
[明确]
时间是“夕”也就是黄昏时分,“漫漫无边”修饰的是江水,因为首联写的是北风江上寒。平海,就是与海相平,江水滔滔,给人一种浩荡无垠之感,没有边际,给一个漂泊之人带来一种没有彼岸的感觉,他自然会感到迷茫。这样的景触动了作者的神经,巧妙地与作者的思归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融合到了一处。
师:“以景结情”手法是情与景交融手法中的一种,也是抒情手法中的间接抒情,使用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它具有很多种艺术效果,如虚实对照、空白、动静对比等。因为时间以及同学们的接受程度,我们不再进行深入挖掘,希望同学们不仅可以在诗歌鉴赏中了解这种手法,还能将它用于文学创作中去,广泛运用它,并熟悉它。
课后作业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诗句填空【多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