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新闻评论范文

(作者:it577时间:2014-07-31 19:10:53)

浅谈我的新闻评论观

新闻评论是所有新闻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环,不似通讯、消息等新闻文体要求高度客观,新闻评论只要是立足于事实,其所言不受诸多限制,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寻章摘句,亦可以高瞻远瞩,只要文责自负便可。

新闻评论形式自由,从长短来讲,可以寥寥几百字,就事论事、点到即止,这类评论的特点是一针见血、以语言和观点取胜。评论也可以洋洋洒洒几千字,以小见大、分析鞭辟入里,这类评论则以缜密的思辨和旁征博引取胜。而无论哪一种评论都离不开深厚的学识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以及良知的坚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评论更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高屋建瓴的气魄和能力。离开这些,新闻评论就不免隔靴搔痒、言穷气短,令读者观后或不以为意或一笑置之,起不到引起思考和讨论的作用。从这点来讲,虽然评论较一般新闻自由性强,但写好评论绝非易事。从事实到观点的选择、提炼和表达都蕴含着深刻的学问。一般来讲,要有重要的事实,新颖的观点,以及成熟的表达。

事实是一篇评论的由头,事实的发生是客观的,不需要有人为的提炼和修饰。评论者只需做出选择即可。评论选择的事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经过记者报道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的事实,也就是平时所说“热点”和“焦点”;另一种是并未得到公众的注意还未形成舆论的事实,可以看做“冷点”,通过有力的评论让这些事实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无论哪一种事实,都是与人民生活和福祉息息相关的。“激浊”一文关注的便是2011年10月发生在广东的小悦悦事件,一个倒在车轮下的两岁女童经历了肇事者的逃逸和18个路人的漠然,最终被一个拾荒者救起,却仍然没有能够生还。这一事件之所以造成了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正因为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变革、信仰流失、价值观重塑、人心浮躁和焦虑的时代。小悦悦事件的震撼让很多人暂停了忙碌求生的脚步,回视灵魂深处的一抹阴暗和深藏的人性光明。这是事实的力量,这样的事实让拿笔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和写作。

新颖独特的角度、深刻有力的观点无疑是一篇评论的核心。没有好的观点也就无所谓表达。观点的选择要建立在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之上。我坚定认为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评论,玩世不恭的调侃读起来有趣却容易流于肤浅,当然我指的不是表面上的玩世不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名人包括司马迁都是在痛苦中“有所郁结”,从而“发愤”著书,为世人留下宝贵遗产。同时,严肃而庄重的态度会感染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

一个新闻事件,头绪万千,有的人会觉得事实就摆在那里找不到什么观点,有的人会觉得思路太多不知选择什么角度。此时观点的提炼便是要在芜杂的事物中找到观点的突破口。

新闻虽强调客观,但记者对不同事实的选择和强调实际上间接地表达了观点。只阅读新闻往往会造成口径一致,不免失之偏颇。而这正是评论的意义所在。所谓真理愈辩愈明,基于事实的不同观点的辩论正是让真理浮出泥淖的力量。有时候一个被忽略的小事实、小细节便能够推翻一个媒体定论,这是评论常常在做的事。比如小悦悦事件一出,媒体一边倒地哀叹中国人的冷漠,大事鞭挞国人的道德底线和良知。“激浊”一文并未苍白地呼喊诸如“其实国人的道德水平还不至于这样低”这样的句子,而是抓住媒体过度概括的错误,提出“仅仅根据某个个案,就对社会的道德和良知水平下简单的结论,并对未来失去信心,也不免有点偏颇。”作者从反面入手,而非正面证明,这是聪明的做法。

提出与多数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是写评论的技巧,但并不是说鼓励昧着良心说话或者哗众取宠,而是在众口一词的时候还能够保持冷静、深入思考、反复推敲,当自己的观点和论据逐渐形成的时候会有一种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此时下笔才会如有神助。

严复认为翻译有三难——信、达、雅,我想评论的表达亦是如此。能够准确地用文字再现和转达自己的思想是为“信”,能够深入浅出让读者在解码时不至于曲解原意是为“达”,语言文字简明得体读起来畅快淋漓是为“雅”。写评论终究是给别人阅读的,并非内向传播。语言这一传播媒介运用驾驭得当,则更容易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若运用不善,传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会变成影响读者领会作者意图和观点的“噪音”。“激浊”一文是一篇呼吁式的评论,短小简明,并没有对小悦悦事件的深度分析,而是旗帜鲜明地喊出自己的态度。就我个人来看,呼吁式的评论最容易变成大话空话的集合,最容易走入宣传口号般的困境。而这篇评论读下来之所以没有带来这种感觉,语言文字的运用艺术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从题目来看,作者的观点用“激浊扬清”来表达恰如其分。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长久以来就是炎黄子孙的入世态度,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本身增加了观点的说服力。同时作者套用裴多菲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增加了标题的可读性,使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结尾又以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总结,将读者自小便熟读的句子从记忆中唤醒,极易产生共鸣和认同。

在新闻界总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当一个记者,文笔和语言要求并不高,采访到核心人物的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度才是最关键的。诚然。但是我认为语言的力量被低估了。我十分同意一句话“语言的贫乏直接制约着思想的深度。”语言看似只是一种媒介,然而这种“媒介”却亦为“人脑的延伸”,且能够反过来影响人脑。试想,是不是任何内在观点的形成也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呢?

写出好的评论,绝非读一本“新闻评论写作”类似教程就可以做到的,他人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也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手段,而非雪中送炭的救命稻草。笔者前文所思所言也仅仅是个人粗浅的经验和感受。所谓如人饮水,冷暖深浅各自知,阅历与知识的差异自会造成不同的写作和阅读体验。于是,绕了一大圈,写了这一篇,却给自己得出一个有点让人沮丧

的结论,评论无学,方法上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惟靠厚积薄发、惨淡经营,忧愁幽思而后才有好文章传世。

word该篇如何写好新闻评论范文,全文共有241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doc》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