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宜居宜商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事迹范文
统筹规划 产城融合
精心打造宜居宜商的美丽乡村
——记薛楼板材加工园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事迹
一、基本概况
薛楼园区位于砀山最南端,与河南夏邑、永城接壤,人口3.4万,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75个自然村。园区分年度承接了5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别是:13年度1个、14年度2个,15年1个、16年度1个和16年度管委会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项目1个;以薛楼中心村为起点,形成清河中心村和便民中心村为建设布点的“人”字形的布局;神湖社区以黄锉楼中心村为轴线,形成以姚楼中心村、薛楼中心村、政府所在地建成区为“金三角”的建设布局,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我们正在有序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党工委一把手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建成区整治指挥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建成区整治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社区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现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社区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理性规划、人性设计
建设未始,规划先行。始终坚持美好乡村建设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工作思路。邀请有关专家,因地制宜,尊重民意,高起点的编制规划。园区和社区两级依据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不等不靠、量力而行、积极推进,在原有旧村的基础上,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进行适宜的改造,得到多数群众的好评。以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推动镇区园区社区“三区”互动融合发展。薛楼工业园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选点布局充分尊重习惯、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推进镇区、园区和社区“三区互动”,融合发展,形成“耕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三)产城融合突出亮点
强化产业支撑,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产城融合是提升薛楼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薛楼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一线取缔一片合并姚楼中心村和建成区整治建设项目努力打造4公里精品一条街。在净化、绿化、美化上着力投入,促进环境更美丽;在产业上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为民服务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将神湖一路当街建,重点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观摩线路,彰显产业、人文、社会、文化的生态内环发展模式。
(四)韵味布局、提升民风
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按照“珍珠项链”模式,立足“环境整治、公建设施、产业发展”三个优先,坚持“规划、资金、工程、产业”四个有机融合,全力完成“1110”目标任务,即:精致做美一条街、精心打造1个法治广场、重点建设“10个1”项目。坚持“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播善知识,弘扬孝道文明,建设首善美丽乡村。
(五)党建引领 强基固本
园区党工委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强化“三资”管理,积极探索股份制发展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激活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实现共享发展。一是压责推动,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考核项目,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二是典型促动,以神湖社区试点推行工资制,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将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推向新高度。
三、建设成果
1、以新型农村社区的模式规划了建设乡村。主动顺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变农村居委会为新型农村社区,为生活服务社区化奠定行政和区划基础。按照不同社区承载不同城镇化功能和要求,实现社区功能集聚效应。其中,清河社区依托原黄楼乡政府所在地的小屯村,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能力,承担了园区集中区的城镇化转移承载功能,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宜居宜商的城镇型小区,利民社区有丰富的水系资源,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以水文景观带动发展第三产业。便民社区是园区的北大门,北邻改道后的101省道,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商贸、物流。神湖社区的前身是最早的薛楼板材加工园,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步较早,规划建设首位方向是产城融合示范小城镇建设,目前,已集聚人口1.1万人,占园区人口的30% ;在园区务工近2000名外省籍民工中,1/3以上已在园区购房定居,实现了人口向小区和社区的集中。
2、以城镇化的路径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支撑,打造了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组团发展的“小微城镇群”。坚持统筹城乡、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和实施村庄布点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无设计的房屋,从源头上着力改变村庄布局混乱的现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和先导作用,积极创新机制,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得到有效破解。深入开展村容整治活动,硬化、美化村内道路、兴建文化休闲广场等,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修路、改水、建公厕,健全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面貌焕然一新。
3、以具体工作项目化的方式整合了各类发展要素。牢牢抓住含金量较高的美丽乡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国家危房改造、扶贫开发、公租房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支持,一方面为园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持续的资金和项目支撑,另一方面降低园区城镇化建设成本,增加入住安居小区农民的补贴渠道,降低入住成本。尤其是在土地复垦项目上,通过村庄合并、整治后园区新增耕地247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效支撑了城镇化、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成为园区乃至县区城镇建设及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推进剂。
四、下一步打算
简单概括就是“一二三四齐步走”:
一个基础: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为基础。
两个支撑:一是以产业为支撑。二是以文化为支撑。
三个幸福:一是提升群众的物质幸福;二是丰富群众的精神幸福;三是改善群众的生态幸福。
四个美丽:一是挖掘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建设厚重美丽乡村;二是激活民间资本,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打造活力美丽乡村;三是以法治建设为平台构筑平安美丽乡村;四是抓好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可持续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