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范文

(作者:sanbuzhendao时间:2020-12-14 21:26:50)

【编辑】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

寇谦之北朝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与领袖,新天师道(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寇谦之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寇谦之基本介绍

寇谦之(365—448)北魏上谷昌平(今北京昌平东南)人,字辅真[1]。早年好五斗米道,学张鲁之术。十八岁入嵩山,修道七年。神瑞二年(415),托言太上老君面谕,赐授“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又授予导引、服气之术。为改变流行的原始道教,提出以封建“礼度”为主要内容、礼拜炼丹为主要形式的新教义,宣传儒家的“佐国扶民”思想,得到司徒崔浩的赏识,继而又得到太武帝的支持,于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建天师道场,制订乐章诵诫新法,称“新天师道”。太武帝亲至道坛,受符箓,自称“太平真君”,改元为“太平真君”。他以天师兼为国师,“辅助太平真君”。此后道教遂在北魏广为传播。

二、寇谦之概述

寇谦之(365~448),为北魏著名道士和天师道的改革者。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后徙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东汉雍奴侯寇恂之十三世孙。其父修之,苻坚东莱太守,赠秦州刺史,冯翊哀公;兄寇赞,南雍州刺史。

寇谦之“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后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自张陵之后,常被农民用作组织和发动起义的旗帜,统治阶级对它怀有戒心,也深为当时士大夫所不满,寇谦之趁北魏太武帝崇道抑佛之机,对天师道进行改造和整顿以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早在北魏神瑞二年(415),他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岳,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其服气导引之法;令其宣此“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

三、寇谦之历史传说

天师之位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据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授导引服气口诀诸法,并令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三张指张陵、张衡与张鲁),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寇谦之亦依之对道教进行清整。

北天师道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他又称老子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劾召鬼神与金丹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次年(公元424)寇谦之亲赴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帝赐于平城东南建立新天师道场,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后人称为“北天师道”。

太平真君

太延(公元435-440年)末,太武帝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后帝又亲至道坛受箓,成为道士皇帝,并封寇谦之为国师。北天师道由此在北方大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范文。

word该篇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范文,全文共有126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doc》
寇谦之历史传说典故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