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一”路向前,做点亮“心”灯的人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工作目标之一。作为滁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的我自觉责无旁贷,“一”路向前,多渠道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努力成为点亮“心”灯的人。
一份共建协议
一个下午,我在办公室里埋头处理公务,“咚咚咚”响起敲门声。进来的是一位穿着讲究的女士。她进自报家门:我是**公司的,在工会工作。今天来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打新冠疫苗,看到医院门口挂着“滁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的牌子。我们单位最近好几个职工出了心理问题,有人甚至要自杀,想请你们去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再给员工做做心理疏导。“心理卫生教育”本是协会的职责之一,岂有拒绝之理?我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经过洽谈,诞生了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心理共建”协议。我几次走进公司,分别做了“心理问题的识别及干预”“心理健康素养”“抑郁症的防治”等心理知识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有了成功的经验,协会陆续同3家驻滁部队、天长市卫健委等6家单位签下共建协议。我一次次走进军营,作专题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有需求的官兵做个案咨询,为他们释疑解惑,点亮心“灯”。通过2年的接触,我成了指导员的帮手、战士的知心朋友。
一通求助电话
一天早上5时左右,我手机电话铃响了。电话那头传来明显焦急的声音:“王主任吗?我是***。我刚刚在朋友圈看到我的一个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发的一个朋友圈,内容是……。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该怎么办?”我预感到她的朋友可能患有抑郁症。专业的敏感性告诉我,那是她的朋友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后的求救信号。我立刻告诉她:“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你的朋友。找到她,什么也不用说,就在她身边寸步不离地陪伴她。若有意外情况,立即送医院。”下午14时左右,电话铃又响了。电话那头传来她充满感激的声音:“主任,谢谢您!我朋友服了安眠药,被抢救过来了。她现在情况稳定了。幸亏您提醒!”
类似的案例不止一个。同样在一个深夜,一个求助者的姐姐打来电话。他的患抑郁症的弟弟怎么都不接她的电话,担心他会不会出事。过程不再赘述,那位姐姐后来在电话里也是对我千恩万谢,说我救了她弟弟一命。
每当救起一个人,我都会无比庆幸。但庆幸过后,心情会更沉重,也坚定了自己一往无前做点灯人的信心和决心。
一个微信公众号
受人力限制,心理共建覆盖范围毕竟有限。为不断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和知晓率,“滁州市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我带领伙伴们着力建设好滁州市心理健康服务和宣传科普的特色平台。自2020年开通至今,公众号已撰发图文消息645篇,累计阅读量达30余万人次,内容涵盖了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科普宣教、自我情绪调节简易方法、常见心理咨询误区等诸多方面,构建起多元化服务群众的心理健康框架。同时,公众号与“滁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一键式”服务模式。
“滁州市心理健康”公众号将持续更新,不断创新宣教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为消除群众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恐惧、排斥等消极认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奉献绵薄之力。
一条求助热线
2019年11月,由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疾控科牵头开通了我市第一条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保证服务的专业性,我依托本院、市心理卫生协会、市心理学会,招募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持证上岗,每天24小时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免费心理援助服务,实时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对紧急事件做出适时干预,第一时间防御生命极端事件的发生。
2020年,新冠病毒开始肆虐,恐慌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心理援助热线作为抗疫热线,为市民提供实时心理支持,疏导群体性不良情绪。现在,心理援助热线作为一条行之有效且方便实用的心理咨询途径,逐渐成为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心理应激和预防心理疾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项科研课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说明孩子阳光的心态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阳光心态的建构。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状态,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唤,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阳光的心理空间。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行则浮。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决定挑战自己,2021年7月与滁州市扬子路小学联合申报了一项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生阳光心态的建构”并顺利立项。我和伙伴们定期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内心,捕捉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的蛛丝马迹;开展专题研究,和项目组成员一起走在帮助学生建构阳光心态的路上。
一处社区康复点
一些轻症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后会很快恢复健康,但他们社会功能大多较弱,往往很难融入社会,经常出现出院后不久又复发的病例,为做好这一部分群体的精神及心理康复,让他们出院后能有一个从医院到社会的过渡区,根据相关政策,我竭力推进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经过我的多方协调,市心理协会和南谯区民政局签订了滁州市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运营委托服务合同”。
为让患者亲属了解、接受康复点,我多次到患者家里走访、宣传,让其亲属和患者一起体验康复点的工作模式。患者在康复点画画、做手工、做“家务”,志愿者耐心地指导,温馨地照顾,渐渐地,康复点成了轻症患者留恋的地方,每天像上班一样准时去报到。其中一个患者亲属从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千恩万谢,因为她发觉曾经邋遢、沉默不语的亲人变干净了,愿意与家人沟通了,自己也没了后顾之忧,能安心工作了。
“一”路走来,我一边广泛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尽力提升市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一边接受求助者的心理咨询,探寻来访者的“心”思路。作为滁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取得了较为亮眼的成绩。我导演的心理健康宣传片《望女成凤》获得全国第四名;代表滁州市参加全省专题授课,被专家组评为第一名;多次代表滁州市在全国性会议上作“滁州经验”介绍,得到省内外同行的赞许。
习总书记说:“功成不必在我,但成功必定有我。”我们每个人都要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奋斗精神。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后,我会用崭新的姿态,去关爱患者及家属受伤的心灵,去装帧社会大众美好的梦想,去点亮健康滁州的明媚一角,去共同书写市心理卫生工作绚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