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事迹材料范文
用心书写新时代的扶贫答卷
——明溪口镇大岩头村第一书记向仁健扶贫事迹
酉水河岸,一位中年男子在查看河水汛情,与一旁的村辅警小全说道“汛期如若不提前做好规划,及时监测,很容易增大返贫风险啊。”这位时刻心系着村民们的男子是明溪口镇大岩头村的第一书记,他来这里三年了。大岩头村是一个写满了土家、苗家先人痛与乐的村寨,也是决战脱贫的基层主战场之一。历史的酉水河岸村落,河窄水深、滩险浪急,滩滩有纤夫,岸岸有寡妇,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地段,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修建凤滩、高滩水电站,沿河村民整体后靠搬迁,由此落下穷根。三年间,向仁健将自己的心血和时间都用来探索如何带领这穷山恶水的村民们,共享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用心书写着能让自己和村民们满意的扶贫答卷。
·明初心 干群合力结同心
2017年3月,向仁健从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来到明溪口镇大岩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单位一些同事不解问他“你当过乡党委书记、副局长,年纪也不小了,为什么还要去村里当第一书记?”,周遭的朋友和家人也劝他别去驻村,说如今扶贫工作费力不讨好。而他在面对不同的声音和部分群众质疑的眼光时,首先是明确自己的初心和方向,在脱贫攻坚战这场全国人民携手共战的战役中,他能奔赴“前线”,他自觉责任重大,使命荣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知道自己走这条路没错。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是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也是向仁健进村之后始终铭记在心的箴言。入村以后,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纸上谈兵,向仁健苦练内功,细研村情,勤走、多听、实看,与村干部一起每日起早贪黑,翻山越岭,上门串户,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山泉,只为尽快准确掌握一手村情资料。几月下来终于走完了大岩头全村17个组,461户197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36人。这次全面摸排向仁健也掌握了村里十分艰难困苦的真实情况,一是通讯难。村里无移动通讯基站,大部分组手机信号为盲区。如遇突发性疾病或事故,只能请人背到集镇,前几年就曾发生过因毒蛇咬伤致命的案例;二是行路难。村里有8个组不通公路,涉及135户645人,家里农产品卖不出去,外出全靠两条腿,当地人祖祖辈辈不论男女全部靠背篓背东西,据当地老人介绍,男人不用肩挑的原因是因为坡陡转不过弯;三是饮水难。有12个组255户1385人没有解决安全饮水,大一组、大二组、公山坡组近200户人家,平时一个组共用一口老水井,住户为争水源常年发生纠纷扯皮,天干季节通宵守水,有的农户不得不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背水吃,加之老水井位于村居下方,一到下雨天气,污水、猪屎、牛粪全部注入水井中,为了生存,当地人不得不接屋檐水用。向仁健说他依稀记得那天走到公山坡时,一位老婆婆眼泪婆娑对他说“如果哪个把组上水搞通了,那真要谢天谢地磕头感激!”。看着眼前这些村民们衣食住行都还困难重重的局面,向仁健感触颇深,在内心坚定了要努力的决心,并暗自发誓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重托。
几个月的走访再加几月的整理归档,向仁健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详实的贫困档案,制定了清晰的脱贫工作思路和帮扶目标,努力做到精准识别到户,措施精准到人,几月的走访摸排和信息采集,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不管是村支两委还是联村的镇干部,都和向仁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大岩头形成了全村一心拔穷根的统一战线和良好氛围,大家都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充满信心。
·践初心 斩断穷根拓新路
大岩头村产业单一,无企业、无盈利农业生产大户、无支撑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0。村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养殖和劳务输出,由于生存和发展需要,绝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基本为留守老人和学生。面对“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压在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向仁健与村支两委多次召开村组、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研究破解之法,广泛宣传发动,把基础设施建设当作造福子孙万代的基业认真对待,把产业发展当作改变贫困面貌的有效途径抓紧抓实。前期和村民们建立的默契在此时凸显用处,全村的村民们对水电路讯公共项目涉及占用个人山、田、土的问题全部理解支持,一路绿灯,积极配合,未提任何无理要求。
人的问题解决了,可钱的问题,却难倒了向仁健和村支两委。为了筹措资金,向仁健带领村支书、主任多次到交建投、水利局、经信局、移民局等部门对接,汇报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争取多个部门支持。截止2019年,共争取项目资金2000 多万元,争取后盾单位工业园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全村提质改造村道13公里,组级通达公路12公里,硬化人行便道5公里,解决安全饮水12个组,新建灌溉水渠1.2公里,移动基站2019年7月建成使用,覆盖周边2000多人,“三难”问题终于告别历史,村民们的喜悦洋溢在脸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水电路讯将为他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脱贫攻坚,产业造血是根本,资金保障是关键,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才是王道。向仁健按照“河边组发展旅游业,山上组发展特色产业”总体布局,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创新理念,把扶贫车间搬进村。通过与工业园区企业沅陵辰州高科有限公司进行对接,把“磁芯手工接角”车间引进村里,创办“就业扶贫车间”,这种设备要求不高、场地要求不大、工序简单的岗位,使一些留守妇女既实现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好家庭,减少子女负担,同时为企业节约成本,解决用工难问题,实现双赢。现在扶贫车间有工人12人,其中贫困户5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已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二是成立沅陵众合中蜂专业合作社,养殖中蜂120箱,开发杨梅30亩、白桃40亩,利用扶贫资金捆绑发展产业,通过养殖大户统一管理,与69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养殖大户与村委会按照“442”比例分成,村委会养蜂所得收入又对杨梅实行以短养长,今年8月,合作社通过养蜂为贫困户打入了第一笔收入100元,用实际行动打销了贫困户的顾虑,鼓舞了信心。今年白桃价格不菲,8元一斤,40亩白桃收入达1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多元。三是围绕乡村旅游做文章。利用酉水画廊“号子谷”景点开发契机,成立百合谷旅游合作社,加强与沅陵县水上传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劳务、旅游产品及股权分红,让景区周边群众一些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在景区就业12人,每月工资1800元以上,今年参与景区务工300人次以上,人员工资达3.5万元,一次性土地流转70亩收入110余万元,旅游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后,村委会将按照5%进行分红。
·守初心 真情帮扶暖民心
用脚步丈量大山的距离,用真情温暖农户的心灵,在铸造党性、服务民生的同时,为全村脱贫攻坚注入温暖人心的永续动力,这不仅是一名第一书记的初心和担当,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情怀。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小康路上,不能让一户人家掉队。桃坪组石万益、熊冬香夫妇,男人患糖尿病三期10余年,双眼几乎失明,妻子熊冬香患类风湿关节炎,卧病在床多年,他们符合低保申报条件,但缺少医院诊断证明,其子石远好远在东莞务工,如果请假势必减少收入,上门带着石万益夫妇到县人民医院复诊,补齐相关证明,成功申报低保,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大二组的粟云翠,脑瘫,生活不能自理,丈夫70余岁高压病患者,儿子在外务工,智力较弱,向仁健将其从家中背2公里路到村委会,开车送到县人民医院重新鉴定,今年5月解决低保。对于这些出行不方便的病、残户,工作队出人、出车、出钱,
危房改造是个公认的难题,容易引发上访事件,楠木垭组石小华丈夫服刑,女儿上大学,儿子杨州职业学院学习,危房改造前,全家人只20平米的旧房,不得不常年居住娘家。危房改造确实难度很大,工作队和村里反复商量,最后组织工业园区企业募捐10万元,其中1.5万元资助石小华建房,同时村委会和工作队担保,预付押金1万元,其余部分待验收合格后全部付给施工队。通过这种方式,石小华、陈光国等5户特困户建起了新房,圆了家的梦想。
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人十分牵挂,印子岩组石玉玲,在湖南劳动人事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其父石崇军身患癌症,母亲癫痫,本人十分自卑,几次想放弃学业,向仁健了解情况后,带着工作队及时上门进行劝导,同时组织园区干部职工捐款1万多元,帮助解决学习费用,现在学校品学兼优。三年来组织园区捐款3万多元,资助了石玉玲、王明雪、
经纬为线,时间为鉴,初心不改,不负韶华。曾经贫困的大岩头村写满了当地群众的期盼与无奈,而今,路通了,水来了,通讯有了,贫困的大岩头村正面临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历经千年守候,山里人正迈上信息致富的高速通道,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向仁健将这一切归功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他说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扶贫人,只希望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时代工程中,自己用心书写的答卷无愧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