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范文

(作者:lanvjian时间:2023-07-17 09:39:49)

【导语】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一

吴孟超总结式地对记者说:“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但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吴孟超出生在x闽清。因为家境贫寒,在他3岁时,父亲就背井离乡到马来西亚谋生。5岁那年,吴孟超跟着妈妈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很快,小孟超就帮着家里舂米、割橡胶了。

“父母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再穷也要让我认字、读书。”于是,上午割胶、下午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17岁。吴孟超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总是数一数二。而正是那段时间割胶,他把割胶刀玩得飞舞。采访中,诙谐的吴孟超对记者说,这就是最早的“手术训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深受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初中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他和同学们商量,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们竟然收到了朱德发来的感谢电。那封感谢电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印在了吴孟超心里,成为他一生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上前线去抗日!这是他当时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吴孟超约好同学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他们一路车船颠簸,经新加坡、过越南,自_入境。

到x后,由于战争封锁,一时到不了x,吴孟超只好在x继续求学读书。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

吴孟超至今记得1949年x解放时的情景。那天,天刚蒙蒙亮,他打开宿舍临街的窗户,发现马路边躺着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沿街商铺的门静静地关着,没有半点嘈杂和喧闹。他被眼前这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军队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对共产党充满向往的他,此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这支队伍,跟党走。

1956年,吴孟超的夙愿终于实现。这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如愿参军入伍。从此,不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受到什么样的委屈,他对党的信仰没有丝毫动摇,为党工作的忠心始终不变,并且始终充满奋斗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导下,吴孟超手术水平大有长进。但吴孟超觉得光做个普通“开刀匠”还不够,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告诉了老师。裘法祖对他说:“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吴孟超茅塞顿开。从此,拉开了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序幕。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二

留美岁月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_。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可是归国路途确实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当局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弃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我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引起了行业领域的轰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三

满分750分,万妙然的成绩为681分!

文科生能考到这么高的分数,几乎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甚至连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都表示说“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却说,她还考过不少次的700多分呢!

每一科成绩都在130分以上,用班主任的话来说,万妙然“没有弱点”。在网上,还流传着关于她的“传说”,同学为了考好,会特地在考前去膜拜一下她。

22日晚9点过,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了万妙然,这个身高170的18岁女孩讲话爽朗,落落大方。对于此次的成绩,她说自己还是有一点点意外的,没想到自己考试的时候发挥得那么好。“以前考700多分,都是学校改卷子嘛,觉得可能跟高考的含金量不一样。”

总结自己的“高分秘诀”,万妙然不断地重复,“重基础”“不断训练”“熟能生巧”。

学霸心得

注重“基础牢固”,有了基础,才会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陷阱不会“陷进去”。“做练习的目的不是看自己会不会,而是要练习熟练度,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地对待。”

高考目标

选择哪个大学还未确定,专业比较倾向于建筑和经济金融方向。“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地理,就去了解了城乡规划,这个方向一般都在建筑学院里面。”

A

学霸秘诀

看哈利波特原版书学英语

“其实我喜欢每一个学科,他们都有很有意思的地方,但是如果硬从里面选的话,我最喜欢英语和地理。”万妙然的英语成绩为143分,只差7分就满分了。她也讲起了自己学英语的方法。

万妙然比较赞同成外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模式,每次英语课的前15分钟,会由值日生出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做2分钟的小演讲。“这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能够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及时的应用、消化。”

当然,在课外也需要知识的拓展和积累,万妙然的方法就是读英文原版小说,《哈利波特》、《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霍比特人》等魔幻类小说是她的最爱。她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这一类的英文原著,“这一类的书籍,语言和内容都值得一读。”万妙然说。

除此之外,每天早上,万妙然总会抽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老师只能给你方法上的指导,做题的准确度,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必须靠不停的练习和实践。”

通过旅游学习地理知识

万妙然的妈妈缪辉辉是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地理老师,受妈妈熏陶,她对地理也非常感兴趣。“这可能跟我喜欢旅游是有关系的。”万妙然认为,旅游和地理其实是“双向验证”的过程,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把地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解各种各样的地方和各种各样的事情。

几乎每年的假期,万妙然都会和妈妈出去旅游,全部都是自由行,大的方向由妈妈确定,行程细节则必须是她自己来做准备。国内,西北地区她去过敦煌看过飞天,去内蒙古看过胡杨林;西南地区,在九寨沟、四姑娘山、海螺沟也留下过足迹;东南地区,去过上海、苏州、杭州,感受城市里面的美。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方都有去,只要是没去过的地方,我都比较喜欢。”这不,高考成绩出来,志愿填报之后,母女俩就又要开始旅行了,这次她们的目的地是日本。

重基础 不断训练熟练度

仔细分析万妙然的分数,你会发现,她几乎每个学科的分数都非常高。万妙然说,她比较注重“基础牢固”,有了基础,才会在考试的时候遇到陷阱不会“陷进去”。“做练习的目的不是看自己会不会,而是要练习熟练度,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地对待。”

地理老师万东说,万妙然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思维缜密,解答地理综合题尤为出众,几乎不会失分。而万妙然说,自己很在意基础题,她要求自己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定不能错,宁愿放慢速度,也不让自己出错。

在练习所谓的“压轴题”的时候,要注重自己解题方法的积累,可以把题型分类,“达到一定的练习量之后,就能够归纳出几种分类了。”万妙然说,老师规定她每周在完成作业之后,要找一定的拓展训练题目训练,这样才能保持“手感”。

“她在高一、高二是学习委员,高三是班长,在班上很有凝聚力,还积极帮助其他同学答疑解惑。”万东说道。帮同学解答疑问,在万妙然看来,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能看到自己的缺失。”

B

个人成长

网传曾遭同学考前膜拜

“不要把我当考神”

3年前,万妙然以中考675分的成绩,从七中初中升入成外,据说,当时这个成绩在全成都市的排名中也是非常靠前的。

进入高中,万妙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每天早上6点40左右起床,吃完早饭后,有固定时间做英语习题,晚饭后再用固定的时间练习语文基础知识,晚上则要加班到12点过才会睡觉。“有些知识是需要一遍一遍的来,才能确保不会出错。”

而此次的高分,在万妙然看来,是跟自己长期的积累分不开的,要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我心态也是很好的,做题的时候比较专注。”

万妙然成绩出来之后,在网络上流传着她的“传奇经历”,有同学为了考试顺利,每到考试前就去“膜拜”一下她。对此,万妙然笑着说没有那么夸张。“我不希望别人把我当做考神,大家都是需要互相学习的。”

她喜欢建筑和经济

获清华55分加分录取资格

“万妙然是一个很有想法、敢于质疑问难的小姑娘,她常常会在课堂上就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正因为这点,学习对她来说不是任务,反倒是一种乐趣。”班主任唐有益评价说。

除此之外,唐有益说,万妙然还喜欢书法,写的日记、游记也赏心悦目。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娃娃,高一暑假,班上准备集体出一个叫做《前朝》的文集,她还主动承担起编委的工作,帮同学看稿子,提意见。

据介绍,万妙然此前参加了清华大学的百年领军计划的自主招生项目,获得了加55分的优惠政策。而对于选择哪个大学,万妙然说还未确定,但是对于专业,她比较倾向于建筑和经济金融方向。“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地理,就去了解了城乡规划,这个方向一般都在建筑学院里面。”

她的班主任/

教出4个省第一

成都市劳模、四川省特级教师、语文老师唐有益;四川省优秀教师、数学老师于开选;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地理老师万东……成外高20xx届年级主任杨登文告诉记者,这个似曾相识的教师团队,不仅带出了今年的省文科第一名,也培养出20xx年省文科第一名周小琪、理科第一名高蕊馨。班主任唐有益被称为“成外师尊”,他还带出了20xx年理科第一名王舸。“整个教师团队非常团结,正是因为他们善于打团体仗,才能培养出这么有凝聚力的班级。”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66岁的班主任唐有益坚持每天陪学生一起上晚自习到10点半。三个半小时的自习时间,科任老师在前面讲,唐有益有时坐在最后一排听,有时绕着教室一圈圈走,几乎不答疑,只是“作为一种陪伴,与学生同行”。去年年底,在班上同学准备保送考试之前,“万姐”万妙然为了给同学打气,一大早就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几个字:“祝保送的小伙伴们心想事成、梦想成真!”令班上每个人心中都暖意洋洋。

她的同学/

全班26人被保送

59人的班级,7名学生出国,其中一人考进哈佛;26名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名校;参加高考的26人中,诞生了今年四川省文科第一名万妙然。这就是人称“学霸班级”的成都外国语学校20xx届13班。

22日晚,20xx年高考成绩陆续出炉,成外高三分管副校长路跃陆续收到来自高20xx届13班的学生的报信:袁维寒660分,肖楷654分,赖雨琦639分,王紫剑636分……而零诊、三诊成绩均上700分的万妙然,以681分的高分毫无悬念拿下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这个班并非万妙然一枝独秀,”路跃告诉记者,全班59人中,7名学生出国,其中张潇月考进哈佛大学;26名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参加高考的26名学生中,除了万妙然,也有不少上630分的学霸们。

她的父母/

注重开发女儿的“热爱”

“从小,我们就非常注重她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培养。”爸爸万新说,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他就给女儿听磁带、听故事、看书,搭积木,锻炼女儿的语言、行为和思考能力。他一直持续的比较好的习惯就是,从女儿两岁多一直到上小学的时候,他坚持每晚都给女儿讲故事,婴幼儿画报、小故事大智慧,甚至是现场编故事。“其实到了高三,我爸还每天给我发一两个笑话过来。”万妙然说。

而妈妈的教育则比较注重开发女儿的“热爱”,她希望女儿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坚持下去”。有着20xx年教学历史的缪辉辉是七中初中“云教育实验班”的班主任,平时假期,她总是带着女儿去发掘好吃的好玩的,只要有长时间的假期,两人就会结伴出去旅游,而且是自由行。“热爱生活的万妙然喜欢听爱尔兰和北欧的民谣歌曲,高考前的一天,她还在家里听歌,乱唱。”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四

快到九十高龄的吴孟超老先生,就去年动刀多达100多次,至今吴孟超已经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早已功成名就的吴老,在不少人眼里,本可以选择尊荣,选择享受,选择超脱,甚至还可以选择很多,但他选择了继续前行。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吴孟超同志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吴孟超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是什么动力还继续驱动做他呢!那是祖国和人民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他说:“作为一个知

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

吴孟超同志的感人事迹,展示着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医者的仁心大爱,不愧为我国医疗科学战线的一面旗帜,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我们要学习吴孟超同志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学习他无私奉献、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中。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 篇五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9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9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9年时隔2019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9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60岁的人会为她加油,20岁的人会为她点赞,业内圈外都会给她叫好,顺境逆境大家都信任她。郎平率领中国女排时隔2019年再夺世界冠军,赛后接受专访不禁哽咽“我觉得我的老教练袁伟民指导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也说‘作为强者……要面对各种困难!’。”这是郎平职业生涯第三次回归中国女排,每次回归都是国家队最困难的时刻,这次回归对个人而言也是非常艰难的一次。

回忆这次执教中国女排前的纠结,郎平透露“从内心来讲,觉得这个队现在确实走下坡路,我作为老女排来讲,我是有责任,就是在女排最困难、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可以做这个贡献;另一方面就觉得,自己年龄其实现在也不小了,也担心自己身体万一是撑不下来。现在因为我动嘴比较多了,动手比较少一点还好,我们年轻教练都能够做得非常好。”

2019年4月1日下午,一则令人悲伤的消息突然传出,五连冠名将陈招娣因病去世年仅58岁,“如果有来世,我们还一块打球;如果有来世,我们还做姐妹。”昔日队友陈招娣的去世,让郎平悲痛不已。参加完追悼会,郎平做出人生又一个重要决定,4月15日女排国家队主教练竞聘会出现在公众面前,“其实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不容易,应该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纠结的一次,主要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是否能承受这个工作量。”

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大训练量,郎平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伤病,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我膝关节(手术)比较多了,主要都是清理手术,做过7次,我的双胯做了一边一次,那个有腰间盘突出,(你可以发一个残疾证),绝对,我都不知道是几级了,然后颈椎做了手术,也是颈椎盘完全压迫神经,所以从整个运动创伤来讲,不下十次的手术。”

2019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仅仅两年,中国女排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赋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

谈及恩师郎平,世界杯MVP主攻朱婷娓娓道来,“就是她站在那儿的气场就很强,我觉得郎导始终就是郎导,‘铁榔头’我觉得谁都替代不了,至少现在是没有的。”两米副攻高妹袁心玥直言,“她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就是中国老女排的精神!”二传沈静思感慨“郎导顶着巨大的压力,心服口服,真的!”。

“郎平”两个字在世界排坛一直与奇迹划等号,17岁作为天才选手入选国家队,并且迅速成为世界级主攻。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郎平和老女排一起创造世界大赛五连冠奇迹,1985年因为伤病在25岁时无奈退役出国深造,而后以职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辗转美国、意大利等,虽然常年在国外,但心里一直有割舍不下的情怀……

1990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郎平放弃国外俱乐部的优厚待遇,重新披上1号战袍返回国家队,当年带领女排斩获世锦赛亚军;1995年,已经成长为世界名帅的郎平再次回归,她放下四岁的女儿临危受命执教处于低谷的中国女排,再度带回到世界一流;现在年轻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凝聚新老女排血液的球队,已经牢牢打上郎平的印记,已经55岁的郎平目标不仅仅是下一个冠军,还有中国女排精神的延续。

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聊到队长惠若琪世界杯的意外缺席,郎平眼中含泪释疑“她就是在那一天,我们来决定她去还是不去,所以从这点对我们来讲,就是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比如我们为这个比赛(世界杯)准备了三年,然后要出发了突然说她不去了,你还得装的好像没事一样,因为还想我不能失控,队员要看着你啊,但觉得怎么这么背啊,这口气就是缓不过来。”

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 篇六

95岁的吴孟超身着军装一出现,场内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吴孟超在感谢电影主创的同时,也几度敬军礼,“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坚持做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人民服务。”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造出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篇幅里不走寻常路。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治病人。“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我要赶紧把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真实是最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吴孟超的真实生活。《吴孟超传》作者方鸿辉记得吴孟超说过:“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观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千台手术。手术也好,化疗也好,放疗也好,都不能解决问题,根本性的治疗方案就要靠基础科学。”

吴孟超口中的这个“基础科学”是细胞免疫治疗。方鸿辉说:“他不仅仅是一个杰出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大家。他在东方肝胆医院设立了一个研究院,这个研究院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吴老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早早布局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并把他觉得最好的研究生派到这个研究领域。”

《我是医生》监制、同为医生的`李捷伟表示:“吴老的眼光非常准确,他认为细胞免疫治疗肯定是一个方向。尤其是今年,细胞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主流,这在两年前电影开拍的时候还是天方夜谭。当时,医疗界普遍认为细胞免疫治疗像中医一样是非主流,手术、化疗、放疗才是最主要的手段。短短两年,治疗方法巨变,确确实实体现了吴老的战略性眼光。”

《我是医生》的另一条支线落在吴孟超和患癌症的女儿之间展开。在医学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医生不给亲人开刀。电影中,学生赵一涛主动请缨做手术,吴孟超拒绝了,说自己可以。

吴孟超的女儿吴玲告诉记者:“这是真实的事情,患病的是我妹妹。电影呈现得略带戏剧化,真实的情况更简单。我父亲觉得,在手术台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仅此而已。”

复旦大学杨俊蕾教授坦言:“这样一部有正能量的人物传记的影片,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医学手法的结合,艺术效果非常好。”

“《我是医生》告诉每一个观众:什么叫医学?医学就是人学,也是孔子说的仁学。全片充满了对患者、同事、家庭的关爱。”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表示:感谢我们这个时代,涌现了吴孟超这样杰出的充满人道主义情怀、又有着高超医术的医生。

有意思的是,“闲不住”的吴孟超在研讨会上透露,最近因为心脏小问题休息了一段时间,打算下周“复出”继续到手术台上做手术。“一个人有饭吃、有觉睡,还能干什么呢?还需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需要更好地为国家、为党、为人民继续作贡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范文,全文共有954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doc》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事迹(新版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