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经费,三公)【精品多篇】范文
[摘要]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经费,三公)【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公经费整改措施 篇一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XX镇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XX镇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因公外出学习考察、公务用车购置及公务接待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针对镇“三公”费用管理实际情况,出台了《伙牌镇落实厉行节约、规范“三公”费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重点对车辆购置运行、公务招待、公款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三公”费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票否决”。
二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月例会分析制度。每月初,纪委、财政等部门有关人员定期召开“三公”费用指标分析会,重点对上月全镇“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超支数额不太大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费用停报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提醒。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
实行定期检查。每月对1至3个村、2至4个镇直单位“三公”费用的支出、审核、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开展随机抽查。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部分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在检查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落实动态监管。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综合监督检查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
注重平时落实。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持每季度向镇委党委会报告一次全镇各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重点对超支的单位在党委会上进行公开。
XX县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明确各单位主管财务主要领导为“三公”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全年“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三公经费”超出控制指标的单位年终不进行评先评优。
二是量化控制指标
对全县各单位“三公”经费进行分季度定量控制,每季度考核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指标,年底考核全年控制指标。
三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每季度通报制度,每季度末,由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对上季度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核实,对超支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经费预警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谈话。
四是实施预算控制
年初将各单位公用经费指标预留20%,第三季度末“三公”经费仍然超出控制指标的,扣减年初预留20%公用经费指标;年终对“三公”经费超出全年控制指标的单位,按照超出控制指标幅度在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中相应扣减单位公用经费。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
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选择部分单位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财政综合监督检查和审计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在各类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六是严格责任追究
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由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会,反馈存在问题,责令其写出整改方案和书面检查,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不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
(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
(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不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
(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安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
(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不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不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不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机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往往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不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面。“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同级不便查、同事不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不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不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面。同时,执行不力,惩罚不痛不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十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不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适应,与打造服务性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驾”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整合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
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安全部门外,其他部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安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不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
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不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面。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合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面,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
与此同时,加强行政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不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公经费整改措施 篇二
“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情况汇报
米积台小学在“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中,认真落实松滋市教育局松教函【2014】48号文件精神,组建了由工会主席和三名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我校2014年财务和伙食帐中的“三公经费”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并对清理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着力构建加强财务监管的长效机制。现就我校清理整改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5人,期中住宿生145人,走读生230人,在岗公办教师23人,在职不在岗6人,退休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8336㎡,固定资产135万元。
二、“三公”经费清理数据
1.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招待费3000元,交通费2014元,会议费5000元。
2、2014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为:招待费2760元,交通费1990元
3、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招待费3500元,交通费5000元,会议费50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学校来客较多,上级对我校“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控制过紧,致学校支出压力较大。
四、整改措施
1、在“三公经费”清理公开工作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向教职工解释清楚。2、以本次清理公开为契机,建立完善的民主理财机制。学校财务帐季清季查季公开,学校伙食帐月清月查月公开,教代会参与大额开支的审批签字,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
2014年5月24日
公经费整改措施 篇三
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11年至2013年2季度公务接待费、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费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进行了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搞好“三公”工作,我局成立了以书记、局长李立安为组长、副局长彭胜辉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年初重新下发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会审联签制度,从制度对全局支持进行规范,确保“三公”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强化工作落实,严控“三公”经费
1、会议及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2011年会议及接待费用预算为7.2万元,2012年会议及接待费用预算为6.24万元。我局2011年会议及接待费用为40.5万元,2012年会议及接待费用为53.5万元,2013年1-6月会议及接待费用支出14.3万元。
我局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会审联签制度。接待安排先由需接待部门的经办人员向领导请示,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报销时必须由经办人员、会审联签小组会签,经分管领导审批后,财务股核报。经调查,我局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情况,支出偏高的原因:按上级要求,我局开展了多次公路专项整治行动,上级检查多,部门联系公务接待较多;路政巡查加班餐费等共同导致。
2、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情况
2011年外出学习培训11次共96人花费49011元,2012年外出学习培训14次共36人花费21361元,2013年1-6月外出学习培训1次共1人花费1300元。除2011年自行组织退休老同志考察学习、党员学习以外,其余都为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无国(境)外学习事项,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3、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
我局2011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预算为6万元,2012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预算为3万元。我局2011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为18.7万元, 2012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为17.7万元,2013年1-6月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为16.8万元,其中,2013年5月,因路政大队2006年由省局统一配置的猎豹皮卡车使用年限过长,使用频率高(已行驶31万多公里),车辆状况极差,已无法正常运行,经市局同意,我局购置大众上海大众朗逸汽车1辆,价值10.7万元,严格按照控购手续,经市财政局控购办同意购买。支出比例偏高的原因一是我局属于公路管养部门,需长期对公路沿线进行巡查和执法,造成使用费用偏高;二是车辆因使用年限长、频率高,车辆状况较差,造成修理费用偏高。
我局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实行单列记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经查,我局在自查自纠阶段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备案制度;不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或豪华装饰公务用车行为;不存在公车入私户行为。
三、积极完善监管,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对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八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县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出差之前提前填写出差申请单,作为报销时的依据。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修理前报机务股并填写修理审批单,并到定点机构进行修理;节假日和不使用时车辆一律停放到机关院内。
五是加强用水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用水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水用电。
六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按照“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的审批程序进行接待,严格控制接待标准。
七是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需要办公用品的股室填写办公用品采购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统一由办公室进行采购。
八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批报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
推荐你访问好范文网获取更多好范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整改措施,经费,三公)【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