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李东生人物事迹介绍(多篇)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李东生人物事迹介绍(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不走寻常路,放弃“铁饭碗” 篇一
“顺势”,是一种远见,更是一种新作为。李东生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本来可以与其他同学一样进入政府机关或科研部门工作,而他却主动要求到惠州第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工作。80年代的中国,工业落后,李东生认定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倚靠,只有去这家带“电”的公司,才能发挥自己的所学专业,才能实现自己实业强国,知识报国的理想。
作为TTK这家磁带公司里唯一一名大学生,李东生很快就得到了重用,不到两年后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当公司准备筹建第一个高技术项目——涂带车间时,总经理问他:“小李,你敢不敢负责把涂带车间搞起来?”李东生没有多想,便大声应道:有什么不敢?于是,他带领十几个青年日夜攻关,终于把这个有技术含量的车间运作起来。1986年,TTK销售收入达到了1100万元,净利润达113万元,成为当时惠州的工业支柱。事实证明,李东生当初的不走寻常路是正确的,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了一条康庄大道。
坚定国际化 ,百折不回头 篇二
多年与外资企业打交道,使李东生很早就意识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是必由之路。2001年中国“入世”更加坚定了李东生“走出去”的决心。
2004年, TCL在越南市场成功的基础上,一举兼并法国汤姆逊彩电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中国家电企业首次兼并“世界500强”主流业务的消息震惊世界。但由于国际化管理能力一时跟不上,加上彩电技术快速转型,公司遭遇巨亏,李东生第一次摔了跟头,一时内外充满质疑、嘲笑之声。重压之下,他半年时间瘦了20多斤。此时,李东生连续发表了《鹰之重生》系列文章,对TCL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并对并购业务进行伤筋动骨的重组,终于在两年后扭亏为盈,涅槃重生。当2008年“TCL集团”摘掉“ST帽子”时,李东生激动地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我们把‘ST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了!”国际化并购得来的人才、专利及销售渠道,则成为TCL日后布局全球化的根基。
建华星光电 ,完善产业链
“顺势”需要谋略,更需要胆识。电视进入平板时代,面板资源长期被日韩企业所垄断。对被别人“卡脖子”的局面,李东生用“寝食难安”形容自己的感受。李东生认为:“国内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液晶面板才不受制于人。”面对与外企在技术、人才的巨大差距,TCL要上马动辄几百亿投资的面板项目是很多大陆厂商想都不敢想的事。2009年,李东生力排众议,以建设华星光电再次“震惊业界”。华星光电成为第一家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面板企业,也成为TCL利润和专利“双料奶牛”。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TCL累计在半导体面板领域投资超过15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五大面板商,形成了大中小全尺寸面板的生产格局,并向印刷显示工艺及显示材料等产业链更上游、更前沿的方向迈进。
转型变革、顺势而为是很多企业成功的秘诀。但李东生的顺势哲学是最简单的道理,他应势谋远,以坚韧实干精神,带领TCL一步一步向努力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善于捕商机,成就“三冠王” 篇三
李东生往往能从微小的社会细节里看到巨大的商业机会,并敢于在适当的时候出手。1985年,他发现国内通讯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果断向银行借款50万美元建设电话机厂,并任总经理。在80年代,TCL电话机一度占据国内市场六成以上,获得了“中国电话大王”的美誉。
90年代初,中国电视机市场被日本品牌主导,国产彩电企业也有五十几家。李东生在这看似拥挤的市场中捕捉到了机会:外资彩电价格高企,国产厂商却在中小尺寸上“打群架”。在李东生的主导下,TCL以大屏幕彩电切入,通过自建销售网络,以速度、效率和成本的优势,使“TCL王牌”一炮打响。李东生当时在媒体专访时回应:“小马能够拉大车,就是一匹宝马。”如今,“小马”已长成了“宝马”,成为全球彩电前三。
1999年,李东生又瞅准了国内手机市场渐热的苗头,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仅用了3年,就跃为国产手机第一。当年TCL的“钻石手机”曾经“一机难寻”,风靡国内市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李东生人物事迹介绍(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