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品多篇】范文
【概述】《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一
情之一字,是人活着所需要,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或多或少会拥有其中一种,即使是穷凶极恶的人,我想他们初始也是拥有亲情的。《穆斯林的葬礼》便是围绕“情”展开叙述了两代人的故事,其中情感最为浓厚的无疑是两代人的爱情和书中人物对玉的痴情,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在最艰难的时候,促使人活下去的往往不是水,不是食物,也不是药物,而是心中的一片真情,一线希望,当这些全部归于毁灭,人就没有活着的动力和勇气了。
这句话可以映照书中多个人物的死亡:
梁亦清,因疲劳过度在水凳儿前倒下,并不慎损坏了即将完工的“郑和下西洋”玉件,最终遗憾而亡——对梁亦清来说,玉,是他所热爱的一份事业,也是养家糊口的根本,当三年的血汗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玉件的损坏不仅让他的爱玉之心受到冲击,也让他难以和亲人交代。
他的徒弟韩子奇同样如此,正值壮年时候,因为女儿新月的去世损耗了他的心理,整个人颓废下去了;晚年时期私藏、珍爱一生的玉件被强行拿走更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失去活着的动力和勇气,离开人世。
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也是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消息,失去了那份坚持的感情,最终遗憾离世。
讲到韩新月,我不得不提到她和她的老师楚雁潮。他们两个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逐渐走进,后来在新月卧病在床时,楚雁潮才表明自己对新月的感情:
请让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
给你献上我的心灵,
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这首诗出自马尔·马克思,是他赠给燕妮的一首情诗。这份和楚雁潮的爱情使得新月在后续治疗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复生出新的活力,她希望自己能够治疗好复学,从事自己所热爱的翻译事业,希望能和楚雁潮继续在一起。然而也是这份感情在面对疾病不可治愈的情况面前,让新月生出放弃的念头,兼之获悉自己的母亲另有其人之时,这份生的活力抵不过情感上的冲击,最终衰败。阅读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疑惑随着新月病情的突发得到解答——难怪作为一位母亲会如此不关心自己的女儿,不希望女儿上大学,只关注女儿的伙伴(希望她成为儿媳),甚至不顾女儿的病情,执意断绝女儿的爱情。
楚雁潮曾说过,“爱情,是一种信仰,他贮存在人最珍贵、最真诚的地方——贮存在心里,他和生命同在,和灵魂同在。”他和新月的恋爱是初恋,是跨民族的,是隔生死的,他对新月的爱是炽烈的,新月的离去带走了一部分的他。直到多年后,仍可见楚雁潮伫立在新月的墓前,拉响那首新月生前最喜爱的“梁祝”。
爱情的模样,对未接触过它的人来说,是各异的,或是充满喜悦的彩色,或是弥漫悲伤的灰色,或是期待向往,或是拒绝远离。不论怎样,总是要尝过后方才知晓,然于我来说,印象更深的或许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最后,记书中提到的英国布莱克的一首诗:
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
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
它任意飞翔,无法无天,
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锁链。
欺骗永远只能秘藏在心间,
守法,守礼,道貌岸然,
它除开利益,什么也看不见,
永远为思想铸下铁监。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痴情人皆有归处!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篇二
终于读完了浩浩汤汤七百页的《穆斯林的葬礼》,想到这本书的一串花冠“新中国70年70篇长篇小说典藏”“茅盾文学奖”,想到读者们“潸然泪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阅读体验,我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太铁石心肠了吗,还是被各类媒介刺激的见怪不怪了……为什么我丝毫感动都没有呢?在豆瓣上浏览了一些评价后,我发现无甚好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特例,就勉强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来形容我阅读后的综合体会吧。
按照书中的前言,《穆斯林的葬礼》这五十万字向我们讲述的是“三代穆斯林人在数十年的风雨变迁中的命运浮沉和爱情悲剧”,全书是由两条平行时间线构成的,我不太准确地概括为建国前的风雨飘摇和建国后的爱恨情仇。本书中,穆斯林独特的生活习俗和玉文化贯穿始终,与此同时个人命运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力,也令人唏嘘。然而,在读本书前两章的时候,民族、玉文化、社会沧桑感这些我就已经体会到了,本以为接下来会讲一个《大宅门》一样的家族兴衰,却没想到之后的故事带我走进了高配版琼瑶小说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看看情节,前半部分“奇珍宅”的琢玉发展史,还是比较吸引我的(如果收尾倒置,先来玛丽苏情节我应该会直接放弃),但稍稍感到故事讲得有些拖沓,雕琢痕迹有些重,比如楚源朝和女主韩新月从见第一面起,我就觉得他们后面肯定会搞师生恋。看了一半的时候觉得情节进展太慢了,忍不住翻了后面的剧情简介,对韩子奇和小姨子梁冰玉搞到一起并有了女儿韩新月的后续惊奇不已,鼓足信心往下看,结果直到两个人搞到一起,直到梁冰玉对姐夫说“奇哥哥,抱抱我,吻吻我。”我才突然意识到:这?这就在一起了?2的n次方个问号在我的大脑中盘旋。
我努力想理解这两个人的恋情,努力把战争和感情对人的双重摧残,努力把《穆斯林的葬礼》的巨大光环在心中翻转,告诉自己不理解可能是思想深度不够……可我彻底被剧情打败,是在两人回国后,三观倒置的梁冰玉对自己的亲姐姐也是嫂子梁君碧,不卑不亢的态度。“我和子奇之间就是爱情,我回来的理所当然,什么你做大我做小你是妻我是妾,我不同意,我就要和子奇在一起……”原谅我真的无法理解,你本来就做错了好吗?如果说战争的打击让你们两人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回到北京姐姐面前,梁冰玉你应该清醒了吧,有爱不假,伦理道德在爱面前就如此轻贱吗?再者说因为思念回到故土,你就没有想想到底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姐姐,如何处理自己闯下的祸吗?带着理直气壮回来,却在当天晚上与两岁的女儿(新月)不辞而别,我非常好奇梁冰玉是如何考上燕京大学和牛津的。引用韩太太,也就是冰玉姐姐的话“你也不臊得慌”。
我们姑且将情节上的漏洞总结为,作者处理失当,在没必要的爱上着力过多,在情节转折处却轻轻带过(这种小三上位上得还理所当然,我当时看地真想撕书),对于穿越版的江南皮革厂故事我们也不再过多评价,下面我们来看看人物。相比于善良、美丽、优雅、上进、无私的女主韩冰玉,以及她高学历、高情商、高颜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楚老师,天天喊着害怕爱却因为“爱”和姐夫在一起的梁冰玉,我更喜欢偏反面角色一点的韩太太。韩太太,大名梁君碧,韩子奇的妻子,梁冰玉的姐姐,韩新月的大姨兼母亲,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韩太太没啥文化,性格爽快但不失缜密,可以说她是实际上博雅斋(也就是韩家)的一家之主。少年时和父亲的养子韩子奇一起打拼,创下了一片家业,生了儿子天星后操持后方事务,“不大再到柜上去”和丈夫也越走越远。这样一个女人,觉得新月读到高中就行了,没必要上大学;为了让儿子和自己看上的女人结婚,耍计谋拆散了天星和初恋;战争时代因为自己的一时气话,葬送了家族产业奇珍斋……种种错事做了个遍,可我通读全书最喜欢的就是她。韩太太的一张一弛显示地尽是老北京的风味,市民气息扑面而来。她的看人下菜碟,她并不高明却十分奏效的俚语俗语,她并非滴水不漏的手腕,她心疼丈夫儿子别人却不会说一个“爱”字……这样的一个可爱形象,让我觉得很真实,她绝非是完美的,但正因为她常常犯错,却让我们觉得这样的韩太太就在我们身边,比起她为玉而生的丈夫,完美的女儿,只有韩太太真正凭着一腔热情做事,活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我。
在这里还要补充我对韩子奇和姑妈的看法。我是可以理解韩子奇前后反差巨大,少年雄心壮志和老迈后懦弱无能的,也能理解他一辈子唯一的真爱就是玉,毕竟亲历战争对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没有心中的信念支撑自己走下去,战争胜利人也会变成行尸走肉,在这个意义上讲,玉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姑妈是一个封建道德培养下,一位优秀的良家妇女,充满了底层人民的朴实善良,然而这样的“好人”,一辈子都在盼望和被日本兵抓走的丈夫儿子团聚,最终也是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除了情节和人物上问题外,我个人认为小说的语言有些太过华丽。在描写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时,着墨太多,大量引用拜伦和鲁迅的诗句描写韩楚二人的爱情,有堆砌辞藻的嫌疑。但对学生对老师的单相思、燕京大学及穆斯林墓地等的景色描绘、梁亦清韩子奇韩新月的三场葬礼、新月与死神的挣扎等,语言还是恰当优美的,建议想提高语言表现力的同学们学习一下。不过就整体看起来,相比这类用优美辞藻修饰的故事,我还是喜欢与此故事背景类似的《活着》《一句顶一万句》等语言质朴但引人入胜的小说。
最后分享一个全书中相对令我感动的情节,楚源潮的老师严教授即将离世时,老伴在他身旁读拜伦的名篇《好吧,我们不再起漫游》,送严教授离开。两个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爱好,彼此依偎相互支撑,在诗意盎然中走完一生,这是我理想中的爱情。现代社会里爱就直接上手,或者为情远离,嘴里天天嚷着“我也要爱的权利”的,那都是小三。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三
这本书,是我在师范初读的,这几天又在书城里看到了推荐,这次我读了很多名家的点评,真是温故而知新。
这本书有着大量的宗教礼仪的描写,透漏着浓厚的宗教气息,为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状的诡异,也许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是一群孤苦无依的灵魂的彼此慰藉与温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运的残酷,人性的脆弱,使人们甘于自欺,那是一种对未来天真的自信,而面对悲惨的现实,却只能通过信仰疗伤。
宗教笼罩下的人物命运都有一种宿命的忧伤,在生命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发凄迷。
这人间,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欢离合,那些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时也难逃毁灭,但愿爱能在灿烂中死去,在灰烬中重生,但这只是惯于喜剧思维的我们对悲剧的美好幻想。
而悲剧的力量,究竟再哪里?穆斯林的葬礼,向世人展现了难以愈合的疼痛,当面对宏大的社会悲剧时,当事人再悲痛的眼泪,再虔诚的忏悔,都无济于事。
悲剧,作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对人性有着更深的了解,启示后来的人,后来的事,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那些往事,让我学会回忆,那些悲剧,让我学会流泪。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敢于去憎恨,去热爱,去尝试,去体验!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四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对话。
你说,天空中,一轮新月悄然升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曾是寂静的欢喜。可是,那欢喜只是太短。
听,是谁拉着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与凄凉。你抬头望着新月问,你是因为这琴声才不舍得离开吗?你抬头,看到天上的银河流淌成一条玉的长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终点在哪里。
是的,玉的长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脉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着自己的命运,绚烂却又无奈。
“博雅”宅,这座故园,真的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时候,人忍辱活着,只是为了一口气。所以我看到了曾经背负玉王盛名的韩子奇,他所谓背信弃义表面下的那颗强烈的属于回族人的自尊心。
当梁亦清口吐鲜血终将宝船染红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头。
奇珍斋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玉王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称呼。你负箧漂洋过海只为了追随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儿完美地继承了你的一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价太大。你说你再也忘不了葬礼上楚雁鸿那个冰凉的吻。一个人心里积压了太多,爱,却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诉我说,这一刻比一生还要长。
我想继续追寻,就像每一个回回追寻日夜萦绕心间的麦加城一样准许你的心迹。是的,你说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怅,然后和着那个时代的动荡,汇成了两代人殊途同归的悲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控制不了他书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随着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变化。霍达就是这样一名作家。他用这样一个让人忍不住轻叹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坚韧,他们清澈,他们的心里永远只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向麦加,指向每个人心底最纯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开始了解这个人数并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并不算兴旺的民族里,竟有一位这样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笔书写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命运和眼泪。
我们无需哀愁。我听着玉河汨汨的流水声,就像听到了他们喃喃的梦呓。
我们也无须哀叹。因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们脸上虔诚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礼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愿,祝愿那些逝去的亡灵,一路走好。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篇五
晚霞落幕,天边泛起一抹乳白色的光,一轮新月冲出地平线,缓缓升起。
初次与她见面,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无意间瞥见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简短的六个字却透着一股凄凉。我将它拿下书架,不想,却进入了一个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世界。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故事的开端将我引入了一个玉的天堂,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带着年幼的韩子奇来到“博雅宅”,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故事的前几章,韩子奇做了梁亦清的徒弟,师徒二人共同在这玉的长河中穿梭行进,当滑腻的玉质摩挲着他们那粗糙的手指,清凉侵入手掌的感觉,让他们深深沉浸在了玉的世界里。玉器行业,靠了梁亦清师徒二人撑了起来。偶然的一天,奇珍斋开始夜以继日的制造那宝船,宝船描绘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图景,用雪白晶莹的玉雕刻而成。出人意料地,《玉殇》一章居然让梁亦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仿佛看到了雪白的璧玉上那一层鲜红的血迹,这个意料之外的结局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梁亦清之死,为玉器行业、为宝船,死的是那样悲壮,那样惨烈!我仿佛听到了韩子奇的呐喊,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梁亦清之死,这是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惊骇。而后韩子奇青云得意,斗角勾心,维持梁亦清创下的玉器世家。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更多的人物登上了穆斯林的舞台。在这庞大的人生之林中,响起了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这是一个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这轻盈纯洁的灵魂就是新月。
新月是全书的一个核心人物,她是本书中最皎洁最美丽的一弯新月。她心存信念心存理想。当她漫步在北大燕园,结识了一帮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她的心是满足的。北大燕园那浓厚的文化气息,美丽的燕园之景,富有诗情画意的建筑名称,无一不深深感染着她。她忘记了家中与母亲的不快,全身心投入到了燕园的气氛之中。这个正值花季的窈窕淑女以为可以在校园里找到另一个自己,却不想噩耗横在了她的面前: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法再与其他的同学一起相处在北大燕园。正在她绝望之时,楚雁潮似那黑暗中的一点繁星,悄然来到了她的身边。给了她希望,给了她前进的动力。她不再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悲伤,而是一边积极进取与病魔相抗争,一边又坚持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楚雁潮时刻陪伴在她的身边,渐渐地,两人之间的感情似乎比师生关系更近了一层。正当两人坠入爱河,新月也因此渐渐康复之时,新月的母亲却在两人之间插下一把刀,断绝了两人的关系。梁君璧是多么的迂腐!她为了信仰,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她对新月的冷谈、无情在故事的开头给我们留下了问号,看到这意外的结局,作为读者的我,心蓦地冰冷下来。也正是因为她,成为新月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当新月含泪喃喃道:“她到底是不是我的亲妈。”我的心跟新月一样,碎了!上天对一个善良美丽有进取的少女是多么的不公,她没有了母爱的陪伴,又有身体上的缺陷。当那个十九岁的少女韩新月早早凋零,我的泪不禁再次夺眶而出。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朴素神圣的葬礼,将那段缠绵凄婉的爱情永远地埋在了那片黄土之中。新月虽已逝去,却永远的活在了我的心中!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伴着那缠绵的琴音,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六
读过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璧儿还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她“管家婆”。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能干、做事果断、刚强,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说中,她与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贵玉器,随着沙蒙。亨特远渡重洋去了英国,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君玉执意随韩子奇前往。没想到,因为战争他们在英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两茫茫,他们与中国的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一再受爱情折磨的梁冰玉却与相依为命的韩子奇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子奇在与梁君璧取得联系后,他们又不顾一切的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博雅宅”。他们没有想到梁君璧无法忍受这母女俩,韩子奇又不肯为了爱情抛下爱子韩天星,绝望的梁冰玉留下韩新月后,独自返回英国。从此,这姐妹俩反目为仇,失去一切联系。表面看起来,梁君璧胜利了,但是从这一天起,韩子奇和梁君璧之间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实亡。从情感方面来说,梁君璧是失败的。
梁君璧是个独断专行且不懂爱情的的女人。从儿子天星的婚姻来能看出这一点。天星与同厂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设计让小容子离开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与新月的同学陈淑彦结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厂里抬不起头来。梁君璧亲手毁了儿子的爱情,毁了他的名声,但她是最爱天星的,她想儿子设计人生,儿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为她不懂爱情。
其实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韩子奇,但他失去了韩子奇的心。她把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转嫁给了可怜的新月,其实当新月年纪轻轻撒手人寰时,她何尝不痛苦。
梁君璧虽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她,也许内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七
他曾经是拥有一切的人:儿女双全,家业宏大,被人誉为“玉王”,却因为命运、因为时代、因为自己的欲望,又失去了这一切:女儿因病去世,妻子的不理解,玉器被毁……失去不如从未得到过,这些打击着他,使得他躺倒在病床上,悔恨地回忆起自己与妻妹梁冰玉的秘密,质问着自己:我还是一个合格的穆斯林吗?他,就是韩子奇,又名易卜拉欣,是巴巴用先知给他命的名字。
韩子奇的一生就像他的产业——玉器一样,不断地遭受打击,却又不断地爬起来奋斗:当他得知师父的玉器店被坏人暗算后,他下定决心忍辱负重地去给仇人当学徒复仇;但他一直想得到的,却从未得到过:他一生的挚爱,梁冰玉,在生下私生女新月后便失去了踪影;他的命根子,收藏多年的玉器,却终究是被革命党毁了……他痛苦,他悔恨,他一辈子再也没见过他的玉儿了;他恐惧,他遗憾,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见真主了……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悲剧间接地映射了新月与楚雁潮的结局。这就是自由地追求爱情的后果吗?真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性的无奈!
可是,作者霍达所批判的迂腐无知的韩太太就真的如她所言破坏了儿子的爱情,拆散了子奇与梁冰玉,是一个可恨可怜的大恶人吗?不是!对新月冷漠无情?可正是她,从小养大了丈夫与妹妹,自己最亲的亲人的私生女:她心里肯定如被刀割般痛苦,因为看到新月的每一眼就会让她想到家里不可外扬的丑闻;她肯定羞愧难当,却又对二人无比失望;她的纠结,她的痛楚,她的无助却从来没有成为抚养新月长大的阻碍!破坏了儿子的爱情?可正是她,让儿子天星成为这本书里唯一一个拥有着美好结局的人物: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可爱的孩子……弄垮了家业?思想陈腐封建?这些指控,是对一个从未有机会出过国,从未接触过新鲜思维的女子的指控,更是对一个在这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下,仍然坚强地傲立在战火之中,张开弱小的双臂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庭和产业的女人的指控!相比韩夫人,梁冰玉又为这个家做过什么呢?她逃离了一切的责任和担当,如胆小鬼似的躲在美国,自己避开了黑暗可怕的社会,却留下自己的家人在地狱中挣扎、奋斗、流血!
曾经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了灰烬。韩子奇,带着他的玉和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那个葬礼之中,那个只属于穆斯林的葬礼中。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八
轻轻抚过书的封面,望着上面那一弯古老的残月,用一种庄严的心态去感受那来自心灵的呼唤……
新月,这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多么恬静的一个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个很娴静的女孩。她在别人眼里或许幸福得无可救药,仿佛幸运女神只光顾她而已,可有谁知道,她将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几多风暴,也许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中,注定这一生会是一场悲剧——严格的家训,父亲、母亲和大姨之间的爱恨纠葛,使她在很小时便失去了母爱,她也只是曾经拥有过,在那个不懂事的孩提时代……
她有一个好哥哥——为了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让她快乐,他不愿看到妹妹不开心,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保护她、呵护着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师,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缘分由一首《梁祝》紧紧地连在一起,那凄美的旋律久久回荡在两人的心海之中,他们不正是那翩然翻飞的蝴蝶吗?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风雨露中暗香弥漫,恰似一阙天籁之音,在庞杂的年岁中诠释真纯;谁料想这蓓蕾未曾开放便将凋落,那和声未曾扬起便戛然而止。她刚刚触碰到的爱情梦想,却被宿命硬生生击的粉碎。
老天是这样的公
平,公平得让人难以接受,新月,这个可怜的姑娘,上天赐予了她美丽、才学与聪慧,却相应拿走了她的母爱,生命与幸福……
她本该是世上最幸运的人的——她有过人的聪明,美好的家庭,即将到来的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都因为老天的公平而破灭了……
直到合上这本书,心仍在兀自颤抖。我实在无法相信,那轮纯洁、无暇的新月会悄然隐没于暗夜,池中水依然轻薄荡漾,水中月却已隐匿无踪;那如花的生命会那样瞬间凋零。花香还在鼻前飘飞,可香源却已凋落不在……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篇九
举头一轮明月高挂,低头一室书香弥漫。读完《穆斯林的葬礼》,看明月慢慢幻化成新月明媚的脸庞,不由得思索这一家人的情感起伏,回味三代人的玉之情缘……
《穆斯林的葬礼》以玉为引线,将三代人的情感、生活,将穆斯林的风俗、文化,将社会的变迁、发展,串联在一起,不仅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而又饱满的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大家庭三代人玉器行业的兴衰,更是将梁氏一家人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思维方式尤其是爱情观的冲撞体现的淋漓尽致,使穆斯林思想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得以凸显。姐姐璧儿没受过教育,一直保持着封建旧思想,再加上丈夫与妹妹的混乱关系,以致对丈夫思想、思维方式不理解,对妹妹恼怒,对丈夫与妹妹的爱情愤恨;而妹妹玉儿,上过大学,思想相对先进,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又不得不屈从于家族传统和现实,几年后回来一切都已成为泡影。
缘,妙不可言。书中有“奇珍斋”主人梁亦清与韩子奇因玉而结的师徒之缘;有师父之女璧儿和玉儿分别爱上韩子奇的情仇恩怨;有韩子奇与玉儿之女新月与楚雁潮的痴恋纠缠;也有孤独的玉儿守着新月之墓、韩子奇与璧儿之子与妻儿的平凡。些许情缘之外,是韩子奇背景离乡的为玉而为的奋斗史,更是新旧思想的破撞与融合史,都在诠释着这奇妙的缘份。而全书终究归于平凡淡然的生活,道出了缘份的真谛——月华终究升天,美玉毕竟非凡。只有生活现实才是缘之依托,无论幸福亦或悲惨。
在那个年代,爱情是否能存活,答案是不能的。新的爱情观已经出现,旧的爱情观依然存在,爱情何去何从?璧儿和韩子奇结婚成家,并非全都因为爱情,更多的是对家庭的责任,是韩子奇对梁亦清、是徒弟对师傅、更是将琢玉技艺传承下去的责任,他们因爱而靠近,因责任而长久。感情和家庭因传统的守家传业思想而维持着。玉儿与韩子奇执手相爱,最终因世俗观念而分手;新月与楚雁潮互生爱慕,也因传统思想而告终。爱情,诚如美玉一般圣洁而高贵,但,在璧儿与韩子奇身上,没有存活;在玉儿与韩子奇身上,没有存活;在新月与楚雁潮身上,也没有存活。明月昭昭,美玉灼灼,爱情却暗淡无光。
玉儿回到了故乡,面对女儿的坟墓和墓前吹奏《梁祝》的楚雁潮,留下了眼泪。新月皎洁,可慰思女之情,爱之伤痛;玉技尚存,可鉴世事沧桑,缘之奇妙。一切,都已不在,只有记忆还在,现实和记忆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
一轮明月,三生玉缘,爱在前方!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品多篇】范文。