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心得体会范文

(作者:吴松根时间:2022-07-11 14:10:34)

党史心得体会

——情报与决策的重要性

最近学习党史,特别是看了许多红色题材的影片和视频后,对于情报和决策的重要性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长征途中情报和决策重要性的例子:

土城战役和打鼓新场

土城战役为何失利?打鼓新场到底打不打?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例子。打鼓新场到底打不打?1:20。苟坝会议上只有毛主席一个人认为打鼓新场不能打,而其他人包括一直支持毛主席的朱德和周恩来都认为可以打。怎么回事呢?

这是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的事,所以先说说在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

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地位跟中共一大,跟南昌起义相当,有人说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新中国。因为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召开遵义会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王明博古李德“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军事路线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和红军被迫进行转移,加上湘江战役红军队伍遭受从8万减员到3万的重大损失,广大指战员对错误的军事指挥十分不满,要求撤换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指定毛泽东“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重掌军权的毛泽东,期望着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土城战役

土城战役发生在1935年1月下旬,在遵义会议召开不久,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恶仗,这场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由毛泽东指挥的第一仗,参战双方分别是中央红军和川军,战役结果为中央红军因情报失误而错估了川军的兵力并最终失利。

毛泽东指挥土城战役为何失利?

我们都知道战争离不开情报。没有准确的情报,不清楚敌军的番号、指挥者、人数、位置、动向、武器装备水平、战斗力等情况,就不可能做出很好的战略战术部署。

刘伯承元帅经常说,打仗前要分析敌情、我情、时间、地点、地形。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情报。

根据前线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提供的情报,土城守敌只有4个团的兵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经过认真商议,部署林彪率红一军团、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分两路会攻土城。

这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仗,关系到全军的士气。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泽东进行了精心部署。毛泽东特派吴亮平到三军团协助做动员工作,命令林彪亲自指挥战斗力强的红一军团第一师担任主攻任务。这场战斗于1935年 1月28日凌晨打响,虽然川军遭到重大打击,但红军伤亡也不少。经过连续几个小时激战,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后来从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原来的情报有误,敌军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对川军的战斗力也估计不足,国民党的增援部队又即将赶到,战局逐渐对红军不利。关键时刻,毛泽东急令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前线增援,朱德也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干部团猛打猛冲,终于打退了川军的进攻,稳住了阵地。毛泽东在山头上看到危局已过去,才松了一口气。

毛泽东意识到这是一次危险的战斗。当晚,毛泽东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几个领导人开会。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

土城战斗没有打好,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当时部队官兵有些议论,刚在遵义会议上被撤职的博古也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指挥也不成。”

实际上,土城之战的失利主要原因就是情报有误造成的,把敌军6个团的兵力说成4个团。另外对川军战斗力估计不足也是一个原因。

土城战役,使毛泽东尝到川军的“辣味”,于是改为向西进入云南扎西。在扎西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回兵黔北”的方针,认为还是黔军易打,黔北空虚,这一意见为大家所接受。

毛泽东指挥红军“回兵黔北”,于2月18日、19日二渡赤水,在娄山关和板桥之间一下子歼灭黔军王家烈的8个团,乘胜再次攻占遵义城。接着,又痛击敌吴奇伟增援部队。这一仗,总共歼敌20个团,成为长征以来打的最大胜仗。

再看打鼓新场

遵义大胜之后,中央红军在遵义、鸭溪、白腊坎一带休整。3月8日,毛泽东随前敌司令部由白腊坎移至花苗田,再移至荀坎。中央军委纵队也同时进驻荀坎。

前敌司令部和军委机关驻扎在荀坎一个名叫新房子的庄子里。

3月10日1时,一封急件传到前敌司令部,交到朱德手里。

这是一份由红一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提出的红军行动建议。

电文如下:

(万急)朱主席

关于目前的行动,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方法如下:

1.以三军团之两个团经安底、儿母洞向三重堰前进,以三日行程赶到,切断三重堰到西安寨地域之敌退黔西之路。

2.三军团另两个团及一军团之两个团明日协同消灭西安寨之敌。一军团之两个团明日经洪关坝,13时到达津水,断西安寨退新场之路;三军团之两个团经波罗海到西安寨,于14时到达西安寨(西安寨到泮水15里)。11日此一、三军团到达打鼓新场。

3.一军团主力四个团经永安寺、无马口、岩扎于11日到达打鼓新场附近攻击,干部团明日打周浑元敌。

4.五军团为总预备队,明日由原地出发向打鼓新场前进,限11日到达。

5.九军团仍旧。林 聂10日1时)

林彪的这封电报。朱德看了电文后,转交给毛泽东看。朱德认为,林彪的意见可行。

他对毛泽东说:“二进遵义,部队打得痛快,士气很高,上上下下,求战心切。前些日子敌周浑元部避战不出,红军没捞到仗打,一、三军团休整了十来天,想打仗了。”

看到朱德有些兴奋的样子,毛泽东则摇了摇头。最近几份破译敌人的电报表明,黔军、滇军已纷纷向打鼓新场集结,蒋介石也很看重那个地方,认为是“共军西窜必经之地”。林彪是他一手栽培的爱将,然而这位年轻的军团长,却往往缺乏对敌情准确的侦探和细致的分析,常突发一些怪念头。

土城战役决策的失误,皆因林彪提供了不准确的情报。这一仗的开战失利和战斗过程中的被动以至于所遭到的重大损伤,在毛泽东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于是,毛泽东劝告朱德,不可贸然进攻打鼓新场,建议召开军委会议认真研究一下。

朱德把电报交给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传看,尔后召开紧急会议对林彪的建议进行讨论。

这次会议也称为苟坝会议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近20位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朱德的意见举足轻重。他发言说:“林聂的建议,我们似可考虑。打鼓新场是通黔西的必经之地,如果攻占了这个战略要地,对我们西进极为有利。

会上,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反对理由:打鼓新场附近“不仅有周浑元、吴奇伟的两个纵队,而且还有孙渡的四个旅,如果红军对驻守打鼓新场的黔军实施攻击,那么面临的敌军将不只是黔军,而是蒋介石在黔的全部兵力,进攻一开始就将有迅速被敌人围困的危险。”

尽管毛泽东再三阐述自己的见解,无奈众人未被说服,争论的结果是大家都赞成攻打打鼓新场,仅毛泽东一个人持反对意见。

在毛泽东的戎马生涯中,以一人之见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也不是头一回。在赣南会议、宁都会议上,毛泽东都处于少数的地位,但他都服从了大局,等待历史的结论。而现在的情况不同,前有堵截之敌,后有尾追之兵,红军又处于穷乡僻壤之间,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毛泽东不肯轻易退出,用要挟的口吻说:“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

张闻天一见毛泽东要撂挑子,也急了,说道:“你不干,就不干吧。 ”

“好,我不干! ”毛泽东气呼呼地走了。

这一走,反而闹得更僵。经过表决,众人不仅采纳了林彪的建议,还作出了撤销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张闻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宣布了这一决定。

毛泽东回到住处,深为红军的前途担忧。一旦进攻打鼓新场,红军势必会遭到土城战役的结局,后果不堪设想。深夜,他提着马灯决定再找周恩来最后争取一下,让周恩来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在毛周交谈过程中,收到了中革军委二局译电员戴镜元截获的蒋介石部署“围剿”遵义西南红军的电报。

他们又去找朱德说明了情况。决定第二天(3月11日)一早重新开会。会上,周恩来“把大家说服了”,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取消了,毛泽东也复职了。从毛泽东提出辞职到重新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不到24小时。

3月11日,电报发出,以朱德的名义下达了不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

说明及时准确的情报多么的重要,如果不是收到了军委二局截获的蒋介石部署“围剿”遵义西南红军的电报,就不可能说服大多数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战斗一旦打响,红军就很难抽身,损失将会十分沉重。另外,决策也很关键,如果毛主席不够执着,周恩来不够慎重,也许没等到情报到手,战斗已经打响,一切为时已晚。

周恩来感慨地说:‘如果我们贸然进行打鼓新场战役,必然造成红军重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啊!’

(蒋介石在3月9日至11日给其各路“剿匪”大军的电报。

第一封电报:电令吴奇伟纵队主力向大渡口(今乌江镇上游)、刀靶水转移:“黔西至西安(寨)一带,已有黔军扼守,则吴纵队酌派一团兵力扼守鸭池河、滥泥沟、六广渡一带外,其余主力应向大渡口、刀靶水一带转移,预定于真日(11日)集中完毕。匪似仍在鸭溪、白腊坎一带。孙纵队仍令开黔西为宜。绍武部亦在黔西,饬属联络。又各部对空军,务须遵照规定,铺摆联络符号,以免误会。至叙永营盘山一带,已令潘文华部防堵。”

第二封电报:电令郭思演九十九师合于吴奇伟纵队集结刀靶水:“郭(思演)师除留二团留守贵阳附近处,其主力应合于吴纵队,集结刀靶水及其以西地区,准备进剿。”

第三封电报:电令各纵队分进合击“围歼”遵义西南地区红军:“据本日飞机报告,匪主力似仍在遵义西南鸭溪、白腊坎、枫香坝一带,午后尚有匪数千,由鸭溪向遵义东进。是匪尚欲盘据遵义西南地区,或不与我决战。刻正我聚殄该匪良机。我军吴、周、孙、郭各纵队应对此匪分进合击,务将该匪聚歼于遵义西南地区。郭纵队即由桐梓向遵义攻击前进;吴、周两纵队即在原地(周浑元纵队在长干山、坛厂之线,筑工事取防势,吴奇伟纵队韩汉英师集结镇西卫、滥泥沟之线,梁华盛师转移修文、六广河之线,欧震师转移息烽,黄沙河之线——作者注)集中,着转令孙纵队即赴西安寨、平桥坝集结待命,限文日(12日)以前到达具报。”

第四封(3月10日):蒋介石部署湘军黔东防务:“(一)现在遵义西南之匪一部回窜遵义县城,似有东窜乌江之势,乌江上游、箐口下游(由余庆县至余庆司间之渡口)窜渡之公算为多。(二)抱冰兄(李韫珩)应速赴箐口南岸附近部署。(三)原令五十三师暂行担任之思南至水口江防,现在六十三师即已陆续到达,即改归该师逐次接替,将五十三师部队,逐次上移,最后守备水口一段(含龙回场)。并将主力控制于箐口南岸附近,用备策应。”

第五封:蒋介石3月11日在重庆电令滇军孙渡:“现在匪似有西窜模样,希立刻转令孙纵队,就原地(黔西——作者注)停止待命,毋庸开西安寨、平厂坝。” )

从以上五封电报可以看出,除第四封是防止红军一部“回窜遵义县城,似有东窜乌江之势”,加强余庆、瓮安等东面乌江防线外,在中央红军的西面,在打鼓新场(金沙)本身就部署了王家烈的2个师,在坛厂、鲁班场一带有周浑元的4个师,在金沙外围黔西、毕节一带是滇军的3个劲旅,滇军是毛泽东一直谋划着要调出的主要敌人,不要说红军去攻打金沙会把周浑元部和孙渡滇军部吸引到金沙来,从蒋介石部署作战计划的电文中已可看出,蒋介石对红军“西窜”早有防备,并且本身就有逐步向鸭溪、枫香推进,将红军压回遵义县城(今红花岗区)之态势。这个时候去攻打金沙,等于是“自投罗网”,正中了蒋介石之计。

“打鼓新场风波”引起毛泽东的思索。他向周恩来、张闻天提出“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军事指挥不能处处搞“少数服从多数”,不能老是20来人讨论来讨论去。指挥作战,权力必须高度集中。

组建“新三人团”

张闻天觉得毛泽东的意见有理,他不懂军事,可是却要不断地主持会议,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按多数人的意见去办。天天要打仗,天天这么讨论,怎么行呢?

3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毛泽东提出的集中军事指挥权力的建议。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一致通过,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又称“三人团”)。

【关于毛泽东在苟坝掌握打鼓新场的敌情,不只是二局的电报,应该还有另一个来源:对于情报,因分析水平的不同,出现差异甚至完全相反意见的可能是有的,不足为怪,但是请读者注意,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样的敌情,毛泽东和大家的意见截然相反,显然不正常。这一切说明什么呢?说明毛泽东有着不只是二局单一的情报来源,或者说,有着同样来自二局但更深处,此时其他人包括领导人还不知晓的渠道。遵义会议之后的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的历史的诸多记载里,有一个微弱纤小的细节记载。苟坝会议开会之前,毛泽东接见了几位“地方的同志”谈了很长时间,谈的是“根据地建设”。这是一个不完全是史学研究论文而是有着类似报告文学或传记文学的记载,因此人们有理由不予认真的对待。但我们咨询考察了它的出处,证实它有确实来源,而非信口浮言。 文中提到的“几位地方同志”是谁,毛泽东同他们谈了些什么?该文作者在调查研究后得到证实,此时潜伏在毕节专员公署任总务科长的卢志英,对薛岳、王家烈及滇军的驻防,到毕节周围,包括打鼓新场的山川形势都做过详细考察,并将这些向党中央写秘密信件或电报,详细做过汇报。1935年1月底到3月期间,卢志英在毕节活动频繁,除了贵阳还不止一次到过昆明。并对毕节周围国民党部队有过详细的调查了解。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除了军委二局提供的有关情报,确也结合了“几位地方同志”提供的情报,坚定了他反对攻打打鼓新场的信心亦未可知。不管怎么说,这时的真理,掌握在他的手中!】

夜袭阳明堡机场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击毁日军飞机24架,消灭鬼子数百人。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

袭阳明堡机场是怎么被发现的?这里需要提到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属于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忻口,左倚云中河,右托五台山,是太原北部的屏障。守住了忻口就能守住太原,守住了太原就可定山西而保华北。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正面战场由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

由于日军武器装备优势大,又有飞机轰炸,友军部队伤亡惨重。

当时八路军第129师第679团正在代县附近组织游击活动。陈锡联团长发现天上敌机来来回回,十分频繁。飞机并没有在当地进行轰炸或侦察活动,这让他感到很奇怪。他跟刘伯承师长汇报后,一致判断机场不会太远,于是,陈锡联带领一组战士展开调查,就这样发现了日军在阳明堡修筑的机场。

有时候情报可能就在眼前,为了不让那些有用的信息情报跟我们擦肩而过,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光,需要我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判断能力和敏感性,才能把它挖潜出来。

word该篇学党史心得体会范文,全文共有600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学党史心得体会.doc》
学党史心得体会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