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范文
《红岩》读后感
初读《红岩》还是小学的时候,偶然得到这本小说就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因此《红岩》应该算是我小说中的启蒙读本。后来又断断续续看过电影、话剧之类的一些片段,也到实地追寻过红岩村、渣滓洞里革命先烈的足迹,对《红岩》的感知再不断地深化着。这次四月工会读书活动,看着书架上那本《红岩》,不禁又动了再读的心思。
趁着闲暇时光,一张藤椅,一杯清茶,捧一本书,在春日的一缕缕阳光中细细品读,读书的乐趣大抵也算是达到了一个境界吧。《红岩》塑造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可以说其中每一个人物都称得上是经典人物,值得我们认真去品味鉴赏。这次重读《红岩》,我对甫志高这个叛徒的经典代表人物进行了一番的探究,甫志高的叛变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其原因有三。
第一,忘记初心使命,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必然导致走上与革命与人民相背离的道路。甫志高从事了好几年的地下革命工作,工作经验应该是丰富的,为什么却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轻易地钻进了敌人的圈套,将自己以及自己负责的上下线暴露在敌人的面前?归根结底还是忘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民族谋复兴、是为人民谋幸福,从而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当他看到毛主席写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时,他发出的感慨是“中国革命已经到了伟大的转折点,胜利的日子快到了,我们地下党人就要苦出头了!”他对政治形势的了解使他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胜利,然而他却认为胜利后就该享福了,地下党人的苦日子就该结束了,所以他想为党承担更多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把成绩作为胜利后可以向党提出更多要求,谋取更高位置的功劳。在许云峰明确作出书店已经暴露的判断时,他仍然心存侥幸地觉得“不能盲目服从,在为党工作的时候,不能不为自己的抱负想一想,做点安排。”甚至想下乡去“如果回去搞点武装,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一年两年苦过了,到胜利那天,安知自己混不到个游击队司令员?这些积极工作的想法,从他知道革命已经发展到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以来,愈来愈强烈,也愈来愈鼓舞着他从谨小慎微一变而为大胆活动。”剖析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已经忘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把革命工作当作了谋取私人利益的途径,所谓的理想抱负都是为了将来能够位高权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蒙蔽了他的眼睛,也混淆了他的视听,使他深陷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不能自拔,面对上级老许明确的工作要求后,仍然不执行,轻易地钻进了敌人的圈套。被捕后,没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他自然很快地沦为了无耻的叛徒。
第二,追求安逸享乐,缺乏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吃苦耐劳精神,必然使他禁受不住革命的考验。甫志高长期以一名银行会计主任的身份做掩饰,从事地下工作。优越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日渐侵蚀了他应有的无产阶级的立场,他讲究小资生活的氛围,住在公寓里,腊梅吐香,骏马图悬挂,炭火温暖,娇妻相伴,顾着老妈子,喝着龙井香片,这些生活的细节都揭示出他对舒适安逸生活的追求。当许云峰发现问题命令他撤退的时候,他的心理想法是“最担心、最害怕的是把他调离银行。多少年来,好容易得到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如果离开银行,用来掩护身份的生活和享受全都完了,至少短期内是难以恢复了。一想到这里,甫志高不能不怀念妻子了,也许,她此刻正斜靠在床边,等待着他的归来?”此时的甫志高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立场,沦为了追求安逸生活,享受资产阶级生活的奴隶。党给予他的工作身份及生活环境被他变成了及时享乐的平台,上级许云峰对他的严厉要求被他看作了妒忌,自信自己看透了许云峰的居心,感到愤慨,甚至想要向上级申诉。被捕时,甫志高害怕得连心跳也停顿了,完全没有革命者大无畏的勇气与镇静,跟许云峰、成岗一对照,他人性的丑陋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被捕后,毫无吃苦耐劳精神的他根本不用上刑,威逼利诱已是他沦为叛徒最有效的武器。
第三,思想涣散,个人主义泛滥,无视组织纪律要求,必然导致工作方式冒进,工作方法错误。甫志高在个人主义的驱使下,不服从上级要求,私自扩大书店规模、出售进步书籍、安排陈松林进重庆大学活动,甚至准备印发刊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重大的事项对上不请示汇报,对下则瞒着缺乏工作经验的下级陈松林,声称得到了党的支持。这种领导作风导致了根本性的错误,把自己冒进的工作方式当作是积极投身革命、放手开辟工作,还引导下级陈松林大胆开展工作,把遵守党的保密原则工作视为把自己束缚在小圈子里,鼓励陈松林有意去接近不明来历的郑克昌,说辞是密切联系群众。许云峰明确指出郑克昌有问题时,甫志高还在心里反对“那个瘦弱单纯的青年,有点伤感情调的知识分子,他见过不止一次。凭自己多年的经验,难道连这样一个小伙子还看不准?”这些都折射出他性格上的弱点,凭经验主义工作,自作主张,把党的纪律完全置之脑后,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被自我冲破。敌人很快地找到并利用了他的弱点,革命阵地在他手中沦陷成为必然。
再读《红岩》,诸多体会,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无论在任何年代去品读,都有特别的收获。栩栩如生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21世纪的新时代,更需要我们去阅读经典、品味经典,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充实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