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口号摘录(共2篇)范文
第1篇:读书口号摘录
读书口号摘录36句
欲穷千里目,多读一本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读书口号36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书籍是人类无声的老师。
2、知书达理,明理向善,文明和谐。
3、让书香宏远理想,让书香伴我成长。
4、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有可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5、畅游书海,品尝文化,陶冶情操,彰显智慧。
6、书读古今,你读我也读。
7、扬正学之气,行好学之风。
8、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校园。
9、蜂采百花酿蜜,人读群书明理。
10、教我所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11、为了明天,不要等到天明。
12、读书,开拓视野;读书,净化心灵;读书,伴我成长。
13、读书吧,它会使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14、汲取知识的力量,建设美好的校园。
15、读书如同呼吸,好书如同氧气,让我们来做深呼吸吧。
16、读书知礼积跬步,笨鸟先行展翅飞。
17、认真读书,创造书香之家;勤奋读书,创造文明读者。
18、我读书,我进步,我收获,我成长。
19、我读书,我优秀;我读书,我快乐。
20、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
21、读取智慧,书悦人生,会聚慈心。
22、魔法读书会,会智慧人生。
23、一点一滴,伴你前行。
24、书香里成长,知识中远航。
25、魔法读书会,善心自相会。
26、读好书,为自己开启一扇知识的大门;好读书,为世界孕育一颗知识的种子。
27、人可以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以一日不看书。
2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就是我进步。
29、快乐读书,精彩人生。
30、快乐读书节,快乐伴我行。
31、手捧万卷书,兼修品与行。
32、书,是人生的指路灯。
33、书香芬芳,校园更美。
34、有好书相伴,童年更精彩。
35、与好书相伴,做智慧少年。
36、与书相伴,其乐无穷。
第2篇:
具体的条条框框才能让学生严格遵守,课堂才易于管理。
规则的公布和实施要始终如一: 1.孩子们有超灵敏的“公平”雷达 2.好孩子希望你清楚是谁制造了麻烦
3.坏孩子需要看到别人在犯同样的错误时,也受到和他们一样的惩罚 4.一些孩子会不止一次违反规定
孩子们喜欢能帮上忙,一个热情高涨的学生比一个疲惫不堪的老师更有效率。
在课上安排固定程序会减少问题的发生。固定程序为学生设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当大部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正确的事情时,你就有时间去专门对付捣乱的孩子)当学生们不确定接下来做什么的时候,就有可能互相说话、捣乱。
给小组整体的行为打分,小组做演讲时,我会在他们的分数中加一项“听众分”。如果别的小组演讲,她们从头到尾都在说话,那么他们的团队就会丢分。
无论是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还是负面、消极的价值观,都是源于孩子在小时候的“早期生命体验”。这些早期生命体验会形成一个人对于人/事的基础认识,这些基础认识会影响人成年后的行为。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 2.既有趣又相关 3.非语法程序安排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
成人用社会系统的价值观念来判断生命系统的价值取向,就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成长的生命阶段,儿童需要的是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这是最早儿童对物质世界物与物交换的发现。
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孩子带来内在的极大混乱和不适。在这个时期的幼儿,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开始改变,逻辑核心被抽出来,不改变,在此基础上,而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 儿童到了学前班就出现了数学的敏感期,她们先通过教具的导入建立准确的数的概念,然后再通过生活中的数字来证实自己所掌握知识是否牢固,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攀爬楼梯的敏感期一般在2岁前出现,由于成人的原因,这一敏感期往往滞后到2岁半甚至3岁。走的敏感期大概从7个月开始出现。当走的能力发展起来时,孩子可能会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寻找慰藉。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必再以来于成人而进行,同时它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了!因此,蒙台梭利说,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第二次诞生。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大约到2岁左右时,他就再也不想自己走路,他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抱着他。
儿童通过抛撒、移动物体来探索空间,感知他和物体、和空间的关系。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是幼儿认知空间的最初过程。
4-5岁,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对所用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再到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审美的敏感表现在各个方面,女孩子4岁时出现的审美意识将影响她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
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这就是儿童的思维,有时称为“直线式思维”。后来,儿童的这种逻辑在形式上开始改变,补办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父母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但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是首要的,所要做的就是:
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烦恼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
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0-6岁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儿童正常发展,他会在7岁后逐渐感知和发现自我中心以外的疆域,为走出自我做好准备。
3-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儿童喜欢认识色彩。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更多体现在生活中,他选择玩具的颜色,选择衣服的颜色,等等。小学3年级后,儿童已经将色彩融入了自己的意识中,色彩开始被儿童使用并表现在绘画中。这个时期过后,儿童就进入了涂色的敏感期。儿童涂色的过程为以后的书写做准备。通过最初的乱涂,他的数次而才会逐渐趋于规律。
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1岁多的儿童,当发现一个词语和外物能配上对时,他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妈妈!”“哎!”在这一叫一答中他享受着语言能指称带来的喜悦。这是儿童语言敏感期早期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为什么”的时期。小孩子问的简单一些,很多大孩子的追问常使成人不知所措。这些“为什么”经常连续成串。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种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为什么”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表现。在一个个“为什么”面前,父母、老师一定要做出正确、简洁的解答。答不出来,如实告诉孩子,并寻找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更多选择的途径和出口,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
许多家长担忧,敏感期错过是否还能补救?回答是肯定的。绝大部分敏感期在收到压制后,一旦环境是孩子放松,敏感期会再次出现(据我们观察,2-10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补偿),弥补成长的损失。2岁弥补2岁以前的,4岁弥补4岁前的,6岁弥补6岁前的。年龄越大,越难补偿,6岁之后补偿的难度相当大,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大了,成人对孩子的要求高了,孩子的学业难度和压力也更大了。某些敏感期过了6岁表现形式也变了,这同6岁以前的生命体验截然不同。感受生命和旁观生命是两种不同的认知形式。 没有爱和自由带来的安全感和放松感,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会永远地潜留在心里,越积越多,直到长大,成为一个个解不开的结。我们争取做到,老师永远是孩子们的朋友,让孩子们将潜意识上升为意识,引导孩子有问题会与人解决,会询问,会求助。
很多教材把语速放的很慢,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跟上。我认为,这种方式改变了原本的语音输入规律,所以虽然最后能达到对特定教材的跟读目的,但是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并没有什么价值。孩子要能读得像,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他能听清楚。大量泛听原汁原味的东西----不仅仅听语调,还应该听语速,同时辅以必要的精听,才是解决孩子听力问题的关键。这里的精听,也应该是挺同样语速的东西。
也有些上学以后的大孩子,提前学习了phonics,但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听力输入也不够,所以学习的东西一直停留在知识和规则记忆的表层,没有内化。Phonics上连韵律节奏,下连科学阅读。在对书有感觉、有兴趣的前提下,良好的音素意识和一定的辨音基础是学习phonics的前提。而学习的过程中,大量同等级别、不同内容的分级读物的训练巩固,又是phonics从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关键。
Phonics,无论学习什么语言,前期大量的听原版音频大量输入是非常必要的,而后面自然拼读的学习知识对语音规则的归纳,如果没有良好的辨音能力和韵律感,也很难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