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有感范文
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有感
今年暑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推荐下我有幸读了《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这本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的作者维吉尼亚.萨提亚,她是国际著名的心理治师,家庭治疗创始人。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一出生,对自我的认识、与人沟通的方式等都是从空白开始的,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其中我对于家庭规则这部分的一些观点体会颇深,接下来我将结合生活的经历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在这本书中提到“我们平时讨论的规则都是那些相当明显和容易被发现的规则,然而,还存在另一种形式的规则,这种形式的规则经常被隐藏,很难触及。这些规则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不可见的力量,对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影响。”我认为这种无形的规则就是人的内心的感受、情感体验等。而且书中提到“如果你的规则能够承认你所产生的无论怎样的感受都是人性化的、都能够被接受,那么你的自我就能够得到成长。”让我体会到我们确实要好好思考如何在保护孩子的情感的基础上来设立规则。就比如在面对孩子哭这件事上,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会马上制止,对孩子说“别哭了,再哭就不能……”这样说可能是因为害怕面对孩子的情绪,另外也担心孩子变得太软弱,于是就制定了不允许孩子哭的规则却不知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扼杀了他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所以当我们对孩子的管教是出于恐惧而不是爱的时候,是需要向内观察自己,向内看一看,当我们出于爱与孩子共情,也就更容易找到中间的办法,甚至对孩子说:“想哭就哭吧,我会倾听你所有的感受的。所以我们在为孩子制定规则时需要思考的一点是看看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每当你对孩子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时,或者你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试着通过孩子的视角去看一看。如果你看到你所设立的规则导致你们彼此之间联结断裂并给他带来痛苦时,那么你可能需要重新去审视你所谓的规则并改变它。而萨提亚也提到和你的家人一起商讨你们详细的规则能够帮助你们找出产生误解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换种方式,在制定和实施规则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相互倾诉,相互尊重,而不是总是强迫孩子听大人的话,或者由孩子掌握控制权。在完全没有指导和强迫服从这两者之间,合作是一条中间道路,不要和他说:“我说了算,我怎么说的你就得怎么做。”或者跟他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如我们可以试着跟他这样讲:”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个问题找一个解决方案吧。”例如我们可以一起做头脑风暴,制定孩子看电视、做家庭作业的限制。让孩子参与讨论为什么规则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规则以及每个人为实施规则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但是最终应该由大人来掌握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不能完全交给孩子。如果孩子理解了设立规则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规则的设立,他们就会更乐意遵从规则。如果在让孩子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作为父母到底是放弃原有的规则还是强迫孩子一定要自己想方法去执行呢?其实还有中间的方法,就是不用每次都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也不要求孩子独立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是在情感上支持孩子,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办法。所以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用这种方式能有助于避免我们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搞的合作。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也是家庭结构和功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一个家庭的规则能够允许自由地对所有事情做出评论,不管这件事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那么这个家庭将会有最好的机会成为成长型家庭。在现在为止,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检查一下你的规则清单了?让我们能够在爱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来制定我们的家庭规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