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
第1篇:《声声慢》高一语文说课稿
《声声慢》高一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声慢》高一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宋词的“气”,丧失宋词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经由形象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作者的灵魂。同时注意让学生质疑探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列出疑难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达到掌握词作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目标。
质疑探究后,出示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如何解读“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对重点意象的一致认识。
教师要相机点拨——上述三种方法,还不足以帮助学生把握艺术特点。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叠字的巧妙运用,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效果会很好。
五、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
(一)、新课导入
因为《醉花阴》在前,以别的方式导入本课都比较多余。直接以南渡为切入点,讲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将对她的创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他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活动1:聆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导:你听懂了作者的`倾诉吗?她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活动2:学生交流听读体会。
活动3: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诵读要求:连读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活动4:抽查学生诵读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活动5:学生就诗词内容质疑,师生互动解疑。
(三)感悟词意,把握情感。
1、这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其余为间接抒情。
2、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
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与点拨: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最后,教师点评并板书。
愁《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六、课堂小结:《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离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性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最后,师生配乐同诵,二胡独奏《长相思》
七、延伸拓展:结合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谈谈自己对婉约派词的感受。
参考: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词调蕴藉,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和谐婉约,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八、作业:
必做题:查阅资料,摘录带有“梧桐雨”“黄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诗句,至少十句,写到读书笔记上,并与同学分享;
选做题:将苏轼或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比较,体会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的不同。
一堂课在配乐师生同诵中结束。
第2篇:《声声慢》高一语文说课稿
分享一篇精彩的《声声慢》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供你参考。
《声声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总结与拓展,六是探究性作业。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宋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作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4、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教法:
(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探究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
(3)、比较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学法:(1)自主探究学习法:背诵词文,自主探究文本。
(2)讨论合作法:采用此法来理解文中意象的情感内涵,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以《如梦令》、《醉花阴》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问: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欢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然而,这样的心情是否贯穿她生命的终始呢?)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问: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愁。 什么样的“愁”——离愁 二.李清照生平简介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清照吗?(请一个学生回答)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八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但是好景不长,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高宗皇帝南逃。李清照夫妇也跟随着南下避难,从此,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一路历经战乱,不久深爱他的丈夫赵明诚不幸染病身亡,她又被诬陷通敌买国,一个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怎么办?她与丈夫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带着名节被毁的耻辱再嫁,只想晚年能过一些平静安定的生活。谁知嫁这个人却是个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为了得到她身边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李清照冒着牢狱之灾,解除了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
里。中晚年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名满天下的一代才女竞沦落到这样的田地。
三.听朗读,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学生齐声朗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
2、在感情上,与〈醉花阴〉的共同点是什么?——“愁”
问: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学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鉴赏〈声声慢〉
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分析起句)同学们有感情读一遍。看看你对哪一句的感触最深?(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感觉怎么样?觉得第一句写得特别好吗?好在哪里?开头十四个字就营造了一个非常凄清悲惨的氛围。(孤单凄凉无助)“寻寻觅觅”她在找什么?从前的快乐美好的日子,与他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请你想象一下她当时寻寻觅觅的时候眼神是怎么样的呢?明知道找不回来,还要在那里寻寻觅觅。 一路寻寻觅觅走来,历经沧桑,结果呢?却是四壁清冷,孤苦一人,内心自然悲怆异常。凄凄惨惨戚戚三个字的顺序能不能换?悲怆的程度也是叠加的。先是凄凄到惨惨到戚戚哽咽不能语。
后人评价:《声声慢》(寻寻觅觅)连用十四叠字,情景婉绝。不仅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上形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节奏和旋律,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所以我们一听这首词就感觉特别凄婉。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嫁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 3
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先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这是忧时光流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意象略讲
“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 问: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意象分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 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看到大雁伤心些什么呢?
因为“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伤心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过雁吗?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 4
回地飞走了。只留下词人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4)略析“黄花”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李清照特别喜欢黄花。黄花就是菊花,这会儿怎么不去赏花呢?是人憔悴还是花憔悴? 李清照想起年轻时跟自己的丈夫踏雪寻梅,插花折柳情景,当时是那么的幸福,而如今黄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开得灿烂,但是却再也没有摘花人,赏花人,任黄花开落一地,人已憔悴,何况花呢?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5)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顿挫凄凉之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问: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运用想象的语言来描绘“黄昏时,梧桐细雨”的画面,注意情景结合。 梧桐给你什么感觉?悲愁、寂寞、凄苦 比如“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再加上黄昏细雨,又是什么感觉?这点点滴滴敲打在心头,是什么滋味。老年人是最听不得这样的雨的。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 问:听着雨,你说李清照会想到什么?心情如何?
(老师明确: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勒事物,抒发情感。)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显愁。这愁以不是早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人比黄花瘦的闲愁,这愁是国愁家愁情愁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的爱恨情愁!
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绝然的意象中。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用愁没法说清她的感受了,不是愁而是痛是苦。
6)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这一句:痛——天上人间——各半, 恨——美满姻缘——难舍
伤——半壁江山——沦陷, 悲——偏安一隅——用奸
苦——形影相吊——晚孀, 愁——慢慢余生——难捱
总结:这四个问题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景中寓情的,词人所选景物与表情达意之间有何联系。解决此问题,要对意象进行分析,依托于常识和已学诗歌,教师出示与意象相关的幻灯片,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握意境体诗情。
(五)总结与拓展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课外拓展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由文中“声声只道不如归”可知,其叫声像是“不如归去”,联系“行人”一词,就可知本词主题是游子怀乡。
最后两句既是自言自语又是对杜鹃问的回答。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归期,生活不能自己主宰。”争奈“意”无奈“,正式游子思家而有家难归的感慨。 (六)探究性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直接抒情 “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叙抒情“寻寻觅觅”“守着窗儿”
借景抒情 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