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新版多篇)范文
[引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语文要素】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语文要素】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语文要素】
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线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重点)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重点)
一、交流平台
1.激趣导入,谈话入题:同学们,请认真听下面的录音。(播放清晨树林中鸟儿鸣叫的录音)听了这段录音,你们想到了什么?(指名说)
2.这段录音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同样,很多优美的句子也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唤醒我们的想象。
3.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几个优美的句子,看看你能联想出什么样的画面。
课件出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4.任选一个句子,读一读,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预设:读《观潮》时,我们通过读潮来时的文字进行想象,仿佛看到了大潮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的场面,体会到了大潮雄伟壮观的样子。
6.师总结:我们在读文字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想象描写的场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要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形成习惯。
二、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小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8个词语)在预习时,我们了解了每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学生交流成语的意思)
2.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成语各有什么异同?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
异:第一行形容声音大,第二行形容声音小或者没有声音。
3.结合“交流平台”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读词语想到了什么画面?(点拨:先交流“鸦雀无声”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画面,可以是安静的图书馆、冬天的山林、考场等。)
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交流想象到的画面,或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
5.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絮低语”。
(二)第二小题
1.(课件出示第二题)认真观察加点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教师启发学生先想象与某种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并及时作出评价)
预设:忽然,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它是那么绚烂夺目。一阵风吹过,烟花忽然发生了变化,顿时,天空中更美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难点)
一、书写提示
1.直接导入: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能让人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范例书写)看看这段文字的书写,你认为这段文字的书写好在哪里?(整齐、美观)
3.你觉得要想写一手好字,需要注意什么?(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教师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练习书写,并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教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点拨:“柴”在这里读“zhà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
古诗大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只偶尔听到有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射进幽暗的深林,又照在青苔上。
3.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幽静。指导想象时,可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4.布置作业: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反思]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词句段运用”这一版块的内容还需要我进一步点拨,逐步引导,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前俯后仰、飒飒、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琥珀苍蝇松脂拂拭渗出澎湃黏稠推测淹没晌午逼迫剩余掸翅膀热辣辣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了解琥珀的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回顾学习收获,激发思维动机。
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出示琥珀图片)看到这样一个琥珀,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一大胆质疑
(1)是什么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了里面?
(2)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同时被包在松脂球里面?它们怎么被包在一起的?
(3)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4)它们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二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想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预设三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5.“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6.“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课件出示: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7.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8.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预设四发现过程(13——15自然段)
6.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五琥珀价值(16自然段)
7.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8.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3.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五、指导书写
识字教学。注意“黏”的写法,与“粘”的区别。“飒”是平舌音。注重在阅读中识字和自主识字。
六、作业
材料整合出新篇——把课文与收集的琥珀的课外材料(如琥珀的产地、种类等)结合起来,整理出一篇新文章,要求内容准确丰富、字迹清楚工整、图片精美,可以分出章节。有条件的可以制作电子图书。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5·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问父母或查资料,了解西瓜种植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通过讨论或查字典弄清:播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2·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学生思考:谁播种希望?为什么要播种希望?播种什么希望?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等问题。)
3·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3·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写会书后词语。
五、板书设计
1播种希望的日子
垛场嫁锄翻浆旬宜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深思,读懂课文
1·略读课文,说说你对哪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2·回报阅读情况:
(1)读懂了“等待”是怎么回事?(西瓜生长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等待;爷爷的做法要让作者信以为真,也得有一个过程;其实,等待是一种希望,是愿望实现的过程。)
(2)为什么说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因为在爷爷的家乡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在树荫下不宜种瓜;西瓜生长再快第二天也长不出来,而且那么大。)
(3)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种出西瓜看似一种游戏或骗小孩的把戏,却在作者的童年种下了希望和梦想,是他的童年充满情趣;而且爷爷的做法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专心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二、读文猜想,丰富情节
当“我”看到地里的'大西瓜时,会怎么想?“我”长大以后,会明白什么?(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联系上下文,合理补充故事情节。)
三、深入体会,加强对话
1·你想对小作者说点什么?
生活多么有情趣;爷爷帮助他实现了童年的愿望;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2·你还想对小作者的爷爷说些什么?
给孩子以希望,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自己重点练读作者和爷爷的对话;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读写结合,加强训练
1·课文中哪部分写法值得借鉴,好好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自然的开头结尾、生动的描写、简捷的对话、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情节等。
2·结合自己的作文,说一说你都受到了什么启示?
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有针对性地谈收获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父母听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1—2播种希望的日子
播种希望
学会等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抡”、“装”、“塞”、“蜷”、“舔”、“犹豫”等词语的确切意思。
2、能够通过静心阅读,抓住关键要素,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3、在角色朗读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4、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生字的方法,如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独立识字、运用各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一篇自读课文时,要注意给足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时间,并进行适当的反馈,进一步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学习方法。
学生喜欢阅读有趣生动的寓言故事,也能够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但是学生对于内容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不能抓住主要线索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同时学生虽然能读懂内容,但是对于文章人物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这就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中心的把握。教师应该利用这一教材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地读,在正确、流利地朗读中逐步学习概括内容的方法;在分角色的`感情朗读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从而悟出故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回家为家长表演剧本。
2、复述故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细细品味。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写了皂荚树哪些部分?(叶子和果实)
3.借板书理清思路。
三、析文明理,归纳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高大”重点写了皂荚树的什么?(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方便)
2.质疑问难。
“高大”这里如何理解,是否仅指皂荚树的外表形象?(干、枝、叶)教师点拨、引导:“高大”不仅是说皂荚树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令人敬仰、赞美。
3.析句点题,揭示中心。
为什么“我的心里,好像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颗“种子”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后归纳。
4.引申激励。
问:我们周围有没有像皂荚树一样的事物?举例品评、体会。
5.学习章法,模仿运用。
按《高大的皂荚树》的写法,赞美一样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这种事物的特点,并说清为什么要赞美它。练习说话。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级、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段”等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5.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课件出示2)
师:同学们都认识着这张图画吗?
师:老虎有什么本领?
(学生自由说。)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课件出示3)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4)
演技撤换砸锅笨拙逗乐殷切半晌豁虎跳撇嘴头罩羡慕(易读错)
角色四脚着地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多音字)(课件出示5)
窝囊糨糊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睡(这组加粗字)(轻声词)(课件出示6)
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通情达理(成语)(课件出示7)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囊、级、露、角、羡、殷、豁、撇、霉、亏、哄、拙、砸”(课件出示8)
“囊”应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豁”应读一声,不要读成四声。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课件出示9)
指导书写:“念、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中间宽一些;“级、段、俩、练、裤、改、挖、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段”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
2.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3.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4.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11)
班级一段兄妹俩排练连衣裤
改变亏得挖了哄堂大笑砸锅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
1.(出示提示句)(课件出示12)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3.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17)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五、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板书设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四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练习四》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一些中药;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与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内容有关的成语,积累《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歌”、“领”。
二、教学要求: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一份《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7种中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2.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今天,书上也出现7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7种中药。
7.你知道这7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小柴胡冲剂》,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7.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
3.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这8个成语,读准字音。
2.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忆曾学过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3.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
2.互相讨论、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
3.指名说《三字经》的意思。
4.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器”。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对,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师范写“羽”。
6.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7.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再展示写得不好的字,师生共同评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
3.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自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班级公约的制定从哪些方面作思考呢?
2.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可以做一些补充。
3.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三、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2.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莱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莱特兄弟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但是,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生字,巩固所学
1.开小火车认读本课的生字。
2.听写本课的会写字,同桌互评听写情况,表扬听写全对的同学。
(二)大声朗读,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的问题。
(1)信念是什么意思?莱特兄弟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2)飞翔的信念与他俩成功有什么关系?
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
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父亲给他们买来一个小玩具飞螺旋,他们边玩边琢磨:这飞螺旋到底是怎么飞上天去的呢?在放风筝的时候,他们总在想问题。他们想,风筝比空气重,为什么也能飞呢?他们还爱到野外去观察鸟类的飞行,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他们想:鸟不是比空气重吗?鸟为什么能飞呢?就这样,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飞翔的信念。
(2)正是因为有了飞翔的信念,他俩才坚持研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问题。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
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为了得到最合适的发动机,莱特兄弟向好几家工厂订货,可谁都不肯给他们干。别人不做就自己做。莱特兄弟是修理自行车出身的,凭着好手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发动机做成了。
(2)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动力的飞行!
三、巩固练习
1.写话练习:你的信念是什么?信念是怎样产生的?你准备怎样做来实现梦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总结梳理
同学们,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崇高的信念,他才会更有动力,制定符合自己的信念,向 目标努力冲刺,请同学们树立自己的信念,并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五、布置作业
作业题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板书设计:
飞翔的信念
爱好——做模型玩具
玩飞螺旋——琢磨
信念 放风筝——想 成功
观察鸟类飞行——边看边想
刻苦钻研——不懈努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