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导游词新版2021范文

(作者:潘许趣时间:2021-01-27 17:05:37)

[摘要]湖南导游词新版2021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湖南导游词新版2021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湖南导游词新版,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湖南导游词新版1

欢迎各位来宾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参观。这里原系民国7年(公元1918年)芬兰牧士建的天主堂,3栋共15间木结构平房,四周有砖墙环护。1934年11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领导下,一举解放大庸县城,于26日成立临时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内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领导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31个县的反围剿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中共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和区政府于91年夏发动募捐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并新建纪念馆,于1993年12月26日落成开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东头是三堵矮墙围着的一栋木平房,三间小屋曾住过任弼时、贺龙、肖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灯作证,一代英杰曾在这里彻夜运筹。西头是可容纳200余人的省委礼堂,当时省委扩大会和省直各部门的会议均在此召开,现已辟为将军馆,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留下英雄足迹的新中国将帅的照片挂满墙壁。纪念馆大门左右,一字排开11间办公室,当年3大机关13个直属部门均在此办公。庭院正中是根据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凿制而成的一尊双人石像,小红军抱着高过头顶的步枪,依偎在横吹短笛的老红军膝头,似在入神地倾听。雕像后面是纪念馆主楼,内设三个展室,陈列着223幅大型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史,反映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高尚情操。肖克将军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

19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1934年5月,红三军西渡乌江,进入贵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联合行动,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与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决定发动湘西攻势。

1934年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四川南腰出发,向湘西挺进。11月7日,攻克永顺县城,湘敌何键急令湘西军阀陈渠珍派兵堵剿,陈纠集三个旅,约一万人的兵力向永顺扑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方针,主动放弃永顺县城,退至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16日黄昏,尾追之敌进入伏击圈,我军奋起痛击,歼、俘敌3000余人。我军乘胜追击,24日占领大庸、桑植。12月7日,进击沅陵,17日包围常德,攻下桃源。

由于湘西攻势的胜利,促进了新区工作的发展,红二、六军团控制了永顺、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一部,并占有大庸、桑植、永顺等县城,开辟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第三部分 根据地省委的成立并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电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肖克及张子意、刘士杰(后叛变)、周玉珠为省委委员,同时成立省军区,贺龙为军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还成立了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至此,以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苏区省委成立之后,即着手领导开展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和扩红等项工作,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部分 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红军的主动出击,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胁,蒋介石惊恐万分,下令调集湘鄂两省的军队,集中了11个师又4个旅,共40多个团,约11万人的兵力,编成6个纵队,在地方保安团的配合下,对根据地发动“围剿”。

针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我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1935年1月,敌军向根据地进攻,我红军主力班师大庸休整。2月上旬,红军在慈利设防正面阻击郭汝栋纵队失利,在大庸被李觉部乘机侵占。红军回师在大庸后坪鸡公垭设伏再打李觉部纵队失利,郭汝栋纵队乘机占领桑植。两个月的反“围剿”作战,由于对中央军委指示的“实行运动战,选择敌人弱点,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的作战方针理解不深,而是从正面迎击敌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据地不断缩小,红军处境日益困难,二、六军团领导决定向北转移。4月12日,红军从塔卧、龙家寨向北撤退。这时,鄂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旅进驻陈家河与我军遭遇,该敌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红军抓住战机,于14日予以全歼。敌师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窜。次日红军又在桃子溪地区,将南逃之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歼,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红二、六军团因形势二转,决定放弃北撤计划,仍留原地坚持斗争。4月下旬红军主力东进,攻占江垭,红军主力又西云湖北,在咸丰忠堡歼敌第四十一师,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8月3日,红军设伏于板栗园歼敌八十五师师部和两个团,击毙敌师长谢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举击溃陶广纵队10个团。至此,湘鄂敌军被迫转入防御,敌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遂以失败告终。8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动出击,先后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城,根据地和红军进一步扩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心区域和游击区已扩大到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鹤峰,加上黔东和鄂川边两个游击区,人口约200万。红二、六军团发展到4个师12个团,约2万人。

第五部分  胜利实现战略转移

我红二、六军团的节节胜利,宣告了蒋介石利用湘鄂两省敌军“围剿”红军的计划已经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以更加狠毒的手段布置新的“围剿”,于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辕,派陈诚任行辕参谋长,代行他的职权,以便统一指挥。宜昌行辕所辖兵力,达22个师又5个旅,130个团,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30万之众。

当时,我红二、六军团主力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总兵力也只有两万多人。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退出根据地,采取声东击西战术,直插湘中,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后,再转移至敌人力量较薄弱的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刘家坪和瑞塔铺举行了红军突围誓师大会,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坚持根据地的斗争,牵制敌人之外,主力部队于当晚开始了突围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我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1月进入贵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红十八师,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也突破重围,于1月9日到贵州江口与六军团主力会合。一月下旬,二、六军主力继续西征,二月初,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从此,结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第六部分  先烈们的丰碑永存

在创建、发展、捍卫根据地和突围转战斗争中,我红二、六军团指战员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我革命干部、群众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其英名永垂青史,风范长励后人。牺牲在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部队团级、地方县级的干部烈士就有53名,这就是他们的英名录(介绍图片)。

第七部分  老区大庸在中央领导和革命前辈关怀下的巨大变化

60多年过去了,昔日苏区省府大庸,自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开发旅游,张家界奇山异水大放光彩,使这里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领导频频莅临视察,革命前辈纷纷故地重游,表达了对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事业的密切关注。

湖南导游词新版2

朋友们,欢迎您来九天洞参观游览。九天洞因有九个天窗与洞顶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由溶洞探险勇士王海然发现,1988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经国际溶洞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九天洞规模庞大,景观独特,还有一批溶洞群没有开发,适合开展探险考察,因此正式接纳九天洞为国际溶洞探险基地,九天洞从此进入国际溶洞世界,身价倍增。经考察,发现洞内有古树化石和其它溶洞极少见的岩溶物质,不仅是难得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目前已经探明可供游览的面积有250公顷,号称亚洲第一大洞”。洞分上、中、下三层,下层距洞口400多米,常年温度20-22摄氏度。洞内有5级螺旋式观景台,30多个大厅,有3条落差较大的阴河,12处瀑布,还有自生桥,千丘田等景观,钟乳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迎客厅)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厅,面积约有2500平方米,由天池、正厅、内厅组成,大厅平均高约30多米,正中距洞顶约100米。这边有一个60平方米的椭圆形水池,洞顶常年有水滴入池中,叮当有韵。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厅中央有一根二、三米高的石柱,呈墨绿色,乍看如一棵松树,斑斑驳驳,正面望去却像一个穿兰紫色衣服的半身人像,头带纱巾,好像是颔首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莲花厅)这里叫莲花厅。大家抬头往上看,洞顶部悬吊着一个淡红色的钟乳石,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莲花,花蕊中不断滴下晶莹的水珠,即便几个月不下雨,也从不间断;厅左有根高2米左右的钟乳石像慈眉善眼的观音菩萨,身后有几十10米左右石笋护卫;厅东南半圆形的池子有半掩半露、内红外黄的几枚溶石,缕缕血丝,清晰可辨,据科学分析,是溶石中含有铜元素所致。

(九天宝殿)这个大厅位于九天洞上层。大厅的东面有一根形似古代编钟的大钟乳石,高约30米,围径5-6米,它的周围长满晶莹透亮的乳白色小石柱,敲之嗡嗡作响。谁有兴趣的话,不妨用手轻轻敲打一下这根石柱,它发出的声音像不像古代编钟?不过千万不要用石头重击,这可是需要千万年才能形成的历史文物”啊!大家再往这边瞧,大厅右边距这编钟乐柱不远的地方,有几根巨大的石柱一字排开,其中一根高40多米,围径32米的叫擎天柱,是洞内已发现的最大石柱。它后面的那根也有30多米高,棱角分明,直指洞顶,称为神童金鞭。大厅西南上方有一个垂直的天窗,一缕天光从洞顶泻下,极似舞台上从头射下的追光灯,人们都叫它天窗宝光。如果你运气好,在天然追光灯下照张翩翩起舞的像,那绝对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艺术照。

(九天龙宫)这个大厅面积约700平方米,里面长满了五彩缤纷的石幔帷帐,给人以豪华富丽之感,故叫龙宫。大厅北端有9根不到一米的石柱,像文臣武将一样护卫着另一尊卓然而立的石像。龙宫左边石柱上,由于含硫的矿石岩浆每年渗渍形成9道鳞纹,盘绕四周,柱顶由碳酸钙溶液凝聚成龙头状,被称为九龙蟠柱。西南有两根长短不一的石柱,像巨人的中食指,擎举起洞顶巨大的青石板,称二指擎天,是洞内绝无仅有的景观。

(天界人间)请大家注意,这条人工修凿的石径,长达180多米,因为地势极其险要,故又叫华山一条道。环顾四周,景象万千,数不清的石笋,石幔,形成如天子山一样的地下峰林奇观,让人惊叹不已。此时此刻,大家是不是有站在九天云层,俯瞰人间大千世界的感觉呢?

(地下森林)大家看,前方那一大片钟乳石柱,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的如丛丛灌木,有的如参天大树,疏密相间,参差不一,有人大胆设想,说那就是一片原始森林!不过,这是地下森林,比陆地上史前世纪遗下来的植物活化石珙桐、水杉、银杏还要古老数万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外国溶洞探险专家对这片地下生态植被”予以高度评价:如此分布合理,造型奇特,令人震撼的地下森林”,世界溶洞绝无仅有。

(百宝湖)这是岩溶形成的一个地下湖,东西长65米,南北宽24米,深1-4米。湖水清澈见底,两边的钟乳石倒映湖中,千姿百态。湖畔石壁旁那两根3人合抱、高20多米的石柱,外圆内空,轻轻敲打,锵然有声,如要请古琴演奏家精心调制一番,就可以举行湖上音乐会了。环湖两岸,有一丛丛的银菇”和石花,如同天然盆景。百宝湖中还有一种叫吸毛水球”的东西,为国内外溶洞所罕见。

(九天银河)朋友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像不像一道瀑布?其实它是碳酸盐岩溶石浆形成的一道宽40米,高10米,银白色石瀑。雨季,洞口水滴不断,泻珠溅玉;旱季则银光耀目,令人晕眩,所以叫九天银河。

(天界古战场)这是一个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缓坡大厅,厅里有数百尊钟乳石,高高低低,横七竖八,如同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诸位:看到这一派挥戈击剑,搏斗拼杀的战争场面,你是不是听到了那剑戟碰撞声和士兵们的呐喊声?

(玉宫)这个800多平方米的大厅,珍藏了数千计的石笋、石柱,因为这些钟乳石通体玲珑剔透,形态各异,传说是龙女、龙妃游乐的地方,故称为玉宫。你看这根钟乳石高30多米,直径只有15厘米,像一个身着盛装的白雪公主,纤纤玉体,婀娜多姿。

(水晶宫)这是九天洞里的又一处绝景,洞里遍布含有磷矿的方解石,在光照下莹光闪烁,耀人眼目。许多石笋、石竹、石幔、石花都呈雪白色,我们称它为比萨斜塔”。塔下有池塘,水平如镜,中间墨绿色的石荷叶和绽开的石荷花交相映衬,让人想起莲叶水上碧,荷花镜里香”的诗句来。

(玄女宫)这是洞里最大的一块千丘田,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叫九天玄宫。你看,在这根30多米高的玉石帷幔后面,九天玄女头戴凤冠,怀抱婴儿,仪态端庄,慈眉善眼环顾众生。背后是一片银白色石幔,中间有一根非常纤细的石柱高约10米,一手可握,叫镇洞玉针。玄女下面靠左,在一对半椭圆形的石盆里装着粉红色的钟乳卵石,是供奉给玄女的仙桃寿果。石盆前面有石瀑,像悬挂着的梳妆镜,为玄女沐浴梳妆的地方。玄女宫融山、水、井、泉、石、瀑为一体,被中科院溶洞室主任张寿越教授誉为滴石铸玄女,暗河镂九天”的天然画廊。

(秦皇宫)这里是一个地下水池,中间有一方直径10米左右的石台,矗立一座40多米高的钟乳石,它像一个老寿星,泰然自若端坐在那里,旁边簇拥着大小不一的钟乳石,像一群馋嘴的猴子,望着老寿星。对面石幔帷帐下,根根金线悬吊着的大小酒葫芦,令这些石猴垂涎欲滴,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朋友们,置身于这美仑美奂的地下迷宫里,大家可能要问:这溶洞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专家们研究,溶洞的形成是水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石灰岩层理、节理和断层发育,便于水的浸入。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当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水(碳酸)浸入碳岩进行溶解后,碳酸钙随水流失而流下空洞。经若干万年的不断溶解逐渐扩大成洞穴。石灰岩层理平缓,节理众多,把岩石裂成网状。因此,沿层面产生的溶洞大而平;沿节理产生的溶洞纵横交错,巷道曲折。洞内众多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是由于重碳酸钙的地下水自洞顶裂缝渗出时,二氧化碳溢出,水分蒸发,重碳酸钙沉淀下来,附着石缝处而逐渐形成的。开始在洞顶出现一个小突起,以后加大逐渐向下延伸,久而久之形成了钟状或乳状的石钟乳,未能在洞顶沉淀成石钟乳而落于地面的重碳酸钙液就在地面沉淀积累,逐渐向上形成石笋。当石钟乳与对应位置的石笋相接时就变成了首尾相连的石柱。石钟乳或石笋内若存有空洞,或石灰岩被地下溶蚀成巧合的空洞时,就成为敲之有声,弹之成音的石鼓或石琴(如我们在洞里看到的编钟”)。被地下水淹没的溶洞便了洞里的地下河。

湖南导游词新版3

土家族是大山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与社会进行搏斗的漫长岁月里,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化。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通过原始舞蹈、古老歌谣及各类文化艺术形式把这笔宝贵文化遗产包括这支民族保存下来了。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

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宝库。它是土家族一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__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东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离不开武器的,故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刘邦认为有巴渝舞之遗风;明嘉靖年间土司后抗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不备,大败倭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这种兵战舞蹈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文化活动,各土司辖地纷纷建大摆手堂。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分单摆、双摆、双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社巴”。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响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清代竹枝词”盛赞摆手舞场面:

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

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

仗鼓舞

仗鼓舞是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独有的一种民族舞蹈。仗鼓舞以仗鼓”作道具,与朝鲜族鼓舞有异曲同工之妙。鼓长1.2米,两头大如碗口,用皮革绷面,中细可握,形如木杵。相传南宋末天宝年间,有谷、玉、钟三姓兄弟在蒙将兀良合台寸白军”服役,后寸白军”被遣散,三人即从云南大理流落至桑植定居。某年腊月,白族兄弟们正在打糍粑准备过年,一帮官兵突然围寨抓人,白族人即用糍粑杵奋起反击,将官兵打败,白族人为庆贺这一仗的胜利,就以木杵作道具跳舞作乐,这便是仗鼓舞的由来。后来,白族人将粑粑杵改成鼓,配以笛子、唢呐、大号和锣鼓、钹、罄等鸣乐伴奏,同时创造了八十一套舞蹈动作,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

八宝铜铃舞

这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大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

本来,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仅局限在土家人中间进行,古话叫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后来,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掌堂师就把铜铃给苗族掌堂师赠送一个,又给汉族老司赠送一个,故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一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

大庸阳戏

大庸阳戏是地道的土家族剧种。早先叫杨花柳,为民间艺人行乞或风尘女子卖唱糊口的表演艺术,后经茅岗司覃氏一家班及若干代艺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净丑末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

阳戏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族戏、悲剧,生活气息浓。旦角在阳戏中居各行之首。阳戏唱腔由正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共17个曲牌。正调部分的唱腔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行话叫窄音”,大庸阳戏的风味特点就是在这窄音上。

阳戏”之阳”,一说大庸位于澧水之阳,二说戏为阳春人传承发展,三说杨花柳”与阳”谐音,而杨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为阳戏”。

傩愿戏

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戏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腊月二十四日,乡间驱除邪魔鬼魅、消除灾难厄运、庆贺人寿年丰时,请土老司若干人进行表演。傩愿戏有高傩和低傩两个流派。高傩流行于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低傩流行于当地汉族地区。共同点都是敬奉三元”,三元”,即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传说是三个法力无边的神仙。傩愿分傩戏(或傩舞),傩技,傩戏有固定故事,有人物对白;傩技则是喷水画符,双脚趟烧得通红的贯头(铧口),但见脚底冒烟,却安然无恙。另外,咬铧口、过火海(从炭火中过)、摸油锅、滚榨刺、上刀梯等惊险功夫等,是一种难以理喻的神秘文化”现象。

大庸花灯

花灯是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张家界花灯有两大流派,一是大庸花灯,二是桑植花灯。二者曲调不同,表演形式也有区别,前者俗,后者雅。大庸花灯,一般为一旦一丑的双人舞,桑植花灯则有三人舞,多人舞。花灯有固定节目曲牌,伴以二胡、大筒、打击乐。尤以大庸花灯闹元宵,一人唱,万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为民间文化一大奇观。

民间歌谣

张家界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

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已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

各位客人,如果有兴趣的话,跟我学唱几支土家情歌吧!

湖南导游词新版4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已故主席刘少奇同志的故居。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山青水秀、幽静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冲。

1898年11月24日,就在这寻常的小山冲里,诞生了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非凡篇章的伟人刘少奇。有诗曰:韶山冲连炭子冲,风雨潇湘起二龙”。正如和它相距仅30公里的韶山冲一样,炭子冲也因为孕育了一代伟人而成为人民向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这座故居便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8年现在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0年到现在,这里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的参观者900多万人次。

大家看到的这一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普通四合院始建于1871年,它们临绿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间。经过一个多世经的风雨沧桑,这栋普通农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经历了辉煌而坎坷的岁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着120多年前的原始风貌,这便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随着参观的深入我们将会找到它的谜底。

请大家抬头看,槽门上的门匾刘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邓小_同志亲笔题写。

大家走进故居,可以看到这个院子里有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这块门匾是1959年故居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在这块门匾的后面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文化_革命开始的时候,刘少奇同志受到了无情的打击,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闭,这块门匾连同许多的陈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杂屋里,也准备予以销毁。这时,公社的炊事员怀着对刘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着风险偷偷地把这块门匾从杂物中拣了出来。为了保护好门匾,炊事员灵机一动,把它翻过来作为切菜的案板使用,就这样,这块门匾经过五位炊事员的巧妙保护终于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2月,主席家乡人又欢天喜地将这块门匾悬挂在故居的门楣上。

我们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间半,那半间就是指这正堂屋,因为与一夏姓的邻居共用,故称半间。大家看到这里的摆设颇具江南特色,请看,门檐上有一本老黄历,这本老黄历是房屋改建时安放的,一来记载时间,二来表示吉利。正是从这本历书上,我们才知道这房屋的确切时间是同治十年,即公元1871年。堂屋的正中供着一个神龛,内置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种神佛的神位。旧时的江南农村,都有在节日盛典烧香的习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劳俭朴的农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龛前默默祈祷,祈求人寿年丰,全家安康。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18岁即离乡远行、浪迹天涯的那些日子里,他的慈母曾经多少次在此烧香跪拜,为儿子的安危和事业而祷告。

大家往右走,我们便来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刘云庭的卧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长,两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刘云庭曾参加过湖南新军,担任过班长、排长、连副等职,见多识广,思想进步,给青少年时代的少奇同志以极大的思想启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长沙带头闹事”参与学潮,便制造了一场包办婚姻把少奇骗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极少反对,新婚夜决定抗婚远征,二哥见他志向远大,便暗中资助他远走高飞,从此,少奇同志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1949年二哥去世后,少奇同志亲撰挽词说:你是我幼年时期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这是1938年,刘云庭送两个孩子去延安锻炼时与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刘少奇同志的卧室,他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61年春夏之_,身为主席的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时,省委和县委要为他安排条件较好的招待所,他都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是回乡搞农村调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楼大厦里与群众疏远了,住在自己家里,乡亲们来去自由,顶好。”整整七天六晚,少奇同志在临时搭起的床铺和儿时常抚的旧书桌旁,思考着国家大事。1991年,前往参观的江泽_不时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叹不已。

靠南角的这间房子是少奇同志的大哥刘墨钦的卧室。刘墨钦忠厚老实,是父亲死后家庭的主要支撑者。

接下来,我们便来到了少奇同志父母的卧室。照片上这位慈祥的妇女就是少奇同志的母亲鲁氏。__参观时曾仔细地端详着画像说:少奇同志很像他母亲哟。”鲁氏是一位善良贤惠、精明能于的家庭妇女,少奇同志的父亲刘寿生于1910年即46岁时去世后,母亲便承担起抚养6个子女的重担。少奇同志非常尊敬他的母亲。作为一位致力于救世济民的革命家,他很难尽到为人之子的孝道。1925年,少奇同志回长沙时,曾把母亲接去治病,并补做60大寿,还专门请人为母亲画了这张像。这像片陪伴着少奇同志南征北战,度完他整个非凡的人生。少奇同志母亲于1931年病逝,终年66岁。而此时少奇同志正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

这间横堂屋就是农家的客厅了。它的一面与天井相连,所以光线特别亮堂。1961年少奇同志回乡调查时,乡亲们纷纷来到这里座谈、聊天、侃家常。在少奇同志面前,乡亲们痛快淋漓地说出了许多心里话座谈会上,少奇同志取下蓝布帽、露出满头银发,恭敬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我将近40年没有回家了,现在回来了,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我感到对不起大家。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在基层干部座谈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人民受了这么多苦,要为他们分忧啊,不然,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在这里,他深深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生活极端困难的原因的确如乡亲们所说的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就在这里,他做出了解散食堂、顶住五风”这一重大决策,也就在这里,少奇主席办理了一桩私事:他回乡时,当地政府就修缮故居和创办经念馆的事向他请示,他坚决予以拒绝;同时他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好几个村的村民无屋可住,他把这些村民召集在一起,说要把房子分给他们住,村民们摇头摆手决不接受。少奇主席恳切地说:拜托大家,帮我守屋好不好?”主席诚心诚意,村民无法推辞,于是六户村民分别往进了刘少奇旧居。这就是为什么旧居在文化_革命”中居然能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原因。这样,也就找到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一个谜底。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照片就是1961年少奇同志回乡时的真实写照。

与横堂屋相联的是少奇同志的三哥刘作衡的卧室。刘作衡曾做过湖南政府的参议员。

这一间是饭厅,1961年回乡时,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说:你了不起哟,以前我家来了客人,母亲和小孩子都只能在厨房里吃呢,现在是妇女半边天了……”

这间十分敞亮的房子是碓屋,这是贮存粮食的板仑,这里有春米的推子、碓子,还有风车。这是个斛桶,类似北方的斗,是一种量具,一桶30斤。青少年时期的少奇同志非常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他用这个斛桶量米邻居时,总是堆得高高的,遇到贫困的邻居买米时,他还偷偷地把钱埋在米里边。乡亲们这九伢子心肠太好了(少奇同志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1961年,王光美随少奇同志回乡时,曾饶有兴趣地在这个斛桶旁留影。

这里有一间僻静的小屋,窗外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小院子。青少年时代的少奇同志常在这里读书学习,由于他酷爱读书博闻强记,被当地一博学之士誉为小书柜”,所以少奇同志就有了个刘九书柜”的雅号。1917年,少奇同志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寒暑假便在这里学习,在窗外的院子里练棒习武。

书房的两边是杂屋。刘家田土不少,农具十分齐备,称得旧一个古色古香的农具展览馆了。那是犁耙、水车,这些农具上也许还留有少奇同志的手纹吧。那边是猪栏,等会大家在门口还可以看到牛栏。

迂回曲折地转一圈后,我们又和碓屋隔井相望了。这中间隔着的是个小天井,小天井是用来采光和排水的。

少奇同志家里人口多,厨房也就很宽敞,锅灶俱全。这边还有一间专门放腌菜的杂屋,旧时没有冰箱,旺季的蔬菜经过盐浸处理就能保质到淡季时食用,而现在腌菜已成为特殊的风味小吃了。隔壁还有个小小的烤火屋。这个叫梭筒钩,别的地方见不到的稀罕物,它利用杠杆原理,下端可以挂水壶、饭碗等,根据火力的大小还可以上下调整。参观者对此大都格外好奇。__曾亲自试了一试,还称赞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呢。大家往上看,梭筒钩上方横着一根竹竿,农家通常用它悬挂鱼肉,下面的火气一薰,鱼肉黄灿灿、香喷喷的。这边有菜罐、酒罐,刘家人很好客,一壶米酒、一杯好菜,把客人招待得舒舒畅畅的,现在我们宁乡的农家也都还有这个习俗。嗨,这里还有一个草鞋马,茶余饭后,可以围在火炉边编草鞋,当时的草鞋用途还蛮大的呢。少奇同志就成长在这样一个勤劳、俭朴而又较为殷实的普通农家里。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前坪,记得1991年__在参观完旧居后感叹道:革命前辈真伟大呀!”这一声感叹也许正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心里话。刘少奇,一位普通农民的儿子,就是从这样一个小小山冲里出发,踏过泥泞的乡间小路,投入到滚滚革命洪流中,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代伟人。又记得日本中国现代史寻根访问团的友人也曾感叹道:花明楼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不可不到的地方。”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事业兴旺,欢迎您再次光临。

湖南导游词新版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毛泽主席提议,请离沫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色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大家不禁要问,既然是天下名楼,为什么只建了三层呢?据说当时修建者是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东吴的孙权为了和刘务争夺荆州,派鲁肃率领万名将士,驻守战略要地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并在城西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坚固的城池,建造了指挥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唐朝时阅军楼扩建,它基本原有了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岳楼内参观。

各位游客,这里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在神驰已久的《岳阳楼记》雕屏,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前面我们说到,岳阳楼这一名称是在唐朝时才启用的。这时期,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才华横溢的风流名士,或是落拓不羁的迁客骚人相继接踵而来。他们登楼远眺,泛舟洞庭,奋笔书怀。

但是,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做《岳阳楼记》以后。庆历四年,遭人诬告的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上任后便筹办三件大事:一是在岳阳楼湖下修筑偃虹堤,以便防御洞庭湖的波涛;二是兴办郡学,造就人才;三是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宏大壮观。滕子京是个文武兼备的人,他认为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样一座楼阁,必需要有一篇名记记述,才能流芳千古。于是,他想到与自己同中进士的好友范仲淹。便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修葺后的结构和气势,倾吐了请求范仲淹作记的迫切心情,并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派人日夜兼程,送往范仲淹当时被贬的住河南邓州。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和滕子京一样,因为主张革新政治,受到排斥和攻击,被贬到邓州。他接到滕子京的信件后,反复阅读,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有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名句。其实,《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历代传颂,主要是由于它把一个重大的思想命题,极其巧妙而生动简洁地融入对优美景物的描写之中。它启迪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昭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的人生哲理。作者那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怀,不能不令人扼腕浩叹。先忧后乐,掷地有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岳阳楼记》以其至高至上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流传千古而不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从那以后,岳阳楼的名声大震,传扬中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以楼存,楼以文名”。据说滕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就请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是四绝匾”。它早宋神宗年间便已经毁于大火之中。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雕屏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现在,让我们再注意一下一楼厅内的四根楠木大柱。这四根大柱自楼底直贯楼顶,支撑着整座楼的全部重量,再以12根柱代内圈,支撑二楼,周围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闩缝对榫,结为整体。整个岳阳楼为纯木结构,找不到一颗铁钉。各位还可以看到,在楼的四壁,悬挂着许多木刻匾对,这些都是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挂在楼堂正中的这副楹联,是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写的,是岳阳楼最长的一副。这副对联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请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汀,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以一楼何奇”起首,列兴了诗圣、名儒、贤吏、酒仙在岳阳楼所留下的诗文政绩和传统,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感慨;下联介绍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关、险邑。如果您记下了这了这副对联,那么您对岳阳楼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岳阳楼二楼)

一来到二楼,大家马上就发现在二楼也悬挂了一副《岳阳楼记》雕屏。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淬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清道光年间,岳阳来了个姓吴的知县,他一上任就看中了岳阳楼上的《岳阳楼记》雕屏,便用重金贿赂一个民间艺雕高手,花了十七个月时间精心临摹,秘密仿制雕屏赝品。两年后,吴知县趁调离岳阳楼之机,偷梁换柱,携带家小和张照的雕屏真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出逃。没想到船行不久,风雨大作,船被风浪掀翻在洞庭湖的九马嘴段,雕屏也随波逐流,因是紫檀木制成,全部沉入了水中。后来,湖水干浅,《岳阳楼记》雕屏的真迹才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打捞时,不慎将第八块屏上的歌互”二字和第十块上的乐”字损坏。当地文士吴敏树闻讯后,用120纹银从渔民手中将雕屏买回,花了三年时间临摹张照的手迹,才补上被损坏的三个字。各位现在可以看到,雕屏上还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又过将近100年,岳阳楼再度整修时,地方官员用120块大洋从吴氏后代后中将屏赎回,挂在岳阳楼二楼,这才完壁归赵”。至于一楼那副,虽是赝品,也有100年历史了,当然是文物了。两副雕屏一真一假,正像一张功罪表,昭示后代子孙,值得我们深思。

(上三楼)

现在我们登上了岳阳楼的三楼,楼堂正中悬挂着毛泽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杜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定,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笔触与唐代怀素的狂草相似。这是1964年秋天,毛爷爷从长沙乘火车返回北京途经岳阳时,在列车上即兴而书的。在雕屏两侧,挂有岳阳楼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八个字。上联为水天一色”,下联是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当我们站在三娄凭窗远眺时,看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色湖光荟萃于楼时,得到的感觉正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吗?最后,请各位再抬头看楼顶。楼顶彩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荷重承力,拱托楼顶,用伞形架传载负荷,和盔顶结构一样,这在我们现存的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为了深化名楼内涵,丰富景区内容,岳阳楼正在加快景区建设,并已作出规划。岳阳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到这里,欢迎下次再到岳阳来。祝各位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word该篇湖南导游词新版2021范文,全文共有1585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湖南导游词新版2021.doc》
湖南导游词新版2021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