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范文
触及心灵的教学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
假期阅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在理论认识上明确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意义和价值(什么是深度学习),在实践操作上给出了基本框架和操作指南(怎样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了典型的教学案例,为教师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践提供了参考。了解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学习到了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五个个教学案例让人耳目一新。
一、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所有深度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深度的学习的基础上。要让教师科学认知教与学的过程,明确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及其基本定位。深度学习是"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实现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智慧之旅。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它的推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的主动应对。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深度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数学学习过程,开展以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获得数学核心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渐形成极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组织深度学习的学习活动,关注对学生的持续性评价。
三、怎么实现深度学习
1.小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我觉得深度学习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单元学习活动环节,开展单元学习有四个重要的要素: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
单元学习主题是小学数学核心内容中最有探究价值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对理解一类数学内容具有代表性蕴含这重要的学科思想,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基于核心内容本质理解的学习主题进行设计,不是完全打破原有学科课程内容与教材的逻辑框架,也不是刻意超越数学学科知识前后的认知顺序,而是基于对数学核心内容的整体分析,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并通过调整内容呈现的顺序、形式、拓展和补充学习资源等途径,将教材呈现的内容设计成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素材。
单元学习目标指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是基于单元内容整体分析确定的,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时,需要全面分析学习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灵活的整合教材,使内容具有弹性化和框架时的特征,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方式储存于记忆当中。
单元学习活动,回答“如何学”才能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解释、举例、分析、总结等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建构性活动。
持续性评价,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是指依据深度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持续的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和发展。
2.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实施,关键在于实现学生的充分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问题解决过程;需要充分的预设与生成;需要实现深度互动;需要指导与讲解到位。
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沉浸于数学学习中
一方面,要想使学生沉浸在数学的深度学习中,创设合理的数学学习情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竞赛的情境就是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情境。在竞赛的情境中,胜负关系是必然存在的,而求胜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把数学学习放置于竞赛的情境之中,在求胜欲望的刺激之下,学生的专注度和投入程度必然会更高,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在高度投入的状态之下,实现沉浸式的学习。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为了取得胜利,为了获得表扬,只要提出要求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对待。例如在每天口算训练中,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孩子的就会热情高涨,计算的速度快了,准确率也高了。所以在很多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是为了创设情境而设置情境,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的情境要契合于学生的认知方式,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无效的,起不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形成深度学习
所谓的数学理解就是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意义的领会,从更深的层面上说就是学生的心理结构和数学的逻辑结构相匹配。缺少了数学理解,学生就无法形成深度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也就无法进行深度学习。所以,实现深度学习,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节课中,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计算平均数,还要让学生真正读懂平均数的内涵,认识它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在学生归纳出算法以后,通过出示动态的统计图演示求平均数就是“移多补少”的过程,所以平均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数。用学生的语言总结平均数的特点。课堂上为了便于理解,老师还把数据形象地比作“山峰,山谷”。只有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平均数,才会进一步发的探究平均数的特征,才会进行深度学习。只有解决了真问题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是深度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思维更具形象性,一些知识看似简单,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很难,尽量用教具、多媒体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时间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我们就给学生看一些有关的绘本故事,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数学知识联结能力
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联结能力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数学原理、概念以及法则之间组织起有效的认识结构,从而形成知识网络。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牵线搭桥把不同的知识片段和模块联结起来,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和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例如,在学习圆柱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知识联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圆柱通过切、拼等操作可以得到长方体,进而在计算体积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求长方体的体积得到圆柱的体积,从圆柱的相关知识出发,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棱柱、圆台等相关联系起来,形成和图形有关的知识网络。在学习中,经过归纳和求同,找出共同的规律,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得到再认识和再升华,从而形成不同的类别、形态以及性质的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的知识就像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想让学生了解森林的美,就要驻足仔细观察,只有让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才能真正领略数学的魅力。深度学习不是超标学习,不是超前学习,不识解难题,而是在知识的生成、获取上下功夫,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要精心备课,确定好每个单元的主题,制定符合每个主题的学习目标,用心设计每堂课,活动为主体,不断钻研,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法,每节课都有新内容,每节课都有新形成,让孩子们充满智慧的学习和生活,这将会是我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最后用约翰·杜威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交流“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