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研1范文
《努力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镇远县竹坪片中心小学―――谢帮前
一、课题出发点:
作文教学是我们农村教师的一块“心病”,很多学生提笔不知道从何写起,对于学生的现状,老师们也是束手无策。然而,现实绝不让我们“无动于衷”,要切除“毒瘤”,防止这种不良现象长期蔓延,我将鼓足勇气尝试这方面的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指出:作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可以概括为:引导学生积累——启发学生感悟——指导学生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在三个学段的“写作要求”中一再强调留心“周围事物”,提醒学生从身边的事着手,从生活着眼,从“周围”采集素材,寻找作文的出发点。本课题在通过研究,记录学生的作文发展轨迹,针对小学生怕作文的实际和现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现有资源,学会积累作文素材,解决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促使学生以一个积极主动、有发展和创造潜能的主体参与整个习作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课题研究意义: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老师在指导中不是机械的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而从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入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结合本地资源,指导学生因地制宜的利用已有资源,开展素材积累研究,努力开发学生写作素材资源。本课题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大力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引领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做有心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研究中通过创设民主平等、互助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
写作理论: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观察事物)、思维(分析事物)和语言(用文字表达事物)的统
一。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生习作素材积累,以《小学生心理学》、《教
育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实践依据,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刚。注重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要求习作与生活相联系,因地制宜开展积累素材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走进生活。
五、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时间。
1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现有资源,学会积累作文素材,解决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使学生享受作文的乐趣,训练其创造性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评改能力,为今后写好作文、修改作文奠定基础。
2、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时间:
自2012年3月申请课题至2014年7月,整个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至5月)。
主要任务:一是合理分工,明确课题组成员研究专题;二是培训课题组成员,增加课题研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信心。为全面开展实验作好准备工作,同时边调查、边充实、边完善实验方案。主要工作是对农村小学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课题成员理论学习。选取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调查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等。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
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交流、观摩、案例分析解剖等形式,进行集体研究。
主要任务:本阶段以“作文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积累”作出阶段性的总结。研究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材料的积累。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生活,拓展积累写作素材的渠道,将积累的素材灵活地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创造多样化、有实效的训练方式。通过课内外开展具体实践研究,开展教学研讨,形成书面材料,并收集典型案例。根据调查的情况和课题研究中的反馈情况,进一步修改课题研究方案,遵照课题研究目的,明确课题研究指标,全面实施方案,注意积累材料,从操作上和
理论上逐步提炼、深化、升华。每个学期中高年级开展一次以上课题研究活动,分析总结研究情况,互相交流经验,提出质疑,认真分析和解决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布置安排后阶段工作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
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设计等,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总结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效果和方法,寻找问题和对策,并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上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和专题总结(或论文),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布置后阶段工作。同时边总结、边实验。
六、成果形式。
本课题于2014年 7月实验结束时,将撰写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展示教师优秀论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优秀习作等,邀请上级领导、教科研人员进行鉴定、验收。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