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1-14 10:31:18)

第一篇: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

*年,我市工业经济全面和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地为“*”划上句号,主要经济指标比“九五”实现了翻番和突破。为了使“*”开局之年的工业经济再创佳绩,为了更好地捕捉信息、抢抓机遇、正确应对,我这里结合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首先就宏观经济形势及有关政策走向作个发言。

一、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两个不变,六个隐忧”。“两个不变”:一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减弱。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有望保持增长。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包括服务业和研发环节的转移继续加快。“六个隐忧”:一是发展不平衡加剧,二是石油价格仍在高位波动,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四是国际投资资金频繁冲击金融、商品市场,五是局部地区动荡不安,六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蔓延等。

国内环境是“五个有利,五个深层次问题”。“五个有利”:一是我国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今年是“*”起步之年,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三是供求总量关系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各方面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五是我省将加大扶持苏北的力度,南北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扩大。“五个深层次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良竞争日益显露;二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不健全;五是经济运行中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

二、准确把握具体政策走向

1、关于宏观调控

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一是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比去年减少,将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优先安排续建项目,适当开工建设事关“*”规划顺利实施的重大项目。将认真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重大项目稽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货币政策方面,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将继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发展直接融资,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等贷款难问题。

二是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与土地、信贷、环保、安全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控制过度扩张行业的信贷投放,继续落实已出台的调控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

三是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做好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等增加居民收入的工作。开拓农村市场,继续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对农村商业网点连锁经营、农资物流配送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强市场监管,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开展教育、医药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四是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继续坚持月度分析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突出矛盾,提出对策建议,加强预调和微调。

2、关于能源供应和运输。将促进煤电油运供需衔接。认真落实电力发展规划,加快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建设,完善电网结构,促进电力建设有序发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定煤炭生产和供应。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整顿油气开发秩序。继续加强煤运通道、下水港口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煤电油运价格监管。加强协调调度,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和供油等实际问题。

国家将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机制,发挥价格的“倒逼”作用。这意味着煤电油气运面临逐步涨价。具体为:一是要完善石油价格机制,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改进天然气价格管理,适当提高价格水平。二是深化电价改革,实施新的输配电价格管理办法,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三是推进煤炭价格市场化,取消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由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在安全成本增加、资源成本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必将呈现上涨走势。四是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适当提高征收标准,合理调整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强化供水价格约束机制。五是推动土地价格改革,推动建立规范的基准地价确定、公布制度和协议出让最低价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六是全面实施污水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未开征的要开征,已开征的收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收费政策,建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责任制和费用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收费政策。八是在能源和资源涨价的作用下,运输价格也将呈现出上涨趋势。所有这些价格改革措施,都将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加大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关于结构调整。今年国家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同时公布了鼓励、限制和淘汰产业指导目录,将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将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对已出台的钢铁、电解铝、煤炭、汽车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强化落实,加强检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尚未出台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抓紧制定和完善,尽快出台。原则上不批准新上钢厂。提高进入煤炭生产领域的井型标准,明确回采率。淘汰落后产能。在主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冶金、纺织、电力、汽车、水泥和小化工等行业。

冶金行业:今年将推进钢铁企业强强联合,形成5个超级企业,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和5500万吨落后炼钢生产能力,原则上不批准建设新厂,暂停核准钢产量500万吨以下企业的所有冶炼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不予贷款,坚决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铁合金高炉)、20吨以下转炉和电炉。在国家列出的落后生产能力表中,*省的数量还不少,炼铁高炉41座,20吨以下的炼钢转炉3座,20吨以下的炼钢电炉95座。炼钢电炉的淘汰数量占全国的1/4,是最多的省份。

纺织行业:全国棉纺能力从2014年的3400万锭增加到*年的7500万锭,其中约60%属于70年代以前生产的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国家将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纺织设备和工艺产品,严格按规定期限淘汰;加强二手设备的市场准入管理,控制落后旧设备向中西部转移;严格按照产业政策规定执行对聚酯等化纤项目的核准,防止化纤能力的过快增长。

电力行业: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有较大改善,华东明显缓解,主要是季节性、时段性缺电,总体是“前紧后松”状态。针对电站无序建设遗留问题较多,国家将尽快出台“违规电站项目处理办法”,使违规企业对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成本和代价;推进火电机组“上大压小、上煤压油”工程;推进电价改革,逐步实行竞价上网等措施。国家列出的我省违规建设电站项目未经规划的22个,装机1080万千瓦,数量、装机均占全国的12.5%。

汽车行业: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的产能扩张,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将补充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的投资规定,适当提高投资准入门槛。

水泥行业:主要是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年内淘汰2.5亿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由现在的20万吨提高到40万吨,企业户数减少到3500家。国家要求各省上报备案水泥发展规划,并作为各省核准依据。

小化工行业:省政府已经明确,将用关闭小煤矿的力度,整治关闭小化工。

总之,今年国家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上,将采取前所未有的力度,这些行业日常生产经营、今后发展方向将因此而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

4、关于产业与企业集中度。将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加大对纺织行业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发、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钢铁集团的重大技改和新产品项目,按照市场原则,以资产、资源为纽带,鼓励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一是企业做强做大。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全国1000家大企业中,我省有101家,但前50家中我省没有,我省最大的制造企业是沙钢,*年也只是突破400亿元。今年,省里已经提出了一个扶持发展的政策意见初稿,将集全国各省扶持政策之大成,目前《意见》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将尽快形成定稿上报省政府。今后几年抓工业,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强做大,将配置各种资源,包括经贸系统已有的资源将集中投放,科学配置。

二是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这是工业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要求,也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省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省里集中支持了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建成了260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今年将在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上,继续加大力度,争取新突破,打造百亿、千亿级产业集聚区。

5、关于节能降耗。国家导向性、预期性和约束性三大类指标中,刚性的是约束性指标,将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包括三大指标: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此,国家将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公报制度,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4%左右,我省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也不能低于降4%左右水平,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在节能方面,将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1000家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施差别电价。在节水方面,将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推动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在节地方面,将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动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在节材方面,将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金属材料,促进木材节约代用,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将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工业“三废”的综合开发利用,组织编制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将研究制定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财税、价格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认真实施国家第—批循环经济试点,提出重大技术和项目,加快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抓紧起草《循环经济法》,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三是搞好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将加快淮河流域工业废水治理工作和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6、关于技术创新。一是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将抓紧出台鼓励自主创新的指导性文件。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力度,对选用国产首台、首套装备给予政策扶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建设—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一批重大科学工程。建立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鼓励外资企业研发活动本地化,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中心。

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加强组织协调。依托重点工程,积极推进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核电机、超高速列车、大型化工成套设备、机械制造流水线成套设备等16个重点领域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带动关键基础产品和零部件发展。

三是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抓紧制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配套文件,研究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培育数字化音视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增长性战略产业,实施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重大工程。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四大领域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新支线飞机工程。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将其列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新兴主导产业,将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具体目标是:培育3000家左右现代生物中小企业,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的生物大企业,5个产值上1000亿的生物产业基地,一批销售过10亿的生物产品,到2014年生物产业增加值5000亿元,占gdp3%。

五是加快自主知名品牌建设。将适当提高设备的折旧率,将自主品牌发展情况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及一系列的财税优惠政策。我省是科教大省,应该也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走在全国的前列。

7、关于提升服务业比重。将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选择若干城市开展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试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等新兴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商贸、餐饮、邮政、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8、关于民营经济。将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抓紧出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推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等管理办法,完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统计监测系统。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期间初步形成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管理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吸收就业能力不断扩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群体。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将推动东中西部(*省南北部)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安排好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的发展。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9、关于对外开放。国家将努力缓解贸易不平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着力调整出口结构。将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扩大一般贸易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修订禁止加工贸易目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和贸易摩擦协调应对机制。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商品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编制并组织实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专项规划,全面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将制定并落实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三、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宏观经济形势和具体政策走向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积极应对并加以有效利用的地方。各地经贸部门和广大工商业企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政策,顺时应势,积极寻求促进发展有效之策。

一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正确理解当前的国际环境中的“两个不变,六个隐忧”和国内环境的“五个有利”和“五个深层次问题”,既不盲目乐观,又不悲观失望。对具体的九个方面的政策导向,也要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应该说有利形势更多一点。

二要顺应时势,把握机遇。虽然现在各种困难和矛盾较多,但总体上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保持增长基本不会改变,我国仍处在较快增长经济周期基本不会改变,我省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不会改变,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发展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我们要积极捕捉发展机遇,找准了机遇就能发展壮大,探索出应对困难的办法,也能发展自己。

三要积极应对,加快发展。“*”是我市工商业发展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时期,做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更加重要。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宏观形势和具体政策中的各种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圆满完成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要以项目为抓手,我们为积极策应“工业项目推进年”的开展,春节后将策划一系列的活动,重点推进,强化督查,跟踪服务,努力使工业投入再上新台阶;要以大招商、招大商为主,突出比较优势,注重产业招商,努力使招商引资再上新水平;要以新增长点为重点,突出要素协调,努力使运行监控再显新成效;要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方向,延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努力使做大做强再创新亮点;要努力突破循环经济,尽快走出一条工业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又快又好的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要精心组织节日前后的生产,确保首月“开门红”。我们元月份工业增加值的预期目标是确保增长40%以上。关于全年经贸工作,丁书记还要作重要部署,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篇:20140416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3月24日,浙江大学emba十周年系列活动之管理前沿高峰论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在杭州举行,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姚景源先生主讲。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emba教育中心主任卫龙宝教授出席并主持活动,emba中心副主任黄月圆老师也出席了当天活动。

姚景源先生曾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取向有深入了解。在两会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他为浙江的企业家、高管以及政府官员解读经济风向标,拨云见日,为以后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复杂的经济环境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确定了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这个“稳”要分解成三个稳——稳增长、稳物价、稳社会大局。

为什么要把这个“稳”字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呢?原因在于中国现在面对着一个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这个复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第二是体制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互相影响;第三是国内和国际两者相互作用。讲到外部形势,我觉得有两点需要反思,一是我们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认识还有所缺欠,二是2014年到2014年都讲到的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外部的不确定性很大。虽然我们年年讲外部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处,还是乐观的估计多了一点。因此,我们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在认识上会有片面性。

欧洲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目前有三个定义:第一个定义,欧洲现在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个定义,欧洲现在是中国第一大商品出口地;第三个定义,欧洲现在是中国从国际上引进先进技术的第一大来源地。因此,欧洲现在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肯定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

经济增速回落不一定是坏事

中国经济出现下行,我觉得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外部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减慢,因而出口受损。第二个原因是主动调控。2014年、2014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的经济政策。经济的增长在短时间内可以这样刺激,但是长时间的经济增长不能靠政策刺激。就像吃药一样,人短时间内可以靠吃药来治病,但不能长时间地靠吃药来维持正常的健康。所以,我们要让经济增长从过去由刺激性政策转向内生的力量。把过去的“药”停掉,刺激性政策取消,经济增长出现适度回落——这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第三个原因是过去长时间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从去年到现在,都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不过,经济下行是好事。为什么呢?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总的来说,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甚至偏热,我们一再地讲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所以现在要让经济增长适度地回落,这样有助于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增长方式的转变上来。另外,不要认为(gdp增长)7.5%是很好完成的任务。尽管增长速度适度回落,但要在增长的效率和效益上有所提高,结构调整要有新变化,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尽管我们说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是好事,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它再往下掉。如果掉的幅度过大,企业减产,我们就要面对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之本不能出问题。

我们还要稳中求进,“进”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上要有实质性进步;在改革开放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民生问题上也要有实实在在的前进。

cpi是指数,不是指标

全国最热点的词就是cpi。cpi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什么是指数?它是一个合成的数,按照不同的权重把各种要素合成,每种要素占的权重不同。美女就是指数,为什么呢?因为美女不是一个指标,不能光说眼睛大的就是美女,它是一个综合指标,还包括受教育程度、品德,综合起来才叫美女。

有一次坐飞机,旁边有一位在内地投资的香港人说我们统计数据不准,我说你要是觉得不准,可以不用。统计数据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让你能够读懂趋势。

前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在9.8%,去年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四季度是8.9%,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连续5个季度都在下降;去年发电量平均每天130千瓦时,到今年一二月份降到120千瓦时。这么多数据说明什么?说明经济确实在下行,然后每位企业家根据经济下行研究规律,研究应对。这叫读统计,不是读会计。

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不对,说谁能找出一样不涨价的东西,东西无一不涨。我觉得不能这么说,其实这样的东西很多。十年前桑塔纳一辆要20万元,现在几万块钱;十年前松下大屏幕等离子电视刚出来,要十几万元一台,现在液晶的42寸就几千块钱;手机更典型,1989年,当时手机全国总量是1万部,“三个3”:价格3万元,重量3斤,要是没有行业内的朋友帮忙,排队得等3个月才能买到。现在普通的手机300元就能买到,而且还有更便宜的。分析经济问题一定要科学、理性、平和,分析经济和谈恋爱不一样,谈恋爱要有激情,不能太理性了。但是搞经济分析要理性,不能有激情,一定要理性。

虽然汽车、电视机、手机都掉价了,但是这次物价上涨的社会反响特别大,是因为这轮涨价有个结构性特征,主要是肉禽蛋等食品价格上涨,推高物价总水平上涨60%到70%。汽车降价了,可我们不会天天买汽车,而肉禽蛋菜得天天吃,而且一天还得吃三顿。这么一来,结构性上涨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天天面对物价上涨,顿顿遭遇通货膨胀。因此,这次物价上涨不能单纯看成价格因素,因为它事关民生,所以要把稳物价作为宏观经济工作总基调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2014—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4—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不仅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应有之意,更是推动体制改革、为之营造一个宽松宏观环境的迫切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衰退周期逐渐转换为供给调整周期,并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伴随着这种增速转换,2014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特征十分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是,伴随中国经济长达三年的持续调整,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的调整也已经比较充分,赢利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企业自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能力在逐渐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201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上年同期下跌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与伴随着结构转型服务业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有关。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和工业服务专业化的趋势等,将为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能,从而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率先步入复苏之路。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2014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只有18.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 .5个百分点。尽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比上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但自2月份以来,增速逐月稳步回升。由于投资关联效应和收入放缓效应,更多上游行业及消费品行业的投资受到了影响,是导致制造业全面深度调整的主要原因。汽车消费、网络消费以及与住宅成交量相关的居住类消费等都有明显增加,则是促使消费持续回暖的根本动力。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维持了2014年下半年以来温和上涨的态势。但是,食品价格涨幅依旧较大,其中粮食、肉禽和蛋类等涨幅甚至超过了上年同期;居住类项目价格涨幅也超过了上年同期。结构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这种价格上升具有一定的趋势性。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仍然偏低,只能通过农产品价格上涨获得必要的利润。住房价格的上涨和交通区位便利住房的日益紧缺,则推高了房租。

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2014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由上年的4.2%提高到9.3%,特别是进口额增速由上年的1.4%提高到8.6%,同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速却由上年的8.1%下滑到

5.7%,连续3年明显下滑。要素成本变化对加工贸易产生持续不利冲击。例如,2014年前三季度,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2014年同期上涨了3倍多,年均递增约19.0%,2014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比2014年汇改前累计升值了26.3%。

央行基本维持了偏松的货币投放力度,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2014年总体上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尽管货币供应量m 2已超百万亿,但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已由2014年的5 .69快速下降到2014年的2.53,m 1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率也由2.15下降到约0.77。同时,中国经济连续三年调整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额和现金流,加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迅速,致使人民币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尽管如此,经济复苏的力量仍然正在逐渐积聚,并主要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微观企业效益的改善上,而不是体现在经济增速的明显提高上,从而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产能过剩、政策效应递减、结构性通货膨胀和潜在金融风险等,是影响2014年经济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首先,产能过剩将降低经济运行中的投资乘数效应,致使终端需求的增加只能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却不能有效引致新的投资;其次,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将弱化投资促进政策的作用,因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三个行业,是政府投资促进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14年其投资增速已达22.9%,很难进一步提升;第三,食品类、劳务类和居住类项目价格仍然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并驱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更加趋于紧缩,进而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威胁着经济的平稳运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妥善管理,但从短期来看,这些举措却可能造成房地产投资及地方政府投资的下降。

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制造业投资调整充分、投资消费结构转换和微观企业效益改善等,则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积极因素。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力度逐渐增强,将为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一般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一般贸易的发展将比加工贸易产生更大的增长效应;其次,制造业投资的调整较为充分,只有饮料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投资增速高于30%,其他行业已经全部降低到30%以下,制造业投资增速难以再有回落;第三,投资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转换,2014年以来连年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高储蓄下银行对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以及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较高通货膨胀率等因素,促成了中国抑制消费、刺激投资的发展模式的形成,但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和重工业化“三化叠一”时代旺盛的需求出现趋势性回落,中国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将逐渐变成一种趋势;最后,微观企业效益有所改善,除了部分行业企业因产能过剩严重而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外,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正在趋于良好,借贷能力和投资信心也相应得到提高。

我们认为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3.5%,进出口额增速约为8.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约为3.0%。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认为2014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也更加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因此,为了应对经济运行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2014年宏观调控就需要更加重视前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稳定的目的,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具体来说:财政政策方面,需适度提高赤字率,稳定政府主导投资,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避免投资的再度下滑;税收政策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营改增”,同时,通过现有税种的调整、新税种的开征和企业效益的提升,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和降低流转税的比重,以减轻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货币政策方面,应适度增加货币供给的力度,并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优化资金特别是增量资金的配置结构;城镇化政策方面,宜将促进中小城镇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以中小城镇为主体来统筹城乡发展,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

第四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

2014年工业生产增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各项改革也有序推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可能好于2014年。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14年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4.1%,世界贸易增长5.5%,经合组织预计世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14年。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回升。

一、201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去的显著成绩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容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控,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达到8.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财政收入增收较多。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原煤和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不断推进,畜牧业和养殖业较快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六小”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3%。国债投资进一步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倾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继续提高,民间投资更趋活跃,投资自主性增长因素有所增强。居民消费受“非典”冲击曾一度大幅下滑,但“非典”过后很快恢复,预计全年增长9%。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用于汽车、通讯、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

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和服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原油、成品油、钢材和汽车等进口增加较多。全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通过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和改善投资环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扩大。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金融分业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得到加强。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稳步实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开始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增加国债投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在一些领域又取得重大成果,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2014年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可能好于2014年。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14年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

4.1%,世界贸易增长5.5%,经合组织预计世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14年。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回升。

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仍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1)扩大内需政策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2)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不断拓宽;(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实施,将使一些多年阻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潜力将得到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4)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家宏观调控的经验更加丰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纯农户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粮食产量连续下降,一些地方忽视农业、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就业需要,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三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倾向比较明显,一些地方盲目兴办开发区的问题比较突出,能耗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粗放经营的状况比较严重,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信贷投放偏快,贷款投向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务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六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增大了我国扩大出口的难度,利用外资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为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

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2014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主要措施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和经济运行调节,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正确把握政策的力度和重点。2014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区别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考虑到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推进改革的需要,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要求,应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长期建设国债,重点发挥国债资金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六小”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和基层政权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在建重大国债项目的建设。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重点向“三农”、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倾斜。对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零增长,遏制一些地方建设中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研究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投资机制,形成稳定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投资资金来源,逐步解决多年来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欠帐过多的问题。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注重“预调”和“微调”,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促进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

(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全国性的基本农田保护执法大检查,制止乱占滥用耕地。(2)坚决纠正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和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和现有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等建设的投入,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主销区也要保护基本农田和保持必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优质化和区域化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储备、良种繁育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发展。(4)努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重点做好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服务,加大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家支持的农村项目建设投资中要专门列支农民报酬一项。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

制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草税外,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力争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税费负担比上年有所减轻。

(三)加强引导和调控,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手段加以引导,经济手段加以调节,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钢铁、汽车、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健康发展。(1)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完善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建立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推进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优势企业发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用地管理,对不符合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4)加强金融机构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依据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对有市场、有效益、符合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对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域的建设项目,要严格审贷。

(四)将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住置,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落实中央已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1)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2)在税收、融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3)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企业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分流职工。(4)深化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保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全国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

(五)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继续增强国内需求增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潜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是增强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既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又要努力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并严格执行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非义务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推动存量住房交易。鼓励居民汽车消费。推行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电信消费。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发展体育和文化产业,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

(六)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引导各方面量力而行,克服经济发展中单纯追求速度、急于求成、过度消耗资源的倾向,切实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1)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形成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2)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做好电力调度,增加电力供应;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大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合理调配运输能力,加快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的建设。(3)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节水、节能技术改造。

统筹区域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完善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支持中西部加快改革和发展。继续加大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以及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调整改造。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七)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1)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推进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紧缺人才培养。(3)做好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4)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引导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5)做好人口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八)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年。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1)进一步做好进出口宏观调控。培育国内优势品牌,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革进出口商会体制,完善对企业的服务。加强重要商品进出口的平衡和管理,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健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加强对外谈判工作,有效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提高引资质量,把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研究规范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3)加强对境外投资合作的规划指导,推动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积极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全面落实并逐步完善内地与我国港澳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九)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会会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利用当前经济增长较快、发展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解决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要协调好改革进程中各方面利益,注意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

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1)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邮政、铁路等行业的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2)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投资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3)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健全金融企业监管机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出台电价改革配套办法,完善水、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十)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1)继续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在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规范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做好灾区和贫困户的税费减免,切实解决好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李锋

学号:32014121109

09统计班

第五篇:201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一致性的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力挽经济长期陷于衰退之中。回顾2014年的全球经济,我们发现主要经济体正在或即将先后经历触底、筑底、回升的过程。危机发源地美国走出了超预期的强劲反弹;受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欧元区和日本也正在走出衰退;活力较强的新兴经济体则率先复苏,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将萎缩1.5%左右。展望2014年,使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泥潭的政策刺激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但力度逐渐减弱,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转向,消费和投资虽在回升,但仍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

2014年中国经济回顾

总体看,2014年世界经济体依然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杀伤力中震荡。虽然部分国家的数据显示了经济触底的证据,但是从长期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将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即使复苏,其过程也将是缓慢和艰难的。

就中国经济形势而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与艰难复苏给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呈现出了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增长前低后高,快速企稳超过市场预期,从2014年年末至今,经济又有“v”型复苏的迹象;二是经济企稳回升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出现可喜变化;三是商品价格水平低位徘徊,资产价格回升较快;四是失业情况总体得到改善,农民工就业形势迅速好转;五是出口低位维稳,初现复苏曙光;六是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在世界显著,为经济企稳回升奠定基础。

2014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企稳回升,得益于我们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从2014年11月开始,中央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具体而言,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推动投资快速增长;大规模减税、“家电下乡”及改善民生等政策刺激消费需求,效果显著;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了市场流动性,刺激了信贷;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发展势头趋好。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经济企稳主要靠投资拉动,需求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深化;居民收入占总收入过低,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未来消费增长前景堪忧;财政存在潜在压力;信贷违约、特别是地方政府贷款风险增加,银行系统将接受考验;产能过剩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又有增加。

2014年中国经济展望

我们认为,在保持现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2014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1、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速总体可达到9%左右。2、投资增速将持续保持高位,但较2014年将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会维持在20%以上的增速。3、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将继续扮演较为稳定的角色,预计全年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仍将是4个百分点左右。4、外贸形势将有所好转,将正向拉动经济增长,预计全年进口额同比增速可能达到13%左右,出口额同比增速将达到10%左右。5、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提高,结构更加均衡。工业生产行业结构也将随需求结构的变化而有所改观。6、物价形势总体保持平稳,生产资料和部分工业品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增大,预计cpi将会达到3%左右,ppi将会上涨到5%左右。7、信贷规模不会急剧缩减,货币流动性依然充裕,预计全年m2增速将会在18%左右,新增信贷规模将会在8万亿元左右。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gdp、通胀和失业

2014年gdp成功保八已无悬念。其中,消费的平稳增长、出口的迅速回升和投资的猛烈拉动,是保证09年我国经济体继续“一枝独秀”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对gdp的贡献占大部分。2014年,笔者认为,gdp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速,一方面因为经济恢复的惯性,另一方面消费会比09年增长更快,投资仍会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势头,而出口可能会有反复,但是不会创出新的低点。

09年,全球向市场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而经过一年的时间滞后性以后,通胀更加确定并逐渐显现出来。根据经济学知识,通胀是纯粹的货币现象,既然市场有如此多的流动

性(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投资环境恶化加剧,较大部分流动性游动于实体经济外,在可炒作商品上兴风作浪,当然,股票也是一种商品),在政府正在犹豫政策刺激和宽松政策是否应该退出时,其实通胀已经悄悄到来,这是一个预期不断强化的过程,而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加强必会推动真(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正通胀时代的到来,那时,尽管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加息(事实上加息幅度不会太大,否则经济的复苏可能前功尽弃),其通胀势头是难以阻止的。

失业人口在我国难以统计,但是2014年就业形势仍旧十分严峻,美国的失业现象还会更加严重,否则美国不会通过打贸易战的方式来解决国内的就业压力了。

(二)消费、投资和出口

09年,国家为了促进消费,出台了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的政策,使消费不至于急剧下滑,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而2014年,在汽车和家电的需求得到释放以后,这两项政策对消费的贡献会逐渐减弱,因此,政府在调结构的同时,重点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开发和振兴。相信,随着外出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多,服务业对消费的拉动会更加显著,消费在2014年仍会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

以政府主导投资的09年,对gdp的贡献巨大,但是由于财政压力,这种投资不可持续。尽管如此,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切实启动起来,并且在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可投资项目还很多,大部分集中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基础设施等。因此,2014年,投资仍会保持迅速的增长势头,但是同比会稍微有所回落。

对于出口,我国已是除德国以外的第二出口大国,由于成本优势仍将存在,出口不会再次大幅下滑,仍旧会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战必将是2014年的家常便饭。因此,笔者认为,今年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波动可能加剧,但是不会再创新低,仍将保持一定的水平。

(三)信贷和政策

09年,信贷增速巨大,增量达到10万亿人民币左右。2014年,政府仍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会主动或被动收缩流动性,由于资产泡沫和通胀逐渐临近,加息成为必然,只是时间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第三季度加息的可能性更大。另外,由于大型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仍旧需要后备资金的继续支持,因此,银行信贷仍会保持一定的较快增速,但同比09年规模必会有所减小。

2014年,政策更加趋向于调结构、促内需,政策的支持逐渐偏向于区域(海南、新疆、天津、广西等)、新兴产业(3g、物联网、新能源等)。同时,政府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重担落在广大的中产阶级肩上,而在投资股票的投资者中中产阶级大多数,所以,政府不会让股市萎靡下去,更不会让股市崩盘,毕竟股票市场上是企业融资的好地方。

(四)房地产业

最近,国家对房地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次似乎政府实在忍无可忍,终于沉不住了,多部委联合下重手调控房地产市场。其实,在我看来,还是假惺惺的,孰不知在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了政府心头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坏孩子”。 今年,关于房地产价格疯涨的讨论可谓是铺天盖地,网络媒体更是不厌其烦当成好素材不断渲染,民众对房价的过快上涨已是怨声载道,一部电视剧《蜗居》更是使房价的讨论达到了高潮。政府在12月才出手调控房地产,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城市房价的涨幅实在令人惊悚!政府再不出面解决,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宗旨,更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稳定;二是今年政府保八已无悬念,这时出手不会对经济造成大的负面影响,这才是主要原因。

07年调控房地产失败,让政府实在颜面无光。这一次,不管政府是不是真心的,但是它要看到效果,否则影响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于是,多少部委站出来大张虚势,表决调控的决心,并相继打出了“组合拳”。但是,笔者预计调控政策还未出完,还有后续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明年房价必然会在一系列措施的执行下出现小幅回落,这是政府愿意看到的,也是必须看到的效果,至于回落以后持续多久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中国,似乎99%的人都认为房价存在巨大的泡沫,我也承认,但是这个泡沫到底有多大?会不会破裂?如果要破裂,什么时候爆发?这些预测性的东西说不准,也很难说。但是,我更相信房价在近几年是不会破裂的,想着泡沫破灭后再买房的人就是幻想了!

对2014年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应立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全面清理向城乡居民征收的各种税费;根据个人支出和消费水平的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目前的2014元提高至3000元甚至更高;增加国民休假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关系;用城市化带动消费增长。

2、宏观经济政策应适时做出调整,正确处理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结构调整与管理好通胀预期的相互关系。宏观调控应有利于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扩大就业、预防通胀。在继续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宜适时实施动态微调,真正做到“有保有压”:财政政策从扩投资转向促消费、惠民生,货币政策重点从增加信贷投放转向优化信贷结构。

3、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实现内生性增长的根本举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应着重调整三大结构,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调整需求结构,由投资和出口需求为主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更多地发挥消费的作用。二是调整供给结构或产业结构,由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现代农业所占比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提高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重点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三是调整要素结构,由过去那种过分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经济增长。

4、以深化和推进关键领域各项改革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有力武器。医治体制问题的方法只有改革,改革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解决对发展全局有着特殊重要性的问题。例如: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5、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培育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要想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必须兼顾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产业、环保产业等。

6、高度警惕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后可能积聚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具体来说,可能的风险点包括:银行资产充足率下降,信贷风险上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患巨大;财政赤字需要警惕。2014年,货币政策在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总体基调的同时,应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努力寻求信贷规模调整与信贷结构优化的平衡点,适时考虑退出策略,分步实施政策调整与转向。财

政可持续性需要高度关注,需要制定长期平衡性策略。更重要的是关注地方财政支出的风险,降低系统性风险。

7、尽快打破垄断、开放民间资本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继续推进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进行自由、平等的竞争;国家财富逐步适度向国民转让;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8、重视加强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以争取更大的经济发展外部空间。中国应该积极与g20国家协调合作,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深入合作,防止贸易保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世界各国都应维持当前经济刺激方案,现在还不是讨论刺激政策退出的最好时机。

最后,套用温总理说的那句话:“信心比黄金重要”。

word该篇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2466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doc》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分析(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