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sf99cn时间:2024-02-06 17:30:37)

【摘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一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3、真的好开心啊,我是看到冤家就会诲人不倦说到我的减肥阅历。

4、是的,他们的献身与诲人不倦的精神,清楚的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5、身兼父亲和老师,家父向来诲人不倦,无论是在语文或为人处世方面。

6、我知道很多诲人不倦的球迷已经开始准备告诉我,我如此没有格调的表现作为球迷并不称职。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是的,这些教师都能以言教身教,去?陶学生的人格,他们的献身与诲人不倦的精神,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9、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

10、寻求个人成长同时也诲人不倦。()

11、相反,你们诲人不倦问的却是:为什么我们之中这么少人将去华我街?

12、他自诩为一名“诲人不倦的老师”,在那本荟萃了他言论的著名红宝书中,满是关于如何训练、激励、评价低级员工(基层干部);如何创新;如何竞争的管理条目,当然也包括提醒自满者的方法。

13、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二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2、原文:《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

(来源:文章屋网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8是孔子的一句名言。长期以来,教育界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做是针对学生学习而言的,其实,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中小学教师更有启发意义。现在许多中小学提出培养“研究型教师”,提倡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求把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应把这些理论和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思考,研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的学生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1]3,孔子提出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1]3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1]87等等,都是强调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不断自省的。当然,自省只是检查过失,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把检查出来的过失加以改正,他指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68,“过则勿惮改”[1]6。孔子并非不许别人有过失,而是反对隐瞒过失而不改,只要正视过失,迅速改正,才可以“不贰也”,也正如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203。孔子还提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177,要求考虑自己的言行诸方面,也可以作为教师内省的内容。因此,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路径或策略,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外在的、技术性的知识,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自我和自己专业活动直接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追求促成“反思性实践”[2]。

二、“学无常师”:应在交往中教与学

孔子的教师素质论是全面的,自然没有忘记怎样处理师生之间以及师师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孔子提出,“当仁,不让于师”[1]170。《论语》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师徒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教学相长的故事。有一次,子夏引用《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来请教孔子。孔子说:“有酒窝的脸,笑起来才美丽,有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才能顾盼生情,美丽的花卉是画在洁白的底子上的。”[1]25子夏由此引用到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孔子听了非常高兴,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25。正因为如此,他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111即是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学生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受益者,也是教师发展的一面镜子,一个重要的资源。孔子重视青年一代的发展前途,认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94孔子的学生在各种场合都敢于用孔子的话反驳孔子,孔子也乐于接受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有一次,孔子来到子游做县长的武城,听到弹琴瑟唱诗歌的声音,就笑着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种小地方,用不着教育。子游听后反驳道:“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指明教育总是有用的,孔子听了这番话后很高兴,忙说,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那句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而已[1]182。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被看做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活动,主体之间只有平等相待、相互学习,才能实现双赢。因此对于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孔子的师生观不仅包括“教学相长”的内容,还囊括了向一切有学识的人问学的思想。“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1]80。曾子的这一言论便是对孔子的最好概括。孔子“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他“入太庙,每事问”[1]106。他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1]72,主张治学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强调学科课程间的相互整合,尤其是综合课程的出现,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合作的实施需要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需要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需要有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有学者称这种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为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它比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实践及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学而不厌”:要懂得“终身学习”

1994年至1997年,有两次世界性的终身学习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概念”[3]。其实,终身教育思想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早已存在。孔子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12;年近半百时,他还感叹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1]71《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至韦编三绝,可见其好学不倦的精神。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教师,必须博古通今,不但要了解过去,还要知晓现实。他称自己无非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66而已。他曾经自信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1]53他的好学曾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71的地步。孔子指斥那种“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的态度,并且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9,同时指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184。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说:“日知其所云,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1]203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只有人人终身学习,才能实现其发展的连续性。所以,广大的教师应该像孔子那样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83的意识。

四、“温故知新”: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

如果说知过必改还只是行为上的自省,能者为师倡导的只是向别人学习,那么,在必须实施终身学习,经常更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尝试教育科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7]这其中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指不仅要了解掌握过去的知识,还要认识当今社会的实际;二是指从已知到未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三是指温故创新[4]。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极具复杂性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面对的永远是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境,也就是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复杂的、不可预知的。为此,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设计、采用新的教学方案,创造性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这个命题和他的学思结合的思想是一致的。温故而不能知新,就是学而不思;不温故而欲知新,就是思而不学;只有学思的结合,才能做到温故知新。

五、“诲人不倦”:克服教师发展之职业倦怠

孔子一生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努力于他的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147孔子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有时生活困难,工作受到挫折,但是他还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1]71。其“乐业”精神真是难能可贵。他的学生子贡说:“学不厌,仁也,诲不倦,圣也。”[5]“诲人不倦”的精神是他对学生忠与仁的精神的表现,是作为教师的负责精神的表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1,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只有认识到自己事业的重要性,才会积极地献身于这一事业,工作起来才会主动积极,发挥潜力,想方设法做好本职工作。“诲人不倦"正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是教师对职业忠诚的最好评判。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人们注意。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也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六、“不令而行”:教师发展之师德教育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古往今来,“传道、授业”从来就是教育的一个整体。长期以来,浮躁的社会心态和功利性驱使着人们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成败的唯一指标,从而淡化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德育恰恰是教师职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个人人格的感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36。这几句话虽不是专对教师说的,但也包含着做教师的应有的规范。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138孔子不仅这样说,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子贡称赞孔子教人“正身以矣”,荀子赞扬孔子“早正以待”。孔子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忠恕信实,言行一致,克己教人,改过迁善,做到断绝四种偏向:不凭空揣测,不完全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他曾经自我评价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1]67意思是,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造做的人,我没有这个弊病。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他经常检查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1]67。意思是,品德没有培养,学习没有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以身赴之;自己有了缺点,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这些主张,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来说,仍然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2]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9.

[3]彭庆华.试析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四

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3.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4.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5.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 …… 我当怎样地感谢您!

6.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那个顽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当您收到这张心意卡时,就想我又来到您的身边。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的心田里,让我青春之花开放

7.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8.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9.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

10.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个浪花。

11.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12.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13.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5.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 …… 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16.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1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8.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 …… 老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19.敬爱的老师,谢谢您以辛勤的汗水滋润我们的心田,并抚育我们茁壮成长。愿您所有的日子都充满着幸福、欢乐与温馨!

20.敬爱的老师,素白的雪,是您的象征;献上为您编织的神圣光环,祝福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

21.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22.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

23.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 —— 老师,这是您的丰收!

24.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

25.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 …… 我感谢您,感谢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26.老师,您好吗?很想您,但请相信: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您---我最亲爱的老师! 19、老老实实育人,世(师)世代代受敬,宁(您)愿白了双鬓,好让小树成材。

27.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28.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29.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五

2、轻轻的一声回侯,不想惊扰您。只想真切知道您的一切是否安好。

3、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

4、祝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5、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教师节快乐。

6、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瑞雨,永铭我心。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7、节日传心愿,老师永年轻。

8、教书育人始不停,师爱无价记心中。

9、教师节,谢老师栽培之恩。

10、您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我的祝福伴您昼夜耕耘。

11、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12、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4、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六

孔子塑造的教师形象由两个基本内容构成。第一个是“学而不厌”。“学”是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以“乐道”、“不厌”的敬业精神,通过“时习”、“自省”和“无常师”等形式进行严格的教学能力训练。“时习”、“自省”也就是自我进修。这是孔子教师形象中无休止地自我进修的重要特征。

为师的进修特点不在“无师”,而在“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入太庙,每事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接受来自学生的启发,“起予者商也”;“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这一“起予”和“助我”的思想到〈〈学记〉〉发展成为“教学相长”的概念,揭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孔子把“乐道”看作是比“不厌”更高的要求。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能如此“乐道”,才能有不懈的“时习”、深刻的“自省”和广泛的“无常师”。由“不厌”达到“乐道”,由“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自身”上升为忘却得失,操心弟子学业,这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第二个内容是“诲人不倦”。它所强调的是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精神。“学而不厌”重在以“乐道”的态度修己,“诲人不倦”重在以同样的态度教人。这就从两个方面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统一起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篇七

一些报刊关于教师因焦虑、职业厌倦而弃教从商的报道,引起了我对教师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现在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激情和追求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和成就感愈来愈淡漠了;享受人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指数与日下降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机械重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付愈演愈烈了;原先可亲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不太顺眼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放弃教师职业的想法等,这些实际上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尽管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教师个人的因素,而是社会、学校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但我要强调的是,作为教师,自己应该积极应对和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因为我们教师本身虽然无力改变学校和社会,但我们真的可以正视和改变我们自己,而且必须改变。

黑格尔曾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杜威说:“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换个角度看,如果让做父母的教师设身处地想一想,你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给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活力、整天高高兴兴的老师,还是送给那些对生活充满抱怨和烦恼、整日死气沉沉的老师?你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什么样的教师,那你就应该努力去做什么样的教师。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可见,教师必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事实上,同样处于学校,都是教师,为什么有人快快乐乐,不但不倦怠,反而精力越来越充沛?这说明教师职业倦怠是可以驱避的。

教师怎样有效避免和预防职业倦怠并感受到职业生活的美好意蕴呢?这就需要教师有能力,有本领,在享受教育的同时发展自己,以终身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见,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陶行知也认为:“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的快乐首先来自于教师自己不断地学习。真正驱避职业倦怠,千万不要把学习看成负担,我们学习是在寻求幸福!学习不但是读书也要“读脑”,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是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的塑造过程。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育更加美丽;“读脑”可以直接与大师们的思想产生碰撞,激活大脑,激活思维。教师学习不但是耕耘自己的专业,还要在教学研究上努力奋进,也就是研究如何使学生走进并喜欢上自己所学的学科,把教师手里的“金针”给予学生,探讨如何开发好的课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收获快乐的学习生活。先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知”教育、“好”教育,当然不会厌烦,不会疲倦。不仅学习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心情愉悦。同时,不断地求知不仅能让教师保持旺盛的教学热情,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不断求知带来的快乐。

因此,教师只有把自我发展与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心灵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才能以生气唤醒生气,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才能使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才能幸福地享受教育,愉快地创造教育,才能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经区西苑学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845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do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