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解读:内涵、要求和使命范文

(作者:雨辰30151时间:2022-04-02 14:38:45)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解读:内涵、要求和使命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提出过程

建党100年来,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青年一代政治理想的塑造与培养。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就曾向全党明确提出,为了保证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政策,而且需要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的接班人。邓小平也尤其重视接班人问题,他在很多场合强调,“解决组织路线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要选好人,人选好了,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成长起来我们就放心了。”

最早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概念则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的文献之中。1989年10月28日,江泽民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提出和解决这个任务,我们的党就不可能有坚强的后备队,就不可能胜利地走向未来。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长久地坚持和发展下去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

1990年3月23日,江泽民在北大与学生座谈时表示:“我相信,在九十年代,从年轻的大学生中必定会成长起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1997年,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第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培育和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06年10月,团中央印发《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明确提出要以此契机培养一大批合格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此规划的提出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6年10月11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汇报交流会,以此为标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同时,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首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也于当日正式开学,全国高校的208名学生干部、理论学习骨干、优秀社团和红色网站的负责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和考察活动。

2007年10月16日,团中央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在广大青年中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

自“青马工程”启动15年来,在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经过共青团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已逐步形成了全国、省、校的三级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理论学习和府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政治骨干,活跃在党和国家事业各条战线,成为遍布社会角落、坚定拥护党的主张、自觉传播党的声音的一粒粒种子。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之首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对在新起点上推动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核心要求

传承党的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汇聚民族复兴的力量,怎么传承?怎么巩固?怎么汇聚?显然,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理论命题,但归根结底是坚定理想信念,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是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党的事业血脉传承。从党的发展历程看,重视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党成立之前,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先行者,深刻认识到青年的生力军作用,身体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组织创办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秋,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他充分发挥高校讲坛的阵地效应,通过“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年,陈独秀应邀在武汉文华大学、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等发表演说,主张彻底的社会改造,产生巨大轰动。随之,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社团相继涌现。党成立之初,高度重视青年后备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教育。1922年5月,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后备军和预备学校。革命战争年代,党一如既往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注重对青年人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党中央创办各类培训学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党更是把青年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毛泽东号召“要照顾青年特点,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做到“又红又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着眼时代发展需要,提出要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不同场合表示“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长期的事,不要刮‘阵风’,不可能搞运动,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必要时采取一些行政和法律手段”。迈向新世纪,江泽民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针对青年培养工作,胡锦涛提出“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青年,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不仅要树立理想信念,而且要“在心中扎下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由是,延续、传承党的事业血脉必须一如既往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为党永葆朝气筑牢思想根基。

二是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上述我们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传承党的事业血脉是党的优良传统,这里我们从现在的角度展现影响执政基础巩固的主要因素或方面,以期获致进一步厚植党执政基础的启示。

要“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

三是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民族复兴力量凝聚。

习近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鲜明点出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向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

面对国家危亡和民族孱弱的现实,李大钊号召青年发扬革命精神,共赴国难,他在《晨钟报》创刊号铿锵写道:“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同时,依托

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化”。

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的“青年化”。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与使命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提出过程

二、

提出过程、思想内涵、现实意义、实践要求

内涵、重要性、可能性、多种途径

内涵、结构和功能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期望青年“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

2009年5月2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10年8月25日,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联合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发去贺信,希望广大青年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人生,不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强调青年要坚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word该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解读:内涵、要求和使命范文,全文共有357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解读:内涵、要求和使命.doc》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理论解读:内涵、要求和使命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