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写作技巧范文
创新作文写作技巧
一、 题目
目的:巧妙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家语段,胜过空说,不仅会增加文采,还会增强文章的厚度,丰富文章的内涵,会使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 恰当引用或套用成语、名言、歌词和古诗句,定好题目。
例子:1、用名言警句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以“书”为话题)
2、用成语典故的——《如释重负》(心灵的选择)
3、引用谚语俗语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
4、用诗词名句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或考试)
5、用歌词、广告词——《我的未来不是梦》(理想)
6、巧用修辞----《我该怎么办》(老师责骂)
二、 正文结构包装
1、 加题记
开头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不宜过场。 作用:提示下文,点明中心。
例:《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或后记:
“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
------题记
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升了本文的主旨。
2、 列标题
给每段进行内容概括,用简短的几个字。
例:写《记我的一次成功》列小标题题:苦。辣。酸。甜。或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等。
常用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2.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1
3.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如《我的一家》,假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
4.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
5、.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
3.变形式
例《班长的烦恼》 :
习题:好朋友该不该管。
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
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4.换人称。
把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作文改成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表达真挚感情。 例:《敬礼,老师》,用第二人称“您”来代替第三人称“她”,进一步表现了好老师“您”的浓浓的爱生之情,一个普通学生“我”的尊师之情。
三、 语言
1、环境描写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学习一下“环景衬托”的构思方法。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环境进行描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想描写的时候就描写,无目的地把描写硬贴在、硬塞在记叙之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1).用环境描写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
(2).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活动的背景
(3).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
(4).用环境描写渲染人物活动的气氛
(5).用环境描写暗示人物的心情
(6).用环境描写来抒发人物的感情
2、幽他一默
例:——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非典的邮政快件。(时代特性的新闻和广告语)
3、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句式可以使文章形成整齐的气势之美。 例: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就要成为栋梁;(诚信)
作者把“各行各业的人们”这种概括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工农兵学这样比较具体的可感的对象,
4、运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
例:人们常常称赞成功者是英雄,而很少想到失败者。其实,称赞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吗?不正是他们顽强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吗?一个失败者如果有与成功者同样的意志和精神,难道他就不值得歌颂吗?难道他就不是英雄吗?
5、多种修辞手法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洁净美,嗅觉、听觉、视觉和谐统一
6、巧妙的展示知识面(包括引用,化用诗词名言典故等)
例1: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例2: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考试之中自得其乐也。(岳阳楼记)
例3:晚自习时,几个学生在咯咯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曰:听取瓜声一片。
例4:老班教物理,一进门就吐出五个字:“这节课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哎,多难的题!我又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这“牛顿”和“焦耳”急得我“顿”脚抓“耳”。我与一张铅印试卷照着面,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只见同学们“无不伸颈、侧目”,望着巡逻的老班,我们既要警惕,又要合作,这考试真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啊!终于挨到了铃声响,告别“牛顿”,我们这群“鸥鹭”飞出了教室,此时,叹息声、责怪声、怨恨声、欢呼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还夹着自己改编的歌谣:“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是我。。。。。。”
7、巧用标点符号。
例如巧用省略号。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
例:《孔乙己》“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
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
8、语言渗透哲理
例: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9、精心锤炼词语,力求准确传神。
例1:“他,老师眼中的准优生。”一个“准”字,突出了“他”在老师心中的位置,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2:“低垂的天幕压在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撕裂”表达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仿佛心被撕开流着殷红的血的情景。
10、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四、 结尾
1、祝愿法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2、评议法
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结尾:“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
7、烘托法
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例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绘景法
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0、呼吁法
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11、照应法
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
12、特写法
如《草地晚餐》的结尾: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