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事迹(精品多篇)范文
【寄语】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事迹(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篇一
_,现任中共贵阳中医学院后勤党总支书记、后勤集团总经理。作为后勤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在面对学校师生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带头坚持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态度,就事
论事,力求最优解决方案,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师生们的认可,用过硬的作风锤炼“一专多能”的后勤队伍。
履职尽责,当好后勤管家
作为后勤集团总经理,他进一步严格食堂内部管理,坚持原材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和索票索证制度,对送货原始单据、报账证明单做严格要求,规范采购物资报账程序。全面推行食堂成本核算管理,食堂员工的绩效工资与班组的经营收入和成本直接挂钩,初步建立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了食堂卫生及食品安全检查考核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追究到人,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严把食材清晰、加工、消毒、售卖关。完成“明厨亮灶”样本工程,率先成为大学城“明厨亮灶、阳光操作”示范单位。使学校食堂的后厨真正成为师生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加强防火、防电、防盗安全教育,开展“寝室安全卫生工作月”活动,配合施工单位完成了甲秀校区南楼安装智能控电系统的安装,消除了南楼学生寝室用电安全的隐患。对设施设备保修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自该项制度实行以来,维修工对自身责任区域的巡查次数明显增加,基本做到一周两查,能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积极响应师生报修需求,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校农结合,服务脱贫攻坚
一是成立校农结合“专班”打通直供直销通道。学校后勤集团先后与_台农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开阳县恒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_义门良知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农特产品定向采购协议。初步建立了“校农结合”直供直销通道。20__年3月至20__年4月,我校后勤集团定向采购册亨县、开阳县及其它贫困地区的产品约163万元,带动贫困户270余户,户均增收2100元。
二是合作开设农校直销窗口找市场。根据开阳县、册亨县农产品比较丰富,水果优质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开阳富硒枇杷、富硒丑柑、富硒黄桃、青脆李、册亨糯米蕉、火龙果、甘蔗、野生鱼干、手工黄糖、牛干巴、土鸡蛋、小黄豆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中医学院后勤集团主动与开阳县、册亨县在学院内合作开设农校直销窗口,三方达成了农校直销合作协议。20__年6月、10月分别在贵阳中医学院开设了两个窗口。农校直销窗口内因其产品新鲜、绿色、健康且物美价廉,称饱货足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实现了农户增收、师生受益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农校直销合作社运行以来,共销售蔬菜4.2万斤(主要为食堂提供部分时令菜品,方便学校教职工放学后买菜回家)、销售水果约22万斤,销售产值约74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个(合作社内销售员全部是低收入困难户),带动300余户低收入困难户依靠发展种植产业户均增收1400元。
三是积极搭建农产品联采联销互通平台。为提高农校直销窗口农特产品的销售量,带动贫困地区更多农户增收致富。20__年7月,贵阳中医学院后勤集团分别邀请_大学、_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后勤部门召开协商会,协商各校后勤采购资源共享、采购分销等合作模式,建立联动帮扶机制。将更多新鲜、优质、实惠的农特产品带进校园,推动校农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截止20__年3月,农校直销合作社已经在_大学、_医科大学成功开设4个窗口。20__年4月20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大学城管委会邀请大学城各高校到贵阳中医学院开展校农结合工作观摩会,贵阳中医学院农校直销合作窗口助推产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四是探索互助联动脱贫模式。为解决双江镇产业产销渠道闭塞,种苗技术等相对落后的问题,后勤集团亲自牵头带领我校4名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开阳县南龙乡调研走访,并于南龙乡驻村工作组达成了互助协议,共享帮扶资源、攻建产销通道。共战脱贫攻坚。在后勤集团的推动下,南龙乡已与双江镇成功开展了生态养蜂技术交流、林下养鸡销售渠道共享、生态芦笋种植技术引进、生猪养殖相互带动、教育扶贫项目共同申报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携手前行的友好合作,互助脱贫的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
_凭借“做人不求闻达于世,做事但求无愧于心”的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服务“大扶贫”战略部署,为我校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篇二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_村支部书记_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_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
“_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_村脱贫攻坚蓝图,为_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500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1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45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120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200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1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16间,发放鸡苗1450羽,补助饲料1450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_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3户,预计10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9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事迹 篇三
张凤荣,男,陕西省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岭沟村四组村民,现年48岁,家里有5口人,张凤荣和妻子、父亲以及两个儿子。张凤荣的父亲患有脑梗病,为了给父亲看病以及吃药,他先后花去了几万元,使这个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贫困的深渊,其大儿子张龙也正在读高中,花费也较大,小儿子在上幼儿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但他是一个不认输、不服输的人。他为了让父亲得到更好的治疗,为了孩子能够无所忧虑的读书,他默默选择一个人扛下这个家庭的所有负担,他在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开辟了新的人生之路,也为早日脱贫创造了开端。
创业的初期是艰难的,也是艰辛的。20__年,张凤荣经过市场考察和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展养猪业,但由于缺少养猪经验,疫病防控不到位,死亡率高,养猪整体效益一直不好。但他毫不气馁,购买了许多养猪方面的书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本本的啃,终于慢慢地掌握了猪的适应期、增肉期、催肥期的养殖技术。为给猪添饲料,清扫猪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还要再起来到猪棚转一圈,观察猪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如发现异常,及时诊断治疗。虽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终于全面掌握了全套养猪技术,他养的猪很少生病,个个膘肥体壮,养猪使张凤荣走上了一条致富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致富不忘乡亲,他对前来参观学习和取经的群众从来不保留养猪技术和经验,近2年来,他先后帮助了本村和邻村的养殖户9户,覆盖贫困户7户21人。
张凤荣在养猪上成功了,但是他没有忘记农民的根本,即使养猪再挣钱,也不能荒了自己的土地,相反要把责任田间弄的更好才行。望着收成并不理想的耕地,张凤荣决心再闯一闯,他利用养猪赢利,赚取的资金,加大了在土地上的投入,遇到技术问题就找人请教,去问、去学,并经常实地考查,最终他明白了农药的药性及喷施,以及植物的生长周期,也清楚了化肥的结构和功能,凭着不怕吃苦的韧劲和坚持钻研的精神,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当地养殖、种植户的交流,他得到了丰富的经验,他栽植优质板栗3亩,核桃2亩,当季蔬菜每日都有,又为家庭增添了一条增收的渠道。
20__年张凤荣也积极递交了自己的脱贫申请书,树立脱贫新模范。”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张凤荣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说,“我积极一点,尽量不让大家操心我的生活,享受了国家很多政策了,我们自己也要积极奋斗,才能脱贫。同时也十分感谢在脱贫道路上帮助我全家的帮扶责任人以及各位村干部。在你们的积极引导和大力鼓励下,我才能有现在的发展和生活”。实现脱贫除了政府的帮忙,更多的是靠贫困群众自身,张凤荣就是这样,他激活自我,怀有创业热情,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敢拼敢干,才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他已经实现了脱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随着家里情况的好转,张凤荣也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养猪规模,从开始的两三头,变成现在的30多头,年养猪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实现了脱贫的他,也没闲着,积极的帮助其他贫困户实现脱贫,经常给左邻右舍宣讲国家的政策,通过了解,也为了村的环境更加美好,他积极组织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积极游说各家各户,不乱扔垃圾,不往河流丢弃杂物,他积极组织一些农户,下河清理河道两侧的垃圾,每逢周末,他还会带头清扫公路两侧,保持马路的干净整洁。他用的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也为脱贫致富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不少贫困户看到他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纷纷点赞称好。总是积极参加村级召开的各种会议,在村干部组织贫困户参与集体无偿劳动时,总积极配合,并组织村小组群众积极参与,他总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随叫随到。
谈及脱贫后的生活,张凤荣感激地说:“感谢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的帮助,脱贫不脱政策,感谢党的政策,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脱贫攻坚优秀模范人物的事迹 篇四
_,1933年4月出生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从1958年开始,先后在清水河县城关镇、韭菜庄乡、盆地青乡等地工作,曾任清水河县兽医站站长,积极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以后,深入暖水湾等贫困村蹲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职改办评为高级兽医师;1992年6月,于清水河县畜牧局退休。30年来,他退休不退岗,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数十年如一日帮扶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先后在清水河县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0多个自然村开展帮扶,带领贫困群众推广农牧新品种、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当地12000多人脱贫致富。他每月拿出部分退休金扶贫,帮助贫困学生和孤老病残100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
耄耋之年的他长期驻村帮扶3个贫困村。目前,100多户300多贫困人口脱贫,他仍然坚守一线,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成果。
_的扶贫事迹,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受到国家部委、自治区、盟市、旗县的表彰奖励230余次。1981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荣获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经委、科委四家联合颁发的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983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感动内蒙古十佳人物;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2013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更是在2018年12月被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优秀模范人物的事迹 篇五
2016年3月_到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开始“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两年多来,_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所驻村的整体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做了大量工作与帮助。
熟悉村情村貌,制定发展规划。开展调研,吃透村情是做好帮扶计划的第一步,作为驻村工作组组长及第一书记,要先熟悉村情村貌、人口数、户数、贫困人口情况等。自从驻村以来,_同志便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四处走访,了解村情,听取民意。根据走访情况,多次组织党员和村民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制定可行的帮扶计划。在了解村民想法,征求村支两委意见之后,为所驻村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还积极组织帮扶责任人对所帮扶的贫困户进行遍访和回访,制定帮扶措施,使村民生活得到大大改善。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驻村知晓率。_通过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及群众代表大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宣传驻村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发放干群连心卡、惠农政策明白卡、悬挂张贴宣传标语等。在扩大宣传渠道方面,不仅邀请媒体人员参与,把平时驻村工作的心得或各项大事、取得的工作成效等整理成信息,发布在_日报、铜仁日报、人民图片网、新华网、铜仁电视台、松桃电视台等10余家新闻媒体上,大大提高了外界对其所驻村的知晓率和知名度。
加快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产业发展主要采取种植和养殖两种模式。种植业主要以黄桃种植为主。2016年,为楼台村种植黄桃700余亩,在黄桃基地进行林下套种万寿菊150亩;
2017年,以小隆村集体经济成立“松桃兴隆种养殖专业合作”,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运作模式,种植黄桃150亩、丹参180亩、荷花60亩、辣椒80亩、高山葡萄60亩。养殖业主要以生猪规模养殖和绿壳蛋鸡养殖为主。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运作模式进行管理,所得利润按1:2:7的比例由管理人员、村集体经济、贫困户三方进行分红。2016年,利用争取到的项目资金为楼台村修建2个生猪养殖场,其中的松桃梵腊养殖场于2016年9月份成功投入生产,当年实现利润分红。2017年,为小隆村争取到建设1个林下绿壳蛋鸡养殖场项目,该项目已经开工,电、路及鸡棚已建好,预计于今年5月底投产。通过种植与养殖两大类产业的有机结合,楼台村与小隆村已形成了以长补短、以短养长的长效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党建指导与民生服务,增强村民活力。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_带领驻村工作组狠抓基层党建工作。支部组织全村党员进行网上学习,并建立了“支部学习交流群”,个人还可以利用资料认真自学,针对外出务工的党员建立信息联络,定期沟通交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2016年,楼台村党支部被中共盘信镇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铜仁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小隆村顺利摘掉基层组织后进村的帽子。在加强民生服务方面,2016年,为楼台村开挖通组路及产业路8.5千米,修建拦河坝一座,开通楼台社区服务站,争取到县财政局及盘信镇财政分局“一事一议”项目硬化全村连户路及通组路9.12千米,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争取产业扶贫项目硬化黄桃基地产业路1.39千米;
联系移动公司开通无线网络,实施全覆盖;
2017年,为小隆村开挖产业路1.5公里,维修通组路2处,维修水井1个,安装全村无线广播1套。还为困难村民争取救助资金2.3万元,为留守儿童和困难村民募捐衣物500余件,为特困人员争取到棉被20床。
在_的带领与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楼台村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小隆村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17年,_分别被中共铜仁市委和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授予“全市优秀村第一书记”和“全县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驻村两年,让两个贫困村分别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目标,增进了驻村干部与村民的感情,提升了村民对驻村工作的满意度。如今,_帮扶的两个村集体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情况。正是_踏踏实实地用服务群众的真心和实际行动兑现了那份责任,才使其帮扶的楼台村与小隆村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及事迹(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