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多篇)范文
【引言】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篇一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在中国诗歌史上,谢灵运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诗”在诗歌史上的独立地位。
一、引言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称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全力刻画山水的人”,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完整的描绘山水的诗出现,如庾阐的《衡山诗》,湛方生的《天晴诗》,谢混的《游西池》,殷仲文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等,但谢灵运才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真正使山水诗走出了理窟,走向了独立,使山水从文学的“附庸”变为“大国”,并成为人们竞相写作的题材的人物非他莫属。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研究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几乎没有人不引用这句话。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鼻祖,但刘勰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是否可信呢?如果从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点来加以分析的话,不难得出答案。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色
用典,又称用事、隶事、事类,现在常称作引用。刘勰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在篇幅有限的诗歌中运用典故成为增加诗歌内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艺术效果上,典故的加入也使诗歌变得具有多层意蕴而耐人咀嚼回味。纵观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其引用典故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从中可见其知识的渊博和庞杂,以至于清人吴淇有“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的说法。据统计,谢诗引“三玄”入诗,以《庄子》为最多,用《易》次之,《老子》再次之。由此观之,庄、老思想在其诗中不仅没有告退,与较早的陶诗相比,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灵运诗作中所引的“三玄”中的一些典故,如《过白岸亭》中的“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七里濑》中的“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以上诗句中“抱朴”、“要妙”均出自于《老子》。《登永嘉绿嶂山》一诗中的“恬知既已交,缮性从此出”,《郡东山望溟海》中的“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以上诗句中的“缮性”、“寂寞”出自于《庄子》。《登永嘉绿嶂山》诗中的“蛊上贵不事”一句出自《易・蛊》;“履二美贞吉”一句出自《易・履》。类似的例证不胜枚举,不再一一赘述。纵观谢诗中所引用的这些“三玄”中的典故,大都是表达自己希望远离尘世纷争,包含着避世隐居的思想。我想他之所以产生这种归隐思想,不仅是受他所处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也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跌宕的政治遭际有关。
谢诗中的典故,论数量的话以“三玄”为最多,但若论引用的质量的话,应该是化用楚辞中的'典故最为灵活和巧妙。例如,《石门岩上宿》中的“朝搴苑中兰”语出屈原《离骚》,“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发”化用屈原《九歌・少司命》。《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的“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化用屈原《九歌・东君》。《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中的“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化用《九歌・山鬼》。《东山望海》诗化用《九章・思美人》和《离骚》,几乎全篇都来自屈原诗赋。为什么谢灵运如此钟爱屈子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自身宦海浮沉、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与屈原相类吧,这些寄托遥深的诗赋很容易引起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因此化用起来也很自然贴切,生动形象。
除了引用“三玄”和楚辞中的大量典故外,在谢诗中还有一些历史典故是以直接引用人名的方式出现的,最典型的如《初去郡》,一首诗中竟然接连引征了九个人物,此诗是对其仕隐思想的一次全面总结。在《七里濑》一诗中,“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二句中的严光、任公也都是隐逸的代表人物。类似的典故还有很多,如《游赤石进帆海》中的“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入冬道路》中的“鲁连谢千金,延州权去朝”等等,他所引的这些人名不仅仅代表个人,实际上也包含着和这个人相关的系列事件,以历史上的旷达之士来自勉自勖,或抒写内心归隐的渴慕,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愤懑。
三、从其用典特色出发,分析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一般都认为,谢诗有其特有的固定结构模式,大多是按叙事、写景、说理三部分来写的,由于他总是习惯以议论说理结尾,所以就形成了为众人所诟病的“玄言的尾巴”的评价。但是从以上我所列举的他所引用的一些典故及其意义来看,其山水诗中的用典多集中在叙事和说理部分,而写景部分鲜见,比较之下他引用“三玄”中的典故是最多的,这些玄言在其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都有涉及,所以仅仅理解为“玄言的尾巴”是不完全准确的。另外,很多人都认为谢诗那所谓的“玄言的尾巴”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累赘,而实际上这些玄言大多是其内心真实矛盾与苦闷的反映,其诗结尾部分的说理在艺术表现上很像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卒章显其志”。
谢灵运的山水诗从表面上看,大多确实是先叙出游,次写美景,最后发感喟,但却有一条流贯于其中的情感脉络:他的内心激荡着许多矛盾与苦闷,遂寄情于山水,在山水美景的感召启发下,心头的郁闷暂且消解,实现了对“道”的体悟。在大体一致的脉络下,其诗中的情与理都能体现出逻辑上的嬗变与递进。从总体上看,他的很多山水诗都能够做到情、景、理三者的通融和谐,形成了在景中畅理言情、三者趋向统一的格局。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云:“康乐于汉魏外别开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洵堪睥睨一世。”王夫之《古诗评选》评曰:“(谢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神理流于两间,天地供其一目。”这些评论都是对其诗很高的但又中肯的评价。
四、小结
总而言之,从谢灵运的用典特色能够看出,他所引的典故大多是借古人之酒杯,浇其胸中之块垒,借其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矛盾和人生苦闷,并在自然山水的洗礼中获得人生的领悟。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用典之妙者“如水中著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倘若谢诗所引的典故与其所描写的清新自然的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的话,就能做到如前人所说的“经营惨淡,钩深索隐,而一归自然”;倘若其所引的典故与其所描绘的清新自然的美景和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有所脱离甚至断裂的话,就会招来诸如“语多生撰”、“有句无篇”、“玄言的尾巴”等指责。这也正是谢诗为人推崇和被人诟病的原因所在,所以对于谢诗的写作特点不能只持其一端而失之片面。
爱国诗人屈原的写作素材 篇二
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写作素材
屈原的千古名句【1】
1.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4.乐莫乐兮新相知。
5.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7.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8.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9.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10.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2.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屈原的千古名句【2】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1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1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2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1.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23.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的千古名句【3】
25、买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26、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28、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2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3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4、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35、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36、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唐代诗人李白的山水诗 篇三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