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范文

(作者:实话实说时间:2021-10-13 14:49:25)

[说明]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

我们都知道九九重阳节的寓意,而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这是为什么呢?不少人都十分的好奇其中的奥秘,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欢迎阅读!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13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将是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

重阳节诗句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_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_德《采桑子·九日》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_》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无限枝头好颜_,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_,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人晚上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有些地方的群众,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重阳节,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范文。

word该篇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范文,全文共有245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doc》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敬老节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