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huangyisheng时间:2024-03-15 10:00:53)

【说明】诗词鉴赏【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诗词鉴赏【精品多篇】

诗词鉴赏 篇一

一、语言层面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哀江南》)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①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②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1)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①借景抒情(王维《山居秋暝》);②托物言志(王勃《咏风》);③感物伤怀(李商隐《蝉》);④情景交融;⑤以情驭景;⑥以景显情。

(2)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①借古伤今;②借古讽今(李白《越中览古》);③今昔对比;④怀古伤己(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3)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4)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扬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诗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拓跋焘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像《长亭送别》(王实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5)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

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三、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1)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2)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诗词鉴赏 篇二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分析与解答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很高的创造性活动。诗歌赏析题已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阐述】

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歌赏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文学趣味。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感悟、欣赏等方面。附: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考考试说明》:“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命题例析】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从XX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来看,命题形式和命题角度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命题形式

1.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如南通市古诗阅读《春雪》:诗歌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两首同题材诗词比较评价,这种题型往往要求比较阅读两首诗词,对其内容、情感、观点、手法等异同进行比较,如扬州市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作比较赏析,既体现了开放性,又体现了选择性。

二、命题角度

1.概括内容主旨、感悟诗人情怀。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 “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古人云“诗言志”,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有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两种,但诗贵含蓄,所以,考思想感情绝大多数考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怀。如:连云港市陆游的《游山西村》: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南通市《春雪》: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无锡市杜甫《绝句》: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遥,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2.把握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

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方面指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即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因为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如昆明市的李白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对本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就涉及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由于被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理解整首诗意、体味意象意境。

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营造。所谓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杨柳、明月、梅花的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内在情思的统一。这类题型往往要求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景、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如盐城市《游山西村》: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温州市《送友人》: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什么样的景象?

4.体会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特色。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诗是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炼字炼句追求的最高境界。品味语言类试题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学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如无锡市杜甫《绝句》: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湖北恩施市赵师秀《约客》:第四句诗(“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同样是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徐州市从炼字入手: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而连云港市则从炼句入手:简要分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的哲理。黄冈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这一问没有规定回答问题的角度,考生需要从语言欣赏、情感体悟、内涵探究这三方面中的任两方面作答。这类试题命题常见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领会诗词中某个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最有意味、最具特色的一句或一联。

下篇:解题指津及实战演练

【解题指津】

一、明确题材类别

根据诗词内容,古诗词题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七大类:

⑴送别类 主要是写亲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或者写分别后的思念。如扬州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两首诗就分别表达了这两种情感。

⑵思乡类 主要写对家乡的思念,或写对亲人的牵挂。如无锡卷中杜甫的《绝句》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的就是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情绪。

⑶感怀类 或表达缅怀古人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之叹,或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泰州卷考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中可见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⑷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前者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后者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⑸闲适类 或表达恬淡的心境,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者如恩施中考卷赵师秀《约客》,后者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⑹写景类 主要是描绘美好风光,抒发喜爱或向往之情。如南通中考卷韩愈的《春雪》,借白雪盼春之景,表现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⑺爱情类 主要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或怨恨之情,在中考题中出现较少。

在诗歌赏析中,明确诗歌题材可以让赏析者很快地进入角色,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作好准备。如无锡中考卷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只要你确定这首诗属于思乡类题材,对第二问(最后两句表达他怎样的情感)的回答就等于答对了一半。明确诗歌题材要看诗歌的内容,但更主要的是看诗歌的主旨句或诗眼。

二、遵循合理流程

1.赏析流程

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赏析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而意境的基础又是意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对春天的喜爱。所以诗歌赏析要遵循这样的思维流程:

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思想感情(诗的内涵)

连云港市卷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试题的两问均涉及到了诗的内涵,遵循上述思维流程,这两问很容易回答。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诗句的哲理,即思想内涵。首先应明确诗句中涉及的意象,一是重叠萦绕的山水,一是柳暗花明的村庄;然后对意象进行分析,重叠萦绕的山水表现的是迷茫的境界,柳暗花明的村庄表现的是明朗的境界,两者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绝处逢生”的惊喜之情;最后也就不难领悟到蕴含其中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第二问要求考生体会诗句抒发的情感。诗句中的意象是:月色,拄杖的诗人(是悠闲的),农家的门,叩门的动作(甚至有声音)。这些意象是在诗人的愿望(从“若许”一词可见)中组合在一起的,传达出闲适美好的气氛,可见诗人对农家生活(田园生活)非常喜爱(向往)。

2.答题流程

⑴品味语言类题目的答题流程

这类题目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品味词语(以字为常见),一是赏析诗句。

先看品味词语的考题。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的妙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⑵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⑶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⑷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比如,恩施卷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根据上面的流程,最佳答案是:⑴不能换;⑵“闲”是空闲的意思,在句中则是“闲得慌”的意思;⑶诗人约客久候不至,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⑷可见,“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再看赏析诗句的题目。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理、艺(表达技巧)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所以经常被用来设置成考题。根据具体的句子,可四者皆说,也可有所侧重。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结合诗句或具体词语作分析,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或妙词效果;⑵明确诗中具体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⑶说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比如,南通卷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根据上面的流程,最佳答案是:⑴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同时把白雪比喻成飞花;⑵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⑶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⑵领悟思想感情类题目的答题流程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情操,给人有益的启示。考生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⑴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概括形物的特点;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比如,杭州卷张渭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根据上面的流程,最佳的答案就是:⑴这两句是写诗人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这一发现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⑵凸现了诗人探索寻觅的惊喜之情。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诗词鉴赏【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诗词鉴赏【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765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诗词鉴赏【精品多篇】.doc》
诗词鉴赏【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