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持久战》有感范文
读《论持久战》有感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论持久战》这篇文章被收集在《毛泽东主席选集第二卷》,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此时,正值七七事变一周年也是打响全面抗日战争一周年之际,毛泽东主席写下这篇对于未来抗日战争发展局势看法的文章。如果从1931年算起,抗日战争已经打了7年,全面抗战打了将近一年,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华民族上下同仇敌忾,枪口一致对外,抗日情绪高昂。全面抗战以来,国内就产生两种声音,一种是“速胜论”;一种是“亡国论”,针对这两种声音,毛泽东主席结合日本和中国两者多方面因素考量,写下《论持久战》,得出结论:中国必胜,但是其过程是艰巨的。结合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收获,我利用业余时间再次读完《论持久战》这篇文章,心中不由赞叹,毛泽东主席犹如当代诸葛亮,以今天过来人角度来看,抗日战争发展局势正如毛泽东主席所分析预测这样。
《论持久战》全文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抗日战争为什么将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像其他两种说法“再战必忘”或者“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讲述怎样进行持久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取得胜利的条件有哪些。毛泽东主席写的这篇《论持久战》以通俗易懂的语句,却让我读出站在国际的高度和事业,分析中国抗日战争未来局势。
我在读《论持久战》最令我震撼的是,毛泽东主席所分析抗日战争未来发展局势影响条件,不仅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国情对比,直接放眼太平洋战场,联想世界战争,联系苏联、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准确分析出抗日战争未来发展态势。要知道,那时候全面抗战才仅仅一年,在如此短的时间,毛泽东主席就准确分析出未来7年战争的走向。从日本和中国的军事实力分析,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在武器装备和人员教养方面都要比我军要高,这是必须要承认的,我国由于经济落后,在武器装备和士兵军事素养方面都很不足,这是不利于我国的情况。但是,毛泽东主席提到,日本是一个小国,资源匮乏,兵力不足,以他现有资源和兵力,是难以支撑他长期长线作战。
中国国土面积大,物资丰富,虽然日军进攻很快,但是在1938年之时,我国仍有大半国土未被日本践踏,最主要我们有四万万中华儿女,只要我们民族意识彻底激发,四万万中华儿女团结起来,那日本必败。加之,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道义上就是失道寡助的,而中国反抗日本是正义战争,是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中国自古就相信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日本到最后一个都不会占的。毛泽东主席在总结中国战争日本的条件时,提到三点:一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二是国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兴起。从现在来看,就在中国战场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日本还有顽固分子拒绝投降,企图做最后的顽抗,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做打击日本的准备后,日本最后才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76年,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早已不是之前的中国,就目前来看,我们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稳定因素仍然有很多,我们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段距离,我们现在仍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军事方面,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发直接奠定了我国在国际的军事地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代战争牵扯方面之多,我军多年未经过实战,现代战争如果真的来临也是对我军的考验。
抗战初期,大部分人认为,我军应该采取阵地战,利用高沟深壑层层设防,打正面阻击战。但是通过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打的战役来看,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均付出惨烈代价。对于这些上阵杀敌的将士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也要肯定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防御阻拦日军进攻的脚步,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正面战场我军奋勇作战,浴血杀敌,付出巨大代价,但仍取得战局的主动性,究其原因,是战术不适用于我军实际。毛泽东主席认为抗日战争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阶段。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现在来看,百团大战后,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相持阶段,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标志着进入第三阶段战略反攻。毛泽东主席针对三个阶段提出一套具体灵活的作战方针。第一阶段,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和阵地战是辅助的。第二阶段,则游击战上升到主要地位,而运动战和阵地战辅助之。第三阶段,运动战再上升到主要形式,而辅之游击战和阵地战。这里,毛泽东主席讲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日战争阶段,武器是我们的弱点,我们要扬长避短,正面战争硬碰硬终归抵不过日本的飞机、坦克。那怎么办?毛泽东主席想到,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开展游击战,一方面军队进行军事活动,另一方面进行农业生产,自给自足。日军对于中国乡村地形并不熟悉,利用乡村地形,可以有效阻碍日军武器的发挥,后来由游击战衍生出来的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都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力量,让日军苦不堪言。
毛泽东主席在战术中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注重军民团结,发挥人民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主席谈到武器与人谁更具有决定作用时,提到人是决定力量,因为人是使用武器的主体。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在我看来,人是决定力量,武器也很重要,甚至可以与人的作用相提并论,因为现代战争不可能像抗日战争那样还可以利用砍刀,利用人海战术,利用我们人多的优势,现代战争,是科技与综合实力的较量,但我绝不否认人的决定性作用。
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调控作用。作为一个政党,首先要明确全党指导思想,全党同心,经过整风运动,全党确立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干部思想大大提高,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虽然这是后面的事情,但是也体现了统一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光有党内团结还不够,《论持久战》中,提到的主要一点就是,民族意识的彻底觉醒,四万万同胞的一致抗敌,如何团结百姓,发动百姓。毛泽东主席提到: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从而瓦解敌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群众的东西要还,这些记忆深刻的句子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浴血奋战。今天,无论是发洪水还是地震,我们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人民看到子弟兵就感觉看到了希望,这是让外国人一时不能理解的事情,中国军队是如何与百姓形成这么好的关系的?只能说,军民一家亲是我们的传统。自1938年后,此后七年,抗日战争局势基本如毛泽东主席所预料的,而毛泽东主席强调的游击战、运动战被全军学习使用。经过14年的浴血奋斗,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等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入侵取得第一次完全的胜利,这胜利来之不易。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主席提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就可以获得永远和平,就目前形势来看,世界是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部战争仍然存在,至于世界性的战争,我们还要看未来世界发展态势。如果,一旦爆发世界大战,那将对人类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个坚持”中,明确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后一次次奋起,现在,我们要抓住和平时期,加快发展,弥补不足,我们不只是会战术穿插也会武力覆盖。
战争,没有赢者与输者。愿我们不再战争!希望世界能够真正和平,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